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杆的熔炼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4218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有色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杆的熔炼工艺。



背景技术:

铝为银白色轻金属,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其产品常被制成杆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难溶于水。铝的相对密度为2.70,熔点为660℃,沸点为2327℃;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在航空、建筑、汽车三大重要工业的发展,要求材料特性具有铝及其合金的独特性质,这就大大有利于这种新金属铝的生产和应用。

铝杆是众多铝产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之一,铝杆的生产包括配料、熔炼、铸造等过程;在铝杆熔炼时常用到熔炼炉,熔炼炉包括圆柱形的炉体,在炉体的上开设有用观察的炉口,炉口上铰接有炉门,并且在炉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投料的进料口;熔炼是指将配好的原材料按工艺要求加入熔炼炉内熔化,并通过除气、除渣精炼过程将熔体内的杂渣、气体有效除去以得到较高纯度铝液的过程;在铝杆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废铝回收再利用,而铝杆熔炼中的精炼过程直接影响到铝杆质量,但是铝液在传统的精炼过程中,却出现杂质去除不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铝杆的熔炼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铝液在精炼阶段除杂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铝杆的熔炼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打开熔炼炉的炉门,开动鼓风机,给熔炼炉进行点火,点火燃烧10~15s后关闭炉门,调节风门保证炉体内的燃气充分燃烧;

步骤二:选取配料,配料包括铝液和回炉料,使得铝液∶回炉料≤8∶2,回炉料的量小于总投料量的20%,回炉料由铝管车间产生的废铝管和本车间的回炉料组成;

步骤三:投料顺序:通过进料口,先投已经打包的回炉料,再投未打包的回炉料,最后加铝液;

步骤四:所需铝液加入后,炉内铝液温度达到750℃~780℃后,开始精炼;

步骤五:采用氮气+无毒精炼剂精炼:每炉使用精炼剂2~5包,每包重量为2Kg,氮气一瓶,氮气的压力小于10Mpa;把精炼剂加入喷粉精炼罐内,在铝液温度达到730~760℃时,打开精炼罐开关,通入氮气,要求氮气喷出压力为0.12~0.22Mpa;当精炼铁管内有精炼剂喷出时,将铁管插入铝液中,作缓慢均匀移动;铝液的翻腾高度保持在300mm内,精炼时间为20~25min,精炼剂喷洒时间不少于15min;待罐内精炼剂全部喷尽,氮气瓶内压力降到0.2Mpa时,抽出精炼管,关闭氮气;

步骤六:精炼的原则是依据生产工艺要求Fe:Si≥1.7:1;精炼好的铝液成份应符合GB/T3190-1996中所规定的化学成份;

步骤七:精炼扒渣后即取样化验,化学成份应符合GB/T3190-1996;

步骤八:铝渣扒出后将铝渣散开;

步骤九:精炼后铝液静置,静置5min~30min后浇铸。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步骤,铝液在精炼过程中,通过将精炼剂和氮气混合后,在通过高压将混合有精炼剂的氮气通入到铝液中,在高压氮气的推力下,使的铝液产生搅动的同时,带动精炼剂与搅动的铝液接触;同时高压氮气在鼓入铝液时,操作者缓慢均匀移动精炼铁管,不仅可以避免高压氮气在铝液内形成局部搅动,同时还使精炼剂与炉体内的全部铝液接触,提高了精炼剂在铝液内的除渣效果;之所以在精炼铁管内有精炼剂喷出时,才将铁管插入铝液中,这样可避免粘附在精炼铁管内壁上的水分在高压氮气的挤压下,通入到铝液中,造成铝液与水接触,造成事故;同时高压氮气还可将精炼铁管内的空气排出,避免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到铝液中去,造成铝液的污染。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操作者在精炼的同时,朝铝液内加入铁合金;随后开动磁力搅拌,此过程中保持无铝液溢出。通过磁力搅拌,增加熔炼炉内的铝液与精炼剂的接触,减少铝液中的杂志含量。

进一步,所述熔炼炉停炉三天以上,对熔炼炉进行烘炉预热,烘炉时间为30min。由于熔炼炉的内衬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下,内衬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内衬的含水量增加,而高温铝液与水接触,极易发生爆炸,导致熔炼炉受损;通过预先烘炉,同时烘炉30min才能将内衬所含水分蒸发掉,确保内衬的干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铝杆的熔炼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工作前,操作者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对所用的工具进行检查预热;

