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6552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新型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法冶炼行业除尘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炉烟气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冶炼行业中,转炉炼钢会产生大量烟气。这些烟气的温度可高达1450-1600°c,含 有大量的显热;烟气的含尘量可高达150g/m3,在冶炼中后期,烟气中C0的含量高达50%以 上,甚至可以达到80%。如任其放散,将会对工厂周围数百平方千米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而必须设计有效的除尘系统。
[0003] 自2012-06-27发布、2012-10-01实施的《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8664-2012)中规定现有企业自2012年10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执行大气 染物排放浓度限值l〇〇mg/m3。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大气染物排放浓度限值50mg/m3。 并且2012年10月1日开始新建转炉执行大气染物排放浓度限值50mg/m3的标准。部分重 点区域要求达到30mg/m3。
[0004] 转炉除尘系统工艺主要包括干法除尘和湿法除尘,干法除尘节水节电,但是干法 除尘投资大,并且改造难度大,工期长;传统的两文三脱湿法除尘工艺投资相对较小,但是 该工艺的除尘效果差、设备故障率高、风机全压高、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和电,同时 也不利于煤气回收。
[0005] 国内已经有了在塔文系统前边加一级蒸发冷却器的应用,也相当于增加了一级除 尘,该工艺具有除尘效果较稳定、除尘水水质有改善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次性投资大、厂 房改动大、改造工期长、要求自动化程度配置高、故障率高的问题,并且在处理除尘水的同 时,还需要处理干粉尘,增加了污染源。蒸发塔的除尘效率在30%左右,精除尘仍然是由文 氏管来实现。多了一级除尘,相当于三级除尘器串联。
[0006]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转炉除尘系统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 造、运行管理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宄创新,以 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转炉除尘系统,使其更具 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宄、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 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转炉除尘系统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 新的转炉烟气除尘工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尘工艺,使其可在现有厂房结 构内进行改造,可以利用现有的除尘水系统,不额外增加水量;利用现有的风机进口管道、 风机及风机后所有设备;改造周期短;投资少;提高烟气净化效率,降低烟气排放浓度,使 烟气排放浓度低于30mg/m3,优于国家最新排放标准。降低设备故障率,运行稳定。对转炉 湿法除尘系统的改造有重要意义,非常适于实用。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9]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中该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包括 顺序连接的汽化冷却烟道、一级蒸发洗涤塔(3)、二级喷雾洗涤塔(5)、文氏管(12)、脱水器 (14)、引风机、三通阀及煤气回收部件;其中所述汽化冷却烟道设于一级蒸发洗涤塔(3)的 烟气入口(A)外端,且与一级蒸发洗涤塔(3)固定连接,所述一级蒸发洗涤塔(3)下部通过 第一联络管(7)与二级喷雾洗涤塔(5)下部连接,所述二级喷雾洗涤塔(5)上端与文氏管 (12)上端通过第三联络管(19)连接,所述文氏管(12)通过第二联络管(13)与脱水器(14) 连接,所述引风机设于脱水器(14)的烟气出口(B)处,所述引风机连接所述三通阀,所述三 通阀分别连接所述煤气回收部件和放散烟囱。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1] 前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中所述转炉烟气除尘装置还包括位于一级蒸发洗涤 塔(3)最上端的高温非金属补偿器(1)。
[0012] 前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一级蒸发洗涤塔(3)上部安装有3-10支双 介质喷枪(2),并且所述3-10支双介质喷枪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在一级蒸发洗涤塔 (3)上部且在双介质喷枪(2)下方安装有5-7层单介质喷枪(4),并且每层只有一个单介质 喷枪(4)。
[0013] 前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联络管(7)和第二联络管(13)都具有90 度弯头的结构,而第三联络管(19)具有180度弯头的结构。
[0014] 前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二级喷雾洗涤塔(5)中设置有两层双介质 喷枪,每层喷枪有3-6支均匀分布,所述双介质喷枪的喷水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
