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向转动的焊接用悬臂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7592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周向转动的焊接用悬臂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支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周向转动的焊接用悬臂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车间中的焊接设备大多固定在车间内的某一位置,焊接设备的气管拖在地上容易受到损害,造成气管内的燃气泄漏,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周向转动的焊接用悬臂支架,解决了气管在地面上拖拽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周向转动的焊接用悬臂支架,包括悬臂和竖立的支架;

所述支架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设为连接端,该连接端开设有带有开口的空腔,所述悬臂相对支架的一端焊接有竖杆,该竖杆与悬臂成“丁”字形设置,竖杆插设于空腔内,且与连接端转动固定连接,所述悬臂上滑移固定连接有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轴销固定连接有滚筒,用于气焊设备的气管卷绕在其上;

所述滚筒上设有用于使其自动复位的复位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杆的自由端与支架的自由端之间连接有揽绳,且缆绳处于被拉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调节件,该调节件包括框架、第一挂钩及第二挂钩,两挂钩分别与框架相对的两端螺纹连接;

所述缆绳设有两根,为第一缆绳和第二缆绳,所述第一缆绳与竖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挂钩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缆绳的一端与支架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挂钩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上轴销固定连接有滚轮,该滚轮用于在悬臂的顶壁上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臂的下端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联杆,该联杆上滑移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气管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筒主要由外壳与内筒构成,所述外壳套设在内筒上,所述复位件设置为扭簧,且置于外壳与内筒之间,该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内壁和内筒的外壁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管是缠绕在滚筒上,滚筒是连接在悬臂上,避免了气管在地面上拖拽或在地面上摆放容易受损的问题,又因为,悬臂的一端是与支架转动固定连接,所以,悬臂以支架为圆点,作周向旋转,扩大了焊接设备的工作面积,复位件的设置可以使滚筒自动复位,避免人工将气管缠绕在滚筒上,因此,该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安全,工作面积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周向转动的焊接用悬臂支架实施例的俯视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周向转动的焊接用悬臂支架实施例的俯视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周向转动的焊接用悬臂支架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1、悬臂;2、支架;3、固定座;4、滚筒;5、竖杆;6、缆绳;7、调节件;71、框架;72、第一挂钩;73、第二挂钩;8、联杆;9、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可周向转动的焊接用悬臂支架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周向转动的焊接用悬臂支架,包括调节件7、悬臂1和竖立的支架2,支架2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设置为空心状,悬臂1的一端插设于支架2内,且两者之间设有轴承,悬臂1上滑移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该固定座3上轴销固定连接有滚筒4,用于气焊设备的气管卷绕在其上。调节件7包括框架71、第一挂钩72及第二挂钩73,两挂钩分别与框架71相对的两端螺纹连接,竖杆5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第一缆绳6,支架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第二缆绳6,第一缆绳6与第二缆绳6分别与第一挂钩72和第二挂钩73活动连接。

气管是缠绕在滚筒4上,滚筒4是连接在悬臂1上,避免了气管在地面上拖拽或在地面上摆放容易受损的问题,又因为,悬臂1的一端是与支架2转动固定连接,所以,悬臂1以支架2为圆点,作周向旋转,扩大了焊接设备的工作面积,竖杆5、第一缆绳6及第二缆绳6的设置用于固定悬臂1,防止因悬臂1本身的重量、连接在悬臂1上固定座3的重量、缠绕在滚筒4上气管的重量,造成悬臂1与支架2连接处发生断裂。调节件7的设置用于调节第一缆绳6和第二缆绳6的松紧度。

固定座3上轴销固定连接有滚轮,该滚轮用于在悬臂1的顶壁上滑移。悬臂1的下端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联杆8,该联杆8上滑移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气管的连接件9。滚轮的设置可以减少固定座3与悬臂1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固定座3在悬臂1上滑动,连接件9为套设在联杆8上的金属环,气管可以通过线束固定在金属环上,也可以通过金属环上设置钩子勾住气管,防止固定座3与支架2之间的气管悬挂产生的拉力,节省工作人员拉动固定座3在悬臂1上移动的拉力。

滚筒4主要由外壳与内筒构成,外壳套设在内筒上,外壳与内筒之间设有扭簧,该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内壁和内筒的外壁卡接。气管缠绕在外壳上,拉扯气管时,气管带动外壳转动,扭簧发生弹性变形,当气管使其工作人员的拉力后,外壳在扭簧的作用下发生反向转动,将气管再次缠绕在外壳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