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芯加工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313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砂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芯加工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的铸造工艺包括制芯、浇铸和整理三大块,其中制芯是指制作砂芯,即水龙头铸造用内模板,目前一般采用型砂制作。型砂制作材料由原砂、粘结剂和辅助材料组成,其中粘结剂分为粘土、水泥、水玻璃、有机水溶性粘结剂、油类粘结剂、合成树脂粘结剂和其他铸造用粘结剂,在制作成型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型砂制作材料加入模具的型腔内进行高温,从而硬化成型得到所需形状的砂芯。但是现有的砂芯加工设备在加入型砂时,由于型砂存放时间较长,容易凝结成块,导致型砂加入模具中比较困难,从而影响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提高砂芯加工过程稳定性,从而保证加工效率的砂芯加工成型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砂芯加工成型设备,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成型模具、注砂装置、储砂箱体和搅拌装置,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上均设置有加热装置,下模固定设置在基座上,上模活动设置在下模的正上方,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可朝向或背向下模运动,上模与下模盖合后可构造成成型腔室,成型腔室的两侧均设置有注砂孔,注砂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下模两侧的注砂构件,注砂构件包括与基座滑动连接的移动座,移动座内设置有导砂通道以及与导砂通道连通的气路通道,气路通道连接有气泵,导砂通道的一端设置有进砂口,另一端设置有与注砂孔配合的注砂嘴,储砂箱体设置在移动座的上方,并通过导砂管与进砂口连接,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储砂箱体内并与储砂箱体转动连接的搅拌棒,以及驱动搅拌棒运动的电机。

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基座上,第一安装板活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的上方并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上模和下模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基座上竖直设置有两导向柱,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与导向柱滑动配合的安装孔,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安装板沿导向柱上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腰型连接孔,上模上设置有与腰型安装孔配合的通孔,通孔朝向上模底面的一端设置有容置螺栓头部的凹槽,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通孔和腰型连接孔凸伸出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并与螺母配合,从而实现对上模的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定位柱,上模与下模上均对应设置有与定位柱配合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通过支撑柱与基座固定连接,储砂箱体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

优选地,所述储砂箱体为顶部大底部小的漏斗状,其底端设置有与导砂管连接的漏砂口。

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滑轨,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移动座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沿滑轨朝向或背向注砂孔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为气缸。

优选地,所述搅拌棒包括棒体,以及环绕棒体设置的螺旋状搅拌桨,搅拌桨与棒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板。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砂芯加工成型设备在加工时使上模与下模盖合,从而构造成砂芯加工成型的腔室以及若干与腔室连通的注砂孔,然后驱动移动座朝向成型模具移动,使注砂嘴与注砂孔配合,通过气泵提供高压气体,将导砂通道中的型砂注入腔室内,最后通过上模和下模上的加热装置对型砂进行烘烤硬化,从而完成砂芯的加工。通过在成型腔室的两侧均设置有注砂孔,从而使得型砂可以从两侧注入腔室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腔室中注砂不充分而引起的砂芯出现气孔的现象,同时通过设置有储砂箱体,可以持续向腔室中供入型砂,从而实现连续的生产加工,并且通过设置有搅拌机构,可以通过搅拌棒对盛装在储砂箱内的型砂进行持续搅拌,从而使得型砂不容易凝结成块,进而确保型砂能够顺利从导砂管流入导砂通道中,并提高型砂在导砂通道中的流动性,保证加工过程能够稳定正常的进行,从而保证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砂芯加工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砂芯加工成型设备,包括基座1,以及设置在基座1上的成型模具、注砂装置、储砂箱体2和搅拌装置,成型模具包括上模3和下模4,上模3和下模4上均设置有加热装置,下模4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上模3活动设置在下模4的正上方,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可朝向或背向下模4运动,上模3与下模4盖合后可构造成成型腔室,成型腔室的两侧均设置有注砂孔,注砂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下模4两侧的注砂构件,注砂构件包括与基座1滑动连接的移动座6,移动座6内设置有导砂通道以及与导砂通道连通的气路通道,气路通道连接有气泵,导砂通道的一端设置有进砂口7,另一端设置有与注砂孔配合的注砂嘴8,储砂箱体2设置在移动座6的上方,并通过导砂管9与进砂口7连接,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储砂箱体2内并与储砂箱体2转动连接的搅拌棒17,以及驱动搅拌棒17运动的电机18。在加工时使上模3与下模4盖合,从而构造成砂芯加工成型的腔室以及若干与腔室连通的注砂孔,然后驱动移动座6朝向成型模具移动,使注砂嘴8与注砂孔配合,通过气泵提供高压气体,将导砂通道中的型砂注入腔室内,最后通过上模3和下模4上的加热装置对型砂进行烘烤硬化,从而完成砂芯的加工,加工完成后,驱动上模3背向下模4运动与其分离,从而将制成的砂芯取出。通过在成型腔室的两侧均设置有注砂孔,从而使得型砂可以从两侧注入腔室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腔室中注砂不充分而引起的砂芯出现气孔的现象,同时通过设置有储砂箱体2,可以持续向腔室中供入型砂,从而实现连续的生产加工,并且通过设置有搅拌机构,可以通过搅拌棒17对盛装在储砂箱2内的型砂进行持续搅拌,从而使得型砂不容易凝结成块,进而确保型砂能够顺利从导砂管9流入导砂通道中,并提高型砂在导砂通道中的流动性,保证加工过程能够稳定正常的进行,从而保证加工效率。

