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维碘化锰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3126发布日期:2018-06-15 22:5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维碘化锰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二维碘化锰材料的方法,属于二维材料和多铁性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铁性材料是包括铁磁、铁电、铁弹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它们在磁存储、信息传输以及自动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铁性材料多涉及到畴的概念,畴的尺寸一般远大于原子尺度,所以大多铁性材料属于三维体材料。最近研究的具有范德瓦尔斯层状结构的铁性材料包括Cr2Ge2Te6、Cr2Si2Te6和CrI3等,它们的三维材料都具有明显的铁磁性质。实验表明,当减薄上述三维铁性材料时,它们仍然保持了部分铁磁的特性,如CrI3,当它薄至一层时,通过磁光克尔效应的分析,它仍然具有一定的旋光性,证明二维CrI3的铁磁特性仍然存在。然而,二维的铁性材料是一个全新的材料学领域,其在高密度存储、器件小型化或超灵敏磁探测方面可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碘化锰是一种多铁性材料,已报道的实验指出,对于三维碘化锰材料,(001)面内的磁场可以控制(001)面内的电极化矢量,具有明显的多铁性质。由于碘化锰的极化矢量在(001)面内,而碘化锰同时也是一种范德瓦尔斯材料,因此,其二维材料仍可能保持明显的多铁性质。机械剥离单晶碘化锰的方法可以获得二维碘化锰材料,由于单晶碘化锰材料本身存在位错等缺陷,容易将样品剥碎,而且样品容易尺寸较小,且不够均匀,很难从实验室进入实际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采用机械剥离单晶制备二维材料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维碘化锰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采用气相沉积(CVD)法进行制备,所制备的样品尺寸大、成分均匀、厚度控制在一百纳米以内并且保持多铁性质,该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且适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二维碘化锰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碘化锰粉末和硅片放入一个两端开放的短玻璃管中,再将短玻璃管放入双温区CVD管式炉的炉管中,且碘化锰粉末位于第一温区中心,硅片位于第一温区与第二温区之间的过渡区;接近第一温区的炉管一端通过三通管件分别与真空转移设备、气体管路连接,炉管的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

步骤2.利用真空泵对真空转移设备和炉管进行抽真空处理,待真空度达到1×10-2Torr以下时,向炉管中通入流量为20sccm~50sccm的氢氩混合气体,并通过调节真空泵的挡板阀使炉管内的气压为20Torr~70Torr;再将CVD管式炉的第一温区加热至500℃~700℃,第二温区加热至100℃~200℃,且第一温区温度达到设置温度时停止调节真空泵的挡板阀,使炉管内的气压自由升高,保温5min~15min后,停止抽真空并停止加热;

步骤3.利用放置在炉管内部的长炉钩将短玻璃管转移至真空转移设备中,关闭真空转移设备的真空阀,确保真空转移设备密闭的情况下将其从CVD管式炉中拆下并转移至手套箱中,再从真空转移设备中取出硅片,硅片上沉积的即为二维碘化锰材料。

短玻璃管的长度为炉管中温区长度的0.4~0.6倍,直径为炉管直径的0.1~0.3倍。

优选的,先将硅片放入体积比为1:1:1的乙醇、丙酮和异丙醇的混合溶液中超声清洗15min~30min,取出后先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3~5次,再用纯度(体积分数)≥99.999%的N2吹干,再放入短玻璃管中。

碘化锰粉末的体积与炉管体积之比为(0.002~0.01):100。

优选的,碘化锰粉末与硅片之间的距离为短玻璃管长度的2/5~3/5。

步骤2所述的氢氩混合气体,氢气的体积与氩气的体积比为1:(4~19)。

步骤2中,第一温区的升温速率为15℃/min~20℃/min。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主要通过调控气相沉积过程中的温度、氢氩气体的流量以及压强参数,控制二维碘化锰材料的结晶情况,从而在硅片基底上得到样品尺寸大、成分均匀、厚度控制在一百纳米以内并且保持多铁性质的二维碘化锰薄层材料;另外,真空转移步骤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不破坏真空的状态下将样品转移至手套箱中,从而使样品免于水解,最大程度的保持了样品的原貌。

