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3189发布日期:2020-11-06 14:0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自动输送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领域,物料在输送线上输送,在特定的工位,有一机械手夹取物料进行加工,之后机械手将物料放回到在输送线上。物料放置于一物料夹具上,为了提高精确度,机械手需要在固定的位置夹取或放置物料,而现有的输送线难以提供这个固定位置,因为物料夹具在生产线上不停的移动,其位置难以固定,因此对物料的加工造成了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从输送线引出以提供固定的夹取或放置物料的位置、能够向上顶起物料夹具、减少机械手移动范围且可将物料夹具送回到输送线上的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包括物料移进移出组件,及位于物料移进移出组件一侧的顶料单元及拨料单元;物料移进移出组件包括支架、平行设置于支架顶部的进料通道及出料通道、驱动装置;进料通道及出料通道的第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主动齿轮,第二端的两侧转动设置有被动齿轮,每一主动齿轮与对应的被动齿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驱动装置驱动主动齿轮转动,若干物料夹具横向放置于传动带上;顶料单元位于进料通道远离主动齿轮的一端的外侧,顶料单元包括两条竖直设置的导向柱、与导向柱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与第一滑动块的一侧连接的支撑板、与支撑板的顶部垂直连接的托板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块沿导向柱上下滑动的第二气缸,托板可活动地位于进料通道的两个被动齿轮之间;拨料单元位于出料通道远离主动齿轮的一端的外侧,拨料单元包括第三气缸、由第三气缸驱动移动的第二滑动块及设置于第二滑动块上的拨料板。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与进料通道及出料通道的主动齿轮之间具有传动机构,进料通道的主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与出料通道的主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进料通道或出料通道的两个被动齿轮之间的挡料单元,所述挡料单元包括安装于支架上的第一气缸、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块及与连接块连接的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远离主动齿轮的一侧的中部垂直连接有承载板。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滑动块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拨料板远离第三气缸的一端突出延伸有延伸部,延伸部的末端朝向物料移进移出组件突出设置有拨块。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夹具上开设有若干物料槽,物料夹具的两侧且靠近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拨料槽,所述拨块可活动地位于拨料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包括物料移进移出组件,及位于物料移进移出组件一侧的顶料单元及拨料单元;物料移进移出组件包括支架、平行设置于支架顶部的进料通道及出料通道、驱动装置;进料通道及出料通道的第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主动齿轮,第二端的两侧转动设置有被动齿轮,每一主动齿轮与对应的被动齿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驱动装置驱动主动齿轮转动,若干物料夹具横向放置于传动带上;顶料单元位于进料通道远离主动齿轮的一端的外侧,顶料单元包括两条竖直设置的导向柱、与导向柱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与第一滑动块的一侧连接的支撑板、与支撑板的顶部垂直连接的托板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块沿导向柱上下滑动的第二气缸,托板可活动地位于进料通道的两个被动齿轮之间;拨料单元位于出料通道远离主动齿轮的一端的外侧,拨料单元包括第三气缸、由第三气缸驱动移动的第二滑动块及设置于第二滑动块上的拨料板。如此能从输送线引出以提供固定的夹取或放置物料的位置、能够向上顶起物料夹具、减少机械手移动范围且可将物料夹具送回到输送线上。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物料移进移出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顶料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拨料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包括物料移进移出组件,及位于物料移进移出组件一侧的顶料单元60及拨料单元7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位于一输送线的一侧。

请参考图3及图4,物料移进移出组件包括支架10、平行设置于支架10顶部的进料通道20及出料通道30、驱动装置80及挡料单元90。

进料通道20及出料通道30的第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主动齿轮41,第二端的两侧转动设置有被动齿轮42,每一主动齿轮41与对应的被动齿轮42之间连接有传动带40。

驱动装置80驱动主动齿轮41转动,从而使得传动带40移动。

物料夹具50横向放置于传动带40上,即物料夹具50的一端位于一条传动带40上,另一端位于另一条传动带40上,传动带40带动物料夹具移动。

挡料单元90设置于进料通道20或出料通道30的两个被动齿轮42之间。挡料单元90包括安装于支架10上的第一气缸91、与第一气缸91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块92及与连接块92连接的挡板93。挡板93远离主动齿轮41的一侧的中部垂直连接有承载板931。

