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9266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由于变速器内部的结构特点,在车辆变速器的操作和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由于选换档拉线连接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上,变速器的噪音和振动就会通过拉线传递进入驾驶室。因此,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变速器与拉线连接的位置使用阻尼器来隔绝这种噪音和振动。这种阻尼器由金属外壳、后衬圈、护管接头、前衬圈和挡圈组成,后衬圈和前衬圈一般为橡胶制品,能够形成对噪音和振动的阻尼作用。现有的阻尼器生产过程中,先由手工将金属外壳、后衬圈、护管接头、前衬圈和挡圈组装形成组装件,然后将组装件塞入铆压装置后对金属外壳收口,完成阻尼器的制造,这种生产方法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金属外壳、后衬圈、护管接头、前衬圈和挡圈自动组装并完成金属外壳收口的阻尼器自动组装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包括控制器和上设多个阻尼器组装槽的传输装置,依次设在传输装置旁的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阻尼器铆装装置;所述传输装置与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之间设有第一原料转移机构,所述传输装置与护管接头供料装置之间设有第二原料转移机构,所述传输装置与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之间设有第三原料转移机构,所述传输装置与阻尼器铆装装置之间设有第四原料转移机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传输装置、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阻尼器铆装装置、第一原料转移机构、第二原料转移机构、第三原料转移机构和第四原料转移机构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装置为主转动盘,由盘面、驱动电机和联接盘面与驱动电机的减速调节器构成,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调节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阻尼器组装槽为3个~6个,所述阻尼器组装槽按圆周均匀安装在盘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包括用于供给金属外套的第一供料装置、用于供给后衬圈的第二供料装置和设在第一供料装置与第二供料装置之间的设有两个金属外套预装槽的第一辅助转动盘,以及用于将金属外套和后衬圈转移到第一辅助转动盘的第一辅助转料机构;所述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包括用于供给前衬圈的第三供料装置、用于供给挡圈的第四供料装置和设在第三供料装置与第四供料装置之间的设有两个前衬圈预装槽的第二辅助转动盘,以及用于将前衬圈和挡圈转移到第二辅助转动盘的第一辅助转料机构;所述第一供料装置、第二供料装置、第三供料装置、第四供料装置、第一辅助转动盘、第二辅助转动盘、第一辅助转料机构和第二辅助转料机构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供料装置、第二供料装置、第三供料装置、第四供料装置以及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均由振动盘、与振动盘出料口连接的向下倾斜设置的输料轨道、设在输料轨道下面的振动器和设置在输料轨道两端端部的到料检测传感器构成;所述振动盘、振动器和到料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器铆装装置包括铆压平台,铆压平台设有平行的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以及安装在第二轨道外的支撑架;安装有两个阻尼器组装槽的第一载模板与第一轨道滑动配合,铆压平台上固定有与第一载模板连接的第一推动气缸;安装有两个阻尼器铆压下模的第二载模板与第二轨道滑动配合,铆压平台上固定有与第二载模板连接的第二推动气缸;支撑架上固定有铆压气缸,铆压气缸的下端连接有阻尼器铆压上模,支撑架两侧均固定有一组用于将阻尼器组装件从阻尼器组装槽移动到阻尼器铆压下模并同时将阻尼器从阻尼器铆压下模中移出的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推动气缸、第二推动气缸、铆压气缸、移动机构分别与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阻尼器铆压下模旁设有与第二载模板固定的下模调节气缸,所述下模调节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轨道的两端都设有用于检测载模板到位的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器,自动完成金属外壳、后衬圈、护管接头、前衬圈和挡圈自动组装并完成金属外壳收口;进一步的先将金属外壳与后衬圈形成预装配件、将前衬圈与挡圈形成预装配件,大幅降低组装时间,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了护管接头的振动盘)。

