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罩井式炉的负压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335发布日期:2018-10-09 22:1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罩井式炉负压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罩井式炉的负压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罩井式球化退火炉工作过程中,在工艺的冷却阶段,罩井式球化退火炉大多采用自然冷却,但是自然冷却时间长,使得整个退火工期长,影响产量。

现有的负压冷却方式是通过抽气泵将罩井式炉内的热量抽走,但是罩井式炉内的温度一般较高,因此对抽气泵的性能要求较高,现有的抽气泵在耐热性上较低,没有很好的保护机构对泵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罩井式炉的负压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罩井式炉的负压冷却装置,包括抽气泵、冷却器和抽气管,抽气泵安装于抽气管的一端,冷却器安装于抽气管的中间部位,抽气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罩井式炉,罩井式炉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抽气泵包括泵壳和轴承座,泵壳与轴承座之间相互焊接,轴承座的两侧均安装有轴承,且轴承的一侧均设有轴承侧盖,轴承侧盖通过螺钉与轴承座固定安装,两个轴承共同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泵壳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安装筒,安装筒的内部设有轴套、垫板和两个密封圈,转动轴的一端穿过安装筒延伸到泵壳内,轴套套设在转动轴上,两个密封圈套设在轴套上,且密封圈分别位于轴套的两端,垫板贴在泵壳的一侧外壁,安装筒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端盖,安装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轴套的外壁与安装筒的内壁之间有间隔。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锁紧螺帽,所述锁紧螺帽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叶轮。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中间部位设有存油腔,轴承的一侧位于存油腔内,所述轴承座的顶部开设有与存油腔相连通的注油孔,且注油孔内塞有堵块。

优选的,所述冷却器包括桶体和冷却螺旋管,冷却螺旋管固定安装于桶体内,且冷却螺旋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桶体的两侧底端延伸到桶体外。

优选的,所述泵壳的另一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泵盖,泵盖和泵壳的另一侧之间垫有耐热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泵壳的顶端一体铸造成型有泵体出气端。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热风在抽出的过程中,会将热量散发到抽气泵,通过转动轴传输给电机,从而损坏电机,通过泵壳一侧设计的安装筒所在的结构,能够实现安装筒内部注水,从而有效吸收转动轴传导的热量,保护抽气泵和与之安装的电机,设计的冷却螺旋管也可以对热风初次降温,而且存油腔可以存润滑油,有效对轴承时刻润滑,保证抽气泵使用寿命更长,本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防止抽气泵的热量传导,避免损坏电机和抽气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罩井式炉的负压冷却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罩井式炉的负压冷却装置的抽气泵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罩井式炉的负压冷却装置的冷却器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抽气泵、2冷却器、3抽气管、4罩井式炉、5进气管、6泵壳、7叶轮、8轴套、9轴承座、10转动轴、11轴承侧盖、12轴承、13存油腔、14堵块、15端盖、16密封圈、17安装筒、18进水管、19垫板、20泵体出气端、21连接头、22锁紧螺帽、23泵盖、24耐热橡胶圈、25桶体、26冷却螺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罩井式炉的负压冷却装置,包括抽气泵1、冷却器2和抽气管3,抽气泵1安装于抽气管3的一端,冷却器2安装于抽气管3的中间部位,抽气管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罩井式炉4,罩井式炉4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进气管5,抽气泵1包括泵壳6和轴承座9,泵壳6与轴承座9之间相互焊接,轴承座9的两侧均安装有轴承12,且轴承12的一侧均设有轴承侧盖11,轴承侧盖11通过螺钉与轴承座9固定安装,两个轴承12共同转动安装有转动轴10,泵壳6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安装筒17,安装筒17的内部设有轴套8、垫板19和两个密封圈16,转动轴10的一端穿过安装筒17延伸到泵壳6内,轴套8套设在转动轴10上,两个密封圈16套设在轴套8上,且密封圈16分别位于轴套8的两端,垫板19贴在泵壳6的一侧外壁,安装筒17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端盖15,安装筒1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18,轴套8的外壁与安装筒17的内壁之间有间隔。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抽气泵1运转,空气从进气管5抽进到罩井式炉4内,热风从抽气管3进入到冷却螺旋管26中,而且桶体25内存有冷水,经过初次冷却;转动轴10与电机安装,电机带动转动轴10转动,从而带动叶轮7转动,热风被吸进再从泵体出气端20排出,将冷水注入到安装筒17内,从而将热量吸收,打开堵块14可以向存油腔13内注油,整个抽气泵1如图2所示组合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