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控制装置及氨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520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控制装置及氨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培养槽内培养液的氨浓度的氨控制装置及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氨作为用于发酵的必须的营养物质即氮的供给源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测定氨浓度的现有技术,存在使用离子电极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将发酵液中的氨浓度控制在一定浓度以下,用更高的pH值培养发酵菌。由此,减少在碱性物质的发酵生产时向培养基添加的平衡离子,结果,大幅度地简略了制造工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38695号册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具有如下问题点:通过所述技术难以直接地控制发酵液中的氨浓度、即难以在培养中直接地测定或控制培养槽内的氨浓度。即,如图9(表示现有的氨浓度控制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所示,具有如下问题点:为了得知培养液中的总氨浓度(NH3和NH4+的合计浓度),需要以下一系列的操作:从培养槽内取样培养液(步骤SA-1),将该取样的培养液混入至强碱性的反应液(例如NaOH)(步骤SA-2),在将存在的氨转化为非离子化氨(NH3)的状态下、在培养槽外连续地进行测定(步骤SA-3)。即,难以在培养槽外无菌地测定该取样的培养液,另外,由于测定中使用的培养液与强碱性的反应液(例如、NaOH)进行混合,因此,不能返回到培养槽内,所以,必须废弃,越提高测定频率,越浪费培养液,因此,实际上可以测定的次数很有限(步骤SA-4)。另外,在培养槽内氨连续地被消耗,另外,氨消耗速度不固定,因此,如图9所示,存在如下问题点:即使通过上述的取样操作而空出间隔来测定氨浓度(步骤SA-5),也不能得知短时间中的倾向(趋向),因此,不能将培养液中的氨浓度控制为一定浓度(步骤SA-6)。而且,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存在如下问题:即使利用离子电极测定在培养液中一部分存在的非离子化氨(NH3),不容易校正为了修正在培养中产生的误差。这是因为,为了进行校正,为了得知目前的正确的氨浓度,需要取样培养液而与强碱性的反应液进行混合,在将培养液中的氨转化非离子化氨(NH3)的状态下测定总氨浓度。即,这是因为,在一般的发酵中,培养液中的pH值为弱酸性至弱碱性(pH5~9左右),作为在培养液中存在的氨中的一部分或几乎全部作进行了离子化的状态作为离子化氨离子(NH4+)而存在,因此,仅通过上述的离子电极测定的非离子化氨(NH3)的浓度,难以求出培养液中的总氨浓度(NH3与NH4+的总计浓度)。因此,不能正确地控制总氨浓度。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一边连续地任意地控制培养液中的氨浓度、一边进行培养的氨控制装置及氨控制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提供下述的方法及装置。(1)一种控制培养槽内培养液的氨浓度的氨控制方法,其是使用氨控制装置控制该培养槽内的氨浓度的氨控制方法,所述氨控制装置至少具备向该培养槽供给氨的氨供给器、对该培养槽内培养液的非解离型氨进行响应的氨传感器、以及连接于该氨供给器及该氨传感器的控制部,所述氨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控制部中执行的以下步骤:制作校正曲线的步骤:制作表示所述培养槽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来自所述氨传感器的信号的关系的校正曲线;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步骤:将来自所述氨传感器的信号代入所述校正曲线从而算出所述培养槽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以及氨供给指示步骤:在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浓度的情况下,对所述氨供给器发出向所述培养槽内供给氨的指示。(2)上述的氨控制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制作校正曲线的步骤:制作表示所述培养槽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来自所述氨传感器的信号的关系的校正曲线。(3)上述的氨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氨控制装置进一步连接于测定所述培养槽内培养液的pH值的pH传感器,所述氨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控制部中执行的计算总氨浓度的步骤:基于表示所述培养槽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理解型氨浓度在各pH值下的存在率的氨解离曲线,由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来自所述pH传感器的pH值通过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步骤计算总氨浓度,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通过所述算出非离子化氨浓度的步骤算出,在所述氨供给指示步骤中,使用所述总氨浓度代替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4)上述氨控制方法,其包括:准备设置在所述培养槽外的外置氨传感器,其为测定非离子化氨浓度的氨传感器,获取利用所述外置氨传感器测定培养液的非解离型氨的浓度时来自所述外置氨传感器的信号作为校正用信号,所述培养液在从所述培养槽中采样后进行了充分的碱性化使氨离子转化为非离子化氨;以及所述氨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控制部中执行的校正步骤:其对所述校正曲线进行校正,使得基于所述校正曲线由所述校正用信号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在所述总氨浓度计算步骤算出的总氨浓度相一致。(5)上述氨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氨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外置氨传感器,所述氨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控制部中执行的输入校正用信号的步骤:输入来自所述外置氨传感器的信号作为校正用信号。