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循环式扒渣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3249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高效循环式扒渣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包括一底座、一正渣处理装置、一反渣处理装置与一铸机,所述底座上支撑一调整台,所述调整台上设有一台车,所述台车上连接有一扒渣臂,所述扒渣臂上设有一正扒配合装置、一反扒配合装置,所述正扒配合装置的下端设有一动铲,且所述正渣处理装置与台车连接,所述反渣处理装置与铸机连接于扒渣机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是一种技术构思,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高效,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专利说明】高效循环式扒渣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属于冶炼制造领域,特别是金属铝制造行业。

【背景技术】
[0002]渣机构、扒渣电解铝重熔连续铸造生产中,在线逐摸扒渣是保证铝锭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的重要工序。目前自动铝液扒渣机采用气动驱动,通过编制器控制,并以循环方式工作。扒渣及捞渣通过底座、调整台、台车、同步机构、扒渣机构、冲臂、提铲落铲机构、倒渣机构及铸机等部分组成。其工作是通过铸机带动铸模模腔,扒渣臂通过同步机构移动,提铲落铲机构进行浮渣清除,提铲捞渣后通过冲渣机构将浮渣清理至渣斗,完成后进行复位重复工作。其缺点是:工作步骤需不断的复位才能后持续工作,在复位过程中浪费时间;铸机带动的铸模模腔与渣铲同步移动,因铸模模腔为单侧进。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扒渣机工作效率较低。为此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以下提出一种可有提高工作效率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包括一底座、一正渣处理装置、一反渣处理装置与一铸机,所述底座上支撑一调整台,所述调整台上设有一台车,所述台车上连接有一扒渣臂,所述扒渣臂上设有一正扒配合装置、一反扒配合装置,所述正扒配合装置的下端设有一动铲,且所述正渣处理装置与台车连接,所述反渣处理装置与铸机连接于扒渣机的一侧。
[0004]所述台车通过同步运动装置固定在所述调整台上,所述同步运动装置为一同步气缸;所述调整台上设有一转盘,所述扒渣臂通过转轴机构、支座及转盘安装在所述调整台上。
[0005]所述台车上设有一转位气缸,所述转位气缸与扒渣臂相连接,用于驱动扒渣臂转动。
[0006]所述台车上设有一转位装置与扒渣臂相连接,驱动扒渣臂转动。所述转位装置可为转位气缸。
[0007]所述转盘上设有同步驱动装置,所述同步驱动装置为同步摆杆。
[0008]所述扒渣臂的一端设有配重和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为一升降气缸。
[0009]所述扒渣臂上设有一导杆,所述动铲设置在所述导杆上,所述正扒配合装置和反扒配合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杆上,位于所述动铲的两边。
[0010]所述动铲为有空动铲,所述有空动铲上设有一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为一角度调整弹簧。
[0011]所述正扒配合装置通过一齿轮齿条机构设置在导杆上。所述正扒配合装置上设有一正扒定铲和一正扒冲渣装置。所述正扒冲渣装置包括一正扒冲渣气缸和一正扒冲头。
[0012]所述反扒装置包括一反扒定铲和一反扒冲渣装置。所述冲渣装置包括一反扒冲渣气缸和一反扒冲头。所述反扒定铲处设有反扒升降装置。所述反扒升降装置为一伸缩杆。
[0013]所述铸机上设有同步转轴。所述同步转轴采用风车式转动模式。
[0014]正渣处理装置与正扒配合装置相对应,反渣处理装置与反扒配合装置相对应。
[0015]正渣处理装置包括一正渣斗和一正倒渣气缸。
[0016]反渣处理装置包括一反渣斗和一反倒渣气缸。
[0017]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8]工作时,铸机启动,同步转轴带动两侧的铸模模腔转动并转至最高点时,台车在同步气缸带动下使有孔动铲与铸模模腔配合,通过同步摆杆推动有孔动铲在导杆上滑动,通过调整台调节有孔动铲吃入深度,当有孔动铲与正扒定铲结合后,通过配重及升降气缸带动,进行倒渣除渣。在倒渣除渣期间铸机驱动同步转轴,铸模模腔进行更换,待铸模模腔再次移至顶部,台车返回操作,有孔动铲通过角度调节弹簧进行角度调整,通过同步摆杆回缩,有孔动铲进行返回捞渣,完成反扒倒渣除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循环式扒渣机是一种技术构思,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高效,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的正面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为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2]结合图1与图2所示,一种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包括一底座1、一正渣处理装置、一反渣处理装置与一铸机20,正渣处理装置包括一正渣斗11和一正倒渣气缸10,反渣处理装置包括一反渣斗15和一反倒渣气缸14,底座I上支撑一调整台2,调整台2上设有一台车4,台车4上连接有一扒渣臂,扒渣臂上设有一正扒配合装置、一反扒配合装置,正渣处理装置与正扒配合装置相对应,反渣处理装置与反扒配合装置相对应,正扒配合装置的下端设有一有孔动铲28,有孔动铲28上设有一角度调整装置,角度调整装置为一角度调整弹簧,用于调节有孔动铲28的角度,且正渣处理装置与台车4连接,反渣处理装置与铸机20连接于扒渣机的一侧。
