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以及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18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以及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以及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圆管件加工辅助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直圆管件定位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安装有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直圆管件广泛应用各种领域,根据应用需要,在众多情形下要求直圆管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一定的韧性,例如用于输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输送管、用于输送粉尘的输送管等,因此这些直圆管件需要进行一定的热处理。[0003]例如,目前由于城市建设、道路桥梁等机械化施工的普及,用于混凝土输送的拖式混凝土泵和混凝土泵车已然成为机械化施工中重要的混凝土输送设备。混凝土输送设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件是混凝土输送管。混凝土输送管在工作时内壁与混凝土直接接触,而且管体需要承受高速输送的混凝土的撞击或冲击,因而要求具有较高的内壁耐磨性和一定的管体韧性,实际使用中,混凝土输送管属于混凝土输送设备的易损件,用量较多,这一定程度上与混凝土输送管的加工质量无法得到可靠保证密切相关。现在混凝土输送管主要分为两种,即单层混凝土输送管和双层混凝土输送管,这两种混凝土输送管均需要借助热处理手段来使其兼具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无论是单层管还是双层管,所涉及到的热处理手段主要存在两种,即整体加热热处理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其中,整体加热热处理容易使得直圆管件整体材料性能发生改变,不利于直圆管件耐磨性和韧性的兼顾,因而感应加热热处理在上述与混凝土输送管具有相同或类似性能要求的直圆管件加工中已经非常普遍采用。[0004]在直圆管件的感应加热热处理中,感应淬火主要是利用感应电流通过材料或工件所产生的热量,而使得材料或工件表层和局部加热,并快速冷却的淬火方法,其能够使得混凝土输送管具有耐磨性较好的内壁淬硬层和未经热处理的具有较好韧性的外层部分,因而可以使得混凝土输送管兼具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但是,这仅是理论上的,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条件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加工形成的直圆管件并不能获得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这也是例如上述混凝土输送管在作业过程中极易损坏的重要原因。[0005]公知地,基于感应加热的磁场分布以及趋肤效应等原理,决定了感应线圈与管壁间的间隙非常关键,间隙均匀化是管件感应淬火后淬硬层均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淬硬层的均匀化直接影响到管件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0006]具体地,图1显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即直圆管件感应淬火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正在进行直圆管件感应淬火的作业状态。参见图1所示,在对直圆管件进行感应淬火时,旋转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支撑装置4 (例如活动卡箍)连接并支撑直圆管件7的一端,从而旋转驱动机构3能够经由连接支撑装置4将扭矩传递给直圆管件以驱动直圆管件7旋转,直圆管件7的另一端支撑在支撑机构IOa上,旋转驱动机构3、连接支撑装置4、直圆管件7和支撑机构IOa相对位置固定,其中旋转驱动机构3和支撑机构IOa安装在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机床导轨8上(一般旋转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IOa可以固定到工作台上,进而该工作台可滑动地安装到机床导轨8上),并能够通过由电机驱动的丝杆传动装置的带动而沿所述直圆管件7的轴向在机床导轨8上来回运动。此外,公知地,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还包括感应加热电源1、电缆2 (典型地为同轴电缆)、感应器连接装置5和淬火感应器6,感应加热电源I电连接于电缆2,该电缆2沿上述旋转驱动机构3在机床导轨8上的移动方向穿过该旋转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并通过感应器连接装置5连接于淬火感应器6,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感应加热电源1、电缆2、感应器连接装置5和淬火感应器6的位置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在淬火作业过程中,感应加热电源1、电缆2、感应器连接装置5和淬火感应器6相对于能够沿机床导轨8移动的旋转驱动机构3和支撑机构IOa而言,其位置是固定的。在加工直圆管件7时,使得淬火感应器6从直圆管件7的一端插入到直圆管件7内部,并使得直圆管件7的一端通过连接支撑装置4连接到旋转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另一端支撑到支撑机构IOa上,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在淬火作业过程中,电缆2的一部分、感应器连接装置5和淬火感应器6位于直圆管件7的内部,淬火感应器6需要保持与直圆管件7同轴,但是与直圆管件7的内壁不接触。另外,从图1中可以看到,电缆2的一端连接于感应加热电源1,另一端需要延伸穿过旋转驱动机构3、直圆管件7的内部空间而连接到感应器连接装置5上。也就是说,电缆2需要具有一定的刚度,以防止在淬火作业过程中电缆2发生挠曲而影响淬火作业,并且感应淬火中电缆2需要传输交流电,因此典型地,电缆2 —般采用刚性或半刚性同轴电缆,必要时电缆2可以增加支撑杆件或支撑管件。[0007]在进行淬火作业时,直圆管件7既有周向旋转运动又有轴向移动,周向旋转运动可以改善直圆管件7内壁的淬硬层均匀性,轴向移动是使得整根直圆管件7的内壁均淬硬。工作时淬火感应器6通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磁力线,直圆管件7的侧壁切割磁力线产生电磁感应,从而形成并基于趋肤效应,感应电流趋于集中在直圆管件7的内表层并形成涡流,从而通过直圆管件7本身的电阻产生热量进行加热,并进一步通过淬火感应器6喷出的冷却液进行淬火(冷却液的循环系统管线与现有技术相同,对此不作赘述)。[0008]但是,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这种现有技术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淬火作业过程中,直圆管件7实质上仅是两端支撑,即通过连接支撑装置4和支撑机构IOa对直圆管件7进行支撑,其中连接支撑装置4 一般可以采用活动卡箍,支撑机构IOa主要为滚轮支撑机构。这种支撑形式带来的危害在于淬火作业过程中直圆管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形,从而在淬火作业过程中根本无法保证淬火感应器6与直圆管件7内壁的均匀间隔,这导致直圆管件7内壁形成的淬火层(也称为“淬硬层”)严重不均,严重损害了直圆管件7的加工质量。[0009]具体地,图2显示直圆管件7在图1所示的感应淬火设备上的管件理论轮廓7’与管件实际轮廓7”的变形分析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管件实际轮廓7”并非为笔直的管件理论轮廓7’,直圆管件7在感应淬火设备上采用的是两点支撑,即连接支撑装置4与支撑机构IOa两点支撑。管件实际轮廓7”的成因是由于管件的自重及热轧过程中形位公差等问题引起。在淬火过程中淬火感应器6为静止不动,管件理论轮廓7’在旋转过程中与淬火感应器6的理论间隙为沿径向2_左右,但由于管件实际轮廓7”的存在,直圆管件7在淬火过程中与淬火感应器6的周向间隙是不均匀且不断变化的。基于上述现象致使管壁内感应电流分布不均,从而导致管件被加热壁厚不均匀并由此导致淬火层不均匀,严重影响到直圆管件的加工质量。直圆管件感应淬火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这种缺陷长期以来一直无法有效解决,其已经构成了本领域的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技术难题。该技术难题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增加例如第三个支撑机构形成三点支撑所能够解决的,具体地,由于淬火感应器6在感应淬火过程中位置固定,而直圆管件7相对于淬火感应器6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第一,由于两点支撑形式,直圆管件7会因为自重而形成程度不同的下凹变形,这种下凹变形部分经过淬火感应器6时会导致直圆管件7内壁与淬火感应器6间隔的不均匀;第二,直圆管件7在加工成形过程中(例如热钆)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形位公差(例如直线度),这种形位公差尽管较小,但对于感应淬火工艺却不能忽略,尽管直圆管件在各个截面上仍然为圆形,但由于其存在这种形位公差,当直圆管件7的各个部分经过淬火感应器6时,必然会引起直圆管件7内壁与淬火感应器6间隔的不均匀,这种由于加工工艺所形成的例如直线度等形位公差是简单地通过增加支撑机构无法解决的;第三,直圆管件7在感应淬火的加热过程中也会发生一定程度地微观变形,例如热膨胀等,这显然也会影响到直圆管件7内壁与淬火感应器6周向间隔的均匀性。这些因素直接导致直圆管件7内壁形成的淬火层严重不均,耐磨性和韧性不匹配,严重损害了直圆管件7的加工质量,使得直圆管件7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报废,增加了成本。[0010]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些与图1所示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类似的感应淬火设备或相应的直圆管件支撑机构,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0335662C和CN1190617C分别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输送管生产工艺以及一种具有内表面淬硬层的圆筒状管件及其生产方法和专用设备,但是这些现有技术由于关注的技术问题不同,其也根本无法解决上述技术缺陷。[0011]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辅助装置,以克服或相对有效地减轻上述技术缺陷。