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18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工件上料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机,尤其涉及一种将杂乱的小型五金件及螺丝上于模板内的工件上料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十分丰富的物质消费品,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电子产品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其中,在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MP3及MP4等电子产品的生产中,通常需要生产钣金件作为安装板、框架等的片状小型工件。这些模板一般作为安装的主架,在整个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中,先在模板的安装孔内压入螺母及小型五金件,后期装配时,可以用螺钉把其他组件直接固定在该模板上,便于后期的装配。

目前,在现有的上料装置中,其在模板的安装孔中装入螺母及小型五金件是由工人来完成,即由工人把小型五金件及螺母一个一个装入模板内,依靠工人在模板上装小型五金件及螺母,不能实现生产自动化,其效率依然很低,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同时,增加工人的负担。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件上料机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上料机,能自动地将小型五金件及螺丝组装于模板上,并防止螺丝漏上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工件上料机,适用将螺丝及小型五金件上料于模板上,包括一安装平台、一沿所述安装平台的长度方向组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的输送线、一组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的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一组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的螺丝上料装置及一用于检测所述螺丝上料装置是否漏上螺丝的防漏检测组件。所述输送线输送所述模板沿所述安装平台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所述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将杂乱的小型五金件排序后再组于所述输送线处的模板内;所述螺丝上料装置将杂乱的螺丝排序后再组于所述输送线处的模板内;所述防漏检测组件设于所述螺丝上料装置上。

较佳地,所述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包含第一ㄇ形架、第一振动盘、调节槽、第一上料框架、第一定位块、第一气缸、第一基座、第一调整螺丝、滑架、驱动电机、旋转电机及第一真空吸取杆,所述第一振动盘连接有供所述第一振动盘内排序后的小型五金件一个个水平输送的第一料槽,所述调节槽用于与所述第一料槽对接,所述调节槽可沿所述第一ㄇ形架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料槽滑动调节,所述第一上料框架用于与所述调节槽对接并具有矩形对接口,所述第一定位块沿所述第一ㄇ形架的宽度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一上料框架并与所述矩形对接口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块开设有与所述矩形对接口对接的矩形定位缺口,所述第一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框架上并驱使所述矩形定位缺口与所述矩形对接口相正对或错位,所述第一上料框架沿所述第一ㄇ形架的宽度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调整螺丝呈可被旋转操作地穿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调整螺丝还伸至所述第一上料框架并与该第一上料框架螺纹连接,所述滑架沿所述第一ㄇ形架的长度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一ㄇ形架的顶部处,所述第一ㄇ形架的顶部安装有一第一丝杆,所述滑架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丝杆滑动套接的第一丝母,所述驱动电机组装于所述第一ㄇ形架并与所述第一丝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组装于所述滑架,所述第一真空吸取杆沿所述第一ㄇ形架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真空吸取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对应的上方并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调节槽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调节孔,一调节螺钉穿过所述调节孔并选择性地禁止或允许所述调节槽相对所述第一料槽滑动调节。

较佳地,所述第一上料框架的底端具有一燕尾槽,所述第一基座对应地具有与所述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

较佳地,所述滑架包含水平座架及组装于所述水平座架的侧壁处的竖直座架,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竖直座架处;所述第一真空吸取杆通过门形框架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门形框架包含门形支架及将所述门形支架的底部开口封闭起来的底板,所述第一真空吸取杆沿所述第一ㄇ形架的高度方向穿置于所述底板的中部处,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门形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螺丝上料装置包括可调式螺丝振动排料机构及螺丝吸取转移机构,所述可调式螺丝振动排料机构包含第二基座、第二调整螺丝、用于对杂乱的螺丝进行排序的第二振动盘、用于与所述第二振动盘对接并供该第二振动盘内的排序后的螺丝一个个水平输送的第二料槽、用于与所述第二料槽对接并具有对接出口的第二上料框架、水平滑设于所述第二上料框架处并与所述对接出口对接的第二定位块及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框架上并驱使所述第二定位块中的定位口与所述对接出口相正对或错位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上料框架沿所述第二基座的水平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上料框架的滑设方向与所述第二定位块的滑设方向相交错,所述第二调整螺丝呈可被旋转操作地穿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调整螺丝还沿所述第二上料框架的滑设方向伸至所述第二上料框架并与该第二上料框架螺纹连接;所述螺丝吸取转移机构包含第二ㄇ形架、滑座、驱动器、多个第二真空吸取杆及与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的数量相等并组装于所述滑座上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二ㄇ形架横跨所述第二上料框架,所述滑座沿所述第二ㄇ形架的前后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ㄇ形架的顶部处,所述驱动器组装于所述第二ㄇ形架上并驱使所述滑座滑动,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沿所述第二ㄇ形架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还沿所述第二ㄇ形架的上下方向滑设于所述滑座上,每个所述第三气缸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的上方并与该第二真空吸取杆连接,每个所述第三气缸驱使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吸取所述定位口内的一个螺丝,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滑座带动所有的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处的螺丝组于所述输送线上的模板内;所述防漏检测组件包含安装于所述第二ㄇ形架的一侧架处的发生器及安装于所述第二ㄇ形架的另一侧架处的接受器。

