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驱动的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16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件抛光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将工件与抛光轮分别电机驱动的抛光机。



背景技术:

金属产品生产时,经常需要通过抛光打磨使表面更光滑、耐久和美观,现有工艺生产中已经有电动抛光机取代人工打磨。

常见的电动抛光机,主要由表面紧固织物套的抛光盘和固定工件的抛光罩等基本元件组成. 电动机驱动抛光盘转动,然后人工手持工件接触抛光盘进行抛光。抛光机操作的关键是要设法得到最大的抛光速率,以便尽快除去磨光时产生的损伤层,同时也要使抛光损伤层不会影响最终观察到的组织,即不会造成假组织。

现有电动抛光机存在如下缺陷:1、手动操作难以保持抛光的速率均衡,而且工作效率较低,经常造成成品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抛光不均匀、抛光层不光亮,甚至造成抛光损伤;2、现有技术条件下,抛光织物磨损不均,因此织物颗粒会向不同方向飞散,造成抛光车间灰尘浓厚,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电动抛光机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效率高且抛光均匀,织物磨损小的双电机驱动的抛光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电机驱动的抛光机,包括底座、工件支架与抛光轮,抛光轮由抛光电机驱动,工件支架底部通过纵轴与支撑底板转动连接,支撑底板底部与第二轨道滑动配合,第二轨道底部与第一轨道滑动配合,第一轨道底部固定到底座上,第一轨道平行于抛光轮的转轴,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垂直;工件支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置工件电机,下层设置工件轴,工件轴由工件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工件支架顶部设置液压油缸,油缸端部连接杠杆,杠杆中部固定到工件支架,杠杆另一端设置有工件罩。

优选的,抛光轮由抛光电机皮带传动,工件轴由工件电机皮带传动。

采用以上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机驱动的抛光机,双电机取代人工操作,同时增加双向滑轨和转动纵轴,实现了抛光部位、角度可准确调整,使得抛光速率均衡,抛光成品美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件的适用范围,而且,抛光织物的损耗过程更均匀,降低非正常磨损带来的灰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机驱动的抛光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机驱动的抛光机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双电机驱动的抛光机,包括底座1、工件支架2与抛光轮31,抛光轮31安装在抛光支架3上且由抛光电机33通过皮带驱动,工件支架2底部通过纵轴24与支撑底板4转动连接,支撑底板4底部与第二轨道5滑动配合,第二轨道5底部与第一轨道6滑动配合,第一轨道6底部固定到底座1上,第一轨道6平行于抛光轮31的转轴,第二轨道5与第一轨道6垂直;工件支架2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置工件电机25,下层设置工件轴22,工件轴22由工件电机25通过皮带驱动。

工件支架2顶部还设置液压油缸26,油缸26端部连接杠杆27,杠杆27中部固定到工件支架2,杠杆27另一端设置有工件罩28。

为了便于说明,以下指定第一轨道6为X轴,第二轨道5为Y轴;同时下面以工件为不锈钢桶为例说明。

1、进行抛光工艺前,操作抛光机,将工件支架2沿Y轴向外移动适当距离后,把不锈钢桶23套在工件轴22上,操作油缸26推动杠杆27使工件罩28盖到不锈钢桶23底部进行固定,实际中要求工件罩28直径小于不锈钢桶23底部直径;

2、控制工件支架2先沿X轴左移以使不锈钢桶23与抛光轮31相对,再操作工件支架2沿Y轴靠近抛光轮31使二者接触,调整纵轴24高度及角度,使不锈钢桶23与抛光轮31的织物平行相抵;

3、启动开关,两部分的电机同时并同转向启动,进行抛光工艺,操作员可以根据抛光的色泽对不锈钢桶23表面涂石蜡,待工艺完成后自动停机或手动停机。

4、停机后,操作工件支架2绕纵轴24向外旋转一定角度,油缸26通过杠杆27使工件罩28抬起,取下完成抛光的不锈钢桶23并更换工件后将工件支架2重新旋转回工作角度,进行上述第3步即可。

可见,该双电机驱动的抛光机,可以准确调整工件位置、角度与高度,使其与抛光轮接触充分、准确,而且抛光过程中操作稳定性高,从而减小织物的不规则磨损,既提高了抛光效率和美观性,又节约抛光织物、减少灰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