实用新型内容[0012]本实用新型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圆管件定位装置,该直圆管件定位装置能够用于对直圆管件进行周向定位,以在直圆管件与该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之间存在沿所述直圆管件轴向的相对运动时,能够优化程度地保持该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与直圆管件对应部分之间的同轴度。[001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该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能够在感应淬火作业过程中对直圆管件进行定位,以相对有效地保持直圆管件与淬火感应器之间周向间隙的均匀性。[00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中,包括设有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的定位装置本体,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各自的定位件沿同一布置圆周的环周方向分布,且能够沿该布置圆周的径向同时与直圆管件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接触,各个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直圆管件与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相对运动时能够在该直圆管件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上滑动和/或滚动。[0015]优选地,各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直圆管件的接触部为接触点或接触线,各个接触点或接触线处于所述直圆管件的同一横截面上。[0016]具体选择地,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为管件内周定位装置,从而所述定位装置本体为内周定位装置本体,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分别为第一内周定位机构、第二内周定位机构和第三内周定位机构,该第一内周定位机构、第二内周定位机构和第三内周定位机构各自的所述定位件能够同时与所述直圆管件的内周面接触。[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的定位件为能够弹性伸缩的定位件,从而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形成为弹性内周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内周定位机构的定位件为刚性定位件,从而该第二内周定位机构形成为刚性内周定位机构;且所述第三内周机构为所述弹性内周定位机构或刚性内周定位机构。[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内周定位机构布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的下方,并使得该第二内周定位机构的定位件处于竖直位置。[0019]具体地,,所述内周定位装置本体包括呈圆柱形的定位机构安装部,该定位机构安装部的外周面沿该定位机构安装部轴向的至少一段形成所述布置圆周,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第二内周定位机构和第三内周定位机构沿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的周向方向分别安装到该定位机构安装部上。[0020]典型地,各个所述弹性内周定位机构包括弹性机构支承座,该弹性机构支承座上可转动地安装有用作相应的所述定位件的弹性机构滚轮,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弹性机构安装槽,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可滑动地配合到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内,以使得该弹性机构支承座的支承面与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相对,并且所述弹性机构滚轮凸出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的外周面上,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的支承面与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之间支承有弹性件。[0021]优选地,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的支承面上凸出形成有导向杆部,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上形成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部滑动配合到所述导向孔内,并且所述弹性件穿套到所述导向杆部上以支承在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的支承面与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之间;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的侧部形成有限位台阶面,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侧部形成有配合限位台阶面,所述限位台阶面与所述配合限位台阶面相对且相互间隔,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压缩所述弹性件而在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内运动到预定位置时,该限位台阶面能够与所述配合限位台阶面相互接触。[0022]典型地,各个所述刚性定位机构包括刚性机构支承座和可转动地安装到该刚性机构支承座上的刚性机构滚轮,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相应的刚性机构安装槽,所述刚性机构支承座固定到所述刚性机构安装槽内,并使得所述刚性机构滚轮凸出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的外周面上。[0023]优选地,所述内周定位装置本体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同轴的感应器安装部,所述感应器安装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的外径,从而所述内周装置本体形成为阶梯轴形状,所述感应器安装部的外周面上安装有与该感应器安装部同轴的淬火感应器;且所述感应器安装部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安装电缆的感应器连接装置。[0024]优选地,所述感应器安装部上穿套有绝缘套筒和位于该绝缘套筒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之间的电磁屏蔽片,所述淬火感应器安装到所述绝缘套筒的外周面上。[0025]作为另一种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另一种基本形式,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形成为管件外周定位装置,从而所述定位装置本体为外周定位装置本体,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分别为第一外周定位机构、第二外周定位机构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该第一外周定位机构、第二外周定位机构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各自的所述定位件能够同时与所述直圆管件的外周面接触。[0026]在上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包括淬火感应器,其中,该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还包括上述任一项形成为管件内周定位装置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和/或上述任一项形成为管件外周定位装置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各个所述圆管件定位装置安装为相对于所述淬火感应器位置固定,且各自沿该淬火感应器的轴向方向与该淬火感应器邻接或相邻,该淬火感应器与各个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各自的所述布置圆周同轴。[0027]优选地,所述淬火感应器沿该淬火感应器的轴向方向连接于一个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上。[0028]作为用于直圆管件内壁淬火的一种专用设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包括感应电源、淬火感应器、电缆、用于驱动直圆管件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和用于支撑所述直圆管件一端的管件支撑装置,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用于连接支撑所述直圆管件另一端的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管件支撑装置彼此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电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感应电源,另一端沿所述淬火感应器的轴向方向穿过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并连接到所述淬火感应器上,其中,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还包括上述任一项形成为管件内周定位装置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和/或上述任一项形成为管件外周定位装置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各个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安装为相对于所述淬火感应器位置固定,且沿该淬火感应器的轴向方向与该淬火感应器邻接或相邻,该淬火感应器与各个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所述布置圆周同轴。[0029]更具体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管件支撑装置能够在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机床导轨上沿所述淬火感应器的轴向方向同步移动。