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981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侧围焊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线多是采用多车型同时生产,大多数均是采用以下方式:因为不同车型外观差异大,一般是一条主焊线,同时配备多条侧围生产线,或一条串葫芦形式的侧围生产线,或采用夹具共用形式;实现多车型生产。现有技术,需要配备多条侧围生产线。其缺点是:A.多车型生产时生产线占地面积大;B.生产线进行生产时柔性、自动化率低;C.设备利用率低、投入的生产人员和设备较多,且不便于有效的生产管理,投资成本高;D.定位夹具设备设计复杂,焊接性差。因此,无法满足汽车企业实际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不同定位夹具的切换,实现不同车型的侧围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进行生产,取代了多车型生产时需要配备多条侧围生产线而导致的投资成本较大的问题,同时有效提高不同定位夹具切换,提高焊装生产线整体效率,通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轿车、SUV、MPV等汽车制造的焊装线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所述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包括输送轨道A、存储工位A、定位夹具A、定位夹具B、存储工位B,输送轨道A一端设置上件工位A,输送轨道A另一端设置焊接工位A,存储工位A设置在靠近上件工位A的位置,存储工位B设置在靠近焊接工位A的位置。

所述上件工位A的轨道设置为能够通过驱动部件A控制转动的结构(转动90度),焊接工位A的轨道设置为能够通过驱动部件B控制转动的结构(转动90度),定位夹具A安装在牵引小车A上,定位夹具B安装在牵引小车B上。

定位夹具A设置为能够从上件工位A移动到存储工位A的结构,定位夹具A从上件工位A移动到存储工位A时,定位夹具B设置为能够在上件工位A和焊接工位A之间往复移动的结构。

定位夹具B设置为能够从焊接工位A移动到存储工位B的结构,定位夹具B从焊接工位A移动到存储工位B时,定位夹具A设置为能够在上件工位A和焊接工位A之间往复移动的结构。

所述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还包括输送轨道B、定位夹具C、定位夹具D,所述的输送轨道B一端设置上件工位B,输送轨道B另一端设置焊接工位B,存储工位A设置在靠近上件工位B的位置,存储工位B设置在靠近焊接工位B的位置。

所述上件工位B的轨道设置为能够通过驱动部件C控制转动的结构(转动90度),焊接工位B的轨道设置为能够通过驱动部件D控制转动的结构(转动90度),定位夹具C安装在牵引小车C上,定位夹具D安装在牵引小车D上。

定位夹具C设置为能够从上件工位B移动到存储工位A的结构,定位夹具C从上件工位B移动到存储工位A时,定位夹具D设置为能够在上件工位B和焊接工位B之间往复移动的结构。

定位夹具D设置为能够从焊接工位B移动到存储工位B的结构,定位夹具D从焊接工位B移动到存储工位B时,定位夹具C设置为能够在上件工位B和焊接工位B之间往复移动的结构。

