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外壁自动抛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705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管道外壁自动抛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抛磨机具领域,具体的是管道外壁自动抛磨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异形管道,通常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抛磨,抛磨效率低,抛磨质量不稳定,其工作环境差。申请号为201320533918.3,名称为一种异形管抛磨机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异形管抛磨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有异形管输送滚轮组,在所述的异形管输送滚轮组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异形管进行抛磨并且能够垂直于异形管前后移动的抛磨机构。该抛磨机虽然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该抛磨机需要在待抛磨的管道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抛磨机构,抛磨机结构复杂,生产与维护成本高;并且,该抛磨机使用时,需要异形管输送滚轮组夹持异形管移动以完成抛磨,但是对于核电主管道等异形管道,其弯曲半径和中心变化较大,外部不同方位焊接有一体化管嘴,无论是利用输送滚轮组输送其前行,还是通过旋转管道来完成抛磨均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管道外壁自动抛磨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道外壁自动抛磨装置,包括支撑组件、传动组件、抛磨组件和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可沿弯管轴向移动的套筒、套装于套筒的回转支撑和安装于套筒的用于限定套筒在弯管周向上的位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回转支撑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套筒的内圈和套装于内圈外并与内圈转动配合的外圈;所述定位机构安装于套筒外周;

所述抛磨组件包括支架、抛磨磨头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支架,所述抛磨磨头与第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外圈传动连接;所述外圈与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的小齿轮和设置于回转支撑的外圈外周并与小齿轮啮合的外齿。

进一步的,在套筒上沿套筒轴向设置有至少两排定位机构,每排中的其中一个定位机构位于套筒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腿座和支腿;所述腿座包括支撑板和位于支撑板两端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套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板内侧固定有弹簧套;

所述支腿包括活塞杆,活塞杆位于支撑板内侧的一端安装有定向轮,位于支撑板内侧的一端安装有螺母,在活塞杆上安装有与弹簧套适配的活塞,在活塞杆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顶靠支撑板内侧,另一端顶靠弹簧套;

在套筒上设有与定向轮通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定向轮为胶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套装在套筒外周的导电环和固定在支架上的电刷,所述电刷与导电环相适配,且电刷与抛磨磨头经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的,在套筒上安装有防尘挡板,所述防尘挡板位于导电环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抛磨组件和第一驱动电机分别位于套筒的两端,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套筒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截面为圆环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抛磨磨头与第二驱动电机均安装于支架,故抛磨磨头和第二驱动电机跟随回转支撑绕套筒周向转动,当回转支撑绕套筒周向转动一周后,抛磨磨头也在管道外壁打磨一周;然后移动套筒至未抛磨的部位继续进行抛磨。该管道外壁自动抛磨装置,无需移动弯管,故,无需移动弯管的夹持工具及其输送工具的投入,简化了自动抛磨装置的结构,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纵向剖切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供电组件安装示意图;

图4为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组件1、套筒11、回转支撑12、内圈121、外圈122、定位机构13、支撑板131、支撑杆132、弹簧套133、活塞杆134、定向轮135、螺母136、活塞137、弹簧138、通孔139、抛磨组件2、支架21、抛磨磨头22、第二驱动电机23、第一驱动电机3、小齿轮4、供电组件5、导电环51、电刷52、防尘挡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本发明公开的管道外壁自动抛磨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支撑组件1、传动组件、抛磨组件2和第一驱动电机3;

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可沿弯管轴向移动的套筒11、套装于套筒11的回转支撑12和安装于套筒11的用于限定套筒11在弯管周向上的位置的定位机构13;所述回转支撑12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套筒11的内圈121和套装于内圈121外并与内圈121转动配合的外圈122;所述定位机构13安装于套筒11外周;

所述抛磨组件2包括支架21、抛磨磨头22和第二驱动电机2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3安装于支架21,所述抛磨磨头22与第二驱动电机23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通过传动组件与外圈122传动连接;所述外圈122与支架21固定连接。