[0030]具体选择地,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中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为所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所述淬火感应器连接到该管件内周定位装置上。[0031]优选地,所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的内周定位装置本体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同轴的感应器安装部,所述感应器安装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的外径,从而所述内周装置本体形成为阶梯轴形状,所述淬火感应器安装所述感应器安装部的外周面上并与该感应器安装部同轴,且所述感应器安装部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安装所述电缆的感应器连接装置;所述感应器安装部上穿套有绝缘套筒和位于该绝缘套筒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之间的电磁屏蔽片,所述淬火感应器安装到所述绝缘套筒的外周面上。[0032]进一步选择地,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还包括所述管件外周定位装置,该管件外周定位装置与所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沿所述淬火感应器的轴向方向处于同一位置。[0033]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为能够允许所述直圆管件偏摆的连接装置,且所述管件支撑装置的管件支撑部为弹性支撑部。[00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通过其上的第一至第三定位机构,能够通过三点定圆的原理对直圆管件的局部管段部分进行定位,并且在该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相对于直圆管件存在相对的轴向运动时,能够动态地对直圆管件经过该定位装置的管段部分进行连续动态的校正定位作用,尤其是在其应用于感应淬火设备的情形下,其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优化程度地使得直圆管件的管壁与淬火感应器的周向间隙尽量均匀等距,减轻电网电压、感应电源电压等的波动,从而能够使得管壁内的感应磁场强度沿周向均匀分布,进而使得管壁内感应电流均匀部分,从而相对有效地使得形成淬火层均匀,显著地改善淬火质量。[003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0036]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0037]图1是现有技术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该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正在对直圆管件进行感应淬火。[0038]图2是图1所示的装夹在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上的直圆管件的变形分析示意图。[0039]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004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其中所示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具体为管件内周定位装置。[0041]图5是图4所示具体实施方式
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主视示意图。[0042]图6是沿图4中的A-A线剖切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显示了该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上安装有淬火感应器,该淬火感应器仅进行了示意性的简化显示。[0043]图7是图6中的所示的第二内周定位机构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显示了第二内周定位机构的一种具体的细节结构。[0044]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其中所示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具体为管件外周定位装置。[0045]图9是图8所示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主视示意图。[0046]本实用新型附图标记说明:[0047]1感应加热电源;2电缆;[0048]3旋转驱动机构;4连接支撑装置;[0049]5感应器连接装置;6淬火感应器;[0050]7直圆管件;8机床导轨;[0051]9机床安装基础;10管件内周定位装置;[0052]11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2管件支撑装置;[0053]13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4第二内周定位机构;[0054]15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6内周定位装置本体;[0055]17电磁屏蔽片;18绝缘套筒;[0056]19刚性机构滚轮;20滑动轴承;[0057]21支承轴;22刚性机构支承座;[0058]23弹性机构滚轮;24滑动轴承;[0059]25轴承挡圈;26支承轴;[0060]27弹性机构支承座;28弹性件;[0061]29导向孔;30导向杆部;[0062]31第一外周定位机构;32第二外周定位机构;[0063]33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4管件通过孔;[0064]35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6横向调节丝杆;[0065]37安装基座38高度调节套;[0066]39丝杆支承座;40支腿;[0067]41支承面;42承载面;[0068]43限位台阶面;44配合限位台阶面。[0069]45定位机构安装部;46感应器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0071]在上文的描述中主要以混凝土输送管的感应淬火为例说明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地,本实用新型下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并不局限于应用于混凝土输送管的感应淬火处理或其它加工工艺,而是可以适用于其它应用类型的直圆管件的定位。有关“直圆管件”的含义代表圆管件整体上平直,但并不是绝对平直,其仅是相对于弯管而言。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也不局限于对直圆管件内壁进行感应淬火时使用,在对直圆管件外壁进行淬火时同样可以适用。也就是说,无论对直圆管件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处理,只要采用本实用新型下述形式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72]下面首先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基本实施方式以及更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并不局限于图3至图9中所示的一些局部或具体细节,因此在下述的描述过程中将视情附带描述一些相关的明显变型形式。[0073]参见图4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本实施方式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装置本体,该定位装置本体上设有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 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各自的定位件沿同一布置圆周的环周方向分布且能够沿该布置圆周的径向同时与直圆管件7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接触,各个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直圆管件与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相对运动时能够在该直圆管件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上滑动和/或滚动。[0074]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情形中,各个定位件处于具有一定体积的结构件,各个定位件与直圆管件内周面或外周面的接触部可能是一个接触面,也可能是接触点或接触线,但只要接触部处于同一圆周上即可,该同一圆周理论上与上述布置圆周同心(或同轴),但实际情形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此外,上述各个定位件沿同一布置圆周的周向布置,主要是指各个定位件处于该布置圆周所限定的平面上,但是由于各个定位件为具有一定体积的结构件,上述布置圆周所限定的平面并不限于理论上的平面形式,而应该将该平面理解为具有与定位件相适应的厚度,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是可以理解的。优选地,各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直圆管件的接触部可以为接触点或接触线,相应地,此时各个接触点或接触线处于所述直圆管件7的同一横截面上,在此情形下,三个定位件的接触部所形成的三点定圆是最精确的。[0075]当在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上对直圆管件7进行感应淬火时,通过固定在感应淬火设备上的上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对直圆管件7进行定位,直圆管件7的两端可以如同现有技术进行支撑,当直圆管件7轴向移动时,直圆管件7的任一段通过或经过直圆管件定位装置时,由于直圆管件7的第一至第三定位机构上的定位件形成三点定圆的结构,无论直圆管件7上存在任何变形或形位公差,在直圆管件7轴向移动而使得该直圆管件7上的不同部分依次经过直圆管件定位装置时,其均会被直圆管件定位装置进行校正,使得直圆管件7的相应部分的圆心与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定位件所确定的圆心重合,在此情形下通过将淬火感应器布置为与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同心,即可以保证淬火感应器与直圆管件7周向间隙相对均匀一致,从而提高淬火质量。