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人造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耐热餐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悉出于环保的要求,欧盟将逐步禁止生产、进口含有重金属的瓷器产品。目前比较成功的是美国的康宁和法国的弓箭公司,他们开发出的乳白玻璃器皿可以替代传统瓷器,但同时也存在熔化和晶化温度高、能耗大、成型加工适应性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热餐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成型适应性好,且晶化后热膨胀系数低,机械强度高,耐急冷急热。用此材料所制备的餐具有耐冲击、易清洗、对微波透射性强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热餐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石英砂10-20份、大同土5-7份、钾长石4-6份、长石粉5-7份、聚乳酸4-6份、磷酸钙生物陶瓷粉5-15份、硝酸铈6-8份、氨基模颗粒25-27份、麻纤维素14-16份、钛白粉6-10份、食用色素0.1-0.3份、木质纤维5-15份、改性助剂1-3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石英砂10份、大同土5份、钾长石4份、长石粉5份、聚乳酸4份、磷酸钙生物陶瓷粉5份、硝酸铈6份、氨基模颗粒25份、麻纤维素14份、钛白粉6份、食用色素0.1份、木质纤维5份、改性助剂1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石英砂15份、大同土6份、钾长石5份、长石粉6份、聚乳酸5份、磷酸钙生物陶瓷粉10份、硝酸铈7份、氨基模颗粒26份、麻纤维素15份、钛白粉8份、食用色素0.2份、木质纤维10份、改性助剂2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石英砂20份、大同土7份、钾长石6份、长石粉7份、聚乳酸6份、磷酸钙生物陶瓷粉15份、硝酸铈8份、氨基模颗粒27份、麻纤维素16份、钛白粉10份、食用色素0.3份、木质纤维15份、改性助剂3份。
进一步: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原材料按照配比分配;
步骤二、先在电熔炼炉中将将石英砂在1500-1550℃的温度下进行熔化,然后按上述比例分别加入长石粉、大同土、钾长石并进行搅拌,使整个配合料进行熔化并均匀混合,并在1550-1580℃下澄清均化,以获得优良的适合成型加工要求的均匀的熔液;
步骤三、在1300~1500℃温度下利用压制成型的方式,配合特制的模具压制成一定形状的产品;
步骤四、压制的成品采用间歇回转式火抛光机对产品进行表面抛光;
步骤五、热处理包括核化和晶化二个阶段,成型后的制品首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核化,形成足够的微晶晶核,适宜的核化温度范围为650~750℃,核化时间为3~3.5小时,然后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晶化,使晶核进一步长大,形成微晶玻璃,适宜的晶化温度为950~1000℃,晶化时间为3~4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成型适应性好,晶化后热膨胀系数低,机械强度高,耐急冷急热;
2、用此材料所制备的餐具有耐冲击、易清洗、对微波透射性强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耐热餐具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石英砂10-20份、大同土5-7份、钾长石4-6份、长石粉5-7份、聚乳酸4-6份、磷酸钙生物陶瓷粉5-15份、硝酸铈6-8份、氨基模颗粒25-27份、麻纤维素14-16份、钛白粉6-10份、食用色素0.1-0.3份、木质纤维5-15份、改性助剂1-3份。
实施例二:
一种耐热餐具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石英砂10份、大同土5份、钾长石4份、长石粉5份、聚乳酸4份、磷酸钙生物陶瓷粉5份、硝酸铈6份、氨基模颗粒25份、麻纤维素14份、钛白粉6份、食用色素0.1份、木质纤维5份、改性助剂1份。
实施例三:
一种耐热餐具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石英砂15份、大同土6份、钾长石5份、长石粉6份、聚乳酸5份、磷酸钙生物陶瓷粉10份、硝酸铈7份、氨基模颗粒26份、麻纤维素15份、钛白粉8份、食用色素0.2份、木质纤维10份、改性助剂2份。
实施例四:
一种耐热餐具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石英砂20份、大同土7份、钾长石6份、长石粉7份、聚乳酸6份、磷酸钙生物陶瓷粉15份、硝酸铈8份、氨基模颗粒27份、麻纤维素16份、钛白粉10份、食用色素0.3份、木质纤维15份、改性助剂3份。
实施例五:
一种耐热餐具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原材料按照配比分配;
步骤二、先在电熔炼炉中将将石英砂在1500-1550℃的温度下进行熔化,然后按上述比例分别加入长石粉、大同土、钾长石并进行搅拌,使整个配合料进行熔化并均匀混合,并在1550-1580℃下澄清均化,以获得优良的适合成型加工要求的均匀的熔液;
步骤三、在1300~1500℃温度下利用压制成型的方式,配合特制的模具压制成一定形状的产品;
步骤四、压制的成品采用间歇回转式火抛光机对产品进行表面抛光;
步骤五、热处理包括核化和晶化二个阶段,成型后的制品首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核化,形成足够的微晶晶核,适宜的核化温度范围为650~750℃,核化时间为3~3.5小时,然后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晶化,使晶核进一步长大,形成微晶玻璃,适宜的晶化温度为950~1000℃,晶化时间为3~4小时。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