较佳地,所述第二振动盘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振动盘对应有一个所述第二料槽;所述第二上料框架包含横框架及立框架,所述横框架呈高度可调节地组装于所述立框架的顶端处,所述立框架的底端滑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调整螺丝与所述立框架的底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滑设于所述横框架上,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立框架上,所述对接出口位于所述横框架上,所述立框架开设有沿所述第二基座的上下方向布置的上下长槽,一可调螺丝穿过所述上下长槽再与所述横框架螺纹连接,所述可调螺丝选择性地禁止或允许所述横框架相对所述立框架进行高度调节。

较佳地,所述立框架的底端具有一燕尾块,所述第二基座对应地具有与所述燕尾块配合的燕尾槽。

较佳地,所述横框架内具有供所述第二定位块滑移的滑移空间,所述横框架的顶部邻近所述第二料槽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滑移空间连通的凹陷空间,所述对接出口位于所述凹陷空间的底壁处,所述第二定位块置于所述滑移空间及凹陷空间处,所述定位口的底部被所述凹陷空间的底壁所遮挡,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伸入所述滑移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二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座包含水平座板及组装于所述水平座板左侧处的竖直座板,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所述水平座板处,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滑设于所述竖直座板上,所述竖直座板安装有与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数量相等的安装块,所有的所述安装块沿所述第二ㄇ形架的前后方向排列成行,每个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沿所述第二ㄇ形架的上下方向滑动地穿置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安装块内;每个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套设有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于所述安装块与所述第二真空吸取杆间。

较佳地,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滑座间连接有中间传动组件,所述驱动器为一电机,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包含沿所述第二ㄇ形架的前后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二ㄇ形架之顶部处的第二丝杆、滑套于所述第二丝杆上并与所述滑座固接的第二丝母、安装于所述第二丝杆上的从动轮、安装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上的主动轮及绕设于所述从动轮及主动轮上的传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上料机包括沿安装平台的长度方向组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的输送线、组装于安装平台上的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组装于安装平台上的螺丝上料装置及用于检测螺丝上料装置是否漏上螺丝的防漏检测组件,故在输送线、螺丝上料装置、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及防漏雨检测组件的配合下,实现将杂乱的螺丝及小型五金件组装于输送线所输送的模板内,并防止漏上螺丝的缺陷,实现自动化上料以降低工人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上料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上料机中的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中调节槽、第一上料框架、第一定位块、第一气缸、第一基座及第一调整螺丝六者组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中第一真空吸取杆与门形框架组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上料机中的螺丝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螺丝上料装置中的螺丝吸取转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螺丝上料装置中的可调式螺丝振动排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可调式螺丝振动排料机构在隐藏第二振料盘及第二料槽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上料机100适用将螺丝及小型五金件200(见图2)上料于模板300上,包括一安装平台10、一沿安装平台10的长度方向(即箭头A所指方向)组装于安装平台10上的输送线20、一组装于安装平台10上的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30、一组装于安装平台10上的螺丝上料装置40及一用于检测螺丝上料装置40是否漏上螺丝的防漏检测组件。输送线20输送模板300沿安装平台10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30将杂乱的小型五金件200排序后再组于输送线20处的模板300内;螺丝上料装置40将杂乱的螺丝排序后再组于输送线20处的模板300内,即输送线20负责将模板300输送至螺丝上料装置40及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30处;防漏检测组件设于螺丝上料装置4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小型五金件200为中空的矩形片,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参阅图1至图4,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30包括第一ㄇ形架30a、第一振动盘30b、调节槽30c、第一上料框架30d、第一定位块30e、第一气缸30f、第一基座30g、第一调整螺丝30h、滑架30i、驱动电机30j、旋转电机30k及沿第一ㄇ形架30a的高度方向(即箭头C所指的方向)布置的第一真空吸取杆30L。第一振动盘30b连接有供第一振动盘30b内排序后的小型五金件200一个个水平输送的第一料槽31。调节槽30c用于与第一料槽31对接,供第一料槽31内的小型五金件200一个个地往调节槽30c内输送;调节槽30c可沿第一ㄇ形架30a的长度方向(即箭头B所指方向)相对第一料槽31滑动调节,以调节第一料槽31与调节槽30c的位置,更好地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小型五金件200;具体地,实现调节槽30c调节的方式是,调节槽30c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调节孔34,一调节螺钉(图中未示)穿过调节孔34并选择性地禁止或允许调节槽30c相对第一料槽31滑动调节,以使得调节简单方便,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调节槽30c的同一侧的调节孔34呈一前一后布置,以提高调节槽30c的安装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

