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砂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92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扇形砂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沿旋转的方向驱动的扇形砂轮,该扇形砂轮包括 -支承板,该支承板包括
—中轴线;
—内轮毂;和
—具有外周缘的环形边缘区域;

-磨削元件,该磨削元件
-被固定在所述边缘区域上以便形成环形磨削元件组;并且 --包围所述周缘。
背景技术
从美国专利US 2,804,731A中可知这种类型的扇形砂轮。磨削元件的 形状是长方形,磨削元件都设置成围绕边缘区域的外周缘,在由板件 (cardboard )构成的支来板的两侧涂敷填料,从而在截面中观察,(磨削 元件)段设置成大致以四分之三圆的形状围绕支承板的外周。磨削元件面 向中轴线的端部分别通过一个法兰夹紧在支承板的两侧上,并且通过螺紋 销和螺母在中央夹紧并保持就位。这种实施形式的唯一目的是确保简单的 周向磨削或者抛光。
从法国专利FR2 731 936 Al中可知一种类似的扇形妙-轮,其中磨削元 件也被设置在外边缘区域中的填充体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扇形砂轮,该扇形砂轮包括围绕支泉&的外 周缘弯曲的磨削元件,所述扇形砂轮对于多方面的应用具有简单、刚性/ 坚固的构造,同时确保高磨削性能。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可被驱动以沿输入旋转方向旋转的扇
形砂轮实现,该扇形砂轮包括 -刚性支承板,该支承板包括 —中轴线; —内轮毂;和
—具有外周缘的环形边缘区域; -多个磨削元件,各磨削元件分别包括
— 一个主体部分;
— 一弯曲部分; 一外部部分;
- 一在输入旋转方向上布置在前部的纵向棱边;和
- 一在输入旋转方向上布置在后部的纵向棱边;
--所述磨削元件的主体部分在支承板的第一侧上形成环形磨削元 件組形式的第一工作面,所述主体部分仅在前部纵向棱边的区域内被以相 同的角距离固定;
-磨削元件的弯曲部分围绕边缘区域的外周缘以这样的方式弯曲, 使得各弯曲部分都具有大致为半截头锥的形状并且形成周向工作面;并且
-磨削元件的外部部分也仅在前部纵向棱边的区域内被固定在支承 板的笫二侧上,所述外部部分从而形成第二工作面。
磨削元件仅在前部纵向棱边的区域内一一如必JH5L局部地一一固定在 支承板的边缘区域的两个工作面上,因此这些磨削元件可以容易地布置成 相互重叠或者覆盖。径向外侧的弯曲部分的半截头锥形状使得重叠的磨削 元件能以紧密跟随的方式整齐地布置在外边缘区域中以形成周向工作面。 由于其构造,根据本发明的扇形砂轮可应用于三面粗磨。这使得工作人员 能够在无需转动工件也无需改变工作人员的工作位置或用于磨削的手持角向磨削^L的^i置的情况下,对重型工件的上侧和下侧进^f于加工。


从下述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中可显见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 细节,其中
图l是支承板的侧视图,其中只有一个磨削元件被固定在工作面上; 图2是图1的支M对应于图3中的箭头II的侧视图,该支泉&具有 被完全固定的磨削元件;
图3是图2的支*对应于图2中箭头m的俯视图; 图4是支,的对应于图3中箭头IV的侧视图; 图5是支,的对应于图3中箭头V的侧视图; 图6M削元件的俯视图7是才艮据本发明的扇形砂轮的工作面的俯视透视图; 图8是扇形砂轮的背部的斜视透视图9是图2的支M的俯视图,其中以不同于图3所示的方式固定磨 削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5所示,扇形砂轮一一也称为百页轮一一包括具有轮毂2的支 承板l,该轮毂2具有中央圆形开口 3。支承板l包括用于接纳磨削元件5 的外部环形边缘区域4,该磨削元件5也可称为翼片或磨件。此边缘区域4 通过环形辐板7与轮毂2相连,该环形辐板7沿支承板1的中轴线6的方 向从轮毂2突出。由边缘区域4形成的表面垂直于中轴线6延伸。由于其 构造,支承板1可与手持磨削机的驱动轴连接并且可通过螺母固定在该驱 动轴上,该螺母不突出至边缘区域4以外。