(2)本发明所采用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操作简单,条件容易控制,而且比较容易推广到工业应用中去,保证了二维碘化锰铁性材料的商业开发的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二维碘化锰材料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二维碘化锰材料的拉曼光谱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二维碘化锰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SEM);

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二维碘化锰材料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图;

图5是对图4中的二维碘化锰材料进行高度扫描线分析获得的高度曲线图。

图6为实施例2制备的二维碘化锰材料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7为实施例2制备的二维碘化锰材料的拉曼谱图;

图8为实施例3制备的二维碘化锰材料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9为实施例3制备的二维碘化锰材料的拉曼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

双温区CVD管式炉:合肥科晶OTF-1200X,炉管的外径50mm,炉管的长度1000mm,温区长度400mm;

手套箱:米开罗那Super;

光学显微镜:Olympus BX53;

原子力显微镜:Bruker multimode 8;

拉曼光谱:雷尼绍Invia;

扫描电子显微镜:Zeiss Supra 55。

实施例1

步骤1.用酒精将直径为8mm且长度为200mm的两端开放的短玻璃管擦拭干净,晾干;将20mm×5mm×0.1mm的硅片放置于装有体积比为1:1:1的乙醇、丙酮和异丙醇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超声清洗20min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并用纯度(体积分数)不低于99.999%的N2吹干;将0.3g碘化锰粉末和超声清洗后的硅片放入酒精擦拭后的短玻璃管中,碘化锰粉末在短玻璃管的一端,硅片与碘化锰粉末之间的距离为80mm;再将短玻璃管放入双温区CVD管式炉的炉管中,碘化锰粉末位于第一温区中心,远离硅片的第二温区端放入炉塞,接近第一温区的炉管一端通过三通管件分别与真空转移设备、气体管路连接,炉管的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

步骤2.打开真空泵,对真空转移设备和炉管进行抽真空处理,待真空度达到1×10-2Torr以下时,从接近第一温区的炉管一端向炉管中通入流量为30sccm的氢氩混合气体(V氢气:V氩气=1:10),并通过调节真空泵的挡板阀使炉管内的气压为50Torr;然后,在35min内将第一温区加热至650℃,第二温区加热至150℃,当第一温区温度达到650℃时停止调节真空泵的挡板阀,使炉管内的气压自由升高,保温10min后,停止抽真空并停止加热;

步骤3.利用放置在炉管内部的长炉钩将短玻璃管转移至真空转移设备中,关闭真空转移设备的真空阀,确保真空转移设备密闭的情况下将其从CVD管式炉中拆下并转移至手套箱中,再从真空转移设备中取出硅片,硅片上沉积的即为二维碘化锰材料。

从图1的光学显微镜图中可以看出,在硅片上生长的碘化锰多呈半六边形状或半圆状,尺寸在30μm左右。从图2拉曼光谱图中可知,硅片上生长的材料在110cm-1处出现碘化锰的特征拉曼峰。从图3的SEM图中可以得知,生长的碘化锰尺寸可达十几微米;由于扫描电镜测试过程中,样品在放入样品腔前接触到空气,表面发生微弱水解作用,所以样品表面出现裂痕。同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对样品进行EDS元素分析,测得Mn的原子比占22.5%,碘的原子比占46.4%,氧的原子比占19.5%,硅的原子比占11.6%,而氧和硅的信号主要来自于硅片基底;由此可知,所制备的碘化锰中,Mn与I的原子比约为1:2。图4为碘化锰的AFM图,由于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环境中含有微量的水,所以导致样品表面粗糙度变大,且部分样品缺失。虽然图4中部分样品缺失,但是从图5中可以得知,所制备的碘化锰的厚度约为40nm。根据上述的表征结果可知,本实施例所制备得到的是二维片状碘化锰材料。

