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进排气门的无心磨床。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发动机转速、功率、扭矩的不断提高对进排气门的结构和要求起来越高。现有技术中,进排气门一般由盘和带有锁夹槽的杆部组成。目前,在棒料电墩后,再由精煅成型出盘部和杆部,再经过退火、磨削等多段工序而成。目前内燃机进排气门的无心磨床,在对杆部进行磨削时,由人工抵住盘部。这种无心磨床的磨削质量不稳定,安全性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磨削质量稳定、安全性较高的用于内燃机进排气门的无心磨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内燃机进排气门的无心磨床,包括:床身及在横向方向上分别安装在床身上的左机架和右机架,左机架可在一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横向来回滑动,右机架可在一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横向来回滑动;安装在左机架上的左滑架及安装在右机架上的右滑架,左滑架可在一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垂直于纵向的平面内、在倾斜于水平面的方向上来回滑动,右滑架可在一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纵向来回滑动;沿一纵向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左滑架上的导轮及沿另一纵向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右滑架上的砂轮,导轮与砂轮的转动方向相同;固定在床身上的托板,托板设置导轮和砂轮之间;固定在床身上的纵向导轨,纵向导轨设置导轮和砂轮之间且位于托板纵向一侧;分列在纵向导轨的横向两侧的两个滑块,两个滑块可在一第五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纵向导轨来回滑动;可垂直地往托板上输料及从托板上卸料的机械手;及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第五驱动装置、滑块及机械手电连接。
优选地,滑块靠近导轮一侧上可拆卸地固定有一柔性的块体。
优选地,托板上可拆卸地固定有一柔性的条形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内燃机进排气门的无心磨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内燃机进排气门的无心磨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内燃机进排气门的无心磨床,包括:
床身10及在横向方向上分别安装在床身10上的左机架5和右机架3,左机架5可在一第一驱动装置4的驱动下沿横向来回滑动,右机架3可在一第二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沿横向来回滑动;
安装在左机架5上的左滑架7及安装在右机架3上的右滑架14,左滑架7可在一第三驱动装置6的驱动下在垂直于纵向的平面内、在倾斜于水平面的方向上来回滑动,右滑架14可在一第四驱动装置15的驱动下沿纵向来回滑动;
沿一纵向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左滑架7上的导轮9及沿另一纵向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右滑架14上的砂轮11,导轮9与砂轮11的转动方向相同;
固定在床身10上的托板17,托板17设置导轮9和砂轮11之间;
固定在床身10上的纵向导轨13,纵向导轨13设置导轮9和砂轮11之间且位于托板17纵向一侧;
分列在纵向导轨13的横向两侧的两个滑块18,两个滑块18可在一第五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沿纵向导轨13来回滑动;
可垂直地往托板17上输料及从托板17上卸料的机械手(图中未示出);
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与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2、第三驱动装置6、第四驱动装置15、第五驱动装置、滑块18及机械手电连接。
其中,当控制器控制机械手垂直地往托板17上输料(即进排气门)后,可使进排气门的盘部102朝向滑块一侧,杆部101放置在托板17上,再控制滑块18朝盘部102运动,以适当将盘部朝杆部101一侧抵紧。这样,可以不使用操作人员即可将杆部101进行充分地磨削,而且安全性高、质量稳定,同时结构简单。
如图2、图3所示,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滑块18靠近导轮9一侧上可拆卸地固定有一柔性的块体180。这样可使块体180与盘部102相接触,减小盘体102与滑块18之间的相互磨损。
如图3所示,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托板17上可拆卸地固定有一柔性的条形块170。这样可减小杆部101与托板之间的相互磨损。
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细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