(6)利用发酵法制造目标物质的方法,其包括在含有培养液的培养槽中培养具有目标物质生产能力的微生物,并从培养物中采集目标物质,所述方法一边利用上述氨控制方法控制所述培养液中的氨浓度一边进行培养。(7)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目标物质为L-氨基酸、有机酸、核酸、醇或蛋白质。(8)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目标物质为选自L-赖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中的碱性氨基酸。(9)上述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总培养工序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将培养液中的总氨浓度调整为一定浓度范围,从而削减作为所述碱性氨基酸的抗衡离子使用的硫酸根离子和/或氯化物离子的使用量。(10)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一定浓度范围为300mM以下。(11)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一定浓度范围为200mM以下。(12)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一定浓度范围为100mM以下。(13)一种氨控制装置,其至少具备:向培养槽供给氨的供给器、氨传感器以及控制部,其中,所述氨传感器对该培养槽内培养液中的非解离型氨进行响应,所述控制部连接于所述氨供给器和所述氨传感器,所述控制部:制作表示所述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来自所述氨传感器的信号的关系的校正曲线,通过将来自所述氨传感器的信号代入所述校正曲线,算出所述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在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浓度的情况下,对所述氨供给器发出向所述培养槽内供给氨的指示。(14)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其进一步连接于测定所述培养槽内培养液的pH值的pH传感器,其中,所述控制部进一步基于表示所述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解离型氨浓度在各pH值下的存在率的氨解离曲线,由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来自所述pH传感器的pH值计算总氨浓度,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利用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机构算出,以及使用所述总氨浓度代替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15)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进一步具备:校正机构:其校正所述校正曲线,使得基于所述校正曲线由校正用信号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在所述总氨浓度计算机构算出的总氨浓度相一致,所述校正用信号为如下获取的信号:准备设置在所述培养槽外的外置氨传感器,其为测定非解离型氨浓度的氨传感器,利用所述外置氨传感器测定培养液的非解离型氨的浓度时由所述氨传感器获取的信号,所述培养液在从所述培养槽中采样后进行了充分的碱性化使氨离子转化为非离子化氨。(16)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氨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外置氨传感器,所述控制部进一步输入来自所述外置氨传感器的信号作为校正用信号。(17)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其配置为将总氨浓度保持于指定范围。(18)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其进一步包含用户界面。(19)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其配置为实时控制培养液中的氨,优选配置为原位实时控制培养液中的氨。(20)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其配置为控制一个以上的培养槽(优选1至10个培养槽)的培养液中的氨。(21)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其配置为以5分钟以内(优选1秒以内)的间隔控制培养液中的氨。(22)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其配置为以12小时以内(优选8小时以内)的间隔校正所述校正曲线。(23)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其配置为在培养期的至少一部分或整个培养期对氨进行控制。(24)利用发酵法制造目标物质的方法,其是在含有培养液的发酵槽中培养具有生产目标物质能力的微生物,且在所述培养液中生成、蓄积所述目标物质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使用上述的氨控制装置,在总培养工序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将培养液中的总氨浓度调整为一定浓度范围。(25)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一定浓度范围为300mM以下。(26)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一定浓度范围为200mM以下。(27)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一定浓度范围为100mM以下。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产生如下效果:制作表示培养槽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氨传感器的信号(例如电压)的关系的校正曲线,由氨传感器的信号基于校正曲线算出培养槽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在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的浓度的情况下,对氨供给器进行指示向培养槽内供给氨,因此,可以在培养槽内无菌地进行一系列测定的操作,且不浪费培养液,可以一边连续地任意地控制培养液中的氨浓度,一边进行培养。