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降解亚麻籽壳获高生物活性木酚素和菌菇的方法_3

文档序号:9283477阅读:来源:国知局
注:亚麻籽由脱壳机进行脱壳进而获得亚麻籽壳;亚麻籽壳、木肩、麸皮的含水量均彡5 % (重量%)。
[0077]②、将基料中除了葡萄糖以外的成分进行均匀混合,得混合料;
[0078]将葡萄糖溶于水后与混合料搅拌均匀后进行装袋,每袋重约600g左右,然后于121°C、1. I个大气压高压灭菌30min,得以亚麻籽壳为主要原料的菌菇培养基质(简称:菌菇培养基质)。
[0079]水与基料的重量之和称为总重,水占总重的60% (即,控制含水量为60% )。
[0080](2)菌菇栽培:
[0081]于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基(菌菇培养基质)降温至室温25°C接种菌菇,接种量为5% ;接着依次进行以下阶段的栽培:
[0082]先将接种菌菇后的培养基于25°C、相对湿度60%条件下培养25天,此为菌丝生长阶段;
[0083]然后于10°C、相对湿度90%条件下培养7天,此为催蕾阶段;
[0084]再于4%°C、相对湿度80%条件下培养7天,此为生长抑制阶段;
[0085]最后在8%°C、相对湿度80%条件下培养直至菌菇成熟,此为出菇阶段;当菌菇成熟时进行采收(备注说明:视菌菇成熟程度进行采收,此为常规技术,例如金针菇的出菇阶段一般为15天,一般收3茬燕)。
[0086]在本发明中,菌菇为金针菇(当然,也可为平菇以及草菇等)。
[0087](3)采集菌菇的不同生长阶段结束后所得的培养基作为提取亚麻籽壳降解产物的培养料;
[0088]所述菌菇的不同生长阶段是指以下任意一种:
[0089]菌菇生长抑制阶段(S卩,为菌丝长满时含亚麻籽壳的培养基质)、出菇阶段(S卩,为菌菇采收后的含亚麻籽壳培养基质);
[0090]备注说明:以未接种菌菇前的以亚麻籽壳为主要原料的菌菇培养基质作为对比。
[0091]S卩,此步骤为:
[0092]亚麻籽壳分解阶段获取:以菌菇不同生长阶段为参考,获取亚麻籽壳分解培养基。选择的生长阶段分别为:未接种菌菇前含亚麻籽壳培养基(即亚麻籽壳以及木肩等按一定配比配成的培养基)、菌丝长满时含亚麻籽壳的培养基质(即菌菇生长抑制阶段)以及菌菇采收后含亚麻籽壳培养基质。分别以上述培养基质作为培养料。
[0093](4)亚麻籽壳中活性成分提取:
[0094]取步骤2)所得的培养料,烘干(60°C,2h)后用搅拌机将其粉碎(能过100目筛)。准确称取粉碎后培养料,加入10倍量(即,lg/10ml的料液比)的80%乙醇提取,超声(40KHz) 15min,然后在40°C热回流提取4h,如此循环提取两次。每次提取后以3000r/min离心lOmin,离心结束后取其上清液,将两次提取离心后的上清液(提取液)合并,最后浓缩至原体积的1/10,得亚麻籽壳活性成分提取物。
[0095](5)菌菇活性成分提取:
[0096]栽培所得的菌菇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菌菇活性成分提取:
[0097]取菌菇(65°C烘干至恒重),于烧杯中按照lg/20ml的比例加入/K,70°C水浴浸提
2.5h,纱布过滤,分别得上清和滤渣;
[0098]按75%乙醇:上清液=3:1的体积比,在上清中加入75%乙醇沉淀菌菇多糖,离心(8000r/minl5min离心),离心所得的上清旋蒸浓缩定容,为菌燕水提取物;
[0099]按照Ig :20ml的料液比,在滤渣中加入80%甲醇,于70°C水浴浸提2. 5h,纱布过滤,所得的滤液旋蒸浓缩定容,为菌菇80%甲醇提取物。
[0100](6)以HPLC法对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将提取物用0.45μπι醋酸纤维素膜进行过膜,然后进HPLC,以SDG为外标对亚麻籽壳降解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0101](7)活性分析:一、亚麻籽壳降解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析:在O. 05mol/L的磷酸缓冲液(PH = 6. 8) 250 μ I和50 μ I样品溶液,加入O. 01656mol/L的PNPG、0. 5U/L AG各50 μ 1,摇匀后再37°C恒温水浴中反应20min,用I. OmoI/L碳酸钠溶液100 μ I做终止反应,将反应液至于酶标仪405nm波长下测定在酶的作用下释放出的PNP的量,用超纯水代替酶液作空白对照。每个样品同一浓度下作3个平行试验,取其平均值。二、菌燕活性成分总抗氧化能力测定:采用FRAP法测定。