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在直圆管件7移动过程中对直圆管件7的校正作用,直圆管件7在淬火作业过程中会存在轻微的“翘动”或“偏摆”的现象,例如在图3中直圆管件7支撑于管件支撑装置12的一端可能在作业过程中会发生轻微程度的偏摆或翘动现象,尤其是在直圆管件7成形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形位偏差时更是如此。[0076]在上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技术构思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主要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和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以下分别予以描述。[0077]参见图4至图7所示,上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可以为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相应地,所述定位装置本体为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上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分别为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和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该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和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各自的所述定位件能够同时与所述直圆管件7的内周面接触。[0078]在上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优选地,至少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的定位件为能够弹性伸缩的定位件,从而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形成为弹性内周定位机构。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定位机构的定位件的弹性伸缩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影响三点定圆心的精确度,该弹性定位机构的存在,可以使得直圆管件7相对于直圆管件定位装置运动时,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定位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化量,避免由于三个定位件的接触点均为刚性而影响到直圆管件7的运动,从而使得直圆管件7的运动更平稳。此夕卜,第一定位机构为弹性定位机构的优点还在于,由于直圆管件成形过程中由于加工误差,其外径或内径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该弹性定位机构的存在,可以使得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上的三个定位件能够适应这种偏差而与直圆管件7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保持良好接触,并形成适当的压力,这能够使得校正定心作用更有效地实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以及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均可以形成为弹性内周定位机构,这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因此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79]在上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典型形式,所述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的定位件为刚性定位件,从而该第二内周定位机构形成为刚性内周定位机构。此外,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可以为所述弹性内周定位机构或刚性内周定位机构。这种优选形式的优点在于,在所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的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已经为弹性定位机构的情形下,通过使得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和/或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为刚性定位机构,在对直圆管件7进行定位过程中,可以使得刚性定位机构相对于其它定位机构而言处于下方位置,在仅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为刚性内周定位机构的情形下,该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的定位件可以布置为沿竖直方向,这种刚性定位机构的定位件在与直圆管件7的内壁面接触时可以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其可以有效地承受内周管件定位装置10本身的重量,使得内周管件定位装置10更稳定,这在内周管件定位装置10上安装有淬火感应器6是更是如此。因此,在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形成为刚性内周定位机构的情形下,所述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可以布置为处于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的下方,并使得该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的定位件处于竖直位置。[0080]典型地,参见图6所示,该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包括呈圆柱形的定位机构安装部45,该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周面沿该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轴向的至少一段形成所述布置圆周,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和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沿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的周向方向分别安装到该定位机构安装部45上。[0081]例如,就上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形成为弹性内周定位机构而言,典型地,参见图6和图7所示,各个弹性内周定位机构包括弹性机构支承座27,该弹性机构支承座27上可转动地安装有用作相应的所述定位件的弹性机构滚轮23,所述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的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弹性机构安装槽,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可滑动地配合到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内,以使得该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支承面42与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41相对,并且所述弹性机构滚轮23凸出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周面上,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支承面42与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41之间支承有弹性件28。[0082]更优选地,参见图7所示,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支承面42上凸出形成有导向杆部30,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41上形成有导向孔29,所述导向杆部30滑动配合到所述导向孔29内,并且所述弹性件28穿套到所述导向杆部30上以支承在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支承面42与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41之间。在图7中,所述弹性件28为碟簧,当然也可以是螺旋弹簧等弹性件。此外,在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作为内周弹性定位机构的情形下,为了防止作为定位件的弹性机构滚轮23在作业过程中通过弹性机构支承座27压缩弹性件28的变形范围过大,而影响到定位的精确性,优选地,参见图7所示,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侧部形成有限位台阶面43,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侧部形成有配合限位台阶面44,所述限位台阶面43与所述配合限位台阶面44相对且相互间隔,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压缩所述弹性件28而在弹性机构安装槽内运动到预定位置时,所述限位台阶面43与所述配合限位台阶面44相互接触,从而阻止弹性机构支承座27进一步移动,起到限位作用。[0083]就弹性机构滚轮23而言,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弹性机构滚轮23仅是为便于区分而对滚轮进行了相应的命名,但是并不意味着该弹性机构滚轮23与下文所述的刚性机构滚轮19在结构上存在实质性的区别。另外,可以作为定位件的构件形式多样,例如滚球、弹性机构支承座27上的球形凸出部等,其只要能够与直圆管件的内周面接触且能够在该内周面相对滑动或滚动而不影响直圆管件的运动即可。具体地,参见图7所示,就弹性机构滚轮23的安装形式而言,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与所述支承面41相对的另一端面上形成有滚轮安装槽(例如U形槽),该滚轮安装槽的两侧侧壁上支承安装有支承轴26,该支承轴26上安装有滑动轴承24 (当然也可以是滚动轴承),所述弹性机构滚轮23安装到该滑动轴承24上。此外,为了防止滑动轴承24窜位,滑动轴承24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安装在所述支承轴26上的轴承挡圈25。