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产生如下效果:算出培养槽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利用pH传感器测定培养槽内的pH值,由所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所测定的pH值,基于存储于存储部中的氨解离曲线,算出总氨浓度,在所算出的总氨浓度低于指定的浓度的情况下,对氨供给器发出向培养槽内供给氨的指示,因此,可以由pH值和非离子化氨(NH3)浓度基于氨解离曲线对培养液中的总氨浓度(NH3和NH4+的总计浓度)直接进行测定,由此,可以一边进一步正确地控制氨浓度,一边进行培养。另外,根据该发明,使用外部的一般的氨测定机研究从上述培养槽中采样并悬浮于强碱反应液而使离子化氨转化为非离子化氨的样品的总氨浓度,将其值代入上述氨解离式中,使用通过上述pH值测定步骤中所存储的培养液中的pH值算出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可以用它校正表示非离子化氨浓度与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关系式的校正曲线,可以修正培养中产生的误差。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氨浓度控制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氨浓度控制的处理的其它一例的流程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的原理结构图;图3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氨解离曲线的一例图表;图4是表示本发明采用的氨控制装置100的结构的一例的逻辑方块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氨控制装置100的基本操作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6是详细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本氨控制装置100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7表示使用了实施例的装置的精氨酸(Arg)生产中的氨浓度的控制结果;图8表示使用了实施例的装置的Arg生产中的Arg蓄积;图9是表示现有的氨浓度控制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所述的氨控制装置及氨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通过该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概要]以下,关于本发明的概要,参照图1A、图1B、图2及图3进行说明,其后,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处理等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此,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氨浓度控制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氨浓度控制的处理的其它例的流程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原理结构图,图3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氨解离曲线的一例的图表。本发明方法为使用氨控制装置控制该培养槽内的氨浓度的氨控制方法,所述氨控制装置至少具备向培养槽供给氨的氨供给器、对该培养槽内的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的氨进行响应的氨传感器、和连接于该氨供给器及该氨传感器的控制部。如图1A所示,本发明方法包括:基于输入来自对培养槽内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进行响应的氨传感器的信号,利用氨控制装置进行处理,对氨供给器输出向培养槽供给氨的指示。术语“连接”只要是在功能上连接即可,并且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中的任一种连接。本发明方法包括在所述控制部中执行的以下步骤: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步骤:通过将来自所述氨传感器的信号代入表示培养液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来自氨传感器的信号之间关系的校正曲线从而算出所述培养槽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以及氨供给指示步骤:在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的浓度的情况下,对所述氨供给器发出所述培养槽内供给氨的指示。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制作校正曲线的步骤:制作表示培养液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和来自氨传感器的信号之间关系的校正曲线。关于校正曲线,它可以通过提供已知浓度的氨溶液,并且在溶液中浸没电极以绘制电极所显示的电压来制作。在校正曲线制作步骤中,制作表示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来自氨传感器的信号的关系的校正曲线。在制作中也包括从提供给氨控制装置的存储部读出校正曲线,或从外部输入。氨传感器对非解离型化的氨进行响应,通常是由氨选择膜和内部电极构成的传感器。来自氨传感器的信号只要是对非离子化氨进行响应而产生的信号,就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使用内部电极的电压,但可以通过电路而变换为其它电特性。另外,既可以直接以模拟信号使用电压等电特性,也可以用作通过模拟-数字转换进行了数值化的信号。可以通过预先研究这种信号与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的关系而制作校正曲线。可以使这样制作的校正曲线存储在存储部。存储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既可以以表格形式存储,也可以用演算式表示校正曲线,并存储该演算式。在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步骤中,将来自氨传感器的信号代入校正曲线,算出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代入校正曲线的计算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进行:在以表格形式存储的情况下,通过读出在对应于代入的信号的值的位置所记录的数值而进行;在存储演算式的情况下,通过将所输入的信号的值代入演算式进行演算而进行。