[0102]实施例2:—种由菌菇降解亚麻木酚素从而提高生物活性的方法,
[0103]将实施例1的步骤(I)中的培养基的配方改成按比例为:亚麻籽壳65%、木肩5%、麸皮28%、葡萄糖1%、石膏1%。
[0104]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0105]实施例3:—种由菌菇降解亚麻木酚素从而提高生物活性的方法,
[0106]将实施例1的步骤(I)中的培养基的配方改成按比例为:亚麻籽壳43%、木肩45%、麸皮10%、葡萄糖1%、石膏1%。
[0107]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0108]备注说明:
[0109]I)、上述实施例3,分别对以下3种培养料所得的“亚麻籽壳活性成分提取物”分别进tx检测:
[0110]未接种菌菇前含亚麻籽壳培养基(即亚麻籽壳以及木肩等按一定配比配成的培养基)、菌丝长满时含亚麻籽壳的培养基质(即菌菇生长抑制阶段)以及菌菇采收后含亚麻籽壳培养基质。
[0111]2)、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仅仅以“菌菇采收后含亚麻籽壳培养基质”作为培养料所得的“亚麻籽壳活性成分提取物”进行检测。
[0112]结果与比较具体如下:
[0113]图1分别是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包括3个阶段的含亚麻籽壳培养基质)所得亚麻籽壳提取物的RP-HPLC色谱图。根据参考文献,SDG标准品在18min左右出峰,图1的各图中在18min处均存在单体峰,根据质谱定性分析,18min存在的单体峰确实为SDG,各图中SDG在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实施例1、2以及实施例3-c,可以看出,不同的培养基配方所得到的降解产物大致相同,都存在12个峰,实施例3-c中的各峰分离程度相对较好且SDG含量相对较高。将实施例3-a、3-b以及3_c进行对比,可见实施例3_a图中亚麻籽壳提取物的色谱图在保留时间为25-45min的范围内显示了一个宽峰,根据参考文献以及质谱定性分析,存在异型的大分子木酚素,其大部分未被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及单体。由实施例3-a、3-b以及实施例3-c可见,宽峰逐渐消失,在保留时间为5-30min的范围内,实施例3-b上存在10个峰,实施例3-c上存在12个峰,且实施例3-c上峰型较好,基本不存在拖尾峰,说明物质的分离程度较好,降解程度相对高。鉴于以上分析,基本可以表明异型的大分子木酚素被菌菇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单体,并且实施例3-c的降解程度高于其他实施例。
[0114]图2为实施例1、2以及实施例3-a、3-b、3_c所得的含亚麻籽壳培养基质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50值的结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降解程度的加深,亚麻木酚素降解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升高,由此可见,经降解后的亚麻籽壳木酚素具有更尚的降血糖活性。
[0115]图3分别是对照金针菇水提取物、甲醇提取物以及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亚麻籽壳培养金针菇水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的HPLC色谱图。由色谱图可看出,亚麻籽壳培养的金针菇与对照金针菇的色谱峰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