步骤二:操作时,操作者应先检查熔炼炉的炉体、炉门、气路及电器是否畅通完好,并清除熔炼平台上的障碍物,在熔炼炉半径5m以内不得堆有易燃易爆物,同时该范围内的地面不得有积水,必须保证地面干燥;

步骤三:开动鼓风机点火之前,操作者应先打开炉门,人工点燃由炉体内燃气管供入的天燃气,在燃烧10~15s后待火烟稳定后方可关闭炉门,同时操作者注意调节炉体上的风门,保证炉体内的天燃气充分燃烧;

步骤四:配料必须按照配料工艺进行,以铝液∶回炉料≤8∶2为配料标准,回炉料(废铸件、浇口、冒口等废金属送回熔炼炉重熔的炉料)一般不能超过总投料量的20%;

步骤五:回炉料必须明确其来源及大致成份,回炉料只使用铝管车间产生的废铝管和本车间的回炉料,凡混杂泥砂、带油污的回炉料严禁入炉;

步骤六:据铝锭和回炉料的化学成分及数量多少,由操作者计算出熔炼炉中铝液中的铁、硅等主要杂质含量;

步骤七:向熔炼炉内投料时,操作者应站在炉门侧面,注意炉体内的铝液溅出伤人,所加料必须干燥,其加入的尺寸、重量适宜,加入时,操作者要注意投料方向和力度,减少铝液产生的冲击;

步骤八:投料顺序:通过进料口,先投已经打包的回炉料,再投未打包的回炉料,最后加铝液;

步骤九:整个熔炼过程中,所投入到熔炼炉内的总投炉量不得超过熔炼炉的额定容量(12t);

步骤十:在熔炼平台上的物料、工具必须堆放整齐,留下空场地以便操作者操作,所堆物料不得超过熔炼平台负荷。

步骤十一:所需铝液加入后,等炉内铝液温度达到精炼要求范围750℃~780℃后,便可开始精炼;

步骤十二:根据整个炉料情况(成份及重量)进行精炼,主要是采用铁剂、铁合金或等外锭调整铝液中的铁含量;

步骤十三:采用氮气+无毒熔剂精炼:每炉使用精炼剂2~5包,每包重量为2Kg,氮气一瓶,氮气的压力不超过10Mpa;把精炼剂加入喷粉精炼罐内,盖好上盖,当铝液温度达到730~760℃时,打开精炼罐开关,通入氮气,要求氮气喷出压力为0.12~0.22Mpa;当精炼铁管内有精炼剂喷出时,即将铁管插入铝液中,作缓慢均匀移动。精炼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氮气的压力和精炼剂在透明管中的运动情况;铝液的翻腾高度不宜太高,高度不超过300mm,精炼时间20~25min,喷粉时间不能少于15min;待罐内精炼剂全部喷尽,氮气瓶内压力降到0.2Mpa时,抽出精炼管,关闭氮气;操作者在精炼的同时,朝铝液内加入中间合金或纯金属搅动金属,随后开动磁力搅拌,操作者要肉眼观察炉门处有无铝液溢出;

步骤十四:精炼的原则是依据车间的生产工艺要求Fe:Si≥1.7:1,或用户的特殊技术要求σb≥75MPa,0.15%≤Fe≤0.25%,精炼好的铝液成份应符合GB/T3190-1996中相对应的化学成份;

步骤十五:精炼扒渣后即取样化验,化学成份应符合GB/T3190-1996;

步骤十六:铝渣扒出后要及时散开,不能留有白灰,防止铝灰烧损;

步骤十七:精炼后铝液需要静置,静置时间保证≥5min后才能浇铸,但最长不能超过30min,否则要重新精炼;

步骤十八:在清渣、搅拌等操作过程中,不要离炉门太近,并注意前后是否有人,以免工具伤他人;

步骤十九:工作完毕后,要清理场地,将剩余料及工具按指定位置放好,灭绝溅出的火种。

步骤二十:熔炼炉停炉三天以上,必须烘炉,烘炉时间不能少于30min;同时每月要清理熔炼炉一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