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379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属冶金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冶金企业炼铁、炼钢产生的高温铁渣、钢渣大多是作为废物丢弃,造成固体物理热的巨大损失。在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倒掉的高钛铁渣中还含有18%的钛元素也弃而不用,经济损失很大。最近研发的“选择性析出,,清洁分离钛技术,在实验室和半工业规模开展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不能对高钛铁渣进行可控的缓慢均勻冷却与热量回收。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可控制炉渣的降温速度而将炉渣所含有的物理热加以利用的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为达此目的,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应包括冷风箱入口管、冷风箱、热风箱出口管、热风箱、渣罐、冷风送入管、 热风排出管及炉渣。将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插入渣罐中,冷风经冷风箱入口管进入冷风箱后分由1 640根冷风送入管送进与冷风送入管配对的1 640根热风排出管, 对炉渣进行冷却。冷风经热风排出管流动过程中被高温炉渣加热为高温热风后,进入热风箱汇聚,高温热风即从热风箱出口管流往热风总管供外界使用。冷风在流经热风排出管时, 就把炉渣的热量带走,换热的多少由送入的冷风量与冷风温度控制。


图1.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主视图;图2.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A-A剖视图。其中1一冷风箱入口管;2—冷风箱;3—热风箱出口管;4一热风箱;5—渣罐; 6-冷风送入管;7—热风排出管;8—炉渣。实施案例图1也表示40吨高炉铁渣罐的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正视图。它包括冷风箱入口管(1)、冷风箱O)、热风箱出口管(3)、热风箱、渣罐(5)、冷风送入管(6)、 热风排出管(7)及炉渣(8)。冷风从冷风箱入口管(1)流进冷风箱O)中并均勻地通过按同心圆排列的169根冷风送入管(6)流入在热风箱3的外侧的均勻地按同心圆排列并垂直于外壁面的169根热风排出管(7)内。冷风送入管(6)为外径为67mm、壁厚3. 5m、长度为 3000mm的等径通气管,它的上端与冷风箱( 的下壁面联通固结后,下端穿过热风箱(4)后插入与热风箱(4)联通并固结的169根热风排出管(7)内。热风排出管7的锥度为3°,其底端封闭的圆锥管,锥顶内径90mm、长度为3100mm、壁厚5mm,热风排出管(7)的底端是封闭的且呈60° 120°的圆锥角。热风排出管(7)的上端是与热风箱(4)的下底面联通固结; 冷风箱(2)与热风箱(4)都作成圆台形,其外径为3600mm,渣罐(5)的开口直径为3200mm。由冷风箱( 与热风箱(4)支撑着,冷风送入管(6)与热风排出管(7)的组合体可插入渣罐(5)中。冷风从冷风箱入口管(1)流进冷风箱O)中通过169根冷风送入管(6)流入在热风箱C3)外侧底壁上固结联通的169根热风排出管(7)内,被高温炉渣加热成热风后,流进热风箱,然后从热风箱出口管C3)排往用户。渣罐( 的冷却速度可由送入的冷风量及冷风温度控制。
权利要求
1. 一种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它包括冷风箱入口管1、冷风箱2、热风箱出口管3、热风箱4、渣罐5、冷风送入管6、热风出口管7及炉渣8,其特征在于冷风箱入口管 1与冷风箱2的外侧联通固结,冷风箱2的内侧紧靠热风箱3的外侧二者合而为一,1 640 根冷风送入管6的上端均布在冷风箱2的内侧壁面上且与内壁垂直并联通固结,冷风送入管6是直径为20mm 200mm、长度为200mm 4600mm的等径通气管,它穿过热风箱4后插入1 640根热风排出管7内;热风排出管7是锥度为2° 10°的底端封闭的圆锥管,其锥顶内径比冷风送入管6的外径大IOmm 100mm、长度为260mm 4650mm、热风排出管7 底端是封闭的,热风排出管7的上端是与热风箱4的下底面垂直并联通固结;冷风箱2与热风箱4都作成圆台形,其直径比渣罐5的开口直径大200mm 600mm,,冷风送入管6与热风排出管7的组合体由冷风箱2与热风箱4支撑着可插入渣罐5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名称是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属冶金节能领域。它包括冷风箱入口管、冷风箱、热风箱出口管、热风箱、渣罐、冷风送入管、热风排出管及炉渣。将多管式罐内炉渣可控温冷却装置插入渣罐中,冷风经冷风箱入口管进入冷风箱后分由1~640根冷风送入管送入与冷风送入管配对的1~640根热风排出管,对炉渣进行冷却。冷风经热风排出管加热为高温热风后进入热风箱汇聚,高温热风即从热风箱出口管流往热风总管供外界使用。冷风在流经热风排出管时就把炉渣的热量带走,换热的多少由送入冷风量与风温调控。
文档编号C21B3/08GK102181591SQ201110092870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4日
发明者秦增虎, 童师颖, 童明伟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