[0015] 前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二级喷雾洗涤塔(5)上部有一支单介质喷 枪,所述单介质喷枪的喷水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
[0016] 前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中所述文氏管喷枪10)位于文氏管(12)上部,所述 文氏管喷枪(10)的喷水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其中在文氏管喷抢(10)下方且位于文氏管 (12)内部中心轴设置有可调装置(11)。
[0017] 前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中在脱水器(14)内的下部设置有正对着第二联络 管(13)管口处的复档组件(17);在脱水器(14)内的中部设置有旋流组件(15)。
[0018] 前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一级蒸发洗涤塔(3)、二级喷雾洗涤塔(5) 和脱水器(14)的下端分别连接排水管(8),而排水管(8)下端分别位于排水水封槽(9)底 部。
[0019] 前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一级蒸发洗涤塔(3)下部设置有第一防爆 阀(6);二级喷雾洗涤塔(5)下部设置有第三防爆阀(18);脱水器(14)下部设置有第二防 爆阀(16)。
[0020] 本实用新型在塔文系统前边加一级洗涤塔的除尘工艺,洗涤塔与蒸发冷却器比 较,具有投资低、运行管理方便、故障率低的特点。
[0021] 多级除尘器串联的除尘效率:
【主权项】
1. 一种新型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 汽化冷却烟道、一级蒸发洗涤塔(3)、二级喷雾洗涤塔(5)、文氏管(12)、脱水器(14)、引风 机、三通阀及煤气回收部件; 其中所述汽化冷却烟道设于一级蒸发洗涤塔(3)的烟气入口(A)外端,且与一级蒸发 洗涤塔(3)固定连接,所述一级蒸发洗涤塔(3)下部通过第一联络管(7)与二级喷雾洗涤 塔(5)下部连接,所述二级喷雾洗涤塔(5)上端与文氏管(12)上端通过第三联络管(19) 连接,所述文氏管(12)通过第二联络管(13)与脱水器(14)连接,所述引风机设于脱水器 (14)的烟气出口(B)处,所述引风机连接所述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分别连接所述煤气回收 部件和放散烟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转炉烟气除尘装 置还包括位于一级蒸发洗涤塔(3)最上端的高温非金属补偿器(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一级蒸发洗涤塔(3)上部安装有3-10支双介质喷枪(2),并且所述3-10支 双介质喷枪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其中在一级蒸发洗涤塔(3)上部且在双介质喷枪(2)下方安装有5-7层单介质喷枪 (4),并且每层只有一个单介质喷枪(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联络管(7) 和第二联络管(13)都具有90度弯头的结构,而第三联络管(19)具有180度弯头的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二级喷雾洗涤 塔(5)中设置有两层双介质喷枪,每层喷枪有3-6支均勾分布,所述双介质喷枪的喷水方向 与气流方向相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二级喷雾洗涤 塔(5)上部有一支单介质喷枪,所述单介质喷枪的喷水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文氏管喷枪10)位于文氏管(12)上部,所述文氏管喷枪(10)的喷水方向与 气流方向一致; 其中在文氏管喷枪(10)下方且位于文氏管(12)内部中心轴设置有可调装置(11)。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脱水器(14)内的下部设置有正对着第二联络管(13)管口处的复档组件(17); 在脱水器(14)内的中部设置有旋流组件(15)。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蒸发洗涤塔(3)、二级 喷雾洗涤塔(5)和脱水器(14)的下端分别连接排水管(8),而排水管(8)下端分别位于排 水水封槽(9)底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级蒸发洗涤塔(3)下部设置有第一防爆阀(6); 二级喷雾洗涤塔(5)下部设置有第三防爆阀(18); 脱水器(14)下部设置有第二防爆阀(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新型的转炉烟气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汽化冷却烟道、一级蒸发洗涤塔、二级喷雾洗涤塔、文氏管、脱水器、引风机、三通阀及煤气回收部件;其中所述汽化冷却烟道设于一级蒸发洗涤塔外端,且与一级蒸发洗涤塔固定连接,所述一级蒸发洗涤塔与二级喷雾洗涤塔连接,所述二级喷雾洗涤塔与文氏管连接,所述文氏管与脱水器连接,所述引风机设于脱水器的烟气出口处,所述引风机连接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分别连接煤气回收部件和放散烟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提高烟气净化效率,降低烟气排放浓度,对减排有重要意义,非常适于实用,尤其适用于现有转炉湿法烟气除尘系统的改造,投资少、工期短、厂房结构不需要大的调整,排放浓度低于30mg/nm3。
【IPC分类】C21C5-40
【公开号】CN204474707
【申请号】CN201520081103
【发明人】杨刚, 申英俊
【申请人】北京博鹏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