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丸剂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4403发布日期:2019-01-13 16:13阅读:1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丸剂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中药丸剂抛光机。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020507173.X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这样一种锅头能自动翻转的抛光包衣机,由荸荠式包衣锅(即抛光锅)、联接盘、主轴承座、减速电机、转动框架、支架、导料槽导杆、可移动导料槽(即出料斗)、短轴、框架转动减速电机和轴承座等组成,减速电机转动,通过主轴承座带动联接盘旋转,联接盘带动包衣锅旋转,对包衣锅内的药丸(片)进行抛光包衣,出料时框架转动电机转动,转动框架带动包衣锅同步转动,转到包衣锅开口与可移动导料槽的大开口平面平行,药丸(片)通过可移动导料槽落入到后一工序,实现自动出料。上述抛光包衣机虽然能够自动完成对药丸的抛光及出料,但是由于包衣锅的锅口(即抛光锅的进出料口)位置较高,进料时工作人员通常需要爬高才能进料,操作不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在包衣锅的翻转出料过程中,药丸(片)容易落在可移动导料槽(即出料斗)的外面,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丸剂抛光机,这种中药丸剂抛光机不仅进料方便、安全,而且能够避免在出料过程中将中药丸剂撒到出料斗外面的情况发生。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药丸剂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升降架、能够驱动升降架升降的升降架驱动装置和至少一个抛光出料装置,升降架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升降架安装在升降架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抛光出料装置包括翻转电机、第一转轴、翻转支臂、旋转电机、第二转轴、抛光锅、出料斗和挡料板,翻转电机安装在升降架上,第一转轴可转动安装在升降架上并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转轴与翻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翻转支臂安装在第一转轴上,旋转电机安装在翻转支臂上,第二转轴可转动安装在翻转支臂上并且与第一转轴相互垂直,第二转轴与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抛光锅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抛光锅的中心线与第二转轴的轴线相重合,抛光锅的顶部设有进出料口,进出料口与抛光锅的腔体连通;出料斗安装在升降架上,出料斗处在抛光锅的正下方;挡料板设于抛光锅的一侧,挡料板的下边缘与出料斗的侧壁上边缘连接。

工作时,升降架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架及其上的抛光出料装置一起下降至低处(此时抛光锅的进出料口朝向正上方);通过进出料口向抛光锅的腔体中加入待抛光的中药丸剂;进料完成后,翻转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使翻转臂绕第一转轴转动,带动抛光锅向下翻转一定角度(如45度),使抛光锅的进出料口倾斜朝上;随后旋转电机驱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抛光锅绕第二转轴转动,对抛光锅中的中药丸剂进行抛光。抛光完成后,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停止转动,使第二转轴和抛光锅停止转动,升降架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架及其上的抛光出料装置一起上升至高处,并将盛料容器放置到出料斗下端出口的正下方;随后翻转电机驱动第一转轴和翻转臂继续转动,带动抛光锅继续向下翻转,抛光锅中抛光好的中药丸剂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经进出料口落到出料斗中(部分中药丸剂直接落到出料斗中,其余中药丸剂则落在挡料板上,并在挡料板的导引下到达出料斗中),再落到盛料容器中;直至当抛光锅的进出料口朝向正下方时,抛光锅中的中药丸剂全部落入盛料容器中;随后取走盛料容器,由翻转电机驱动第一转轴和翻转臂一起反向转动,带动抛光锅向上翻转复位,由升降架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架及其上的抛光出料装置一起下降至低处,准备进行下一批中药丸剂的抛光。上述中药丸剂抛光机通过升降架、升降架驱动装置、翻转电机、第一转轴、翻转支臂、旋转电机、第二转轴、抛光锅、出料斗和挡料板之间的配合,能够自动完成对中药丸剂的抛光及出料。由于进料时可将抛光锅降至低处,使进料方便、安全;通过设置挡料板,避免在出料过程中将中药丸剂撒到出料斗外面的情况发生;出料时将抛光锅翻转至其进出料口朝向正下方的位置,可确保出料彻底、不留尾料。

一具体方案中,上述中药丸剂抛光机包括有并排设置的两个抛光出料装置。

一优选方案中,上述升降架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液压缸,升降液压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上并与所述升降架连接。这样,可通过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升降架上升或者下降一定高度。