当然,弹性机构滚轮23的安装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支承轴26可以可旋转地支承到滚轮安装槽的两侧侧壁上,此时将弹性机构滚轮固定到该支承轴26上即可,在作业过程中,弹性机构滚轮23可以跟随支承轴26转动,这些简单变型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其它内周定位机构,例如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形成为弹性内周机构的情形下,其可以采用上述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结构,对此不再赘述。[0084]就上述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所形成的刚性定位机构而言(作为一种选择形式,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也可以同时形成为刚性定位机构),其结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典型地,参见图6所示,所述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的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刚性机构安装槽,所述刚性定位机构包括刚性机构支承座22和可转动地安装到该刚性机构支承座22上的刚性机构滚轮19,所述刚性机构支承座22固定到所述刚性机构安装槽内,并使得所述刚性机构滚轮19凸出于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的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周面上。具体地,如同上述弹性内周定位机构的弹性机构滚轮23的具体安装形式,所述刚性机构支承座22的邻近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外周面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滚轮安装槽(例如U形槽),该滚轮安装槽的两侧侧壁上支承安装有支承轴21,该支承轴21上安装有滑动轴承20,所述刚性机构滚轮19安装到该滑动轴承20上。当然,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刚性定位机构的多种形式,例如,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的定位机构安装部45外周上可以形成有刚性机构安装槽,该刚性机构安装槽的两侧侧壁可以支承安装有支承轴,通过在该支承轴上安装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并在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上安装刚性机构滚轮即可。当然也可以在刚性机构安装槽内直接固定一个具有球面部的定位件,并使得该定位件的球面部凸出于定位机构安装部的外周面上即可,这些简单变型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85]此外,如上所述,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可以形成为弹性内周定位机构或刚性内周定位机构,具体的结构形式可以参照上述弹性内周定位机构或刚性内周定位机构的形式。[0086]在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形成为上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的情形下,由于该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在感应淬火作业过程中用于对直圆管件7的内周进行定位,并且需要相对于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的直圆管件7位置固定,在此情形下,上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需要通过相应的安装支撑杆进行固定,该安装支撑杆能够伸入到直圆管件7内部。但是,更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可以集成淬火感应器6,从而可以借助于电缆2 (—般为刚性或半刚性同轴电缆)进行固定。因此,作为一种优选形式,本实用新型的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同轴的感应器安装部46,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外径小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径,从而所述内周装置本体16形成为阶梯轴形状,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外周面上安装有与该感应器安装部46同轴的淬火感应器6。此外,该感应器安装部46的一端连接有感应器连接装置5。具体地,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上形成有轴向安装孔,所述感应器连接装置5为用于供电缆2穿过的连接管,该连接管的一端插入安装到所述轴向安装孔内,并且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形成有管线通过开口。参见图6所示,更优选地,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上穿套有绝缘套筒18和位于该绝缘套筒18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之间的电磁屏蔽片17,所述淬火感应器6安装到所述绝缘套筒18的外周面上。典型地,所述电磁屏蔽片17可以为铜片或其它形似的电磁屏蔽片。[0087]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形成为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的情形,作为另一种基本形式,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还可以形成为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参见图8和图9所示,所述定位装置本体为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上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分别为第一外周定位机构31、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该第一外周定位机构31、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各自的所述定位件能够同时与所述直圆管件7的外周面接触。[0088]在上述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优选地,至少所述第一外周定位机构31的定位件为能够弹性伸缩的定位件,从而所述第一外周定位机构31形成为弹性外周定位机构。如上所述,该弹性外周定位机构的存在,可以使得直圆管件7相对于直圆管件定位装置运动时,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定位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化量,避免由于三个定位件的接触点均为刚性而影响到直圆管件7的运动,从而使得直圆管件7的运动更平稳。此夕卜,第一外周定位机构为弹性定位机构的优点还在于,由于直圆管件成形过程中由于加工误差,其外径或内径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该弹性外周定位机构的存在,可以使得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上的三个定位件能够适应这种偏差而与直圆管件7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保持良好接触,并形成适当的压力,这能够使得校正定心作用更有效地实现。另外,作为一种实施形式,第一外周定位机构31、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均可以形成为弹性内周定位机构,这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因此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89]在上述管件外周定位机构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参见图8所示,所述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各自的定位件为刚性定位件,从而该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分别形成为刚性外周定位机构。在此情形下,为了在该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对直圆管件外周定位的同时,利用其各自的定位件对直圆管件I 一定的支撑作用,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可以布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31的下方,并在使用时保持该位置,例如图8所示。[0090]具体地,参见图8和图9所示,所述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上形成有管件通过孔34,该管件通过孔34的内周面沿该管件通过孔34的至少一段形成所述布置圆周,所述第一外周定位机构31、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沿所述管件通过孔34的周向安装到所述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上。就第一外周定位机构31所形成的弹性外周定位机构而言,其具体结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参见图8所示,该弹性外周定位机构可以包括支承杆,所述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上形成有沿所述管件通过孔34径向的支承杆安装孔,所述支承杆可滑动地安装到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上的支承杆安装孔内,且所述支承杆的一端处于所述管件通过孔34内,另一端处于所述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外部,所述支承杆的处于所述管件通过孔34内的一端上可转动地安装有弹性机构定位滚轮,并且该支承杆的处于所述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外部的杆段上螺纹配合有限位件(例如限位螺母),所述支承杆上穿套有位于所述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的弹性件,例如螺旋弹簧或碟簧。