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取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9634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取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取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取圈装置。



背景技术:

夹层玻璃初压后,需要将套在玻璃边缘的胶圈取下,主要都是通过人工进行取圈,先将玻璃搬运至操作台上或传输线上,操作工将玻璃的某个点的胶圈先拉出,并将胶圈顺着玻璃边缘进行向外拉出,此时玻璃需要同时进行旋转,最后操作工将松脱下来的胶圈放置在指定的位置。由于人工操作,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比较大,经常出现胶圈玻璃受到损坏的现象,且生产过程中,人工拿取胶圈的节拍快慢会影响整个流水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取圈装置,能够取代人工取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取圈装置,玻璃的边缘套装有保护圈,该取圈装置包括回挂机构和至少一个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夹取保护圈的夹抓、及驱动夹抓开合的第一驱动装置,回挂机构包括用于接取保护圈并将保护圈放置在指定位置的钩板、及驱动钩板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工作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抓夹紧玻璃边缘上的保护圈,并在外部机构的作用下使保护圈顺着玻璃边缘向外拉出,保护圈拉出后,最终剩余保护圈留在夹抓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钩板移动至夹抓的正下方,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抓张开,保护圈落入钩板上,最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钩板将保护圈送至指定的位置,实现自动取圈,取代人工取圈,防止因人工取圈出现的异常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一气缸的活动端连接的门板、活动端与钩板连接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缸体与门板之间连接有固定板,门板的一端与钩板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回挂机构接到保护圈后,启动第一气缸,将门板旋转并垂直于水平面,再启动第二气缸,将钩板旋转并垂直于水平面,保证整个保护圈脱离钩板并下坠落入保护圈的指定位置,回挂机构使用两套气缸联动作用,类似手臂与手掌双关节运动,使回挂机构的动作更灵活。

进一步的是,钩板与门板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连接,钩板的背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和第二气缸的活动端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是,自动取圈装置还包括主框架和固定于主框架上的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和固定于主框架上的横杆,横杆上设有与夹抓滑动连接的导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夹抓沿导轨滑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夹抓移动至相应的位置,第一驱动装置使夹抓张开,使玻璃边缘的保护圈准确进入夹抓的位置,使夹抓的位置调节更灵活,控制更准确,生产效率更高。

进一步的是,自动取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滑动机构还包括与夹持机构一一对应的感应器,感应器固定于主框架上并朝向夹抓一侧,感应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夹抓沿着导轨移动至感应器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并控制第一驱动装置使夹抓张开,玻璃送入后使夹抓关闭,夹抓取出保护圈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工作,使钩板移动至夹抓的正下方,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使夹抓张开,保护圈落入钩板后,控制器再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使钩板将保护圈送至指定的位置,使自动取圈装置控制更精准。

进一步的是,第三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横杆上并分别位于导轨两端的两个传输轮、套接于两个传输轮上的皮带、及驱动传输轮转动的电机,皮带与夹抓连接。通过电机传动皮带,皮带带动夹抓沿着导轨移动。

进一步的是,滑动机构还包括与导轨滑动连接的挂板,夹抓固定于挂板上,挂板与皮带连接。皮带通过带动挂板使夹抓沿着导轨移动。

进一步的是,主框架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第一立柱、一端与第一立柱连接的拉杆、一端与拉杆的顶部连接的第二立柱、及固定于第二立柱另一端的顶板, 第一立柱和拉杆之间、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均连接有斜撑杆,横杆固定于拉杆上。

进一步的是,夹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板,夹板的末端均设有夹紧块。夹持机构模拟两根手指夹紧或松开保护圈,使用更灵活。