同时,第一上料框架30d用于与调节槽30c对接并具有矩形对接口321,供小型五金件200一个个有序地通过。第一定位块30e沿第一ㄇ形架30a的宽度方向(即箭头A所指方向)滑设于第一上料框架30d并与矩形对接口321配合,第一定位块30e开设有与矩形对接口321对接的矩形定位缺口33,以承载通过矩形对接口321进来的小型五金件200。第一气缸30f安装于第一上料框架30d上并驱使矩形定位缺口33与矩形对接口321相正对或错位,以容纳一个小型五金件200或将该小型五金件200往下一位置输送,以满足第一真空吸取杆30L的吸取要求。第一上料框架30d沿第一ㄇ形架30a的宽度方向滑设于第一基座30g上,使得第一上料框架30d能相对第一基座30g滑动调节。第一调整螺丝30h呈可被旋转操作地穿置于第一基座30g上,第一调整螺丝30h还伸至第一上料框架30d并与该第一上料框架30d螺纹连接,以供使用者通过旋转第一调整螺丝30h便可带动第一上料框架30d相对第一基座30g滑动,故简化了操作过程。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料框架30d的底端具有一燕尾槽322,第一基座30g对应地具有与燕尾槽322配合的燕尾块35,以借助燕尾槽322与燕尾块35的配合,使得第一上料框架30d更平稳可靠地相对第一基座30g滑动,从而更有效地确保第一真空吸取杆30L吸取第一定位块30e处的小型五金件200可靠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滑架30i沿第一ㄇ形架30a的长度方向滑设于第一ㄇ形架30a的顶部处,第一ㄇ形架30a的顶部安装有一第一丝杆30m,滑架30i上安装有与第一丝杆30m滑动套接的第一丝母30n,驱动电机30j组装于第一ㄇ形架30a并与第一丝杆30m固定连接,故在驱动电机30j带动第一丝杆30m旋转时,则由旋转的第一丝杆30m通过第一丝母30n带动滑架30i在第一ㄇ形架30a上滑动。旋转电机30k组装于滑架30i上,而第一真空吸取杆30L位于第一定位块30e对应的上方并与旋转电机30k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由旋转电机30k带动第一真空吸取杆30L旋转一定角度,以将第一真空吸取杆30L所吸取的小型五金件200旋转一角度,更好地将第一定位块30e处的小型五金件200组于输送线20上的模板300处。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滑架30i包含水平座架361及组装于水平座架361的侧壁处的竖直座架362,旋转电机30k安装在竖直座架362处,以满足旋转电机30k沿第一ㄇ形架30a的高度方向(即箭头C所指方向)组装的目的,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真空吸取杆30L通过门形框架30p与旋转电机30k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一真空吸取杆30L更可靠地吸取小型五金件200;较优的是,如图4所示,门形框架30p包含门形支架371及将门形支架371的底部开口封闭起来的底板372,第一真空吸取杆30L沿第一ㄇ形架30a的高度方向穿置于底板372的中部处,旋转电机30k的输出端与门形支架371的顶部固定连接,一方面使得门形框架30p的重量更轻而减少旋转电机30k的负担,另一方面使得第一真空吸取杆30L更可靠地组装于门形框架30p上,提高第一真空吸取杆30L与旋转电机30k间组装可靠性。

其中,在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30中,借助调节槽30c可相对第一料槽31的位置调节,以及第一调整螺丝30h对第一上料框架30d的位置调整,使得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30能适合于不同尺寸规格的小型五金件200,以扩大适用范围及通用性,还确保第一上料框架30d上的第一定位块30e上的小型五金件200的位置与第一真空吸取杆30L所匹配;当第一真空吸取杆30L吸取第一定位块30e处的小型五金件200后,再由驱动电机30j将第一真空吸取杆30L所吸取的小型五金件200往输送线20上的模板300处输送,然后再在旋转电机30k的驱动下使得第一真空吸取杆30L上的小型五金件200的位置与输送线20上的模板300相匹配,从而可靠地将小型五金件200组装于模板300上,因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驱动电机30j直接与第一丝杆30m固定连接,故在驱动电机30j驱使第一丝杆30m旋转时,由旋转的第一丝杆30m通过第一丝母30n带动滑架30i于第一丝杆30m上滑动,从而提高滑架30i滑动精度,进一步地提高小型五金件200组装工件处的精度。

