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始极片条形孔自动冲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342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始极片条形孔自动冲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始极片条形孔自动冲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电解行业始极片条形孔的冲出工作一般都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操作人员用扁铲与榔头手工冲孔,冲出条形孔断口的不但层次不齐,且有不同程度的撕裂现象,导致穿耳困难、挂耳与条形孔接触不良,始极片导电性下降等现象;尤其对于较厚的始极片,操作人员需要敲击多次才能冲出条形孔,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现有的用于条形孔冲出的装置因冲出的条形孔太宽,使挂耳与始极片接触不良而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始极片条形孔自动冲出装置,能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实现始极片条形孔的安全、自动化冲出工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始极片条形孔自动冲出装置,包括固定于冲床工作台上的下模座和固定于冲床滑块上的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固定设有下模,下模一边固定设有定位块Ⅰ,相邻的另一边固定设有定位块Ⅱ,下模上部设有两个大小与间距均与始极片条形孔相适配的通孔;上模座与上模可拆卸连接,二者之间设有橡胶垫,橡胶垫与上模座之间设有刀片固定板,刀片固定板上固定设有刀片。

上述刀片的下端为斜面,既可以保证刀片的强度,又可以冲出三边断开、一边相连的条形孔,解决挂耳与始极片接触不良、导电性下降的问题。

其中,刀片长60mm,宽5mm,斜面端部宽2mm,可以保证冲出符合挂耳尺寸的条形孔。

刀片的下压量为所用橡胶垫的弹性形变量,以精确控制条形孔的开口大小,保证挂耳与始极片接触良好。

下模设有定位块Ⅱ一侧的相对侧活动设有推拉杆,冲床工作台上设有落料孔,推拉杆左右移动将从下模上的通孔落下的废料推向落料孔,防止废料堆积从而影响条形孔的冲出作业。

下模与下模座之间设有垫板,在整个冲出装置作业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减小工作噪音。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始极片条形孔自动冲出装置主要由冲床、上模、下模、定位块、橡胶垫和刀片组成,实现了始极片条形孔冲出工作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钴始极片挂耳压钩工作省时、安全;将刀片的下端加工为斜面,既保证了刀片的冲击强度,又可以冲出三边断开、一边相连的条形孔,解决了挂耳与始极片接触不良,造成始极片导电性下降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适用性强,可在各种条形孔的冲出工作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冲出的始极片条形孔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下模座; 2、落料孔;3、推拉杆;4、垫板;5、下模;6、定位块Ⅰ;7、定位块Ⅱ; 8、通孔;9、上模座;10、刀片固定板;11、橡胶垫;12、上模;13、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始极片条形孔自动冲出装置,包括固定于冲床工作台上的下模座1和固定于冲床滑块上的上模座9,其中下模座1上固定设有垫板4,垫板4上安装有下模5,下模5一边固定设有定位块Ⅰ6,相邻的另一边固定设有定位块Ⅱ7,下模5设有定位块Ⅱ7一侧的相对侧活动设有推拉杆3,下模5底部的冲床工作台上设有落料孔2,下模5上部设有两个大小与间距均与始极片条形孔相适配的通孔8;上模座9与上模12通过螺栓连接,二者之间设有橡胶垫11,橡胶垫11与上模座9之间设有刀片固定板10,刀片固定板10上固定设有长60mm、宽5mm,下端斜面宽2mm的刀片13,刀片13的下压量为所用橡胶垫11的弹性形变量。

使用该装置进行始极片条形孔冲出时,首先将始极片放于下模5上,通过定位块Ⅰ6与定位块Ⅱ7设定两个条形孔的冲出位置;然后使冲床带动上模12使其下表面与下模5的上表面接触,上模12上的刀片固定板10与上模座9继续向下运动压缩橡胶垫11使下端为斜面的刀片13向下运动冲出如图5所示的三边断开、一边相连的条形孔,并进入通孔8,最后使冲床带动上模12向上复位,取出始极片后便可进行下一次条形孔冲出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