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装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011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辊装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管材或线棒材轧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辊装配。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无缝钢管轧制生产线中,乳机是无缝钢管的主要延伸变形设备。连轧管机 由于其孔型构成合理,乳制的荒管变形均匀,因此产品壁厚精度和表面质量较高。
[0003] 连轧管机一般配备有若干个轧制机架,机架内安装有不少于2个的轧辊装配,受 制于轧辊轴承体积较大的原因,为了避免干涉,乳辊直径一般都做的较大,以让开轴承座的 空间。较大的轧辊直径,一方面会导致设备体积庞大,投资增加;另外一方面会导致轧制力 和轧制力矩的增加;而且会导致机架间距增大,进而导致钢管成材率降低等等。这些因素都 对连轧管机的设计和生产服役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找到一种办法,来降低轧辊名义直径,提 高连轧管机设计制造的经济性等。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轧辊名义直径、减小相邻 轴承座间距离的轧辊装配。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辊装配,包括轧辊、设置 在轧辊传动侧的轴承I、轴承座I、轴承盖I及对应设置在轧辊非传动侧的轴承II、轴承座 II、轴承盖II,所述轧辊上非传动侧的轴颈外径小于传动侧的轴颈外径,所述轴承II尺寸小 于轴承I尺寸,轴承座II尺寸小于轴承座I尺寸。
[0006] 进一步,所述轴承II的基本额定动载荷与轴承I的基本额定动载荷相同。
[0007] 进一步,所述轴承II的基本额定动载荷与轴承I的基本额定动载荷相差量小于等 于 30%。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降低轧辊非传动侧的轴颈外径及设置在非传动 侧轴颈外的轴承与轴承座外形尺寸,拉近了相邻轴承座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了轧辊的名 义直径,缩小了整个轧辊装配的系统尺寸;对于轧机整体而言,乳辊名义直径的降低,可减 小各机架间的垂直间距,使轧机的纵向尺寸更加紧凑,乳件经过轧机的时间更短,从而带来 终轧温度提高、头尾壁厚超差部分的长度缩短等效果,进一步降低了传动系统更换带来的 高额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0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 附图进行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三辊轧管机孔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3]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轧辊装配,包括轧辊1、设置在轧辊1传动侧的轴承 I 2、轴承座I 3、轴承盖I 4及对应设置在轧辊1非传动侧的轴承II 5、轴承座II 6、轴承盖 Π 7,所述轧辊上非传动侧的轴颈外径φ2小于传动侧的轴颈外径9 !,所述轴承II 5主要尺 寸小于轴承I 2主要尺寸,所述轴承座II外形尺寸小于轴承座I外形尺寸。
[0014] 本实施例中,轴承I 2套装在轧辊1传动侧的轴颈上,轴承I 2外部安装有轴承座 I 3及轴承盖I 4,同样的,轴承II 5套装在轧辊1非传动侧的轴颈上,轴承II 5外部安装有 轴承座II 6与轴承盖II 7 ;轧辊1被轴承I 2及轴承II 5支撑定位,乳辊1通过轴承I 2及 轴承II 5将轧制力传递给轴承座I 3与轴承座II 6,最后由轴承座传递给液压压下系统。
[0015] 轧辊1上传动侧与非传动侧的受力情况不同,其中,传动侧的轴颈既承受较大的 轧制力,又要承受轧制转矩,而非传动侧的轴颈仅承受轧制力,不承受轧制转矩。本发明通 过减小轧辊1上非传动侧的轴颈外径Φ 2 (使其小于传动侧的轴颈外径φ !),从而减小了设 置在轧辊非传动侧的轴承II 5的尺寸,此时,轴承座II 6与轴承盖II 7的尺寸可相应减小。 一组孔型由若干组轧辊装配组合而成,各组轧辊装配中的传动侧与非传动侧相邻布设,乳 辊非传动侧外形尺寸的降低,可拉近相邻两个轴承座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轧辊的名义直 径大小。
[0016]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轴承II 5的基本额定动载荷与轴承I 2的基本额定 动载荷相同;虽然轧辊1两侧的轴承的外形尺寸一大一小,但该结构的轧辊装配与轧辊两 侧轴承一样时受力情况基本相同,同样能满足轧辊受力的需要;两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 相同,可使轧辊两侧轴承同时达到寿命极限,便于管理。当然,在轴承II 5的基本额定动载 荷与轴承I 2的基本额定动载荷相差量小于等于30%的情况下,也能满足轧辊受力的需 要,且由于两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相当,两侧轴承的寿命极限也相当,同样符合工厂管理 要求。
[0017] 图2为采用本发明得到的三辊轧管机孔型结构示意图,该孔型由3个轧辊装配组 成,各轧辊装配沿轧制中心线均匀分布,且一组轧辊装配上的传动侧与相邻轧辊装配上的 非传动侧相邻;在该孔型装配中,由于相邻轧辊轴承座中的非传动侧轴承座(轴承座II 6) 外形尺寸降低,与传统孔型装配相比,该结构可使相邻轧辊装配更加接近,减少了轧辊中心 线到轧制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即降低了轧辊名义直径。
[0018] 上述实施例是将本发明应用于三辊轧管机中,该技术同样可应用其他辊数的各种 轧管机和定减径机中。
[0019]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 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 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轧辊装配,包括轧辊、设置在轧辊传动侧的轴承I、轴承座I、轴承盖I及对应 设置在轧辊非传动侧的轴承II、轴承座II、轴承盖II,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上非传动侧的 轴颈外径小于传动侧的轴颈外径,所述轴承II尺寸小于轴承I尺寸,轴承座II尺寸小于轴 承座I尺寸。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装配,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II的基本额定动载荷与轴 承I的基本额定动载荷相同。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装配,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II的基本额定动载荷与轴 承I的基本额定动载荷相差量小于等于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辊装配,包括轧辊、设置在轧辊传动侧的轴承Ⅰ、轴承座Ⅰ、轴承盖Ⅰ及对应设置在轧辊非传动侧的轴承Ⅱ、轴承座Ⅱ、轴承盖Ⅱ,所述轧辊上非传动侧的轴颈外径小于传动侧的轴颈外径,所述轴承Ⅱ尺寸小于轴承Ⅰ尺寸,轴承座Ⅱ尺寸小于轴承座Ⅰ尺寸;通过降低轧辊非传动侧的轴颈外径及设置在非传动侧轴颈外的轴承与轴承座外形尺寸,拉近了相邻轴承座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了轧辊的名义直径,缩小了整个轧辊装配的系统尺寸。
【IPC分类】B21B27/02, B21B31/07
【公开号】CN204672687
【申请号】CN201520410323
【发明人】金强, 覃宣
【申请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