图2为本发明主转动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金属外套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后衬圈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辅助转动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辅助转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护管接头、护管接头输送轨道和振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阻尼器铆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阻尼器铆装装置转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10所示为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包括控制器1和上设多个阻尼器组装槽24的传输装置2,依次设在传输装置2旁的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阻尼器铆装装置6;传输装置2与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之间设有第一原料转移机构,传输装置2与护管接头供料装置之间设有第二原料转移机构,传输装置2与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之间设有第三原料转移机构,传输装置2与阻尼器铆装装置6之间设有第四原料转移机构;控制器1分别与传输装置2、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阻尼器铆装装置6、第一原料转移机构、第二原料转移机构、第三原料转移机构和第四原料转移机构电连接。其中,第一原料转移机构及第四原料转移机构均设有水平移动组件和与水平移动组件连接的向下设置的气缸,气缸的端部连接有拇指气缸,拇指气缸夹子内侧设有与金属外套外圈相适配的圆弧槽;第二原料转移机构设有水平移动组件和与水平移动组件连接的向下设置的气缸,气缸的端部连接有拇指气缸,拇指气缸夹子内侧设有与护管接头外圈相适配的圆弧槽,拇指气缸上还设有与夹子同步打开闭合的用于夹持护管接头凸环的一对夹持件;第三原料转移机构和设有水平移动组件和与水平移动组件连接的三轴气缸。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装置2为主转动盘,由盘面21、驱动电机22和联接盘面21与驱动电机22的减速调节器23构成,驱动电机22和减速调节器23分别与控制器1电连接;阻尼器组装槽24为3个~6个,本实施例优选为4个且阻尼器组装槽24按圆周均匀安装在盘面21上,阻尼器组装槽24的设置数量与阻尼器铆装装置6的铆装速度相匹配。传输装置2也可以为环形传动带或者类同的循环装置。

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包括用于供给金属外套的第一供料装置31、用于供给后衬圈的第二供料装置32和设在第一供料装置31与第二供料装置32之间的设有两个金属外套预装槽331的第一辅助转动盘33,以及用于将金属外套和后衬圈转移到第一辅助转动盘33的第一辅助转料机构34;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的结构与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的大致相同,包括了用于供给前衬圈的第三供料装置51、用于供给挡圈的第四供料装置52和设在第三供料装置51与第四供料装置52之间的设有两个前衬圈预装槽531的第二辅助转动盘53,以及用于将前衬圈和挡圈转移到第二辅助转动盘53的第一辅助转料机构34;第一供料装置31、第二供料装置32、第三供料装置51、第四供料装置52、第一辅助转动盘33、第二辅助转动盘53、第一辅助转料机构34和第二辅助转料机构分别与控制器1电连接。其中,第一供料装置31、第二供料装置32、第三供料装置51、第四供料装置52以及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均由振动盘(311、321)、与振动盘出料口连接的向下倾斜设置的输料轨道(312、322、42)、设在输料轨道下面的振动器(313、323、43)和设置在输料轨道两端端部的到料检测传感器构成(324);振动盘、振动器和到料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1电连接。其中,第一辅助转料机构34包括支架341、与支架341固定的横向滑轨342,以及用于推动与横向滑轨342滑动连接的捡取金属外壳三轴气缸345的第一横向气缸343,和用于推动与横向滑轨342滑动连接的捡取后衬圈三轴气缸346的第二横向气缸344,第一横向气缸343、第二横向气缸344、捡取金属外壳三轴气缸345和捡取后衬圈三轴气缸346分别与控制器1电连接;第二辅助转料机构与第一辅助转料机构34在总体结构上基本相同,在捡取原料的三轴气缸有适应性的变化。其中,第一辅助转动盘33由安装金属外套预装槽331的辅助盘面332和驱动辅助盘面332转动的180°旋转气缸333构成,金属外套预装槽331有两个,180°旋转气缸333与控制器1电连接;第二辅助转动盘53的的结构与第一辅助转动盘33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前衬圈预装槽531与金属外套预装槽331。

阻尼器铆装装置6包括铆压平台601,铆压平台601上设有平行的第一轨道611与第二轨道621以及安装在第二轨道621外的支撑架631;安装有两个阻尼器组装件暂放槽613的第一载模板612与第一轨道611滑动配合,铆压平台601上固定有与第一载模板612连接的第一推动气缸614;安装有两个阻尼器铆压下模623的第二载模板622与第二轨道621滑动配合,铆压平台601上固定有与第二载模板622连接的第二推动气缸624;支撑架631上固定有铆压气缸632,铆压气缸632的下端连接有阻尼器铆压上模633,支撑架631两侧均固定有一组用于将阻尼器组装件从阻尼器组装件暂放槽613移动到阻尼器铆压下模623并同时将阻尼器从阻尼器铆压下模623中移出的移动机构641;第一推动气缸614、第二推动气缸624、铆压气缸632、移动机构641分别与与控制器1电连接。阻尼器铆压下模623旁设有与第二载模板621固定的下模调节气缸625,下模调节气缸625与控制器1电连接。轨道(611、621)的两端都设有用于检测载模板(612、622)到位的限位传感器651,限位传感器651与控制器1电连接。其中,移动机构641包括与支撑架631固定的水平导轨,与水平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水平导轨固定有与滑块连接的气缸,滑块上固定有垂直导轨,垂直导轨上滑动连接滑杆,垂直导轨固定有与滑杆中部连接的气缸,滑杆一端固定有用于夹持阻尼器组装件的拇指气缸,滑杆另一端固定有用于夹持阻尼器的拇指气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