所述的存储工位A一端靠近上件工位A,存储工位A另一端靠近上件工位B,存储工位B一端靠近焊接工位A,存储工位B另一端靠近焊接工位B。

所述的输送轨道A、上件工位A、存储工位A、上件工位B、输送轨道B、焊接工位B、存储工位B、焊接工位A组成“口”字形结构的切换部件。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定位夹具A和定位夹具B能够应用于不同车型的侧围夹紧固定,便于对侧围进行焊接。当需要对应用于车型A的侧围通过定位夹具A进行固定夹紧、焊接时,先移动定位夹具B,将定位夹具B从焊接工位A移动到存储工位B,这时,定位夹具A能够在上件工位A与焊接工位A之间往复移动(中间需经过输送轨道A1),这样,定位夹具A先移动到上件工位A,在该处上件,即放置夹紧需要焊接的侧围板件,然后将定位夹具A移动到焊接工位A,在该部位对侧围板件进行焊接加工,焊接加工完毕后,再将定位夹具A移动到上件工位A,卸下加工完成的侧围板件,重新放置需要加工的侧围板件,从而能够重复进行应用于车型A的侧围的加工。而当需要对应用于车型B的侧围通过定位夹具B进行固定夹紧、焊接时,先移动定位夹具A,将定位夹具A从上件工位A移动到存储工位A,这时,定位夹具B4能够在上件工位A与焊接工位A之间往复移动(中间需经过输送轨道A1),这样,定位夹具B先移动到上件工位A,在该处上件,即放置夹紧需要焊接的侧围板件,然后将定位夹具B移动到焊接工位A,在该部位对侧围板件进行焊接加工,焊接加工完毕后,再将定位夹具B移动到上件工位A,卸下加工完成的侧围板件,重新放置需要加工的侧围板件,从而能够重复进行应用于车型B的侧围的加工。上述结构,能够方便快捷地在定位夹具A和定位夹具B之间进行柔性切换,不会影响整车生产线的生产节奏,而当需要对车型A和车型B意外的其他车型的侧围进行焊装时,只需要将定位夹具A和定位夹具B更换为适应其他车型的定位夹具,然后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切换使用即可。本发明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不同定位夹具的切换,实现不同车型的侧围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进行生产,取代了多车型生产时需要配备多条侧围生产线而导致的投资成本较大的问题,同时有效提高不同定位夹具切换,通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轿车、SUV、MPV等汽车制造的焊装线。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的切换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输送轨道A;2、存储工位A;3、定位夹具A;4、定位夹具B;5、上件工位A;6、焊接工位A;7、存储工位B;8、输送轨道B;9、定位夹具C;10、定位夹具D;11、上件工位B;12、焊接工位B;13、牵引小车C;14、牵引小车D;15、牵引小车A;16、牵引小车B;17、切换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所述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包括输送轨道A1、存储工位A2、定位夹具A3、定位夹具B4、存储工位B7,输送轨道A1一端设置上件工位A5,输送轨道A1另一端设置焊接工位A6,存储工位A2设置在靠近上件工位A5的位置,存储工位B7设置在靠近焊接工位A6的位置。上述结构设置,定位夹具A3和定位夹具B4能够应用于不同车型的侧围夹紧固定,便于对侧围进行焊接。当需要对应用于车型A的侧围通过定位夹具A3进行固定夹紧、焊接时,先移动定位夹具B4,将定位夹具B4从焊接工位A6移动到存储工位B7,这时,定位夹具A3能够在上件工位A5与焊接工位A6之间往复移动(中间需经过输送轨道A1),这样,定位夹具A3先移动到上件工位A5,在该处上件,即放置夹紧需要焊接的侧围板件,然后将定位夹具A3移动到焊接工位A6,在该部位对侧围板件进行焊接加工,焊接加工完毕后,再将定位夹具A3移动到上件工位A5,卸下加工完成的侧围板件,重新放置需要加工的侧围板件,从而能够重复进行应用于车型A的侧围的加工。而当需要对应用于车型B的侧围通过定位夹具B进行固定夹紧、焊接时,先移动定位夹具A,将定位夹具A从上件工位A5移动到存储工位A,这时,定位夹具B4能够在上件工位A5与焊接工位A6之间往复移动(中间需经过输送轨道A1),这样,定位夹具B先移动到上件工位A5,在该处上件,即放置夹紧需要焊接的侧围板件,然后将定位夹具B移动到焊接工位A6,在该部位对侧围板件进行焊接加工,焊接加工完毕后,再将定位夹具B移动到上件工位A5,卸下加工完成的侧围板件,重新放置需要加工的侧围板件,从而能够重复进行应用于车型B的侧围的加工。上述结构,能够方便快捷地在定位夹具A3和定位夹具B4之间进行柔性切换,不会影响整车生产线的生产节奏,而当需要对车型A和车型B意外的其他车型的侧围进行焊装时,只需要将定位夹具A3和定位夹具B4更换为适应其他车型的定位夹具,然后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切换使用即可。本发明所述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不同定位夹具的切换,实现不同车型的侧围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进行生产,取代了多车型生产时需要配备多条侧围生产线而导致的投资成本较大的问题,同时有效提高不同定位夹具切换,提高焊装生产线整体效率,通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轿车、SUV、MPV等汽车制造的焊装线。

所述的上件工位A5设置为能够通过驱动部件A控制转动的结构,焊接工位A6的轨道设置为能够通过驱动部件B控制转动的结构,所述的定位夹具A3安装在牵引小车A15上,定位夹具B4安装在牵引小车B16上。

这样的结构,当需要定位夹具B4工作时,焊接工位A6不转动,这时,安装定位夹具B4的牵引小车B能够在上件工位A5和焊接工位A6之间往复移动,此时上件工位A的轨道转动,定位夹具A能够从上件工位A移动到存储工位A,当不需要定位夹具B4工作时,焊接工位A6的轨道转动,安装定位夹具B4的牵引小车A能够从焊接工位移动到存储工位B7上,定位夹具A3可以工作。

定位夹具A3设置为能够从上件工位A5移动到存储工位A2的结构,定位夹具A3从上件工位A5移动到存储工位A2时,定位夹具B4设置为能够在上件工位A5和焊接工位A6之间往复移动的结构。上述结构设置,定位夹具B4处于工作状态,能够进行适用于车型B的侧围的焊装生产,切换方便快捷。

定位夹具B4设置为能够从焊接工位A6移动到存储工位B7的结构,定位夹具B4从焊接工位A6移动到存储工位B7时,定位夹具A3设置为能够在上件工位A5和焊接工位A6之间往复移动的结构。上述结构设置,定位夹具A3处于工作状态,能够进行适用于车型A的侧围的焊装生产,切换方便快捷。