进一步的是,夹持机构有两个。通过两个夹持机构将玻璃上的保护圈取出,使对保护圈的夹持更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抓夹紧玻璃边缘上的保护圈,并在外部机构的作用下使保护圈顺着玻璃边缘向外拉出,保护圈拉出后,最终剩余保护圈留在夹抓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钩板移动至夹抓的正下方,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抓张开,保护圈落入钩板上,最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钩板将保护圈送至指定的位置,实现自动取圈,取代人工取圈,防止因人工取圈出现的异常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取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回挂机构,110.钩板,120.第一气缸,130.第二气缸,140.门板,150.滚动轴承,160.第一转轴,170.连接板,180.固定板,190.第二转轴,20.夹持机构,210.夹抓,211.夹板,212.夹紧块,30.主框架,310.第一立柱,320.拉杆,330.第二立柱,340.顶板,350.斜撑杆,40.滑动机构,410.横杆,420.导轨,430.传输轮,440.电机,450.皮带,460.感应器,470.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取圈装置,玻璃的边缘套装有保护圈,该取 圈装置包括回挂机构10和至少一个夹持机构20,夹持机构20包括用于夹取保护圈的夹抓210、及驱动夹抓210开合的第一驱动装置(附图未标识),回挂机构10包括用于接取保护圈并将保护圈放置在指定位置的钩板110、及驱动钩板110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工作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抓210夹紧玻璃边缘上的保护圈,并在外部机构的作用下使保护圈顺着玻璃边缘向外拉出,保护圈拉出后,最终剩余保护圈留在夹抓210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钩板110移动至夹抓210的正下方,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抓210张开,保护圈落入钩板110上,最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钩板110将保护圈送至指定的位置,实现自动取圈,取代人工取圈,防止因人工取圈出现的异常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如图1至图3所示,自动取圈装置还包括主框架30,主框架30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第一立柱310、一端与第一立柱310连接的拉杆320、一端与拉杆320的顶部连接的第二立柱330、及固定于第二立柱330另一端的顶板340,第一立柱310和拉杆320之间、第一立柱310和第二立柱330之间均连接有斜撑杆350。整个主框架30通过膨胀螺丝安装在地面上,主框架30的上方的中间安装回挂机构10,主框架30的上方的前方安装滑动机构40,并在滑动机构40的左右两边各安装一套夹持机构20。

如图1至图3所示,现场启动设备按钮,滑动机构40自动运行,滑动机构40滑动至指定位置,滑动机构40通过横杆410与主框架30的拉杆320连接在一起,横杆410上安装直线导轨420,横杆410的左右两端安装第三驱动装置的两个传输轮430,横杆410的一端安装第三驱动装置的电机440,挂板470一面通过螺丝安装在直线导轨420上,皮带450安装在两个传输轮430的上并穿过挂板470的螺丝,与挂板470连成一个整体,通过电机440传动皮带450,皮带450带动挂板470进行左右运动,并通过感应器460来控制过程的限位。第三驱动装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形式。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器460为电子阀,感应器46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感应设备。

当滑动机构40运行至相应的位置,并且夹持机构20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 夹抓210张开,等待玻璃边缘的保护圈进入夹抓210的位置,并将玻璃边缘的保护圈夹紧,此时玻璃通过外围的机械手拉出来,最终剩余保护圈留在夹抓210上。每台自动取圈装置安装两个夹持机构20,夹持机构20通过夹抓210直接安装在滑动机构40的挂板上,该夹抓210为气抓,夹抓210的端部安装两个相对设置夹板211,并在夹板211的末端安装两个夹紧块212,模拟两根手指夹紧或松开保护圈,夹紧块212优先选用塑料或橡胶材质,对保护圈的保护效果更好。夹持机构2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以上,夹抓21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其他结构形式。

此时回挂机构10将复位,第二驱动装置将钩板110伸向至夹持机构20的正下方,等待接取夹持机构20上的保护圈,夹持机构20的夹紧块212松开后,保护圈会掉落在回挂机构10的钩板110上,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当回挂机构10接到保护圈后,会直接启动第一气缸120,将门板140旋转并垂直于水平面,再启动第二气缸130,将钩板110旋转并垂直于水平面,并保证整个保护圈脱离钩板110并下坠。第一气缸120固定在主框架30的顶板340上,第一气缸120端部连接门板140,门板140通过滚动轴承150形成固定,滚动轴承150装在主框架30的斜撑杆350上,板门的末端安装钩板110,板门和钩板110通过第一转轴160连接。钩板110的背部安装一个连接板170,门板140下半段安装一个固定板180,用来固定第二气缸130,第二气缸130与连接板170通过第二转轴190连接,并由第二气缸130控制连接板170及钩板110的运动。回挂机构10使用两套气缸联动作用,类似手臂与手掌双关节运动,使回挂机构10的动作更灵活。

自动取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附图未标识),感应器460、电机440、第一驱动装置、第一气缸120、第二气缸130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机440驱动夹抓210沿着导轨420移动至感应器460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电机440停止工作,并控制第一驱动装置使夹抓210张开,玻璃送入后使夹抓210关闭,夹抓210取出保护圈后,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工作,使钩板110移动至夹抓210的正下方,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使夹抓210张开,保护圈落入钩板110后,控制器再控制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先后工作使钩板110 将保护圈送至指定的位置,使自动取圈装置控制更精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