这样,该第一外周定位机构的用作定位件的弹性机构定位滚轮与直圆管件7的外周面接触时,在作业过程中当直圆管件移动时,其根据作业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可以通过压缩弹性件而轻微地移动而适应直圆管件状态而更好地起到定位作用。就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形成为刚性机构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多种形式,例如,参见图8所示,各个所述刚性外周定位机构可以包括固定在所述管件通过孔34外周面上的刚性外周定位支承座,该刚性外周定位支承座上可转动地安装有刚性机构定位滚轮。此外,刚性外周定位机构可以具有其它多种形式,例如凸出于所述管件通过孔34上球面凸出部等,这些变型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91]作为更优选的结构形式,对此需要理解的是,与上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可以用于直圆管件内壁进行感应淬火的淬火感应器连接不同,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 一般需要安装到感应淬火设备上,由于不同的感应淬火设备上淬火感应器的位置不尽相同,为了改善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的适应性,优选地,参见图8所示,所述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还包括能够调节高度的安装基座37,所述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安装到该安装基座37上并安装为能够沿与所述管件通过孔34轴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具体地,例如,参见图8所示,所述安装基座37具有用于支撑或固定到淬火感应设备上的支腿40,各个支腿上安装有高度调节套38,这种高度调节套在现有技术中是常用的,一般是调节螺纹配合的长度来改变高度,例如,高度调节套38作为支撑底座,该高度调节套38与相应支腿40的下端螺纹配合,通过旋拧高度调节套38,可以改变与支腿40的螺纹配合长度,从而改变支撑高度。另外,作为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能够横向调节的一种典型形式,参见图8所示,所述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的下部贯穿形成有与所述管件通过孔34轴向方向相垂直的内螺纹孔,所述安装基座37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对丝杆支承座39,该对丝杆支承座39内可旋转地支承有丝杆39,所述外周定位装置本体通过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丝杆39的配合而安装到所述安装基座37上,从而通过丝杆的转动,使得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能够横向移动。通过上述高度调节和横向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形式的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能够应用于不同的感应淬火设备或者其它管件加工设备,以对直圆管件进行定位。[0092]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基本实施方式以及该直圆管件定位装置技术构思范围内的两种基本形式,即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和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一些变型形式。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0093]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包括淬火感应器6,其中,其还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圆管件定位装置中的管件内周定位装置和/或管件外周定位装置,各个所述圆管件定位装置安装为相对于所述淬火感应器6位置固定,且各自沿该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与该淬火感应器6邻接或相邻,该淬火感应器6与各个所述圆管件定位装置各自的所述布置圆周同轴,即淬火感应器6的中心轴线经过各个圆管件定位装置的布置圆周的圆心或与该布置圆周的中心轴线重合。[0094]对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感应淬火设备为提及的例如感应电源1、旋转驱动机构3以及电缆2等公知部件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感应淬火设备可以仅采用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或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也可以同时采用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和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各个圆管件定位装置需要与感应淬火器I安装为相邻或邻接,其邻接的程度在不影响圆管件各个定位件对直圆管件定位的情形下,甚至可以达到沿感应淬火器I的轴向方向部分重合的程度。尽管图3中仅显示了通过淬火感应器6对于直圆管件7进行内壁感应淬火的情形,但是显然地,本实用新型的圆管件定位装置也可以用于对直圆管件7的外壁进行淬火的目的,在此情形下,感应淬火器I 一般形成为中空形式以供直圆管件7通过,此时感应淬火其I可以通过转动的安装支架固定到感应淬火设备上,在采用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的情形下,也可以直接固定到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上,如果此时采用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则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般可以通过沿感应淬火器I的轴向方向(对应于直圆管件7作业状态下的轴向方向)的支撑杆进行固定。总之,无论其结构形式如何,只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95]优选地,所述淬火感应器6沿该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连接于一个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上。[0096]参见图3所75,作为用于直圆管件内壁感应淬火的一种典型的感应淬火设备,该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包括感应电源1、淬火感应器6、电缆2、用于驱动直圆管件7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3和用于支撑所述直圆管件7 —端的管件支撑装置12,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与所述管件支撑装置12相对位置固定,且能够在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机床导轨8上沿所述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同步移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夹持支撑所述直圆管件7另一端的连接支撑装置4,所述电缆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感应电源1,另一端沿所述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并连接到所述淬火感应器6上,其中,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包括上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此处该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构成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第一管件定位装置),该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安装为相对于所述淬火感应器6位置固定,且沿该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与该淬火感应器6邻接或相邻,该淬火感应器6与所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的布置圆周同轴,即淬火感应器6的中心轴线经过该管件内周定位装置的布置圆周的圆心或与该布置圆周的中心轴线重合。[0097]优选地,所述淬火感应器6连接于该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上。具体地,如上所述,所述管件内周装定位装置的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同轴的感应器安装部46,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外径小于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外径,从而所述内周装置本体16形成为阶梯轴形状,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外周面上安装有与该感应器安装部46同轴的淬火感应器6。进一步地,该感应器安装部46的一端连接有感应器连接装置5,所述电缆2可以通过该感应器连接装置5连接于所述淬火感应器6。具体地,所述感应器连接装置5为用于供电缆2穿过的连接管,该连接管在作业过程中可以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受到的扭力、摩擦力传递给电缆2(该电缆2 —般为刚性或半刚性同轴电缆,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额外地设置用于支撑该电缆2的支撑杆)。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上形成有轴向安装孔,该连接管的一端插入安装到所述轴向安装孔内,并且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形成有管线通过开口。参见图6所示,更优选地,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上穿套有绝缘套筒18和位于该绝缘套筒18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之间的电磁屏蔽片17,所述淬火感应器6安装到所述绝缘套筒18。典型地,所述电磁屏蔽片17可以为铜片或其它形似的电磁屏蔽片,该电磁屏蔽片17主要可以防止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对淬火感应器6的磁场产生干扰,从而有利于感应洋火质量的进一步提闻。