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07173阅读:来源:国知局
成整体结构。
[0026]为了在上述设计基础上进一步避免由于结晶轮的环形结构和旋转的生产过程对冷却液在腔体内分布的不利影响,所述主腔体4沿环周由至少3个单元腔43组成,如图2所示,各单元腔43由主腔体4内的隔板44划分而成,(即:主腔体4沿环周由隔板44划分成至少3个单元腔43),各单元腔43上均设置有进口 41和出口 42。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传热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利于独立控制各单元腔的换热强度。
[0027]基于上述设计的基础上,各单元腔43上的各出口 42均通过管道6延伸至横板3所在半径位置,或者延伸至横板3所在半径之内的位置。如图1或图2所示,图1中表示出了延伸至横板3所在半径位置示意,而图2表示出了延伸至横板3所在半径之内的位置示意。这样的设计使得连铸结晶器在运转过程中,特别是在位于下方的结晶轮轮体处有利于形成冷却液在主腔体内低进高出的流态,进一步保证结晶轮轮体低点的冷却效果。
[0028]作为可选的,管道6可为设置在转盘2外侧的独立的管道,或者开设在转盘2内壁的孔道。
[0029]为了进一步加强结晶轮轮体1的传热效率,结晶轮轮体1侧壁上设置有翅片12。
[0030]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主要对环腔5的开设位置进行进一步阐述,由于环腔5设置于结晶轮轮体1与转盘2的装配面,因此环腔5共有三个具体设置方式:一种是在结晶轮轮体1的侧壁开设环槽,形成如图1所示的环腔5结构,另一种是在转盘2的内侧壁开设环槽而形成(与结晶轮轮体1的侧壁开设环槽相类似),还有一种是在结晶轮轮体1和转盘2均开设环槽而共同形成。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晶轮轮体1的侧壁开设环槽形成环腔5的方案较好的,一方面降低了结晶轮轮体1铜材质的用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其传热面积,同时不会影响转盘2的结构设计。
[0031 ] 为了提高传热效率和冷却液的流向分配的均匀性,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对进口 41和环腔5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主要包括一侧设置环腔5的情形和两侧均设置环腔5的情形。
[0032]当仅在结晶轮轮体1与转盘2的其中一个装配面上开设环腔5时,进口 41需要设置在对侧装配面位置的横板3上,这样有利于减少整个结晶轮轮体1宽度上的传热死角,提高传热效率。
[0033]当结晶轮轮体1两侧的结晶轮轮体1与转盘2装配面间均开设有环腔5时,进口41可设置在横板3的任意宽度处。
[0034]但作为较优的设计方案,当结晶轮轮体1两侧的结晶轮轮体1与转盘2装配面间均开设有环腔5时,进口 41应当位于横板3宽度的中间位置,以保证两侧的环腔5具有均等的流体阻力和传输路径,保证两侧的换热的均匀。
[0035]为了提高在整个圆周的传热效率,所述横板3的环周上设置有多个进口 41。为了保证各个环周位置的传热的均匀性,所述进口 41是均匀分布于横板3的环周上的。
[0036]与进口 41设置原理相同的,所述环腔5的环周上设置有多个出口 42。为了保证各个环周位置的传热的均匀性,所述出口 42是均匀分布于环腔5的环周上。
[0037]多个进口 41和多个出口 42设计如图2所述,图2仅作为进口 41、出口 42的环形布置示意图,而未按照相关比例示意。
[0038]作为另外一个优化设计,在两侧的环腔5上具有数量相同的出口 42,以保证两侧具有相同的冷却液流出量,保证整个铸槽11宽度上的冷却量。
[0039]作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是将两环腔5上的各出口 42设置在同一环向位置,以保证进口 41左右两个流向的冷却液具有相似的流体形态。作为进一步优化设计,进口 41和出口42在环周上交错设置,即进口 41、出口 42与轴心的连线具有夹角,如图2所示,这样也能避免冷却液流体走短路而形成传热面的传热死角,有利于提高传热效率。
[0040]本发明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其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可靠,相比于现有的腔体式冷却方案,能够有效的提尚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冷却效率,并利于提尚冷却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多个单元腔的分段冷却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避免由于结晶轮的环形结构和旋转的生产过程对冷却液在腔体内分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传热效率的提高,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利于独立控制各单元腔的换热强度。
[0041]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主权项】
1.一种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晶轮轮体(1)和设置于结晶轮轮体(1)外周壁的铸槽(11),结晶轮轮体(1)装配于两转盘(2)之间,两转盘(2)之间还设置有沿环周设置的横板(3),所述横板(3)位于结晶轮轮体(1)的环内侧;所述结晶轮轮体(1)、转盘(2)和横板(3)间构成用于冷却液流通的主腔体(4),所述结晶轮轮体(1)与转盘(2)的装配面间开设有环腔(5),所述环腔(5)与主腔体(4)相连通,所述横板(3)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液进入的进口(41),环腔(5)所在位置的转盘(2)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液流出的出口( 42 );所述主腔体(4 )沿环周由至少3个单元腔(43 )组成,各单元腔(43 )由主腔体(4)内的隔板(44)划分而成,各单元腔(43)上均设置有进口(41)和出口(42),各出口(42)均通过管道(6)延伸至横板(3)所在半径位置,或者延伸至横板(3)所在半径之内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41)和出口(42)在环向上交错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轮轮体(1)两侧的结晶轮轮体(1)与转盘(2)装配面间均开设有环腔(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41)位于横板(3 )宽度的中间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3)的环周上设置有多个进口(4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41)均匀分布于横板(3)的环周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腔(5)的环周上设置有多个出口(42)。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42)均匀分布于环腔(5)的环周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轮轮体(1)两侧的结晶轮轮体(1)与转盘(2)装配面间均开设有环腔(5),且两环腔(5)的出口(42)位于同一环向位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可分段冷却结构;该冷却结构包括配于两转盘之间的结晶轮轮体,两转盘之间设置有沿环周设置有位于结晶轮轮体环内侧的横板,结晶轮轮体与转盘的装配面间开设有与主腔体相连通的环腔,横板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入的进口,环腔所在位置的转盘设置有冷却液流出的出口,主腔体沿环周由隔板划分成至少3个单元腔,各单元腔的出口均通过管道延伸至横板所在半径或半径之内的位置;本发明的冷却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可靠,相比于现有的腔体式冷却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连铸结晶器内环面的冷却效率,并利于提高冷却过程的稳定性,多个单元腔的分段冷却结构有利于传热效率的提高,并独立控制各单元腔的换热强度。
【IPC分类】B22D11/06
【公开号】CN105364039
【申请号】CN201510927790
【发明人】孙绪云
【申请人】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