[0023]台车4通过同步运动装置固定在调整台2上,同步运动装置为一同步气缸3 ;调整台2上设有一转盘26,扒渣臂通过转轴机构8、支座5及转盘26安装在调整台2上,台车4上设有一转位气缸31,转位气缸31与扒渣臂相连接,用于驱动扒渣臂转动,扒渣臂转动90度。
[0024]转盘26上设有同步驱动装置,同步驱动装置为同步摆杆27,以摆杆止推方式工作。
[0025]扒渣臂的一端设有配重6和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为一升降气缸7,扒渣臂上还设有一导杆12,有孔动铲28设置在导杆12上,正扒配合装置和反扒配合装置分别设置在导杆12上,位于有孔动铲28的两边。
[0026]正扒配合装置通过一齿轮齿条机构13设置在导杆12上,正扒配合装置上设有一正扒定铲19和一正扒冲渣装置,正扒冲渣装置包括一正扒冲渣气缸9和一正扒冲头18。
[0027]反扒装置包括一反扒定铲17和一反扒冲渣装置,反扒冲渣装置包括一反扒冲渣气缸和一反扒冲头16,反扒定铲17处设有反扒升降装置,反扒升降装置为一伸缩杆30。
[0028]铸机20上设有同步转轴25,同步转轴25采用风车式转动模式。
[0029]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铸机20启动,同步转轴25带动两侧的铸模模腔21呈逆时针转动,当铸模模腔21转至最高点时,台车4在同步气缸3带动下使有孔动铲28与铸模模腔21配合,通过同步摆杆27推动有孔动铲28在导杆12上滑动,通过调整台2调节有孔动铲28吃入深度,当有孔动铲28与定铲17结合后,通过配重6及升降气缸7带动,提渣至反渣斗15,正冲渣气缸9驱动反扒冲头16完成倒渣,反倒渣气缸14将反渣斗15内铝渣清除,在此期间铸机20驱动同步转轴25,铸模模腔21进行更换,待铸模模腔21再次移至顶部,台车4返回操作,有孔动铲28通过角度调整进行角度调整,通过同步摆杆27回缩,有孔动铲28进行返回捞渣,与正扒定铲19进行结合后,通过伸缩连杆3提渣至渣斗11,正冲渣气缸9驱动正扒冲头18完成倒渣,正倒渣气缸10将正渣斗11内铝渣清除。
[0030]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循环式扒渣机是一种技术构思,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高效,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按照本技术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推导出多个技术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正渣处理装置、一反渣处理装置与一铸机,所述底座上支撑一调整台,所述调整台上设有一台车,所述台车上连接有一扒渣臂,所述扒渣臂上设有一正扒配合装置、一反扒配合装置,所述正扒配合装置的下端设有一动铲,且所述正渣处理装置与台车连接,所述反渣处理装置与铸机连接于扒渣机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通过同步运动装置固定在所述调整台上,所述同步运动装置为一同步气缸;所述调整台上设有一转盘,所述扒渣臂通过转轴机构、支座及转盘安装在所述调整台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上设有一转位气缸,所述转位气缸与扒渣臂相连接,用于驱动扒渣臂转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设有同步驱动摆杆,所述扒渣臂的一端设有配重和一升降气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渣臂上设有一导杆,所述动铲设置在所述导杆上,所述正扒配合装置和反扒配合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杆上,位于所述动铲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铲为有孔动铲,所述有孔动铲上设有一角度调整弹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扒配合装置通过一齿轮齿条机构设置在导杆上,所述正扒配合装置上设有一正扒定铲和一正扒冲渣装置,所述正扒冲渣装置包括一正扒冲渣气缸和一正扒冲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扒配合装置包括一反扒定铲和一反扒冲渣装置,所述反扒冲渣装置包括一反扒冲渣气缸和一反扒冲头,所述反扒定铲处设有一控制反扒定铲的伸缩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铸机上设有同步转轴,所述同步转轴采用风车式转动模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循环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正渣处理装置与正扒配合装置相对应,反渣处理装置与反扒配合装置相对应,其中, 正渣处理装置包括一正渣斗和一正倒渣气缸; 反渣处理装置包括一反渣斗和一反倒渣气缸。
【文档编号】B22D43/00GK204052894SQ201420354601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林斌, 樊正升, 万士文, 彭桂云, 计森林, 万坤, 许国强, 王川, 苏俩征, 王熊权 申请人:浙江跃岭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