请参阅图1,以及图5至图8,螺丝上料装置40包括一可调式螺丝振动排料机构40a及一螺丝吸取转移机构40b。可调式螺丝振动排料机构40a包含第二基座41、第二调整螺丝42、用于对杂乱的螺丝进行排序的第二振动盘43、用于与第二振动盘43对接并供该第二振动盘43内的排序后的螺丝一个个水平输送的第二料槽44、用于与第二料槽44对接并具有对接出口451的第二上料框架45、水平滑设于第二上料框架45处并与对接出口451对接的第二定位块46及安装于第二上料框架45上并驱使第二定位块46中的定位口461与对接出口451相正对或错位的第二气缸4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气缸47驱使第二定位块46中的定位口461与对接出口451相正对,以允许对接出口451内的一个螺丝往定位口461处输送,为上料做准备;当第二气缸47驱使第二定位块46中的定位口461与对接出口451相错位时,将定位口461内的螺丝往下输送,以匹配后续的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对其吸取,但不以此为限。第二上料框架45遮挡定位口461的底部,防止进入定位口461内的螺丝从底部掉落;第二上料框架45沿第二基座41的水平方向滑设于第二基座41上,第二上料框架45的滑设方向(即箭头A所指方向及相反方向)与第二定位块46的滑设方向(即箭头B所指方向及相反方向)相交错,使得第二上料框架45沿图7中的左右方向水平滑动,而第二定位块46沿图7中的前后方向水平滑动。第二调整螺丝42呈可被旋转操作地穿置于第二基座41上,以允许操作人员对第二调整螺丝42旋转操作;第二调整螺丝42还沿第二上料框架45的滑设方向伸至第二上料框架45并与该第二上料框架45螺纹连接,以在操作人员旋转操作第二调整螺丝42时,通过第二调整螺丝42与第二上料框架45的螺纹连接以带动第二上料框架45的滑移,从而实现第二上料框架45及第二上料框架45内的第二定位块46相对第二料槽44的位置调整,以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螺丝要求,还确保上料位置的准准性,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振动盘43为两个,每个第二振动盘43对应有一个第二料槽44,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上料框架45包含横框架45a及立框架45b,横框架45a呈高度可调节地组装于立框架45b的顶端处,立框架45b的底端滑设于第二基座41上,第二调整螺丝42与立框架45b的底端螺纹连接,第二定位块46滑设于横框架45a上,第二气缸47安装于立框架45b上,对接出口451位于横框架45a上,以通过横框架45a相对立框架45b的高度调节而更好地使第二定位块46及对接出口451二者与第二料槽44相匹配,从而更好地确保上料的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为了简化横框架45a相对立框架45b高度调节的结构,故立框架45b开设有沿第二基座41的上下方向(即箭头C所指方向)布置的上下长槽452,一可调螺丝453穿过上下长槽452再与横框架45a螺纹连接,可调螺丝453选择性地禁止或允许横框架45a相对立框架45b进行高度调节,以借助可调螺丝453而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但不以此为限。为使得立框架45b相对第二基座41做更平稳可靠的滑移,故立框架45b的底端具有一燕尾块454,第二基座41对应地具有与燕尾块454配合的燕尾槽411。为使得第二定位块46于第二上料框架45处的布局更紧凑合理,故横框架45a内具有供第二定位块46滑移的滑移空间455,横框架45a的顶部邻近第二料槽44的一侧开设有与滑移空间455连通的凹陷空间456,对接出口451位于凹陷空间456的底壁处,第二定位块46置于滑移空间455及凹陷空间456处,定位口461的底部被凹陷空间456的底壁所遮挡,第二气缸47的输出端伸入滑移空间455内并与第二定位块46固定连接。