[009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还可以包括上述的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 (此处该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构成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第二管件定位装置),由于该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用于对直圆管件7的外周进行定位,因此该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可以与所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沿所述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处于同一位置上,即彼此在所述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上重合。同样地,该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安装为相对于所述淬火感应器6位置固定,且沿该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与该淬火感应器6邻接或相邻,该淬火感应器6与所述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的布置圆周同轴,即淬火感应器6的中心轴线经过该管件外周定位装置的布置圆周的圆心或与该布置圆周的中心轴线重合。[0099]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缆2可以为刚性或半刚性同轴电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地,必要是可以通过沿淬火感应器轴向方向延伸的支撑杆对电缆2进行支撑,以增强淬火感应器6的稳定性。另外,淬火感应器6可以为高频淬火感应器、中频淬火感应器或甚高频淬火感应器等。优选地,所述连接支撑装置4可以为能够允许所述直圆管件7偏摆(包含上下偏摆或左右轻微偏摆)的连接装置,例如可以为联轴器或活动卡圈,所述管件支撑装置12的管件支撑部为弹性支撑部。这样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在淬火作业过程中对管件进行校正工作,在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对直圆管件7的相应部位进行定位时,直圆管件7的其它部位可以轻微地变化姿态以适应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校正。对比需要理解的是,由于直圆管件整体呈刚性状态,尽管其上存在形位公差(或偏差)或因为自重等出现变形现象,但是当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将直圆管件7的任一圆形截面定位为与该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三个定位件的定位接触部位所限定的圆(三点定圆)重合或基本重合时,此时可以认为直圆管件7的该圆形截面与三个定位件的定位接触部位所限定的圆同心或基本同心(考虑到各个定位件的体积,此处也可以认为“同轴”),从而可以近似地认为直圆管件7的该圆形截面与圆管件定位装置的布置圆周处于基本同心或同心度(考虑到实际情形,也可以称为“同轴度”)处于相对优化程度的偏差范围内,但是由于直圆管件整体呈刚性状态,如果其上的任一截面由从处于与上述布置圆周同心度(或同轴度)偏差较大的状态下被校正到同心度(或同轴度)偏差较小的情形,这意味着直圆管件7的该横截面改变了位置,一个刚性的管件一个部位改变位置,其它部位将会跟随改变位置。当然,上述所述连接支撑装置4可以为能够允许所述直圆管件7偏摆(包含上下偏摆或左右轻微偏摆)的连接装置,和/或所述管件支撑装置12的管件支撑部为弹性支撑部进行优选形式,实际上直圆管件7在校正过程中仅是极轻微偏摆,即使不采用这种优选形式,由于实际情形下直圆管件7由于安装等因素不会完全刚性支撑,通过直圆管件定位装置本身的强制校正以及其优选形式下的弹性内周或外周定位机构也能够基本达到校正作用。[0100]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以及应用该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有关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工作原理上文中已经附带说明,简略而言,参见图3所示,例如,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相对于直圆管件7固定,同时淬火感应器6也相对与直圆管件I固定,当直圆管件7经过或通过直圆管件定位装置时,该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对直圆管件7的相应部位进行定位校正工作,从而使得淬火感应器6与管件内壁面或外壁面间隙相对均匀,相对于现有技术优化淬火质量,从而淬火层均匀,改善加工质量。[0101]就本实用新型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两种基本形式,即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和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而言,其中例如图4至图7所示的内周定位装置10能够有效地应用在热处理空间受限、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其还能够对悬臂安装形式的淬火感应器进行有效的辅助支撑,而图8和图9所示的外周定位装置11在高度、横向位置、压紧力等方面均可调,适应性更广泛。管件内置定位装置10和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均能优化程度地相对改善淬火感应器与管件周向间隙的均匀性,从而保证管件的淬硬层均匀,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和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同时采用,其不仅可用于改善管件内表面感应淬火淬硬层的均匀性,而且适用于管件外表面的淬火工艺。另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想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不仅可以应用于感应淬火工艺中,其也能适用直圆管件的其它加工处理工艺中,例如喷涂工艺中。[0102]由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例如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或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通过其上的第一至第三定位机构,能够通过三点定圆的原理对直圆管件的局部管段部分进行定位,并且在该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相对于直圆管件存在相对的轴向运动时,能够动态地对直圆管件经过该定位装置的管段部分进行连续动态的校正定位作用,尤其是在其应用于感应淬火设备的情形下,其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优化程度地使得直圆管件的管壁与淬火感应器的周向间隙尽量均匀等距,减轻电网电压、感应电源电压等的波动,从而能够使得管壁内的感应磁场强度沿周向均匀分布,进而使得管壁内感应电流均匀部分,从而相对有效地使得形成淬火层均匀,显著地改善淬火质量。[010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10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0105]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的定位装置本体,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各自的定位件沿同一布置圆周的环周方向分布,且能够沿该布置圆周的径向同时与直圆管件(7)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接触,各个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直圆管件(7)与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相对运动时能够在该直圆管件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上滑动和/或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直圆管件(7)的接触部为接触点或接触线,各个接触点或接触线处于所述直圆管件(7)的同一横截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为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从而所述定位装置本体为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分别为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和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该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和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各自的所述定位件能够同时与所述直圆管件(7)的内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的定位件为能够弹性伸缩的定位件,从而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形成为弹性内周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的定位件为刚性定位件,从而该第二内周定位机构形成为刚性内周定位机构;且所述第三内周机构(15)为所述弹性内周定位机构或刚性内周定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布置为处于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的下方,并使得该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的定位件处于竖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包括呈圆柱形的定位机构安装部(45),该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周面沿该定位机构安装部(45)轴向的至少一段形成所述布置圆周,所述第一内周定位机构(13)、第二内周定位机构(14)和第三内周定位机构(15)沿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周向方向分别安装到该定位机构安装部(4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弹性内周定位机构包括弹性机构支承座(27),该弹性机构支承座(27)上可转动地安装有用作相应的所述定位件的弹性机构滚轮 (23),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弹性机构安装槽,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可滑动地配合到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内,以使得该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支承面(42)与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41)相对,并且所述弹性机构滚轮(23)凸出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周面上,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支承面(42)与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41)之间支承有弹性件(2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支承面(42)上凸出形成有导向杆部(30),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41)上形成有导向孔(29),所述导向杆部(30)滑动配合到所述导向孔(29)内,并且所述弹性件(28)穿套到所述导向杆部(30)上以支承在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支承面(42)与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承载面(41)之间;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的侧部形成有限位台阶面(43),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的侧部形成有配合限位台阶面(44),所述限位台阶面(43)与所述配合限位台阶面(44)相对且相互间隔,所述弹性机构支承座(27)压缩所述弹性件(28)而在所述弹性机构安装槽内运动到预定位置时,该限位台阶面(43)能够与所述配合限位台阶面(44)相互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刚性定位机构包括刚性机构支承座(22)和可转动地安装到该刚性机构支承座(22)上的刚性机构滚轮(19),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相应的刚性机构安装槽,所述刚性机构支承座(22)固定到所述刚性机构安装槽内,并使得所述刚性机构滚轮(19)凸出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同轴的感应器安装部(46),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外径小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径,从而所述内周装置本体(16)形成为阶梯轴形状,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外周面上安装有与该感应器安装部(46)同轴的淬火感应器(6);且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安装电缆(2)的感应器连接装置(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上穿套有绝缘套筒(18)和位于该绝缘套筒(18)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之间的电磁屏蔽片(17 ),所述淬火感应器(6 )安装到所述绝缘套筒(18 )的外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形成为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从而所述定位装置本体为外周定位装置本体(35),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分别为第一外周定位机构(31)、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该第一外周定位机构(31)、第二外周定位机构(32)和第三外周定位机构(33)各自 的所述定位件能够同时与所述直圆管件(7)的外周面接触。
13.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包括淬火感应器(6),其特征在于,该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和/或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各个所述圆管件定位装置安装为相对于所述淬火感应器(6)位置固定,且各自沿该淬火感应器(6 )的轴向方向与该淬火感应器(6 )邻接或相邻,该淬火感应器(6)与各个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各自的所述布置圆周同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感应器(6)沿该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连接于一个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上。
15.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包括感应电源(I)、淬火感应器(6)、电缆(2)、用于驱动直圆管件(7)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3)和用于支撑所述直圆管件(7) —端的管件支撑装置(12),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设有用于连接支撑所述直圆管件(7)另一端的连接支撑装置(4),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与管件支撑装置(12)彼此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电缆(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感应电源(1),另一端沿所述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穿过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并连接到所述淬火感应器(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和/或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各个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安装为相对于所述淬火感应器(6)位置固定,且沿该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与该淬火感应器(6)邻接或相邻,该淬火感应器(6 )与各个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所述布置圆周同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与管件支撑装置(12)能够在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的机床导轨(8)上沿所述淬火感应器(6)的轴向方向同步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中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为所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所述淬火感应器(6)连接到该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上。
18.根据权利17所述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的内周定位装置本体(16)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同轴的感应器安装部(46),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外径小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的外径,从而所述内周装置本体(16)形成为阶梯轴形状,所述淬火感应器(6)安装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外周面上并与该感应器安装部(46)同轴,且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安装所述电缆(2)的感应器连接装置(5);所述感应器安装部(46)上穿套有绝缘套筒(18)和位于该绝缘套筒(18)与所述定位机构安装部(45)之间的电磁屏蔽片(17),所述淬火感应器(6)安装到所述绝缘套筒(18)的外周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还包括所述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该管件外周定位装置(11)与所述管件内周定位装置(10 )沿所述淬火感应器(6 )的轴向方向处于同一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装置(4)为能够允许所述直圆管件(7)偏摆的连接装置,且所述管件支撑装置(12)的管件支撑 部为弹性支撑部。
专利摘要直圆管件定位装置,包括设有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的定位装置本体,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各自的定位件沿同一布置圆周的环周方向分布,且能够沿该布置圆周的径向同时与直圆管件(7)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接触,各个定位件在直圆管件与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相对运动时能够滑动和/或滚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装有所述直圆管件定位装置的直圆管件感应淬火设备。本实用新型的直圆管件定位装置能够优化程度地使得直圆管件的管壁与淬火感应器的周向间隙尽量均匀等距,从而能够使得管壁内的感应磁场强度沿周向均匀分布,相对有效地使得形成淬火层均匀,显著地改善淬火质量。
文档编号C21D1/62GK202968639SQ2012207107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何东, 荣冉升, 倪川皓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