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及铸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570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及铸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及铸造工艺,它包括冒口、耐磨合金块、铲齿构成,是将耐磨合金块预置在铸型齿尖处,耐磨合金块的平面紧靠铸型,用芯撑固定,耐磨合金块的两边距型腔上下各10—15mm;合箱后,其浇注位置是铸型下平面与水平面成5—10度夹角,在砂箱宽度方向,冒口一侧高于砂箱另一侧,砂箱长度方向,铲齿尖处高于砂箱另一侧。该工艺过程简单,工作性能可靠,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高,包铸耐磨合金块铲齿的刃口具有良好的自磨性,经实验表明,装载较硬的物料时堆焊层不易剥落,降低了电铲工作时的动力消耗。
【专利说明】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及铸造工艺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及铸造工艺,具体是通过铸造工艺方法将预制的耐磨合金块包铸在电铲主要工作部位,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属于铸造【技术领域】。
[0002]【背景技术】:电铲是露天矿主要的装载机械,而铲齿是其主要的易磨损件,一般的铲齿使用寿命仅有3?4周,电铲作业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岩性硬度高,铲齿在作业过程中,承受物料的撞击和磨损,因此铲齿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造成了材料的大量消耗,增加了维护费用和能源消耗,据统计,我国目前服役的2立方米以上大型矿山挖掘机有2000?2500台,斗齿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000万元/年左右,与此同时,因设备损坏、停机、停产而造成间接经济损失更大,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了提高铲齿的使用寿命,国内外学者对此非常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铲齿很多是采用高锰钢制造,通过向高锰钢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使其使用寿命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仍不理想,采用低合金钢制造铲齿也比较多,为了保证其韧性,一般硬度较低,因此使用寿命也不理想,堆焊方法是在高锰钢或低合金钢铲齿的齿尖部位堆焊一层高硬度合金,使用寿命有很大的提高,但此工艺方法比较复杂,且装载较硬的物料时堆焊层容易剥落。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及铸造工艺,它主要解决了采用低合金钢制造铲齿,为了保证其韧性,硬度低,使用寿命不理想和在高锰钢或低合金钢铲齿的齿尖部堆焊一层高硬度合金,虽然使用寿命提高了,但工艺方法复杂,装载较硬物料时堆焊层容易剥落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铸型采用平做斜浇,冒口设在铲齿铲尖热结处,耐磨合金块预置在铸型齿尖处,耐磨合金块的平面紧靠铸型,用芯撑固定,耐磨合金块的两边距型腔上下各10 — 15mm;合箱后,其浇注位置是铸型下平面与水平面成5—10度夹角,在砂箱宽度方向,冒口一侧高于砂箱另一侧,砂箱长度方向,铲齿尖处高于砂箱另一侧。该工艺过程简单,工作性能可靠,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高,包铸耐磨合金块铲齿的刃口具有良好的自磨性,经实验表明,装载较硬的物料时堆焊层不易剥落,降低了电铲工作时的动力消耗。
[000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的主视图。
[0005]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的仰视图。
[0006]附图3是本发明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的左视图。
[0007]附图4是本发明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的A向图。
[0008]I—冒口 2—耐磨合金块 3—伊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它包括冒口 1、耐磨合金块2、铲齿3构成,铸型采用平做斜浇,冒口 I设在铲齿3铲尖热结处,耐磨合金块2预置在铸型齿尖处,耐磨合金块2 —平面紧靠铸型,用芯撑固定,耐磨合金块2的两边距型腔上下各10 — 15mm,以保证钢水能充分将其包覆;合箱后,其浇注位置是,铸型下平面与水平面成5 —10度夹角,在砂箱宽度方向,冒口 I 一侧高于砂箱另一侧,这样在浇注时钢水将向耐磨合金块2方向流动,可使耐磨合金块2得到充分的预热,使耐磨合金块2得到较好的包覆,砂箱长度方向,铲齿尖处高于砂箱另一侧,这样在浇注时钢水将向铲齿的末端流动,以形成明显的顺序凝固,有利获得致密的铸件,当钢水充满型腔后,耐磨合金块2就被包铸在铲齿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铲的包铸铲齿及铸造工艺,它包括冒口(I)、耐磨合金块(2)、铲齿(3)构成,其特征在于: a.铸型采用平做斜浇,冒口(I)设在铲齿(3)铲尖热结处,耐磨合金块(2)预置在铸型齿尖处,耐磨合金块(2)的平面紧靠铸型,用芯撑固定,耐磨合金块(2)的两边距型腔上下各 10一 15mm ; b.合箱后,其浇注位置是铸型下平面与水平面成5—10度夹角,在砂箱宽度方向,冒口(I)一侧高于砂箱另一侧,砂箱长度方向,铲齿(3)尖处高于砂箱另一侧。
【文档编号】B22C9/22GK103658547SQ20121035739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沈大东 申请人:佳木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