磨削元件5通常包括栽体上的磨料。如图6所示,单个的磨削元件5 是长方形的。磨削元件5通过两条粘结道/粘合剂道(line of adhesive) 9、 10固定在边缘区域4的侧面上,其中轮毂2相对于所述边缘区域4凹进,所述粘结道9、 10是设置在边缘区域4上的、与轴线6同心的环形。磨削 元件5由此在前侧形成基本为平面的第一工作面8。每个磨削元件5仅以 其在扇形-少轮的输入旋转方向11上布置在前部的纵向棱边12固定在粘结 道9、 10上。因此,该磨削元件不是完全与粘结道9、 IO接触,而是沿与 旋转方向11相反的斜向上的方向从边缘区域4突出。
如图l-5所示,每一个磨削元件5都突出至边缘区域4的外周缘13以 外,并且朝向边缘区域4的背对第一工作面8的侧面的方向围绕所述周缘 13折叠或者弯曲,轮毂2相对于背对所述第一工作面8的侧面突出,如图 1、 2和4、 5所示。磨削元件5形成第二工作面14,该第二工作面14也为 环形并且被大致布置成在第一工作面8的背面平行于该工作面8。
分别在棱边区域15的构成前部纵向棱边12的一部分附近弯曲或折叠 各磨削元件5,以使各磨削元件5的形成第二工作面14的外部部分16不 会与形成第一工作面8的主体部分17重叠。由于所述弯曲处理,各磨削元 件5的梯形弯曲部分18——各梯形弯曲部分18分别位于主体部分17和外 部部分16之间一一形成大致为半截头锥状的部分,根据图4和图5,所述 半截头锥状部分朝向与旋转方向ll相反的方向扩大。各外部部分16也通 过粘结道19固定在支承板1的边缘区域4上,轮毂2从所述边缘区域突出。 所有弯曲的弯曲部分18形成周向工作面20。
在制成的扇形砂轮上,以20%至95%的高重叠度布置磨削元件5,其 中只有磨削元件5的在输入旋转方向11上布置在后部的纵向棱边21可见。 重叠度是指相对于磨削元件的总宽度,在旋转方向上位于前面的磨削元 件对在旋转方向上紧邻于后面的磨削元件的覆盖程度。换句话说,重叠度 为20%是指前面的磨削元件仅仅覆盖后面的磨削元件宽度的20%。因此, 低重合度表示仅有较少的磨削元件5被布置在支承板1上,而高重合度表 示大量的磨削元件5被布置在支来板1上。由于弯曲部分18的大致为半截 头锥的形状,扇形砂、轮的外周,即周向工作面20大致为圆形。如图7所示, 磨削元件5的靠近轮毂2的侧棱边22在第一工作面8上组合形成大致为圆 形的廓形。如图8所示,位于第二工作面的侧棱边23则与后部纵向棱边21的相邻区域形成锯齿形廓形。
如图3所示,各磨削元件5的主体部分17的前部纵向棱边12不是沿 着中轴线6的径向方向,而是以使半径24与前部纵向棱边12之间成角度 a的方式延伸,半径24与前部纵向棱边12的交点25在周缘13上。如果 如图3所示地在S走转方向11上将前部纵向棱边12布置在半径24的前方, 则周向工作表面20的形状是清楚限定的圆形。但是,前部纵向棱边12通 常也可以在旋转方向11上布置在半径24的后方,这在图9中示出,图9 与图3基本对应。如果才艮据图3所示、将纵向棱边12布置在半径24的前 方,则角度a为正值;对于图9所示的布置在后方的情况,角度a为负值。 角度a的范围为-13。《a《+19。。在根据图3的示例中,由于磨削元件5的 弯曲部分18和外部部分16的所述弯曲,第二工作面14上的前部纵向棱边 12在输入旋转方向11上以明显的向后的方式从外部向中轴线6延伸。图9 的实施例不属于这种情况。
尤其如图7和图8所示,周向工作面20具有大致为半圆形的截面。 前述实施例表明三个工作面8、 14和20均可应用于粗磨。用于装备有 此类扇形砂轮的角向磨削机的工作位置中的扇形砂轮允许工作人员首先利 用扇形砂'轮的工作面8加工工件的上侧,然后利用第二工作面14加工工件 的下侧。然后,可使用周向工作面20加工可能存在的角焊缝的凹陷表面。 当工件非常重并且pf皮设置在支承件上时,这些应用尤其有利。这样在加工 过程中就无需像使用常规扇形砂轮那样旋转工件.扇形砂轮的三面应用的 可能性自然需要支承板1的构造具有足够的刚性,以允许支承板1吸收由 于横向磨削力而作用在该支承板的全部侧面上的高载荷。因此,支承板1 设有多层加强件。在本实施例中,支承板1的厚度a为2.2mm<a<2.4mm。 关键因素是支M 1为了承受三面粗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高载荷而需要吸 收的力的量。已经发现,支承板l需要在不损坏该支承板l的情况下,吸 收作用在其上的最小为400N的载荷,所述载荷沿平行于轴线6的方向施 加在沿径向与支承板1的周缘13相距10mm处。当施加所述载荷时,支 承板l以与加工过程中相同的方式在支承板l的开口 3中被夹紧。