使用时,将套筒11套装在管道外壁,用定位机构13顶靠管道外壁支撑起套筒11,使定位机构13承担整个装置的重量,同时,定位机构13锁定套筒11与管道外壁在弯管周向的相对位置,即,抛磨时,套筒11不会饶弯管转动。定位机构13可以为沿套筒11径向设置的与套筒11螺纹配合的螺杆等任意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第一驱动电机3可以通过齿轮传动驱动回转支撑12的外圈122绕套筒11轴线转动,进而带动固定连接于回转支撑12外圈122的支架21转动,由于抛磨磨头22与第二驱动电机23均安装于支架21,故抛磨磨头22和第二驱动电机23跟随外圈122绕套筒11周向转动,当外圈122绕套筒11周向转动一周后,抛磨磨头22也在管道外壁打磨一周,抛磨磨头22可选择任何符合管道抛磨加工要求的抛磨件,但是首选抛光砂布轮。然后沿弯管轴向移动套筒11至未抛磨的部位继续进行抛磨。该管道外壁自动抛磨装置,无需移动弯管,故,无需移动弯管的夹持工具及其输送工具的投入,简化了自动抛磨装置的结构,节约了成本。

上述传动组件可以为链条传动或者皮带传动等,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一驱动电机3相连的小齿轮4和设置于回转支撑12的外圈122外周并与小齿轮4啮合的外齿。齿轮传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由于定位机构13承担整个套筒11的重量,为了提高支撑的稳定性,避免套筒11两端到定位机构13处的力矩不能相互平衡而发生倾翻,作为优选方式,在套筒11上沿套筒11轴向设置有至少两排定位机构13,每排中的其中一个定位机构13位于套筒11正下方。如此,不仅保证了套筒11的整体稳定性,还有利于减小每个定位机构13所承受的支撑力。

对于某些弯管,如核电主管,管道外壁的形状会发生变化,要确保套筒11能稳固支撑于管道外壁,从而保证回转支撑12的外圈122能够顺利转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定位机构13,包括腿座和支腿;所述腿座包括支撑板131和位于支撑板131两端的支撑杆132,所述支撑杆132一端与套筒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131连接;在支撑板131内侧固定有弹簧套133;

所述支腿包括活塞杆134,活塞杆134位于支撑板131内侧的一端安装有定向轮135,位于支撑板131内侧的一端安装有螺母136,在活塞杆134上安装有与弹簧套133适配的活塞137,在活塞杆134上套装有弹簧138;所述弹簧138一端顶靠支撑板131内侧,另一端顶靠弹簧套133;

在套筒11上设有与定向轮135通过的通孔139。

定向轮135穿过套筒11上通孔139支撑在套筒壁,通过螺母136完成弹簧138的预压,支腿通过腿座国定在套筒11上,承载套筒11的重量。可以通过螺母136调节弹簧138的压缩量来调整定向轮135对管道外壁的压力,使套筒11的轴线与弯管轴线重合,保证抛磨的均匀性;同时使定向轮135与管道外壁间产生足够大的滑动摩擦力,防止在抛磨时,套筒11与管道外壁相对滑动;并且,沿弯管轴向,定向轮135可在管道外壁滚动,以方便移动套筒11,并防止划伤管道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定向轮135为胶轮。胶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刮伤钢管表面,且胶轮质轻,有利于减小整个抛磨装置的重量。

为了解决抛磨组件2的供电问题,作为优选方式,如图3所示,还包括供电组件5,所述供电组件5包括套装在套筒11外周的导电环51和固定在支架21上的电刷52,所述电刷52与导电环51相适配,且电刷52与抛磨磨头22经过导线连接。固定在支架21上的电刷52跟随回转支撑12转动时,电刷52摩擦导电环51,产生电能,而电刷52通过导线与第二驱动电机23相连,从而将电能传递给第二驱动电机23,通过第二驱动电机23将电能转化成驱动抛磨磨头22工作的机械能。通过将自身机构运动的机械能产生电能,节约了能源。

电刷52与导电环51摩擦时会产生灰尘等,为了避免灰尘掉落到已抛磨的管道外壁,影响管道外壁的光洁程度,进一步的,在套筒11上安装有防尘挡板6,所述防尘挡板6位于导电环51外侧。防尘挡板6起到防止灰尘进入管道已抛磨区域的作用。另,防尘挡板还能防止导电环裸露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当然,抛磨组件2和第一驱动电机3可以位于套筒11的同一端,但是,为了增加结构的紧凑性,方便各个部件的安装与拆卸,优选的,所述抛磨组件2和第一驱动电机3分别位于套筒11的两端,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固定于套筒11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套筒11的截面为圆环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