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碎机压辊的锻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6576发布日期:2019-02-22 21:3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锻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破碎机压辊的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压辊是破碎机的关键部件,压辊分为整体锻造和分体结构两种。分体式结构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辊套和辊芯的横向偏移、过盈松脱等问题,使用效果不好,而采用整体锻造压辊的破碎机优势明显,但是,由于压辊零件直径大、长度短,整体锻造压辊局限性很大,不利于对钢中夹杂物形态的控制,局部易形成片状夹杂物和夹杂物周围的微小空洞、裂纹,在冷加工后易出现超声波探伤超标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破碎机压辊的锻造工艺,该工艺通过改善钢锭成分和锻造工艺来提高锻件内在质量,消除夹杂物引起的开裂,并且细化了锻件内部组织,提高了材料的冲击韧性、热疲劳抗力,并提高了锻件的使用寿命。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破碎机压辊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浇铸胚料钢锭,钢锭中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0.35%≤c≤0.45%,1.5%≤si≤2.5%,20%≤al≤23%,0.022%≤mg≤0.032%,0.2%≤mn≤0.38%,0.005%≤cr≤0.01%,0.5%≤w≤1.5%,0.0055%≤nb≤0.0065%,0.5%≤v≤1.5%,1.0%≤cu≤1.5%,0.15%≤ti≤0.25%,0.25≤b≤0.35%,0.8%≤fe≤1%,0.5%≤mo≤0.9%,s≤0.1%,余量为z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浇铸成型的钢锭温度降至330℃,再加热至630~700℃,保温11小时,炉冷至330℃,保温3小时,再加热至550~560℃,保温6小时,之后空冷;

b、将步骤a完成的钢锭加热至1160~1230℃,进行第一次镦粗,镦粗比为2.2以上,然后轴向采用whf锻造法拔长,每趟压下量20%;

c、对步骤b完成的钢锭进行第二次加热至850℃,进行第二次镦粗;镦粗比为1.6以上,然后轴向采用whf锻造法拔长,每趟压下量20%,再倒棱滚圆,最后压台,切去水、冒口;

d、对步骤c完成的钢锭加热到650~730℃,保温1.6~2.1小时,然后进行控制冷却,冷却速度为50℃/h。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次镦粗后,进行13~14小时的保温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次镦粗后,进行10小时的保温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产品内在组织细化均匀,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致密性,不易开裂,冲击韧性、热疲劳抗力强,使用寿命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破碎机压辊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浇铸胚料钢锭,钢锭中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35%,si:1.5%,al:20%,mg:0.022%,mn:0.2%,cr:0.005%,w:0.5%,nb:0.0055%,v:0.5%,cu:1.0%,ti:0.15%,b:0.25,fe:0.8%,mo:0.5%,s:0.6%,余量为z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浇铸成型的钢锭温度降至330℃,再加热至630℃,保温11小时,炉冷至330℃,保温3小时,再加热至550℃,保温6小时,之后空冷;

b、将步骤a完成的钢锭加热至1160℃,进行第一次镦粗,镦粗比为2.2以上,然后轴向采用whf锻造法拔长,每趟压下量20%;

c、对步骤b完成的钢锭进行第二次加热至850℃,进行第二次镦粗;镦粗比为1.6以上,然后轴向采用whf锻造法拔长,每趟压下量20%,再倒棱滚圆,最后压台,切去水、冒口;

d、对步骤c完成的钢锭加热到650℃,保温1.6小时,然后进行控制冷却,冷却速度为50℃/h。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一次镦粗后,进行13小时的保温处理。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二次镦粗后,进行10小时的保温处理。

实施例二

一种破碎机压辊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浇铸胚料钢锭,钢锭中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4%,si:2%,al:22%,mg:0.03%,mn:0.35%,cr:0.008%,w:1%,nb:0.006%,v:1%,cu:1.3%,ti:0.2%,b:0.3%,fe:0.9%,mo:0.8%,s:0.09%,余量为z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浇铸成型的钢锭温度降至330℃,再加热至650℃,保温11小时,炉冷至330℃,保温3小时,再加热至555℃,保温6小时,之后空冷;

b、将步骤a完成的钢锭加热至1220℃,进行第一次镦粗,镦粗比为2.2以上,然后轴向采用whf锻造法拔长,每趟压下量20%;

c、对步骤b完成的钢锭进行第二次加热至850℃,进行第二次镦粗;镦粗比为1.6以上,然后轴向采用whf锻造法拔长,每趟压下量20%,再倒棱滚圆,最后压台,切去水、冒口;

d、对步骤c完成的钢锭加热到700℃,保温1.9小时,然后进行控制冷却,冷却速度为50℃/h。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一次镦粗后,进行13.5小时的保温处理。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二次镦粗后,进行10小时的保温处理。

实施例三

一种破碎机压辊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浇铸胚料钢锭,钢锭中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45%,si:2.5%,al:23%,mg:0.032%,mn:0.38%,cr:0.01%,w:1.5%,nb:0.0065%,v:1.5%,cu:1.5%,ti:0.25%,b:0.35%,fe:1%,mo:0.9%,s:0.1%,余量为z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浇铸成型的钢锭温度降至330℃,再加热至00℃,保温11小时,炉冷至330℃,保温3小时,再加热至560℃,保温6小时,之后空冷;

b、将步骤a完成的钢锭加热至1230℃,进行第一次镦粗,镦粗比为2.2以上,然后轴向采用whf锻造法拔长,每趟压下量20%;

c、对步骤b完成的钢锭进行第二次加热至850℃,进行第二次镦粗;镦粗比为1.6以上,然后轴向采用whf锻造法拔长,每趟压下量20%,再倒棱滚圆,最后压台,切去水、冒口;

d、对步骤c完成的钢锭加热到730℃,保温2.1小时,然后进行控制冷却,冷却速度为50℃/h。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一次镦粗后,进行14小时的保温处理。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二次镦粗后,进行10小时的保温处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碎机压辊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锻造工艺包括浇铸胚料钢锭钢锭中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0.35%≤C≤0.45%,1.5%≤Si≤2.5%,20%≤Al≤23%,0.022%≤Mg≤0.032%,0.2%≤Mn≤0.38%,0.005%≤Cr≤0.01%,0.5%≤W≤1.5%,0.0055%≤Nb≤0.0065%,0.5%≤V≤1.5%,1.0%≤Cu≤1.5%,0.15%≤Ti≤0.25%,0.25≤B≤0.35%,0.8%≤Fe≤1%,0.5%≤Mo≤0.9%,S≤0.1%,余量为Z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然后进行二次加热镦粗,再进行控制冷却,冷却速度为50℃/h。

技术研发人员:葛艳明;黄俊;宋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源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08
技术公布日:2019.0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