在氨供给指示步骤中,在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的浓度的情况下,对氨供给器发出向培养槽内供给氨的指示。氨供给器只要可以基于来自氨供给指示步骤的指示控制向培养槽供给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过来自氨供给指示步骤的指示,以打开氨气管线的电磁阀而添加氨的方式构成。氨既可以为气体,也可以为水溶液。另外,可以为硫酸铵等在溶解时产生铵离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考虑培养槽的大小或来自氨供给指示步骤的指示频率等,对利用氨供给器进行的氨供给速度进行选择使得氨浓度不会急剧地变化。通常在以氨计单位培养液的总氨浓度为1mM-350mM、进一步优选为2.5mM-300mM、进一步优选2.5-200mM、进一步优选3-100mM、进一步优选3-50mM的范围内进行控制。指示的方式既可以为输出电信号,直接驱动与氨供给器中的控制氨供给有关的阀等装置,在氨供给器具有通信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为通过该通信功能输出通信信号来控制阀等装置的通信信号输出。本发明的氨控制装置可以进一步连接于测定培养槽内的培养液的pH值的pH传感器。在该方式中,本发明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控制部中执行的计算总氨浓度的步骤:基于表示所述培养液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氨离子浓度在各pH值下的存在率的氨解离曲线,由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来自所述pH传感器的pH值计算总氨浓度,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通过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步骤算出,且在所述氨供给指示步骤中,使用所述总氨浓度代替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对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氨离子浓度在各pH值中的存在率的关系既可以进行理论计算,也可以进行实测。可以基于上述关系制作解离曲线。将这样制作的解离曲线存储在存储部。存储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既可以以二维表格形式存储,也可以用演算式表示解离曲线,存储所述演算式。而且,既可以与用校正曲线存储步骤所存储的校正曲线组合,以表格形式存储,也可以与同校正曲线结合制作演算式,存储该演算式。参照图3,对氨解离曲线进行说明。图3中,纵轴表示培养槽内的非离子化氨(NH3)及氨离子(NH4+)的存在率(%),横轴表示培养槽内的pH值。而且,图3的图表内的曲线分别表示非离子化氨(NH3)及氨离子(NH4+)在各pH中的解离曲线。如图3所示,非离子化氨(NH3)及氨离子(NH4+)几乎均等地存在的pH为pH9左右,pH值越高,非离子化氨(NH3)越增加,另一方面,氨离子(NH4+)减少。非离子化氨和氨离子分别与非解离型氨(NH3)和解离型氨(NH4+)相同。如上所述,在一般的发酵中,培养液的pH为弱酸性至弱碱性(pH5~9左右),存在于培养液中的大部分氨以氨离子(NH4+)的形式而存在,因此,目前仅通过非离子化氨(NH3)的浓度的测定不能直接测定培养液中的总氨浓度(NH3和NH4+的总计浓度),在本发明中,作为前处理,通过预先制作所使用的培养液中的氨解离曲线,可以基于该氨解离曲线由非离子化氨(NH3)浓度计算总氨浓度(NH3和NH4+的总计浓度)。在总氨浓度计算步骤中,由利用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步骤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来自pH传感器的pH值,基于氨解离曲线算出总氨浓度。基于由非离子化氨浓度及pH值制成的解离曲线的计算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进行:在以表格形式存储的情况下,读出与所输入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pH的值相对应的地址中所记录的数值而进行;在存储演算式的情况下,将所输入的值代入演算式进行演算而进行。关于总氨浓度计算的一例,例示于以下(1)~(3)。(1)首先,将培养槽内的氨传感器的电压(例如0.5V)代入表示校正曲线的演算式,算出非离子化氨浓度(例如30mM)。(2)而且,将通过pH传感器测定的培养槽内的pH值(例如pH6)代入氨解离曲线表示的演算式,推定非离子化氨的存在率(例如40%)。(3)由所推定的非离子化氨的存在率(例如40%)以及(1)中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例如30mM),例如按照“30mM×(100/40)=75mM”进行计算,由此算出总氨浓度(该情况下,为75mM)。在氨供给指示步骤中,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的浓度的情况下,对氨供给器发出向培养槽内供给氨的指示。或者,总氨浓度低于指定的浓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氨供给器发出向培养槽内供给氨的指示。氨控制装置可以进一步连接于设置在培养槽外的外置氨传感器,并可如下校正该校正曲线:利用该外置氨传感器由培养液测定外置氨传感器的电压,并使得将所测定的电压代入所制作的校正曲线而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计算的总氨浓度对应,所述培养液是预先从培养槽中采样并悬浮于强碱反应液且使氨离子转化为非离子化氨的培养液。利用培养槽内的培养液的pH的实测值、基于氨解离曲线自动计算总氨浓度的功能仅在校正时使用,实际的培养槽内的氨浓度的控制可以基于非离子化氨(NH3)浓度进行控制。另外,在本发明中,可如下对校正曲线进行校正:在进行校正时,对培养液进行取样并悬浮于强碱反应液(例如NaOH),将该培养液中的氨转化为非离子化氨,并且使得将通过外置氨传感器测定所得的电压代入校正曲线而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通过总氨浓度计算所计算的总氨浓度保持一致。本发明装置概略地具有以下的基本的特征。即,氨控制装置,其包含至少向培养槽供给氨的氨供给器、对培养槽中的培养液中的非解离型氨(NH3)进行响应的氨传感器、和与氨供给器和氨传感器连接的控制部。氨供给器可以用于向培养槽供给氨。氨传感器用于响应培养槽中的培养液中的非解离型氨(NH3)。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氨控制装置至少具备向培养槽供给氨的氨供给器以及对该培养槽内的培养液的非解离型的氨进行响应的氨传感器,以及与它们二者连接的存储部及控制部而构成。术语“连接”是只要在功能上连接即可,并且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中的任一种连接。