所述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还包括输送轨道B8、定位夹具C9、定位夹具D10,所述的输送轨道B8一端设置上件工位B11,输送轨道B8另一端设置焊接工位B12,存储工位A2设置在靠近上件工位B11的位置,存储工位B7设置在靠近焊接工位B12的位置。输送轨道B8、定位夹具C9、定位夹具D10的设置,因为不同车型的侧围均包括对称的左侧围和右侧围,这样,在对适用于车型A的侧围进行焊接时,定位夹具C9与定位夹具A一道工作,从而同时完成车型A的左侧围和右侧围的焊接。而当需要对适用于车型B的侧围进行焊接时,定位夹具D10与定位夹具B一道工作,从而同时完成车型B的左侧围和右侧围的焊接加工,切换方便,加工效率高,满足了自动化生产线需求。

所述的上件工位B11设置为能够通过驱动部件C控制转动的结构,焊接工位B12的轨道设置为能够通过驱动部件D控制转动的结构,所述的定位夹具C9安装在牵引小车C13上,定位夹具D10安装在牵引小车D14上。这样的结构设置,当需要定位夹具D10工作时,焊接工位B的轨道不转动,这时,安装定位夹具C9的牵引小车C13能够在上件工位B和焊接工位B之间往复移动,ER而此时上件工位B的轨道转动,定位夹具C9能够从上件工位B移动到存储工位A,而当不需要定位夹具D10工作时,焊接工位B的轨道转动,这时,安装定位夹具D10的牵引小车D14能够从焊接工位B移动到存储工位B7上,这时,定位夹具C9可以工作,能够在上件工位B和焊接工位B之间往复移动。

定位夹具C9设置为能够从上件工位B11移动到存储工位A5的结构,定位夹具C9从上件工位B11移动到存储工位A5时,定位夹具D10设置为能够在上件工位B11和焊接工位B12之间往复移动的结构。

定位夹具D10设置为能够从焊接工位B12移动到存储工位B7的结构,定位夹具D10从焊接工位B12移动到存储工位B7时,定位夹具C9设置为能够在上件工位B11和焊接工位B12之间往复移动的结构。

所述的存储工位A5一端靠近上件工位A5,存储工位A5另一端靠近上件工位B11,存储工位B7一端靠近焊接工位A5,存储工位B7另一端靠近焊接工位B12。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不同夹具进行切换,满足不同车型需求。

输送轨道A1、上件工位A5、存储工位A2、上件工位B11、输送轨道B8、焊接工位B12、存储工位B7、焊接工位A6组成“口”字形结构的切换部件17。

本发明所述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定位夹具A和定位夹具B能够应用于不同车型的侧围夹紧固定,便于对侧围进行焊接。当需要对应用于车型A的侧围通过定位夹具A进行固定夹紧、焊接时,先移动定位夹具B,将定位夹具B从焊接工位A移动到存储工位B,这时,定位夹具A能够在上件工位A与焊接工位A之间往复移动(中间需经过输送轨道A1),这样,定位夹具A先移动到上件工位A,在该处上件,即放置夹紧需要焊接的侧围板件,然后将定位夹具A移动到焊接工位A,在该部位对侧围板件进行焊接加工,焊接加工完毕后,再将定位夹具A移动到上件工位A,卸下加工完成的侧围板件,重新放置需要加工的侧围板件,从而能够重复进行应用于车型A的侧围的加工。而当需要对应用于车型B的侧围通过定位夹具B进行固定夹紧、焊接时,先移动定位夹具A,将定位夹具A从上件工位A移动到存储工位A,这时,定位夹具B4能够在上件工位A与焊接工位A之间往复移动(中间需经过输送轨道A1),这样,定位夹具B先移动到上件工位A,在该处上件,即放置夹紧需要焊接的侧围板件,然后将定位夹具B移动到焊接工位A,在该部位对侧围板件进行焊接加工,焊接加工完毕后,再将定位夹具B移动到上件工位A,卸下加工完成的侧围板件,重新放置需要加工的侧围板件,从而能够重复进行应用于车型B的侧围的加工。上述结构,能够方便快捷地在定位夹具A和定位夹具B之间进行柔性切换,不会影响整车生产线的生产节奏,而当需要对车型A和车型B意外的其他车型的侧围进行焊装时,只需要将定位夹具A和定位夹具B更换为适应其他车型的定位夹具,然后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切换使用即可。本发明的焊装生产线车型焊装切换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不同定位夹具的切换,实现不同车型的侧围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进行生产,取代了多车型生产时需要配备多条侧围生产线而导致的投资成本较大的问题,同时有效提高不同定位夹具切换,通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轿车、SUV、MPV等汽车制造的焊装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