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换刀的凸轮驱动机械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234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换刀的凸轮驱动机械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换刀装置,主要指立式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装置。
目前,立式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的凸轮驱动机械手装置具有高的可靠性及很快的换刀速度,但是,向上插刀时要克服机械手及刀具的重力,故需较大的驱动力;同时克服重力时会使凸轮与从动滚轮的接触应力较大,导致凸轮和滚轮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换刀的凸轮驱动机械手装置,在机械手转动轴上套设串联弹簧,以平衡机械手及刀具的重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换刀的凸轮驱动机械手装置包括箱体、凸轮、摆杆及机械手转动架,其中机械手动架是由支承在箱体内的竖直转动轴及其外露在箱体外的水平式机械手构成,其特征是在转动轴外围空套设有小弹簧、弹簧支架及大弹簧,其中弹簧支架是顶壁有开孔,底壁开口的筒体,小弹簧下端抵靠箱体底壁内,而上端抵靠弹簧支架顶壁内,大弹簧下端抵靠弹簧支架底壁外边沿上,而上端抵靠拨叉的下端。
所述小弹簧的钢丝直径比大弹簧小。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减小驱动功率,同时减小凸轮与滚轮的磨损。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机械手转动架的示意图图中1.箱体 2.凸轮 3.摆杆 31.从动滚轮 32.拨叉 4.机械手转动架 41.转动轴42.机械手 43小弹簧 44.弹簧支架 45.大弹簧本实施例主要包括箱体1、凸轮2、摆杆3及机械手转动架4,如
图1、2所示,其中箱体1内装有凸轮2(盘形槽凸轮),该凸轮2是固定在分配轴上,而该分配轴则由齿轮传动及电机驱动(图中未示),摆杆3以其一端铰接在箱体1上(内凸耳上),其中间连接一从动滚轮31,且该从动滚轮31与凸轮2接触(在盘形槽凸轮2的槽内),而摆杆3的另一端枢接一拨叉32,且该拨叉32滑套在转动轴41上(中间位置)、且拨叉32上端面支承转动轴41台肩;机械手转动架4是由支承在箱体1内的竖直转动轴41及其外露在箱体1外的水平式机械手42构成,上述均属现有技术。
小弹簧42空套在转动轴41外围,其下端抵靠箱体1底壁内,而上端抵靠弹簧支架44顶壁内,该弹簧支架44是顶壁有开孔,底壁开口的筒体,该弹簧支架44空套在转动轴41外围,大弹簧45也空套在转动轴41外围,其下端抵靠弹簧支架44抵壁外边沿上,而上端抵造拨叉32的下端;由于大弹簧45和小弹簧42串联支持住机械手转动架4的重量,因此,减小驱动功率及减小凸轮2与从动滚轮31的磨损;同时对于拨插刀的行程较大,要求弹簧刚度要求尽量小,而平衡质量又较大,则弹簧钢丝直径又不能太小,而采用大、小弹簧串联便可满足,并且占用空间长度还小。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换刀的凸轮驱动机械手装置,包括箱体(1)、凸轮(2)、摆杆(3)及机械手转动架(4),其中机械手动架(4)是由支承在箱体(1)内的竖直转动轴(41)及其外露在箱体(1)外的水平式机械手(42)构成,其特征是在转动轴(41)外围空套设有小弹簧(42)、弹簧支架(44)及大弹簧(45),其中弹簧支架(44)是顶壁有开孔,底壁开口的筒体,小弹簧(42)下端抵靠箱体(1)底壁内,而上端抵靠弹簧支架(44)顶壁内,大弹簧(45)下端抵靠弹簧支架(44)底壁外边沿上,而上端抵靠拨叉(32)的下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刀的凸轮驱动机械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小弹簧(42)的钢丝直径比大弹簧(45)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换刀装置,主要指立式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装置。它主要是在转动轴外围空套设有小弹簧、弹簧支架及大弹簧,其中弹簧支架是顶壁有开孔,底壁开口的筒体,小弹簧下端抵靠箱体底壁内,而上端抵靠弹簧支架顶壁内,大弹簧下端抵靠弹簧支架抵壁外边沿上,而上端抵靠拨叉的下端。从而,可减小驱动功率,同时减小凸轮与滚轮的磨损。
文档编号B23Q3/00GK2363824SQ9820732
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3日
发明者王科社, 朱骥北, 张怀存, 杨庆东 申请人:王科社, 朱骥北, 张怀存, 杨庆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