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重力铸造用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7054发布日期:2018-08-24 20:4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材料成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重力铸造用吸管,特别适用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真空调压铸造。



背景技术: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比强度、比刚度、高温强度,耐磨性,耐蚀性等综合力学性能,迅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较差,成形过程中铸件内部极易形成气孔和缩孔缩松等缺陷,其成形方法采用真空调压成形方法,为反重力铸造的一种。

吸管是材料反重力铸造成形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是引导合金液在压力作用下充填型腔。吸管一般采用钢铁材料,使用时需要在其表面制备涂层,防止高温流动合金液对吸管的腐蚀。吸管刷涂料的过程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清理吸管的工作劳动强度也较高,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噪声和粉尘,即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也会对操作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采用陶瓷吸管可以解决吸管的腐蚀问题,但冷热交变的环境下,陶瓷吸管很容易开裂,使用寿命短,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是针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反重力铸造用吸管在使用过程中内壁腐蚀,清理工作繁重等问题,提供一种反重力铸造用吸管。

本发明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反重力铸造用吸管,包括:内衬(1)、填充物(2)、外套(3)、法兰(4)、上焊缝(5)、螺孔(6)、盘根槽(7)、下焊缝(8)、底焊缝(9),内衬(1)和法兰(4)通过上焊缝(5)连接,外套(3)和法兰(4)通过下焊缝(8)连接,内衬(1)和外套(3)通过底焊缝(9)连接,填充物(2)采用高熔点低热胀且导热好的材料,内衬(1)材料不与合金液发生不良反应,外套(3)材料可以采用与内衬(1)相同的材料,也可采用普通耐热钢,法兰(4)上开设盘根槽(7)和对称分布的两个螺孔(6),该吸管使用过程中可以简化人工制备涂层和清理的工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所涉及吸管的外套(3)可以采用普通的耐热钢管材或板材焊接成形,也可以采用与内衬(1)相同的材料;

本发明所涉及吸管的内衬(1)采用高熔点且不与合金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材料,可以降低合金液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改善材料性能;

本发明所涉及吸管在外套(3)和内衬(1)之间充满填充物(2),填充物(2)采用高熔点低热胀且导热好的材料,在保证良好传热的前提下,可以大幅降低外套(3)和内衬(1)直接配合时的加工难度。

本发明所涉及吸管使用前其内壁不需要制备涂层,使用后也不用清理,可以降低能耗,简化人工清理吸管的工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重力铸造用吸管的全剖视图,图中,内衬1、填充物2、外套3、法兰4、上焊缝5、螺孔6、盘根槽7、下焊缝8、底焊缝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一种反重力铸造用吸管,如图1所示,该吸管的内衬1由铌板焊接而成,填充物2采用洛铁矿砂,外套3采用3cr24ni7nre铸造成型,外套3和法兰4通过下焊缝8连接,法兰4和内衬1通过上焊缝5连接,外套3和内衬1通过底焊缝9连接,如图1所示。

内衬1的内径φ100mm,外径φ106mm,高度630mm;外套3的内径φ114mm,外径φ120mm,高度600mm;填充物2的厚度4mm;法兰4的内径φ114mm,外径φ240mm,高度30mm,其上开设深10mm的m12螺纹和宽度8mm深4mm的盘根槽7,如图1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重力铸造用吸管,包括:内衬(1)、填充物(2)、外套(3)、法兰(4)、上焊缝(5)、螺孔(6)、盘根槽(7)、下焊缝(8)、底焊缝(9),内衬(1)和法兰(4)通过上焊缝(5)连接,外套(3)和法兰(4)通过下焊缝(8)连接,内衬(1)和外套(3)通过底焊缝(9)连接,填充物(2)采用高熔点低热胀且导热好的材料,内衬(1)材料不与合金液发生不良反应,外套(3)材料可以采用与内衬(1)相同的材料,也可采用普通耐热钢,法兰(4)上开设盘根槽(7)和对称分布的两个螺孔(6),该吸管使用过程中可以简化人工制备涂层和清理的工序。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勇;韩建民;李卫京;李志强;刘小龙;童卫兵;陈怀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5.15
技术公布日:2018.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