上述控制部具备:校正曲线制作机构,其制作表示所述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来自所述氨传感器的信号的关系的校正曲线;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机构,其根据来自所述氨传感器的信号基于所述校正曲线,算出所述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以及氨供给指示机构,其在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的浓度的情况下,对所述氨供给器发出向所述培养槽内供给氨的指示。控制部可以包含:配置为存储预先制作的校正曲线的存储部、和/或配置为制作表示培养液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和来自氨传感器的信号之间关系的校正曲线的校正曲线制作机构,配置为通过将来自氨传感器的信号代入校正曲线算出培养液的非离子化氨浓度的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机构,和配置为在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浓度的情况下,对所述氨供给器发出向所述培养槽内供给氨的指示的氨供给指示机构。本发明装置具备:基于表示培养槽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氨离子浓度在各pH值中的存在率的氨解离曲线,由利用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机构所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来自pH传感器的pH值计算总氨浓度的总氨浓度计算机构。总氨浓度计算机构可以配置为基于表示培养液中的非离子化氨和氨离子在各pH值中的存在率的氨解离曲线,由利用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机构所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用pH传感器测量的pH值计算总氨浓度。对这些装置的结构要素,与关于本发明方法中的步骤进行了说明的情况相同。控制部可以进一步包含:校正机构,其配置为校正所述校正曲线,使得基于所述校正曲线由校正用信号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在所述总氨浓度计算机构算出的总氨浓度相一致,且其中校正机构配置为使用校正用信号,所述校正信号如下得到:由设置在所述培养槽外的测定非解离型氨的氨浓度的外置氨传感器得到,并且是,利用所述外置氨传感器测定培养液的非离子化氨的浓度时从所述外置氨传感器得到,所述培养液在从所述培养槽中采样后进行了充分的碱性化使氨离子转化为非离子化氨。控制部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输入来自外置氨传感器的信号作为校正用信号。控制部可以配置为将培养液中的总氨浓度保持在指定的范围内。氨控制装置可以进一步包含用户界面。氨控制装置可以配置为实时控制培养液中的氨,优选用于原位实时控制培养液中的氨。氨控制装置可以配置为控制超过一个培养槽(优选1至10个培养槽)的培养液中的氨。氨控制装置可以配置为以5分钟以内(优选1秒以内)的间隔控制培养液中的氨。氨控制装置可以配置为以12小时以内(优选8小时以内)的间隔校正所述校正曲线。氨控制装置可以配置为在培养期的至少一部分或整个培养期对氨进行控制。本文中使用的实时或实时原位意指在指定的时间内控制氨浓度,也就是说,测定培养液中的氨浓度并在指定的时间内对培养液供给氨。例如,就测定氨的时间而言,可以按照以5分钟以内,3分钟以内,1分钟以内,或30秒以内的时间间隔测量。就供给氨的时间而言,它可以按照以1分钟以内,30秒以内,10秒以内,5秒以内,或1秒以内的时间间隔供给。就整个培养期而言,它可以按照以5分钟以内,3分钟以内,1分钟以内,30秒以内,或1秒以内的时间间隔控制。时间和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可在培养期间培养槽中的培养液中发生的非离子化氨浓度或总氨浓度的变化率选择。例如,它可以适用于在测量时间间隔中容许培养期间培养液中的非离子氨浓度变化至为0.5mM以下,0.2mM以下,0.1mM以下,或者适合于在测量时间间隔中容许培养期间培养液中的总氨浓度变化至为80mM以下,20mM以下,10mM以下。下面,将氨控制装置的结构例进行说明。[氨控制装置100的结构]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使用的本氨控制装置100的构成的一例的逻辑框图,仅概念性地表示该结构中的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如图4所示,本氨控制装置100与下述部分连接:培养槽200、向该培养槽200供给氨的氨供给器300、插入该培养槽200内并测定输出电压的氨传感器10、和插入该培养槽200内并测定pH值的pH传感器20。而且,该氨控制装置100具备以下部件:全面地控制氨控制装置100整体的CPU等控制部102、连接于氨供给器300等的控制输出部104、连接于氨传感器10或外置氨传感器12或pH传感器20的信号输入部108、及存储各种数据库或表格等的存储部106,这些各部件通过任意的通信路线而可以进行通信地连接。在图4中,氨供给器300至少具备内部含有氨的氨罐30、调节从该氨罐30供给的氨量的阀32以及操作该阀32的开闭的开关31。该氨供给器300具有按照来自氨控制装置100的指示而向培养槽200内供给氨的功能。在图4中,培养槽200内部含有培养液、且通过被插入该培养槽200内的氨传感器10及pH传感器20与氨控制装置100连接。另外,培养槽200通过从氨罐30供给氨的导管等与氨供给器300连接。另外,图4中,在一个例子中表示了培养槽200如下连接方式:培养槽200通过培养液样品采样用的导管连接于采样用烧杯等,所述采样用烧杯内部插入了外置氨传感器12等,但不必一定连接,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用者也可以从培养槽200中提取样品,对转移有该样品的烧杯等使用外置氨传感器12。在图4中,存储于氨控制装置100的存储部106的各种数据库或表格或文件(氨解离曲线文件106a~总氨浓度文件106e)为固定磁盘装置等存储装置,对用于各种处理的各种程序或表格或文件或数据库等进行存储。这些存储部106的各构成要素中,氨解离曲线文件106a是对表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氨离子浓度的各pH值下的存在率的氨解离曲线进行存储的氨解离曲线存储机构,所述氨解离曲线通过控制部102的处理制作而成。另外,校正曲线文件106b为制作表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氨传感器10的电压之间的关系的校正曲线并存储的校正曲线存储机构。另外,非离子化氨浓度文件106c为存储非离子化氨浓度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存储机构,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为:通过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部102b通过测定该氨传感器10的电压并将该电压代入校正曲线,由此用氨传感器10测定的存储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另外,pH值文件106d为pH值存储机构,其对通过pH值测定部102c由pH传感器20测定的存储培养槽200内的培养液的pH值进行存储。