另一优选方案中,上述升降架驱动装置包括升降电机、螺杆、导向柱和导向套,升降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螺杆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并且沿竖直方向设置,螺杆一端与升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架上设有与螺杆啮合的螺母,导向柱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并且与螺杆相互平行,导向套套接在导向柱上并且与升降架连接。工作时,升降电机驱动螺杆转动,带动螺母和升降架一起沿螺杆上升或者下降一定高度。

优选方案中,上述中药丸剂抛光机还包括鼓风机、吸风机、排风管、至少一个吹风管和至少一个吸风管,鼓风机和吸风机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吹风管、吸风管与所述抛光出料装置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吹风管的出气端、吸风管的进气端均伸入至对应的抛光出料装置的抛光锅中,吹风管的进气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吸风管的出气端与吸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吸风机的出风口与排风管的进气端连通;吹风管中设有电加热器。上述电加热器通常采用电加热管或者电加热圈。当需要对抛光锅中的中药丸剂进行干燥时,在抛光锅对中药丸剂进行抛光的同时,开启鼓风机和吸风机,鼓风机通过各吹风管及其中的电加热器向抛光锅中吹入热气,将抛光锅中的中药丸剂快速烘干;吸风机通过各吸风管抽气,在对应的抛光锅中形成负压,将烘干时产生的废气吸走,经吸风管、吸风机、排风管排放到外面。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吹风管的出气端上设有散气罩,散气罩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散气罩的进气口与吹风管的出气端连通,散气罩的横截面积自其进气口至其出气口逐渐变大;所述吸风管的进气端上设有集气罩,集气罩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集气罩的出气口与吸风管的进气端连通,集气罩的横截面积自其出气口至其进气口逐渐变大。这样,可通过散气罩增大吹风管的吹气范围,加快对中药丸剂的干燥速度;可通过集气罩增大吸风管的吸气范围,加快将废气吸走的速度。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吹风管和吸风管均包括第一风管、第二风管和卡箍,第一风管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且沿上下走向,第二风管的一端通过卡箍与第一风管的上端连接;第一风管的下端构成吸风管的出气端或吹风管的进气端,第二风管的另一端构成吸风管的进气端或吹风管的出气端。这样,可通过转动第一风管来改变第二风管的位置,以此来对实现吹风管或吸风管的位置进行调节;可通过转动第二风管改变第二风管另一端的朝向,以此来对吸风管进气端或吹风管出气端的朝向进行调节;确定好吸风管进气端或吹风管出气端的朝向后,通过锁紧卡箍将第二风管固定在第一风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中药丸剂抛光机通过升降架、升降架驱动装置、翻转电机、第一转轴、翻转支臂、旋转电机、第二转轴、抛光锅、出料斗和挡料板之间的配合,能够完成对中药丸剂的抛光及出料。由于进料时可将抛光锅降至低处,使进料方便、安全;通过设置挡料板,避免在出料过程中将中药丸剂撒到出料斗外面的情况发生;出料时将抛光锅翻转至其进出料口朝向正下方的位置,可确保出料彻底、不留尾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中药丸剂抛光机中抛光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翻转电机未画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这种中药丸剂抛光机包括机架1、升降架2、能够驱动升降架2升降的升降架驱动装置3和两个抛光出料装置4,升降架驱动装置3安装在机架1上,升降架2安装在升降架驱动装置3的动力输出端上;两个抛光出料装置4并排设置,抛光出料装置4包括翻转电机41、第一转轴42、翻转支臂43、旋转电机44、第二转轴45、抛光锅46、出料斗47和挡料板48,翻转电机41安装在升降架2上,第一转轴42可转动安装在升降架2上并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转轴42与翻转电机41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翻转支臂43安装在第一转轴42上,旋转电机44安装在翻转支臂43上,第二转轴45可转动安装在翻转支臂43上并且与第一转轴42相互垂直,旋转电机4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减速器49与第二转轴45传动连接;抛光锅46安装在第二转轴45上,且抛光锅46的中心线与第二转轴45的轴线相重合,抛光锅46的顶部设有进出料口461,进出料口461与抛光锅46的腔体连通;出料斗47安装在升降架2上,出料斗47处在抛光锅46的正下方;挡料板48设于抛光锅46的一侧,挡料板48自上至下逐渐朝向抛光锅46倾斜,挡料板48的下边缘与出料斗47的侧壁上边缘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架驱动装置3包括升降液压缸31,升降液压缸31的缸体安装在机架1上,升降液压缸31的活塞杆朝上并与升降架2连接。

