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包的加盖保护方法与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094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包的加盖保护方法与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钢包的加盖保护方法与工艺,包括钢包车,钢包,钢包盖和自动加盖装置,所述的钢包在钢包车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加盖装置包括液压起吊装置,控制装置,传感器一和传感器二,所述的液压起吊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杆,液压顶杆,横杆和U型钩,所述的液压缸通过压板固定在地面,所述的横杆一端与液压杆铰连接,一端连接U型钩,所述的液压顶杆在液压杆和横杆的夹角之间,所述的传感器一在控制装置的一端,所述的传感器二在钢包车的后端。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加盖的操作,减少了安全隐患,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钢包的加盖保护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钢包的加盖保护方法与工艺。
[0002]
【背景技术】
[0003]目前,现有的钢包加盖装置一般采用手动控制或者半自动控制,不但耗费人力,由于高温作业给人身会带来不安全因素。
[0004]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钢包的加盖保护方法与工艺。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包的加盖保护方法与工艺,包括钢包车,钢包,钢包盖和自动加盖装置,所述的钢包在钢包车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加盖装置包括液压起吊装置,控制装置,传感器一和传感器二,所述的液压起吊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杆,液压顶杆,横杆和U型钩,所述的液压缸通过压板固定在地面,所述的横杆一端与液压杆铰连接,一端连接U型钩,所述的液压顶杆在液压杆和横杆的夹角之间,所述的传感器一在控制装置的一端,所述的传感器二在钢包车的后端。
[000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钢包盖设有与U型钩配合的挂钩。
[000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挂钩为梯形。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自动加盖的操作,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说明。
[001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一种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
[0011]图2为本发明专利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右视图。
[0012]图中:1_钢包车;2-钢包;21_钢包车轮;3_钢包盖;4_控制装置;5_液压起吊装置;51_液压缸;52_液压杆;53_液压顶杆;54_横杆;55_U型钩;56_压板;6_传感器一;7-传感器二 ;8_挂钩。
[00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
如图所示,一种钢包的加盖保护方法与工艺,包括钢包车1,钢包2,钢包盖3和自动加盖装置,所述的钢包2在钢包车I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加盖装置包括液压起吊装置5,控制装置4,传感器一 6和传感器二 7,所述的液压起吊装置5包括液压缸51,液压杆52,液压顶杆53,横杆54和U型钩55,所述的液压缸51通过压板56固定在地面,所述的横杆54 一端与液压杆52铰连接,一端连接U型钩55,所述的液压顶杆53在液压杆53和横杆54的夹角之间,所述的传感器一 6在控制装置的一端,所述的传感器二 7在钢包车I的后端。
[0015]本发明专利中,所述的钢包盖3设有与U型钩55配合的挂钩8,所述的挂钩8为梯形。
[0016]本发明专利中的钢包车I为电动钢包车1,并且钢包车I轮延预定的轨道形式,当钢包车I运送到控制装置4附件,传感器一 6接受到传感器二 7发出的信号,钢包车I停止运送,控制装置4输送信号使液压起吊装置5开始运作,通过液压杆52控制横杆54下移,完成加盖操作,此时传感器一 6向传感器二 7发出信号,钢包车I继续运送,将钢包2运送往目的地。
[0017]本发明专利能够实现自动加盖的操作,减少了安全隐患,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例施例对本发明专利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据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钢包的加盖保护方法与工艺,包括钢包车,钢包,钢包盖和自动加盖装置,所述的钢包在钢包车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加盖装置包括液压起吊装置,控制装置,传感器一和传感器二,所述的液压起吊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杆,液压顶杆,横杆和U型钩,所述的液压缸通过压板固定在地面,所述的横杆一端与液压杆铰连接,一端连接U型钩,所述的液压顶杆在液压杆和横杆的夹角之间,所述的传感器一在控制装置的一端,所述的传感器二在钢包车的后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的加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包盖设有与U型钩配合的挂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包的加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钩为梯形。
【文档编号】B22D41/00GK103846418SQ20131068428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4日
【发明者】李公法, 刘佳, 肖文涛, 赵颢云, 蒋国璋, 孔建益, 赵亚平, 谢良喜, 余震, 章易坤, 程福维, 李拯 申请人:武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