另外,总氨浓度文件106e为存储总氨浓度的总氨浓度存储机构,所述总氨浓度如下得到:总氨浓度计算部102d基于氨解离曲线106a中所存储氨解离曲线,由非离子化氨浓度106c中所存储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pH值文件106d中所存储的pH值计算培养槽200内的总氨浓度而得到。另外,在图4中,控制输出部104进行氨控制装置100和氨供给器300之间的通信控制。即,控制输出部104具有如下通信功能:控制氨供给器200的开关31而调节阀32的开闭的信号进行通信,以使氨供给器300向培养槽200供给氨控制装置100所指示的氨量。另外,在图4中,信号输入部108进行氨传感器10或外置氨传感器12或pH传感器20的控制。在此,氨传感器10为测定培养槽200内培养液中所含的氨中非离子化氨(NH3)浓度的传感器,例如,由离子电极等构成。另外,该氨传感器10可以连接于NH3放大器11而构成,所述NH3放大器11扩增表示在培养槽200内所测定的非离子化氨(NH3)浓度的信号并向信号输入部108送信。需要说明的是,外置氨传感器12及NH3放大器13的说明相同,因此省略。另外,pH传感器20为测定培养槽200内的培养液中的pH值的传感器,例如,由pH电极等构成。另外,该pH传感器20可以为连接于pH放大器21而构成,所述pH放大器21扩增表示在培养槽200内所测定的pH值的信号并向信号输入部108送信。另外,在图4中,控制部102具有用于存储OS(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等控制程序、指定各种处理步骤等的程序、及需要的数据的内部存储器,通过这些程序等,进行用于执行各种处理的信息处理。控制部102功能概念性地具备校正曲线制作部102a、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部102b、pH值测定部102c、总氨浓度计算部102d、氨供给指示部102e、校正用电压测定部102f、及校正部102g而构成。其中,校正曲线制作部102a为校正曲线制作机构,其制作表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氨传感器10的电压之间的关系的校正曲线。另外,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部102b为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机构,其通过将氨传感器10的电压代入校正曲线,算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另外,pH值测定部102c为pH值测定机构,其用pH传感器20测定培养槽200内的培养液的pH值。另外,总氨浓度计算部102d为总氨浓度计算机构,其由非离子化氨文件106c中所存储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pH值文件106d中所存储的pH值,基于氨解离曲线文件106a中所存储的氨解离曲线来计算培养槽200内的总氨浓度。另外,氨供给指示部102e为氨供给指示机构,其在通过非解离氨浓度计算部102b所计算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浓度的情况下,对氨供给器300发出向培养槽200内供给氨的指示。另外,氨供给指示部102e在总氨浓度计算部102d所计算的总氨浓度低于指定浓度的情况下、可以对氨供给器300发出向培养槽200内供给氨的指示。另外,校正用电压测定部102f为校正用电压测定机构,其由预先从培养槽200采样并悬浮于强碱反应液(例如NaOH)而使离子化氨转化为非离子化氨的样品测定外置氨传感器12的电压。另外,校正部102g为校正机构,其对校正曲线进行校正,使得非离子化氨浓度与通过总氨浓度计算而计算出的总氨浓度相一致,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通过将校正用电压测定部102f所测定的电压代入校正曲线文件106b中所存储的校正曲线而算出。[氨控制装置100的处理]接着,对这样构成的本氨控制装置100的处理的一例,以下,参照图5及图6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此,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本氨控制装置100的基本驱动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6为详细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本氨控制装置100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基本操作处理]首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本氨控制装置100的基本驱动处理的一例,参照图5进行说明。(前处理)如图5所示,作为前处理,控制部102可以制作表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氨离子浓度在各pH值下的存在率的氨解离曲线(图3参照)并存储于氨解离曲线文件106a(步骤SB-1)。即,控制部102基于氨解离常数算出各pH下的非离子化氨及氨离子的存在率,通过将算出的各值标绘成图表,可以制作氨解离曲线。(本处理)然后,校正曲线制作部102a制作表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氨传感器10的电压的关系的校正曲线(步骤SB-2)。然后,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部102b通过将氨传感器10的电压代入校正曲线,算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步骤SB-3)。其后,进入步骤SB-6的处理。在此,在步骤SB-3中,可以通过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部102b的处理算出非离子化氨浓度后,进行步骤SB-4~步骤SB-5的处理。在此,pH值测定部102c可以用pH传感器20测定培养槽200内的培养液的pH值(步骤SB-4)。另外,总氨浓度计算部102d可以由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部102b所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及pH值测定部102c所测定的pH值,基于氨解离曲线文件106a中所存储的氨解离曲线计算总氨浓度(步骤SB-5)。然后,控制部102判断非离子化氨浓度计算部102b所测定的非离子化氨浓度是否低于指定浓度(步骤SB-6)。在此,控制部102可以判断总氨测定部102d所测定的总氨浓度是否低于指定浓度(步骤SB-6)。