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飞轮铸件质量的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9794发布日期:2019-06-15 00:0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改善飞轮铸件质量的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轮铸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飞轮铸件质量的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飞轮(flying wheel),是一种转动惯量很大的盘形零件。对于四冲程发动机来说,每四个活塞行程作功一次,即只有作功行程作功,而排气、进气和压缩三个行程都要消耗功。因此曲轴对外输出的转矩呈周期性变化,曲轴转速也不稳定。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在曲轴后端装置飞轮,它的作用是将发动机能量储存起来,克服其他部件的阻力,使曲轴均匀旋转。

现有的飞轮采用浇铸的方式制作。铸件成形要经历合金的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液态收缩三个阶段。在铸件成形过程中,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会使铸件产生缩孔和疏松缺陷,尤其是对于尺寸较大的飞轮,往往因为浇注时补缩不良而导致缩孔、疏松,导致铸件质量差。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善飞轮铸件质量的铸造模具,设置合理的补缩系统,消除缩孔和缩松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飞轮铸件质量的铸造模具,通过设置合理的补缩系统,消除铸件缩孔和缩松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改善飞轮铸件质量的铸造模具,包括垂直分型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其关键在于:

所述第一模具包括2个间隔分布的第一铸件型腔、第一浇注系统以及第一补缩系统,所述第一浇注系统包括第一浇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浇口底部的第一横浇道,以及分别搭接于第一铸件型腔上部边缘的2个第一分浇口,所述第一补缩系统包括竖直间隔排列的一级冒口以及二级冒口,所述一级冒口位于所述第一铸件型腔最高点的上方并在下端形成有冒口颈,所述二级冒口位于2个第一铸件型腔的间隔处并连接2个所述第一分浇口;

所述第二模具包括2个间隔分布的第二铸件型腔、第二浇注系统以及第二补缩系统,所述第二浇注系统包括第二浇口,连接于所述第二浇口底部的直浇道,以及连接于所述直浇道底部的第二横浇道和位于第二横浇道下方的内浇道,第二补缩系统包括第二冒口,合模时,第二横浇道连接所述第一横浇道和一级冒口,所述内浇道连接所述冒口颈以及所述二级冒口,所述二级冒口与所述第二冒口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浇口和第二浇口分别为沿中轴面剖开的半漏斗状。

更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冒口和第二冒口呈漏斗状。

更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冒口关于2个第一铸件型腔的中点连线对称。

更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冒口关于2个第一铸件型腔的中点连线对称。

更进一步的,所述分浇口为扇形,并关于2个第一铸件型腔的中点连线对称。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形成有合模的定位销孔,并且合模时,两者的定位销孔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造模具包括垂直分型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第一模具中形成有竖直间隔排列的一级冒口以及二级冒口,在第二模具形成有所述二级冒口一致的第二冒口,所述一级冒口包括冒口颈并位于所述铸造型腔上方,所述二级冒口形成于所述铸造型腔间隔处并与分浇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高于所述铸造型腔最高点的一级冒口保证补缩铁水的压力,利用二级冒口以及第二冒口扩充补缩铁水的体积,能够在铸件成形的过程中对铁水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进行及时补缩,防止成形的飞轮铸件出现缩孔以及缩松,改善飞轮铸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善飞轮铸件质量的铸造模具,包括垂直分型的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所述第一模具1包括2个间隔分布的第一铸件型腔11、第一浇注系统以及第一补缩系统,所述第一浇注系统包括第一浇口12,连接于所述第一浇口12底部的第一横浇道13,以及分别搭接于第一铸件型腔11上部边缘的2个第一分浇口14,所述第一补缩系统包括竖直间隔排列的一级冒口15以及二级冒口16,所述一级冒口15位于所述第一铸件型腔11最高点的上方并在下端形成有冒口颈,所述二级冒口16 位于2个第一铸件型腔11的间隔处并连接2个所述第一分浇口14;

所述第二模具2包括2个间隔分布的第二铸件型腔21、第二浇注系统以及第二补缩系统,所述第二浇注系统包括第二浇口22,连接于所述第二浇口22底部的直浇道23,以及连接于所述直浇道23底部的第二横浇道24 和位于第二横浇道24下方的内浇道25,第二补缩系统包括第二冒口26,合模时,第二横浇道24连接所述第一横浇道13和一级冒口15,所述内浇道25连接所述冒口颈以及所述二级冒口16,所述二级冒口16与所述第二冒口26重叠。

本实用新型利用高于所述铸造型腔最高点的一级冒口15保证补缩铁水的压力,利用二级冒口16以及第二冒口26扩充补缩铁水的体积,能够在铸件成形的过程中对铁水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进行及时补缩,防止成形的飞轮铸件出现缩孔以及缩松,改善飞轮铸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浇口12和第二浇口22分别为沿中轴面剖开的半漏斗状。两扇模具后合箱进行垂直浇注,两半漏斗状的浇口合为漏斗状,能够对浇注的金属液进行导流,使其快速进入浇注系统中。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一级冒口15、二级冒口16和第二冒口26呈漏斗状。一级冒口15用于保证补缩铁水的压力,采用漏斗状以及下端冒口颈,能够对浇注的铁水进行导流,使其快速进入二级冒口16中。二级冒口16和第二冒口26呈漏斗状并连接分浇口,能够充分利用铸造型腔之间的间隙,提升冒口的储液容积,垂直浇注时,让铁水先流经冒口再引入型腔,提高冒口的补缩效果,及时对铸件进行补缩,消除缩孔和疏松缺陷,提高飞轮铸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一级冒口15关于2个第一铸件型腔11的中点连线对称。所述二级冒口16关于2个第一铸件型腔的中点连线对称。所述分浇口14为扇形,并关于2个第一铸件型腔的中点连线对称。在铸造型腔的中间位置形成冒口,保证浇注时向两边铸件补缩的均匀性和及时性。浇注时,流经冒口的铁水通过分浇口沿型壁流入,冲型块而平稳,并且分浇口的位置关于浇道对称,保证同排铸件浇注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形成有合模的定位销孔17、 27,并且合模时,两者的定位销孔重合。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通过同时穿过定位销孔的定位销实现合模定位。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