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冲床冲头斜刃研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0765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冲床冲头斜刃研磨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磨刀工装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控冲床冲头斜刃研磨工装。



背景技术:

数控冲床所用冲头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精确研磨,采用的设备是研磨机。研磨机属于磨床的一种。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少数的是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如珩磨机、超精加工机床、砂带磨床、研磨机和抛光机等。研磨机是用涂上或嵌入磨料的研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研磨的磨床,主要用于研磨工件中的高精度平面、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球面、螺纹面和其他型面。研磨机的主要类型有圆盘式研磨机、转轴式研磨机和各种专用研磨机。数控冲床模具包括冲头和下模,用于冲压加工各种不同形状的工件,由于所加工工件形状特异、多样,因此对冲床冲头的形状也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冲头斜刃的研磨,由于冲头包括两个成一定角度的斜刃,现有研磨技术只能采取人工调整分别对其斜刃进行研磨,效率低,精度差,限制了冲压工艺质量的提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730490.0,公开日2016年2月4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自动刃磨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有电气控制箱、驱动机构、下降头、模具固定座及设于所述下降头上的激光检测装置,所述模具固定座设于所述下降头下方,所述下降头设有砂轮,所述激光检测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及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与所述激光接收器对称设于所述砂轮两侧。该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采用激光对刀,冲头斜刃研磨时通过手动调整,精度低,变量大,严重影响冲头斜刃的高质量研磨加工。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839496.7,公开日2015年7月8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通快冲头快速对刀及再研磨模具其包括斜度对刀仪、冲头、调整环、冲头安装座、底座,所述斜度对刀仪镶入所述冲头安装座的定位槽内,所述冲头压入所述调整环,所述冲头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该实用新型通过模具上的槽自动定位快速对平,不需要拉表,不需要计算角度,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未设置斜刃调整装置,无法实现冲头不同角度斜刃的变换研磨,阻碍了冲头斜刃研磨技术的提高,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冲床冲头斜刃研磨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冲床冲头斜刃研磨工装,能够快速调整冲头斜刃研磨角度以适应多角度斜刃的研磨,提高了研磨精度及研磨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冲床冲头斜刃研磨工装,包括底座,还包括角度盘;所述的底座中部设置有空腔,侧壁设置有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的转动轴同轴设置;所述的角度盘设置在所述的空腔内;两个所述的转动轴与所述的角度盘的侧壁连接;所述的角度盘上沿对角位置设置有两个凸耳;两个所述的凸耳伸出所述的空腔,与所述的底座侧壁、所述的空腔之间的端面在垂直方向上对齐;所述的凸耳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的端面的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的角度盘内设置有能够放置冲头的模具腔。

优选地,所述的模具腔内设置有转换套;所述的转换套用于放置各种型号大小的冲头。

优选地,所述的模具腔内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内设置有定位键;所述的转换套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键对应的键槽。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键与定位槽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与所述的定位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定位槽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转换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的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的转换套的侧壁与所述的冲头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角度盘上沿与两个所述的凸耳所在直线垂直的直线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刻度块;所述的底座上端与所述的刻度块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指针块。

优选地,所述的刻度块上设置有拧紧把手;所述的拧紧把手一端为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穿过所述的刻度块与所述的转换套外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一侧还设置有对刀尺;所述的对刀尺为倒立的“L”形,其上端伸至所述的冲头的正上方。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方便调节数控冲床模具冲头斜刃研磨角度,角度调节精度高,因而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的斜刃研磨表面,而且研磨过程无需顾虑斜刃研磨角度的变化,所以提高了研磨效率,解决了长期以来采用拉表方法固定斜刃研磨角度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冲压技术的进步;

(2)本实用新型利用转换套能够适用各系列数控冲床转塔模具冲头的斜刃研磨,可以加工单斜面或者屋顶面,较普通研磨能有效减少研磨过程对模具的冲切力,起到了对数控冲床及模具的保护效果;

(3)本实用新型利用定位键能够准确、快速固定待研磨冲头的研磨位置,提高了研磨效率;

