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6114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模铸造相关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包括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浇铸金属液及后处理等工序。失蜡铸造是用蜡制作所要铸成零件的蜡模,然后蜡模上涂以泥浆,这就是泥模。泥模晾干后,在焙烧成陶模。一经焙烧,蜡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时就留下了浇注口,再从浇注口灌入金属熔液,冷却后,所需的零件就制成了。熔模铸造使用的是在由易熔材料制成的模样上涂敷耐火材料形成型壳,熔出模样,注入液态金属冷却后,获得铸件的方法。在熔模铸造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铸造件的各种性能和为了达到较高的工艺标准要求,一般都会在蜡模表面涂覆相关功能的涂层以此达到提高相关性能的目的,本专利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就是一种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及其制作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涂覆在熔模铸造中的蜡模表面的涂层结构,以及该结构的制做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使用的涂覆液分为表层涂覆液、中层涂覆液和里层涂覆液;其中表层涂覆液由:聚酯漆40-45份、熔块釉10-12份、硅粉5-8份、石墨烯7-9份、硅酸盐8-10份、偶联剂3-5份、促进剂6-7份、稀释剂3-5份和脱模剂5-10份制备而成;其中中层涂覆液由:白云石45-50份、熔块釉8-10份、粘土5-8份、碳化钨7-9份、硅酸盐8-10份、偶联剂3-5份、促进剂6-7份、稀释剂3-5份和脱模剂5-10份制备而成;其中里层涂覆液由:石英砂50-58份、熔块釉6-8份、玻璃粉5-8份、碳化钨7-9份、硅酸盐8-10份、偶联剂3-5份、促进剂6-7份、稀释剂3-5份和脱模剂5-10份制备而成;上述表层涂覆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聚酯漆、熔块釉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搅拌,当温度升至80-85℃时再依次加入硅酸盐、偶联剂、促进剂、稀释剂和脱模剂,搅拌均匀后封闭反应釜进行保温,保温时停止加温,保温1-2h后,打开反应釜往里加入石墨烯和硅粉,再次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取出进行风冷,完成制备;上述中层涂覆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白云石、熔块釉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搅拌,当温度升至80-85℃时再依次加入硅酸盐、偶联剂、促进剂、稀释剂和脱模剂,搅拌均匀后封闭反应釜进行保温,保温时停止加温,保温1-2h后,打开反应釜往里加入碳化钨和粘土,再次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取出进行风冷,完成制备;上述里层涂覆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石英砂、熔块釉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搅拌,当温度升至80-85℃时再依次加入硅酸盐、偶联剂、促进剂、稀释剂和脱模剂,搅拌均匀后封闭反应釜进行保温,保温时停止加温,保温1-2h后,打开反应釜往里加入碳化钨和玻璃粉,再次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取出进行风冷,完成制备;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的制作方法为:使用表层涂覆液、中层涂覆液和里层涂覆液依次对蜡模表面进行涂覆,涂覆时先将里层涂覆液均匀涂覆在蜡模表面,然后采用速度为0.3-0.5m/s,温度为30-40℃的热风对蜡模表面处理,处理3-5分钟后进行中层涂覆液的涂覆,中层涂覆液的涂覆方法与里层涂覆液的涂覆方法相同,然后再进行表层涂覆液的涂覆,涂覆结束后将蜡模放置在温度设定为80-90℃的环境下静置20-30分钟后取出,取出后自然冷却,至此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制作完成;上述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通过表、中、里三层分别对蜡模进行不同程度的光泽度的提升,然后当蜡模溶化后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会转移至蜡模外部的泥模内壁上,然后再通过金属液的浇注成型与金属液融合,当金属液冷却形成铸造件时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会在铸造件表面形成保护层来提高铸造件的光泽度性能;为了更加精确的表示出本技术所带来的光泽度的提升,使用上述方法对蜡模进行涂层的涂覆,然后使用该蜡模制作的铸造件对其进行光泽度的相关测试,使用光泽度测试仪以45°角度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详见表1表1:光泽度摩擦系数表面硬度79%0.3-0.525-29hrc通过上表数据分析得出:使用本专利提供的方法制作而成的铸造件在摩擦系数、光泽度和表面硬度等方面都具有极好的表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熔模铸造的蜡模表面分别进行表、中、里三层涂覆层的制作,结合涂覆层的光泽度通过溶化后的蜡模将涂覆层转移至泥模表面然后再通过液态金属的成型和冷却增加铸造件表面的光泽度,并且在表面硬度和摩擦系数方面也具有优秀的表现,从而保证了铸造件的美观和使用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使用的涂覆液分为表层涂覆液、中层涂覆液和里层涂覆液;其中表层涂覆液由:聚酯漆40份、熔块釉10份、硅粉5份、石墨烯7份和硅酸盐8份、偶联剂3份、促进剂6份、稀