同时,螺丝吸取转移机构40b包括第二ㄇ形架48、滑座481、驱动器482、多个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及与第二真空吸取杆483的数量相等并组装于滑座481上的第三气缸484。举例而言,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真空吸取杆483的数量为四个,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为三个、五个或六个不等,但不以此为限。第二ㄇ形架48横跨第二上料框架45,滑座481沿第二ㄇ形架48的前后方向(即箭头B所指方向)滑设于第二ㄇ形架48的顶部处,使得滑座481于第二ㄇ形架48的顶部处滑移;具体地,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座481包含水平座板484a及组装于水平座板481a左侧处的竖直座板481b,为外界部件的安装提供安装空间,但不以此为限。驱动器482组装于第二ㄇ形架48上并驱使滑座481滑动,为滑座481的滑动提供动力。第二真空吸取杆483沿第二ㄇ形架48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第二真空吸取杆483还沿第二ㄇ形架48的上下方向(即箭头C所指方向)滑设于滑座481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滑座481包含水平座板481a及竖直座板481b,故第二真空吸取杆483滑设于竖直座板481b上,而第三气缸484安装在水平座板481a处,但不以此为限。且每个第三气缸484位于对应的一个第二真空吸取杆483的上方并与该第二真空吸取杆483连接,每个第三气缸484驱使对应的一个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吸取第二定位块46的定位口461内的一个螺丝,驱动器482通过滑座481带动所有的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处的螺丝组于输送线20上的模板300内,实现批量吸取及批准安装的目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竖直座板481b安装有与第二真空吸取杆483数量相等的安装块481c,所有的安装块481c沿第二ㄇ形架48的前后方向排列成行,每个第二真空吸取杆483沿第二ㄇ形架48的上下方向滑动地穿置于对应的一个安装块481c内,以确保第二真空吸取杆483能更可靠地相对滑座481做上下方向滑移;较优的是,每个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套设有一个弹性件481d,弹性件481d抵于安装块481c与第二真空吸取杆483间,对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在吸取螺丝时提供缓冲作用,从而使得第二真空吸取杆483于吸取螺丝时能更平稳可靠,从而提高螺丝吸取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真空吸取杆483沿第二ㄇ形架48的上下方向与第三气缸484的输出端相对齐,使得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及第三气缸484于滑座481处的布局更紧凑,更紧洁,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驱动器482与滑座481间连接有中间传动组件40c,驱动器482为一电机,中间传动组件40c包含沿第二ㄇ形架48的前后方向安装于第二ㄇ形架48之顶部处的第二丝杆491、滑套于第二丝杆491上并与滑座481固接的第二丝母492、安装于第二丝杆491上的从动轮493、安装在驱动器482的输出端上的主动轮494及绕设于从动轮493及主动轮494上的传动件(图中未示);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轮494及从动轮493为一带轮,传动件为一传动带,以进一步地提高驱动器482驱使滑座481滑动的平稳性及精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主动轮494及从动轮493为一链轮,传动件为一链条,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防漏检测组件包含安装于第二ㄇ形架48的一侧架处的发生器51及安装于第二ㄇ形架48的另一侧架处的接受器52,较优的是,发生器51及接受器52均为光纤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其中,借助调式螺丝振动排料机构40a,使操作者通过第二调整螺丝42去调整第二上料框架45相对第二料槽44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二定位块46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螺丝的上料,因而扩大了螺丝上料装置40的适用范围及通用性。又由于可调式螺丝振动排料机构40a是通过第二调整螺丝42就能调整第二上料框架45与第二料槽44的配合位置,进而确保第二定位块46对第二振料盘43内的螺丝匹配,因而简化了螺丝上料装置40的结构,降低了螺丝上料装置的40成本。由于螺丝吸取转移机构40b包括第二ㄇ形架48、滑座481、驱动器482、多个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及与第二真空吸取杆483的数量相等并组装于滑座482上的第三气缸484,每个第三气缸484驱使对应的一个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吸取定位口461内的一个螺丝,故一次抓取多个螺丝;且驱动器482通过滑座482带动所有的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处的螺丝输送输送线20处,实现一次抓取多个螺丝并下一位置处转移,再在各个第三气缸484的作用下,实现将一个个螺丝安装于输送线20的模板300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人的负担。再借助防漏检测组件,杜绝第二真空吸取杆483存在漏吸的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上料机100包括沿安装平台10的长度方向组装于安装平台10上的输送线20、组装于安装平台10上的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30、组装于安装平台10上的螺丝上料装置40及用于检测螺丝上料装置是否漏上螺丝的防漏检测组件,故在输送线20、螺丝上料装置40、小型五金件上料装置30及防漏雨检测组件的配合下,实现将杂乱的螺丝及小型五金件组装于输送线20所输送的模板300内,并防止漏上螺丝的缺陷,实现自动化上料以降低工人负担。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