上述中药丸剂抛光机还包括鼓风机(图中未画出)、吸风机(图中未画出)、排风管(图中未画出)、两个吹风管5和两个吸风管6,鼓风机和吸风机均安装在机架1上,吹风管5、吸风管6与抛光出料装置4一一对应,吹风管5的出气端、吸风管6的进气端均伸入至对应的抛光出料装置4的抛光锅46中,吹风管5的进气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吸风管6的出气端与吸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吸风机的出风口与排风管的进气端连通;吹风管5中设有电加热器(图中未画出),电加热器采用电加热管或电加热圈。

在本实施例中,吹风管5的出气端上设有散气罩51,散气罩51的一端设有进气口511、另一端设有出气口512,散气罩51的进气口511与吹风管5的出气端连通,散气罩51的横截面积自其进气口511至其出气口512逐渐变大;吸风管6的进气端上设有集气罩61,集气罩61的一端设有进气口611、另一端设有出气口612,集气罩61的出气口612与吸风管6的进气端连通,集气罩61的横截面积自其出气口612至其进气口611逐渐变大。

在本实施例中,吹风管5和吸风管6均包括第一风管52、第二风管53和卡箍54,第一风管52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沿上下走向,第二风管53的一端通过卡箍54与第一风管52的上端连接;第一风管52的下端构成吸风管6的出气端或吹风管5的进气端,第二风管53的另一端构成吸风管6的进气端或吹风管5的出气端。

下面简述一下本中药丸剂抛光机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升降液压缸31驱动升降架2及其上的两个抛光出料装置4一起下降至低处(此时抛光锅46的进出料口461朝向正上方);通过进出料口461向各抛光锅46的腔体中加入待抛光的中药丸剂;进料完成后,翻转电机41驱动第一转轴42转动,使翻转支臂43绕第一转轴42转动,带动抛光锅46向下翻转一定角度(如45度),使抛光锅46的进出料口461倾斜朝上;随后旋转电机44驱动第二转轴45转动,带动抛光锅46绕第二转轴45转动,对抛光锅46中的中药丸剂进行抛光。抛光完成后,旋转电机44的动力输出轴停止转动,使第二转轴45和抛光锅46停止转动,升降液压缸31驱动升降架2及其上的抛光出料装置4一起上升至高处,并将盛料容器放置到出料斗47下端出口的正下方;随后翻转电机41驱动第一转轴42和翻转支臂43继续转动,带动抛光锅46继续向下翻转,抛光锅46中抛光好的中药丸剂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经进出料口461落到出料斗47中(部分中药丸剂直接落到出料斗47中,其余中药丸剂则落在挡料板48上,并在挡料板48的导引下到达出料斗47中),再落到盛料容器中;直至当抛光锅46的进出料口461朝向正下方时,抛光锅46中的中药丸剂全部落入盛料容器中;随后取走盛料容器,由翻转电机41驱动第一转轴42和翻转支臂43一起反向转动,带动抛光锅46向上翻转复位,由升降液压缸31驱动升降架2及其上的抛光出料装置4一起下降至低处,准备进行下一批中药丸剂的抛光。

当需要对抛光锅46中的中药丸剂进行干燥时,在抛光锅46对中药丸剂进行抛光的同时,开启鼓风机和吸风机,鼓风机通过各吹风管5及其中的电加热器向抛光锅46中吹入热气,将抛光锅46中的中药丸剂快速烘干;吸风机通过各吸风管6抽气,在对应的抛光锅46中形成负压,将烘干时产生的废气吸走,经吸风管6、吸风机、排风管排放到外面。在工作过程中,可通过转动第一风管52来改变第二风管53的位置,以此来对实现吹风管5或吸风管6的位置进行调节;可通过转动第二风管53改变第二风管53另一端的朝向,以此来对吸风管6进气端或吹风管5出气端的朝向进行调节;确定好吸风管6进气端或吹风管5出气端的朝向后,通过锁紧卡箍54将第二风管53固定在第一风管52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