然后,控制部102判断步骤SB-3中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部102b所测定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浓度的情况(步骤SB-6:Yes)下,氨供给指示部102e对氨供给器300发出向培养槽200内供给氨的指示(步骤SB-7)。在此,控制部102判断为总氨测定部102d所测定的总氨浓度低于指定的浓度的情况(步骤SB-6:Yes)下,氨供给指示部102e也可以对氨供给器300发出向培养槽200内供给氨的指示(步骤SB-7)。另一方面,控制部102判断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部102b所测定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为指定浓度以上的情况(步骤SB-6:No)下,返回到步骤SB-3的处理。另外,控制部102判断利用总氨测定部102d所测定的总氨浓度为指定的浓度以上的情况(步骤SB-6:No)下,可以进行步骤SB-8~步骤SB-10的处理。在此,控制部102可以判断是否校正步骤SB-2所制作的校正曲线(步骤SB-8)。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示出了氨供给指示(步骤SB-6)之后判断开始校正处理的一例,但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输入随时进行,也可以以预先设定的每个周期自动进行。另外,控制部102判断为进行校正的情况(步骤SB-8:Yes)下,校正用电压测定部102f可以对预先从培养槽200采样并悬浮于强碱反应液(例如NaOH)且使氨离子转化为非离子化氨的样品测定外置氨传感器12的电压(步骤SB-9)。另外,校正部102g可以对校正曲线进行校正,从而使非离子化氨浓度可以与通过总氨浓度计算所计算的总氨浓度相一致(步骤SB-10),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通过将校正用电压测定部102f所测定的电压代入校正曲线文件106b中所存储的校正曲线而算出。另一方面,控制部102判断为不进行校正的情况(步骤SB-8:No)下,返回到步骤SB-3的处理。该基本驱动处理(步骤SB-2~步骤SB-10)在培养中重复进行。由此,可以控制培养槽200内的氨浓度,一边连续地任意地控制培养液中的氨浓度,一边进行培养。通过以上内容,完成本氨控制装置100的基本驱动处理的说明。[氨控制处理的细节]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本氨控制装置100的处理的一例的细节,参照图6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控制部102判断是否对所制作的氨解离曲线和/或所计算的总氨浓度进行校正(步骤SC-1)。该步骤SC-1的处理的内容与图5的步骤SB-7的内容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该校正处理的开始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输入随时进行,也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每个周期自动进行。而在控制部102判断为进行校正的情况(步骤SC-1:Yes)下,对培养槽200内的培养液制作校正曲线(步骤SC-2)。在此,“校正曲线”为表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氨传感器10的电压的关系的关系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述的步骤SC-7及SC-10中,通过将氨传感器10测定的电压代入该校正曲线,用于测定非离子化氨浓度(C)。另一方面,控制部102判断为不进行校正的情况(步骤SC-1:No)下,进入步骤SC-3的处理。而且,控制部102判断是否变更对培养槽200的控制参数(步骤SC-3)。在此,控制参数为例如SV(设置值;SetValue)值、TC(时间周期;TimeCycle)值、ON(开放时间;OnTime)值等。在此,SV值为进行控制的总氨浓度、或非离子化的氨浓度(mM)的设定值。另外,TC值表示判断氨供给的循环(秒)。另外,ON值表示在1循环内进行氨供给的时间(秒)。具体而言,将控制参数设定为例如SV值:50mM、TC值:10sec、ON值:1sec的情况下,判断是否10秒一次进行氨供给,氨的实测值越比50mM高,越不进行供给。即,氨气的入口的电磁阀成为关闭的状态。另外,在实测值低于50mM的情况下,供给氨1秒。即,电磁阀打开。而在控制部102判断为变更控制参数的情况(步骤SC-3:Yes)下,输入控制参数(步骤SC-4)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02判断为不变更控制参数的情况(步骤SC-3:No)下,进入步骤SC-5的处理。而且,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部102b读取被插入培养槽200内的氨传感器10(例如离子电极)的电压(A)(步骤SC-5)。即,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部102b测定氨传感器10的电压。而且,pH值测定部102c从插入培养槽200内的pH传感器20的pH电极读取pH值(B)(步骤SC-6)。即,pH值测定部102c用pH传感器20测定培养槽200内的培养液的pH值(B)。而且,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部102b将步骤SC-5中读取的电压(A)代入在步骤SC-2中所制作的校正曲线中,算出非离子化氨浓度(C)(步骤SC-7)。即,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部102b通过将氨传感器10的电压代入校正曲线,算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C)。而且,总氨浓度计算部102d基于在步骤SC-6中读取的pH值(B)、在步骤SC-7中算出的氨浓度(C)及利用作为前处理的控制部102制作的氨解离曲线(图3参照),算出总氨浓度(D)(步骤SC-8)。即,总氨浓度计算部102d由非离子化氨文件106c中所存储的非离子化氨浓度(C)及pH值文件106d中所存储的pH值(B),基于氨解离曲线文件106a中所存储的氨解离曲线,计算培养槽200内的总氨浓度(D)。而且,控制部102判断是否实施1点修正(步骤SC-9)。在此,“1点修正”为标准化的方法之一,使用1点的标准化试样对对象进行标准化。在本实施方式中,1点的标准化试样为外部测量器的测量数据(电压(A’)),标准化以与校正相同的意思使用。而且,控制部102判断为实施1点修正的情况(步骤SC-9:Yes)下,校正用氨浓度测定部102f及校正部102g对校正曲线进行1点修正(步骤SC-10),使得非离子化氨浓度(C’)与在步骤SC-8中所计算的总氨浓度(D)相一致,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C’)通过读取外部测量器(外置氨传感器12等)的测量数据(电压(A’)),并将该测量数据(电压(A’))代入校正曲线而得到。