(4)本实用新型在定位键与定位槽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可以使定位键受到不同转换套或冲头压迫情况下在垂直方向上任意位置自动调节调整,因而避免了转换套或冲头上键槽制造误差产生的不配合、不兼容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设置刻度块及指针块能够精确化角度调节,使角度调节直观化,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

(6)本实用新型还设置对刀尺对已经完成的冲头斜刃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冲头斜刃研磨高精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1、底座;101、指针块;

2、弹簧;3、定位键;4、转动轴;

5、角度盘;51、刻度块;52、凸耳;

6、拧紧把手;7、调节螺栓;8、固定螺栓;9、转换套;10、冲头;11、对刀尺;1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数控冲床冲头斜刃研磨工装,包括底座1和角度盘5;底座1中部设置有空腔,侧壁设置有两个转动轴4;两个转动轴4同轴设置;所述的角度盘5设置在所述的空腔内;两个转动轴4与角度盘5的侧壁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动轴4均与底座1固定连接、与角度盘5的侧壁可旋转连接,使得角度盘5可以绕转动轴4相对于底座1在一定范围内旋转倾斜;

角度盘5内设置有模具腔,模具腔内设置有转换套9;转换套9用于放置各种型号大小的冲头10,转换套9可以根据待研磨冲头尺寸、型号大小更换;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模具腔内设置有定位槽12;定位槽12内设置有定位键3;转换套9底部设置有与定位键3对应的键槽;

本实施例中定位键3与定位槽12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弹簧2;弹簧2一端与定位键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槽12底部固定连接;

转换套9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螺栓8,固定螺栓8穿过转换套9的侧壁与冲头10接触;

如图4所示,角度盘5上沿对角位置设置有两个凸耳52;两个凸耳52伸出所述的空腔,与底座1侧壁、空腔之间的端面在垂直方向上对齐;凸耳52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的端面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7,旋转调节螺栓7用于调节角度盘5绕转动轴4相对于底座1旋转的倾角;

如图5所示,角度盘5上沿与两个凸耳52所在直线垂直的直线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刻度块51;底座1上端与刻度块5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指针块101;刻度块51上设置有拧紧把手6;拧紧把手6一端为螺纹杆,该螺纹杆穿过刻度块51与转换套9外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方便调节数控冲床模具冲头斜刃研磨角度,角度调节精度高,因而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的斜刃研磨表面,而且研磨过程无需顾虑斜刃研磨角度的变化,所以提高了研磨效率,解决了长期以来采用拉表方法固定斜刃研磨角度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冲压技术的进步。

一种上述数控冲床冲头斜刃研磨工装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将底座1固定至研磨机上,该研磨机可以采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226804.2,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一种用于冲床模具加工的数控自动研磨机;

S2.选择与待研磨冲头尺寸一致的转换套9,并将其放置于角度盘5的空腔内,利用空腔内的定位键3锁定转换套9绕轴线旋转自由度,旋紧拧紧把手6限定转换套9上下方向运动的自由度;

S3.将待研磨冲头放入步骤S2中的转换套9内,旋紧固定螺栓8使待研磨冲头与转换套9相对固定;

S4.根据待研磨冲头斜刃研磨角度α,旋转调节螺栓7,使角度盘5绕转动轴4相对于底座1倾斜,读取指针块101指向刻度块51的刻度为α停止;

S5.对待研磨冲头斜刃进行研磨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操作简单,冲头斜刃研磨角度调节方便、调节精度高,加工精度稳定、可靠,提高了冲头斜刃研磨效率。

实施例2

一种数控冲床冲头斜刃研磨工装,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底座1一侧还设置有对刀尺11;对刀尺11为倒立的“L”形,其上端伸至冲头10的正上方。

该对刀尺11能够对已经完成的冲头斜刃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冲头斜刃研磨高精度的可靠性。

一种上述数控冲床冲头斜刃研磨工装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骤S5中对待研磨冲头斜刃加工完毕后,如图4所示,利用对刀尺11检测加工后的冲头斜刃的水平度,人工检测对刀尺11与冲头斜刃之间无缝隙为合格,否则继续研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