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16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送部,移送电池单元和电极部;

加热部,加热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电极部;

移动主体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框架部,并位于照射区域的外部,所述照射区域是从所述加热部产生的热量向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电极部传递的路径;以及

按压部,结合于所述移动主体部,随着所述移动主体部的移动按压所述电池单元或所述电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具备红外线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射区域为通过虚拟直线连接所述加热部与所述电池单元所形成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主体部具备一对,并结合于所述按压部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主体部包括:

支承主体,结合有所述按压部;

移动主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架部,并与所述支承主体结合;以及

主体冷却部,设置于所述支承主体,冷却所述支承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主体以所述照射区域为基准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主体上,以能够拆卸的方式结合有所述按压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主体以能够滑移的方式结合于形成在所述框架部上的导向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冷却部包括:

冷却管部,设置于所述支承主体,引导流体的移动;以及

流体供给部,向所述冷却管部供给流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包括:

按压支承部,结合于所述移动主体部,并与所述移动主体部连动;以及

焊接按压部,结合于所述按压支承部,并随着所述按压支承部的移动与所述电极部相接触从而向所述电池单元侧按压所述电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支承部具备多个,并以彼此分离的方式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支承部沿所述电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按压部包括:

按压壳体部,设置于所述按压支承部;

按压接触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于所述按压壳体部,并向所述电池单元侧按压所述电极部;以及

接触弹性部,收纳于所述按压壳体部中,并弹性支承所述按压接触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壳体部包括:

按压壳体主体,结合于所述按压支承部,并与所述按压接触部分离,以供在与所述按压接触部之间设置所述接触弹性部;

接触部引导部,从所述按压壳体主体向所述按压接触部侧延伸,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有所述按压接触部,引导所述按压接触部的移动;以及

按压支承结合部,与所述按压壳体主体连接,并结合于所述按压支承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接触部包括:

接触部主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按压壳体部;以及

电极按压部,与所述接触部主体连接,并随着所述移动主体部的移动与所述电极部相接触,向所述电池单元侧按压所述电极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主体包括:

按压轴,与所述按压壳体主体分离,并在与所述按压壳体主体之间收纳有所述接触弹性部;以及

弹性部支承部,连接所述按压轴与所述电极按压部,并以所述按压轴一侧端部的直径比所述按压轴的直径大的方式形成,并且与所述接触弹性部相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按压部包括:

接触主体结合部,结合于所述接触部主体;以及

电极接触部,结合于所述接触主体结合部,并与所述电极部相接触而向所述电池单元侧按压所述电极部,并且包含密度比结合所述电极部与所述电池单元的结合剂的密度大的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接触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接触主体结合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按压部还包括隔热部,该隔热部结合于所述按压壳体部,并包含隔热材料,隔断从所述加热部产生的热能向所述按压壳体部传递。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