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691阅读:26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床的部件,尤其是指一种加工轴承套圈的内圆磨床的磨架。
利用内圆磨床加工微型轴承时通常需要一种专用的磨架,用于完成安装在磨架导轨上的电动砂轮轴的直线运动以及砂轮的横向进给直线运动。为了满足该功能要求,钢球套筒支承必须具有较高的刚性、直线性及平滑性。现有的磨架主要由差动油缸、拉杆、砂轮轴及振荡机构杠杆等组成,当油缸充油时,带动电动砂轮轴向前移动,使支架与振荡机构杠杆接触,并随振荡机构作往复运动。由于这种磨架结构不合理,存在刚性差、精度低、直线性差等缺陷,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操作麻烦,影响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自动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磨架,以提高其刚性和加工精度,方便工人操作。
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在支承箱体内安装有套筒,套筒内的上部为油缸,其活塞上的活塞杆紧固于套筒的上端部,其特征是套筒由内、外套筒构成,在内、外套筒的接触面间设置密集的呈螺旋状排列的钢球,各钢球滚道相互错开,油缸固接于内套筒的上部内,活塞杆的外端固接于外套筒的上端部。
在内套筒的下端固定连接磨头,以便在磨头内安装电动机,驱动磨头端部的工作砂轮运转。
在油缸的上端有一段向外沿径向延伸的扩张部,其外圆的圆心与油缸的中心偏心,在扩张部的上端为一向外延伸的部分,形成一连接发兰,以便于安装,在扩张部安装贯通的导线管,利用管内的导线给电动机输送电力。在油缸的扩张部上以该扩张部的圆心为对称中心,安装有两根拉杆,在拉杆的上端依次连接振荡机构杠杆与滚轮支架。
在外套筒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地设置两个突起,在每个突起内设置凹槽,并在其中的一个凹槽内连接进给丝杆,另一个凹槽内有径向布置的弹簧,在每个突起的两侧外壁与支承箱体间分别设置钢球,形成圆柱进给导轨。
钢球与内、外套筒的配合为过盈配合,其过盈量为直径方向0.015~0.020毫米。
形成圆柱进给导轨的钢球的过盈量为直径方向0.015~0.020毫米。
在支承箱体上连接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磨架导轨采用密集钢球套筒形式,其刚性和直线性比较好,精度比较高,结构也比较紧凑。其次,原来的导轨中,单粒钢球过盈量为0.003~0.005毫米,导轨的刚性较差,改进后,将其增加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
图1的A-A视图。
如图所示在支承箱体5内安装外套筒4与内套筒3,并在内外套筒间放置密集型呈螺旋状排列的钢球6,各钢球的滚道相互错开,外套筒4的上端有一支架22,在内套筒内固定连接油缸9,其活塞7上的活塞杆17的外端固接于支架22上,在外套筒4的上端有一段向内收缩后形成的台阶,在该台阶与支承箱体5间放置钢球,构成平导轨8,在内套筒3的下端连接磨头2,在磨头2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砂轮1。在油缸9的扩张部18上以该扩张部18的圆心为对称中心,安装有两根拉杆10,在拉杆10上依次连接起上下摆动作用的振荡机构杠杆12及滚轮支架11,滚轮支架11在油缸9的作用下,跟随振荡机构杠杆12上下移动,使磨头2作上、下往复移动。在支承箱体5的外壁连接空气过滤器14,以便为支承箱体5的内腔提供洁净的外界空气。
在油缸9的上端有一段向外沿径向延伸的扩张部18,其外圆的圆心与油缸9的中心不在同一根轴线上,使得分别安装于活塞7内的活塞杆17的轴心线与安装于油缸9的扩张部18上的拉杆10轴心线不在同一轴线上,以保证其不能转动,在扩张部18的上端为一向外延伸的部分,形成一连接发兰19,以便于安装,在扩张部18上安装贯通的导线管13,利用管内的导线给磨头2内的电动机提供电源。
在外套筒4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地设置两个突起20,在每个突起20内设置凹槽,并在其中的一个凹槽内连接进给丝杆16,另一个凹槽内有径向布置的弹簧23,在每个突起20的两侧外壁与支承箱体5间分别设置钢球,形成圆柱进给导轨15,
图1中的21为磨架安装螺钉。
工作时,内套筒在构成磨架导轨的密集钢球6上移动,钢球6成螺旋排列,各钢球滚道相互错开,钢球6共500粒,其直径差为0.001毫米,钢球过盈量为直径方向0.015~0.020毫米。圆柱进给导轨的钢球共两组每组八粒,钢球过盈量为直径方向0.015~0.020毫米,构成平导轨的钢球共两组每组6粒,直径差均为0.001毫米,单粒钢球过盈量为0.0075~0.01毫米。
磨架动力源为差动油缸,它固定在内套筒上并一起移动,当油缸充油时,内套筒带动电动砂轮轴(即磨头)向前移动,并使滚轮支架和振荡机构杠杆相接触,并跟随振荡机构作往复运动。
权利要求1.自动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磨架,在支承箱体(5)内安装有套筒,套筒内的上部为油缸(9),其活塞(7)上的活塞杆(17)紧固于套筒的上端部,其特征是套筒由内、外套筒(3)、(4)构成,在内、外套筒(3)、(4)的接触面间设置密集的呈螺旋状排列的钢球(6),各钢球滚道相互错开,油缸(9)固接于内套筒(3)的上部内,其活塞杆(17)的外端固接于外套筒(4)的上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架,其特征是在内套筒(3)的下端固定连接磨头(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架,其特征是在油缸(9)的上端有一段向外沿径向延伸的扩张部(18),其外圆的圆心与油缸(9)的中心偏心,在扩张部(18)的上端为一向外延伸的部分,形成一连接发兰(19),在油缸(9)的扩张部(18)上以该扩张部(18)的圆心为对称中心,安装有两根拉杆(10),在拉杆(10)的上端依次连接振荡机构杠杆(12)与滚轮支架(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架,其特征是在外套筒(4)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地设置两个突起(20),在每个突起(20)内设置凹槽,并在其中的一个凹槽内连接进给丝杆(16),另一个凹槽内有径向布置的弹簧(23),在每个突起(20)的两侧外壁与支承箱体(5)间分别设置钢球,形成圆柱进给导轨(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架,其特征是钢球(6)与内、外套筒(3)、(4)的配合为过盈配合,其过盈量为直径方向0.015~0.02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架,其特征是形成圆柱进给导轨(15)的钢球的过盈量为直径方向0.015~0.02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架,其特征是在支承箱体(5)上连接空气过滤器(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床的部件,尤其是指一种加工轴承套圈的内圆磨床的磨架。在该磨架的支承箱体内安装有套筒,套筒内的上部为油缸,其活塞上的活塞杆紧固于套筒的上端部,其特征是套筒由内、外套筒构成,在内、外套筒的接触面间设置密集的呈螺旋状排列的钢球,各钢球滚道相互错开,油缸固接于内套筒的上部内,活塞杆的外端固接于外套筒的上端部。
文档编号B24B41/04GK2442788SQ00240799
公开日2001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27日
发明者王卫国 申请人: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