8且常规使用的,例如在专利EP1 543 923A1中描述了该磨削机,该专利在 此作为参考文献。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被驱动以沿输入旋转方向(11)旋转的扇形砂轮,所述扇形砂轮包括-刚性支承板(1),该刚性支承板包括--中轴线(6);--内轮毂(2);和--具有外周缘(13)的环形边缘区域(4);-多个磨削元件(5),该磨削元件分别包括--一个主体部分(17);--弯曲部分(18);--外部部分(16);--在输入旋转方向(11)上布置在前部的纵向棱边(12);--在输入旋转方向(11)上布置在后部的纵向棱边(21);--磨削元件的主体部分(17)在支承板(1)的第一侧上形成形式为环形磨削元件组的第一工作面(8),所述主体部分(17)仅在前部纵向棱边(12)的区域内被以相等的角距离固定;--磨削元件的弯曲部分(18)围绕边缘区域(4)的外周缘(13)弯曲成,使得各弯曲部分(18)均具有大致为半截头锥的形状并形成周向工作面(20);--磨削元件的外部部分(16)也仅在其前部纵向棱边(12)的区域内被固定在支承板(1)的第二侧上,从而形成第二工作面(1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元件(5 ) 的形状是长方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射17) 通过多个粘结道(9, 10)固定在边缘区域(4)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迷的扇形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元件(5 )的外部部分(16)通过至少一个粘结道(19)固定在边缘区域(4)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元件(5 ) 以20%至95%的重合度固定在支承板(1)上。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扇形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纵向棱 边(12)与支泉板(1)的一半径(24)形成一角度(a),该前部纵向棱 边(12)与该半径(24)的交点(25)位于支承板(1)的周缘上,所述角 度(a)的范围是-13~+19°,如果前部纵向棱边(12)在旋转方向(11) 上布置在前方,则所述角度(a)为正值,如果前部纵向棱边(12)布置在 后方,则所述角度(a)为负值。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扇形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工作面 (20)的截面大致是半圆形。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扇形砂轮,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一工作面 (8)基本是平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扇形砂轮,其包括刚性的支承板(1)和磨削元件(5)。这些磨削元件(5)包括形成第一工作面(8)的主体部分(17)和形成周向工作面(20)的弯曲部分(18)。此外,所述磨削元件还包括形成第二工作面的外部部分。
文档编号B24D7/08GK101596699SQ20091014265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4日
发明者H·哈登比克, V·施米德 申请人:奥古斯特 吕格贝格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