释剂3份和脱模剂5份制备而成;其中中层涂覆液由:白云石45份、熔块釉8份、粘土5份、碳化钨7份和硅酸盐8份、偶联剂3份、促进剂6份、稀释剂3份和脱模剂5份制备而成;其中里层涂覆液由:石英砂50份、熔块釉6份、玻璃粉5份、氧化铝7份和硅酸盐8份、偶联剂3份、促进剂6份、稀释剂3份和脱模剂5份制备而成;上述表层涂覆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聚酯漆、熔块釉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搅拌,当温度升至80℃时再依次加入硅酸盐、偶联剂、促进剂、稀释剂和脱模剂,搅拌均匀后封闭反应釜进行保温,保温时停止加温,保温2h后,打开反应釜往里加入石墨烯和硅粉,再次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取出进行风冷,完成制备;上述中层涂覆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白云石、熔块釉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搅拌,当温度升至80℃时再依次加入硅酸盐、偶联剂、促进剂、稀释剂和脱模剂,搅拌均匀后封闭反应釜进行保温,保温时停止加温,保温2h后,打开反应釜往里加入碳化钨和粘土,再次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取出进行风冷,完成制备;上述里层涂覆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石英砂、熔块釉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搅拌,当温度升至80℃时再依次加入硅酸盐、偶联剂、促进剂、稀释剂和脱模剂,搅拌均匀后封闭反应釜进行保温,保温时停止加温,保温1h后,打开反应釜往里加入碳化钨和玻璃粉,再次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取出进行风冷,完成制备;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的制作方法为:使用表层涂覆液、中层涂覆液和里层涂覆液依次对蜡模表面进行涂覆,涂覆时先将里层涂覆液均匀涂覆在蜡模表面,然后采用速度为0.3m/s,温度为40℃的热风对蜡模表面处理,处理3分钟后进行中层涂覆液的涂覆,中层涂覆液的涂覆方法与里层涂覆液的涂覆方法相同,然后再进行表层涂覆液的涂覆,涂覆结束后将蜡模放置在温度设定为80℃的环境下静置30分钟后取出,取出后自然冷却,至此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制作完成;实施例2: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使用的涂覆液分为表层涂覆液、中层涂覆液和里层涂覆液;其中表层涂覆液由:聚酯漆45份、熔块釉12份、硅粉8份、石墨烯9份和硅酸盐10份、偶联剂5份、促进剂7份、稀释剂5份和脱模剂10份制备而成;其中中层涂覆液由:白云石50份、熔块釉10份、粘土8份、碳化钨9份和硅酸盐10份、偶联剂5份、促进剂7份、稀释剂5份和脱模剂10份制备而成;其中里层涂覆液由:石英砂58份、熔块釉8份、玻璃粉8份、氧化铝9份和硅酸盐10份、偶联剂5份、促进剂7份、稀释剂5份和脱模剂10份制备而成;上述表层涂覆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聚酯漆、熔块釉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搅拌,当温度升至85℃时再依次加入硅酸盐、偶联剂、促进剂、稀释剂和脱模剂,搅拌均匀后封闭反应釜进行保温,保温时停止加温,保温1h后,打开反应釜往里加入石墨烯和硅粉,再次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取出进行风冷,完成制备;上述中层涂覆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白云石、熔块釉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搅拌,当温度升至85℃时再依次加入硅酸盐、偶联剂、促进剂、稀释剂和脱模剂,搅拌均匀后封闭反应釜进行保温,保温时停止加温,保温1h后,打开反应釜往里加入碳化钨和粘土,再次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取出进行风冷,完成制备;上述里层涂覆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石英砂、熔块釉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搅拌,当温度升至85℃时再依次加入硅酸盐、偶联剂、促进剂、稀释剂和脱模剂,搅拌均匀后封闭反应釜进行保温,保温时停止加温,保温1h后,打开反应釜往里加入氧化铝和玻璃粉,再次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取出进行风冷,完成制备;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的制作方法为:使用表层涂覆液、中层涂覆液和里层涂覆液依次对蜡模表面进行涂覆,涂覆时先将里层涂覆液均匀涂覆在蜡模表面,然后采用速度为0.5m/s,温度为30℃的热风对蜡模表面处理,处理5分钟后进行中层涂覆液的涂覆,中层涂覆液的涂覆方法与里层涂覆液的涂覆方法相同,然后再进行表层涂覆液的涂覆,涂覆结束后将蜡模放置在温度设定为90℃的环境下静置20分钟后取出,取出后自然冷却,至此增加铸造件表面光泽度的蜡模涂层制作完成;分别使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蜡模进行涂层的涂覆,然后分别对使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制作的蜡模制作的铸造件进行光泽度能的相关测试,并记录数据:详见表2表2:类别光泽度摩擦系数表面硬度实施例179%0.3-0.525-29hrc实施例275%0.3-0.526-30hrc通过上表数据分析得出:通过在熔模铸造的蜡模表面分别进行表、中、里三层涂覆层的制作,结合涂覆层的光泽度通过溶化后的蜡模将涂覆层转移至泥模表面然后再通过液态金属的成型和冷却增加铸造件表面的光泽度,并且在表面硬度和摩擦系数方面也具有优秀的表现,从而保证了铸造件的美观和使用品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