实施例2

步骤1.用酒精将直径为5.5mm且长度为240mm的两端开放的短玻璃管擦拭干净,晾干;将20mm×5mm×0.1mm的硅片放置于装有体积比为1:1:1的乙醇、丙酮和异丙醇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超声清洗15min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5次,并用纯度(体积分数)不低于99.999%的N2吹干吹干;将0.6g碘化锰粉末和超声清洗后的硅片放入酒精擦拭后的短玻璃管中,碘化锰粉末在短玻璃管的一端,硅片与碘化锰粉末之间的距离为140mm;再将短玻璃管放入双温区CVD管式炉的炉管中,碘化锰粉末位于第一温区中心,远离硅片的第二温区端放入炉塞,接近第一温区的炉管一端通过三通管件分别与真空转移设备、气体管路连接,炉管的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

步骤2.打开真空泵,对真空转移设备和炉管进行抽真空处理,待真空度达到1×10-2Torr以下时,从接近第一温区的炉管一端向炉管中通入流量为20sccm的氢氩混合气体(V氢气:V氩气=19),并通过调节真空泵的挡板阀使炉管内的气压为70Torr;然后,在40min内将第一温区加热至700℃,第二温区加热至200℃,且第一温区温度达到700℃时停止调节真空泵的挡板阀,使炉管内的气压自由升高,保温5min后,停止抽真空并停止加热;

步骤3.利用放置在炉管内部的长炉钩将短玻璃管转移至真空转移设备中,关闭真空转移设备的真空阀,确保真空转移设备密闭的情况下将其从CVD管式炉中拆下并转移至手套箱中,再从真空转移设备中取出硅片,硅片上沉积的即为二维碘化锰材料。

从图6的光学显微镜图中可以看出,在硅片上生长的碘化锰多呈半六边形状或半圆状,尺寸在30μm~40μm,但较为稀疏。从图7拉曼光谱中可知,硅片上生长的材料在110cm-1处出现碘化锰的特征拉曼峰。根据AFM测试可知,所制备的碘化锰的厚度约为35nm。

实施例3

步骤1.用酒精将直径为15mm且长度为160mm的两端开放的短玻璃管擦拭干净,晾干;将20mm×5mm×0.1mm的硅片放置于装有体积比为1:1:1的乙醇、丙酮和异丙醇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超声清洗30min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并用纯度(体积分数)不低于99.999%的N2吹干吹干;将0.1g碘化锰粉末和超声清洗后的硅片放入酒精擦拭后的短玻璃管中,碘化锰粉末在短玻璃管的一端,硅片与碘化锰粉末之间的距离为70mm;再将短玻璃管放入双温区CVD管式炉的炉管中,碘化锰粉末位于第一温区中心,远离硅片的第二温区端放入炉塞,接近第一温区的炉管一端通过三通管件分别与真空转移设备、气体管路连接,炉管的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

步骤2.打开真空泵,对真空转移设备和炉管进行抽真空处理,待真空度达到1×10-2Torr以下时,从接近第一温区的炉管一端向炉管中通入流量为50sccm的氢氩混合气体(V氢气:V氩气=1:4),并通过调节真空泵的挡板阀使炉管内的气压为20Torr;然后,在25min内将第一温区加热至500℃,第二温区加热至100℃,且第一温区温度达到500℃时停止调节真空泵的挡板阀,使炉管内的气压自由升高,保温15min后,停止抽真空并停止加热;

步骤3.利用放置在炉管内部的长炉钩将短玻璃管转移至真空转移设备中,关闭真空转移设备的真空阀,确保真空转移设备密闭的情况下将其从CVD管式炉中拆下并转移至手套箱中,再从真空转移设备中取出硅片,硅片上沉积的即为二维碘化锰材料。

从图8的光学显微镜图中可以看出,在硅片上生长的碘化锰多呈半六边形状或半圆状,尺寸在30μm~50μm,且较为稀疏。从图9拉曼光谱中可知,硅片上生长的材料在110cm-1处出现碘化锰的特征拉曼峰。根据AFM测试可知,所制备的碘化锰的厚度约为40nm。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