基座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0和第二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1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第一安装板10活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1的上方并与第一驱动装置5连接,上模3和下模4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0和第二安装板11上,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第一安装板10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从而实现上模3与下模4的合模和分模。

基座1上可以竖直设置有两导向柱12,第一安装板10上设置有与导向柱12滑动配合的安装孔,第一驱动装置5驱动第一安装板10沿导向柱12上下运动,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安装板10在运动过程中更加顺滑稳定。

第一安装板10上可以设置有腰型连接孔,上模3上设置有与腰型安装孔配合的通孔,通孔朝向上模3底面的一端设置有容置螺栓13头部的凹槽,螺栓13的螺杆依次穿过通孔和腰型连接孔凸伸出第一安装板10的上表面,并与螺母14配合,从而实现对上模3的固定,在进行成型模具的安装时,可以通过腰型连接孔调节上模3的位置,从而使得上模3可以与下模4实现精准的盖合。

第二安装板11上可以设置有定位柱15,上模3与下模4上均对应设置有与定位柱15配合的通孔,这样可以使得上模3与下模4均与定位柱15配合后,在通过螺栓13将上模3与第一安装板10进行固定,这样使得上模3与下模4的安装更加方便,同时提高了上模3与下模4的安装精度。

基座1上可以设置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通过支撑柱与基座1固定连接,储砂箱体2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6上,通过将储砂箱体2设置在移动座6的上方,无需设置驱动装置,即可使型砂流入移动座6内的导砂通道中。

储砂箱体2可以为顶部大底部小的漏斗状,其底端设置有与导砂管9连接的漏砂口,这样可以提高对漏砂口型砂的挤压力,从而使得型砂在导砂管9内的流通更加顺畅。

基座1上可以设置有滑轨,移动座6的底部设置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移动座6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沿滑轨朝向或背向注砂孔运动。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装置5和第二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通过气缸进行驱动,控制更加方便省力,同时避免了采用液压缸进行驱动时发生的液压油渗漏的现象。

搅拌棒可以包括棒体19,以及环绕棒体19设置的螺旋状搅拌桨20,搅拌桨20与棒体19之间设置有连接板21,通过设置有搅拌桨20便于对型砂进行搅拌,并且将搅拌桨20设置成螺旋状,可以使得型砂搅拌更加充分,同时通过设置有连接板21,可以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并加强搅拌桨20的结构强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