第一气缸91可驱动挡板93向上移动,使得挡板93位于两条传动带40之间,物料夹具50将位于承载板931上,挡板93阻挡物料夹具50移动。挡料单元90用于防止进料通道20中其他物料夹具50进入机械手正在操作的物料夹具50的区域,以减少干扰。

请参考图5,顶料单元60位于进料通道20远离主动齿轮41的一端的外侧。顶料单元60包括两条竖直设置的导向柱61、与导向柱6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62、与第一滑动块62的一侧连接的支撑板63、与支撑板63的顶部垂直连接的托板64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块62沿导向柱61上下滑动的第二气缸66。第二气缸66的输出轴与第一滑动块62的底部连接。

托板64与支撑板63之间连接有加强板65。托板64可活动地位于进料通道20的两个被动齿轮42之间。

起始状态时,托板64的高度与传动带40的高度平齐。当物料夹具50位于托板64上时,第二气缸66驱动第一滑动块62沿导向柱61向上滑动,从而托住物料夹具50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一机械手位于顶料单元60的上方,机械手自动夹取物料夹具50上的物料,加工完成后将物料放置于物料夹具50上。之后第二气缸66驱动第一滑动块62沿导向柱61向下滑动,从而带动物料夹具50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直至托板64的高度与传动带40的高度平齐。

如此机械手从固定的位置夹取或放置物料。顶料单元60还能带动物料夹具50向上移动,减少机械手的移动范围。

请参考图6,物料夹具50上开设有若干物料槽51,物料夹具50的两侧且靠近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拨料槽52。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拨料槽52大致呈对角设置。

拨料单元70位于出料通道30远离主动齿轮41的一端的外侧。

拨料单元70包括第三气缸71、由第三气缸71驱动移动的第二滑动块72及设置于第二滑动块72上的拨料板73。

第三气缸71驱动第二滑动块72沿与被动齿轮42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移动。

拨料板73远离第三气缸71的一端突出延伸有延伸部731,延伸部731的末端朝向物料移进移出组件突出设置有拨块732,拨块732可活动地位于物料夹具50的拨料槽52中。

物料加工完成后,物料夹具50在顶料单元60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至与传动带40的高度平齐的位置,且拨块732位于物料夹具50的拨料槽52中;之后第三气缸71驱动第二滑动块72及拨料板73朝向出料通道30移动,带动物料夹具50从进料通道20移动至出料通道30。

驱动装置80与进料通道20及出料通道30的主动齿轮41之间具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用于使得进料通道20的主动齿轮41的转动方向与出料通道30的主动齿轮41的转动方向相反。如此使得出料通道30的传动带40与进料通道20的传动带40的移动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的送料移料结构包括物料移进移出组件,及位于物料移进移出组件一侧的顶料单元60及拨料单元70;物料移进移出组件包括支架10、平行设置于支架10顶部的进料通道20及出料通道30、驱动装置80;进料通道20及出料通道30的第一端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主动齿轮41,第二端的两侧转动设置有被动齿轮42,每一主动齿轮41与对应的被动齿轮42之间连接有传动带40;驱动装置80驱动主动齿轮41转动,若干物料夹具50横向放置于传动带40上;顶料单元60位于进料通道20远离主动齿轮41的一端的外侧,顶料单元60包括两条竖直设置的导向柱61、与导向柱6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62、与第一滑动块62的一侧连接的支撑板63、与支撑板63的顶部垂直连接的托板64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块62沿导向柱61上下滑动的第二气缸66,托板64可活动地位于进料通道20的两个被动齿轮42之间;拨料单元70位于出料通道30远离主动齿轮41的一端的外侧,拨料单元70包括第三气缸71、由第三气缸71驱动移动的第二滑动块72及设置于第二滑动块72上的拨料板73。如此能从输送线引出以提供固定的夹取或放置物料的位置、能够向上顶起物料夹具、减少机械手移动范围且可将物料夹具送回到输送线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