即,校正用电压测定部102f对预先从培养槽200采取并悬浮于强碱反应液(例如NaOH)且使氨离子转化为非离子化氨的培养液测定外置氨传感器12的电压(A’),而且,校正部102g进行该校正曲线校正,使得非离子化氨浓度(C’)与通过总氨浓度计算所计算的总氨浓度(D)相一致,所述非离子化氨浓度(C’)通过将校正用电压测定部102f所测定的电压(A’)代入校正曲线文件106b中所存储的校正曲线而算出。另一方面,控制部102判断为不进行1点修正的情况(步骤SC-9:No)下,进入步骤SC-11的处理。而且,控制部102判断选择哪种氨控制模式(步骤SC-11)。在此,所谓氨控制模式是指,例如,以总氨浓度进行控制的模式及以非离子化氨浓度进行控制的模式等,在步骤SC-11中,控制部102可以将氨控制模式选择为总氨浓度控制模式或非离子化氨浓度控制模式。而且,控制部102将氨控制模式选择为总氨浓度控制模式的情况(步骤SC-11:总氨浓度控制模式)下,设定为基于培养槽200内的总氨浓度进行控制的模式。接着,控制部102使用在步骤SC-8中算出的总氨浓度(D)或在步骤SC-10中进行了校正的总氨浓度(D’)、以及在氨控制装置100所设定的设定值或控制参数(例如作为氨浓度控制指标的SV值),算出对包含连接于培养槽200的氨供给器300等的培养器的控制指示(步骤SC-12)。而且,控制部102判断是否需要在步骤SC-12中所算出的控制(步骤SC-13)。例如,控制部102判断总氨浓度是否低于指定的浓度。而且,控制部102判断为需要控制指示(例如总氨浓度低于指定的浓度)的情况(步骤SC-13:Yes)下,氨供给指示部102e对氨供给器300输出控制指示从而从氨罐30向培养槽200内添加所指示的量的氨。即,氨供给指示部102e通过控制输出部104操作操作阀32开闭的开关31,由此调节开关31的开闭使将依照控制指示的量的氨从氨罐30供给向培养槽200内。另一方面,控制部102判断为不需要控制指示(例如总氨浓度为指定的浓度以上)的情况(步骤SC-13:No)下,返回到步骤SC-5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C-11,控制部102将氨控制模式选择为非离子化氨浓度控制模式的情况(步骤SC-11:非离子化氨浓度控制模式)下,设定为基于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进行控制的模式。接着,控制部102使用在步骤SC-7中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C)以及在氨控制装置100设定的设定值或控制参数(例如作为氨浓度控制指标的SV值),算出对包含连接于培养槽200的氨供给器300等的培养器的控制指示(步骤SC-15)。而且,控制部102判断是否需要在步骤SC-15中所算出的控制(步骤SC-16)。例如,控制部102判断非离子化氨浓度是否低于指定的浓度。而且,控制部102判断为需要控制指示的(例如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指定的浓度)的情况(步骤SC-16:Yes)下,氨供给指示部102e对氨供给器300输出从氨罐30添加所指示的量的氨至培养槽200内的控制指示。即,氨供给指示部102e通过控制输出部104操作操作阀32开闭的开关31,由此调节开关31的开闭使依照控制指示的量的氨从氨罐30供给至培养槽200内。另一方面,控制部102判断为不需要控制指示(例如非离子化氨浓度为指定的浓度以上)的情况(步骤SC-16:No)下,返回到步骤SC-5的处理。通过以上内容,完成本氨控制装置100的处理的一例的详细的说明。由此,完成本实施方式的说明。[其它实施方式]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除上述的实施方式之外,可以在专利的范围中记载的技术的思想的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将氨控制装置100在培养槽200内进行发酵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发酵法,可以用于化学工业的反应槽等的其它用途。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各处理中,作为自动进行的处理进行了说明的处理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手动进行,或者作为手动进行的处理进行了说明的处理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用公知的方法自动进行。此外,关于包含在上述文献中或附图中所示的处理步骤、控制步骤、具体的名称、各处理的注册数据或探索条件等参数的信息、数据库结构,除特殊记载的情况之外,可以任意地变更。另外,关于氨控制装置100,图示的各结构要素为功能概略的结构,物理上未必一定需要如图所示的结构。例如,关于氨控制装置100的各装置所具备的处理功能、特别是在控制部102中进行的各处理功能,可以将其全部或任意的一部分利用在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及该CPU中进行解释执行的程序来实现,或者也可以制成利用接线逻辑的硬件来实现。另外,程序记录于后述的记录介质,根据需要在氨控制装置100中被机械地读取。即,ROM或HD等存储部106等作为OS(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协作对CPU给予命令,记录用于进行各种处理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通过被载入RAM而执行,与CPU协作构成控制部102。另外,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通过任意的网络而与氨控制装置100连接的应用程序服务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下载其全部或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将本发明的程序储存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在此,该“记录介质”包括如软盘、光盘、ROM、EPROM、EEPROM、CD-ROM、MO、DVD等任意的“可移动的物理介质”、或通过以LAN、WAN、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而传送程序时的通信线路或输送波那样的短期内保持程序的“通信介质”。另外,“程序”为利用任意的语言或记述方法进行记述的数据处理方法,不限于源代码或二进制代码等形式。需要说明的是,“程序”未必限于单一的结构,也包含作为多个模块或程序库分散构成的程序、或与以OS(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为代表的个别的程序协作实现其功能的程序。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方式所示的各装置中用于读取记录介质的具体的结构、读取步骤、或读取后的安装步骤等,可以使用公知的结构或步骤。存储在存储部106的各种数据库等(氨解离曲线文件106a~总氨浓度文件106e)为RAM、ROM等存储装置、硬盘等固定磁盘装置、软盘、光盘等存储装置,存贮用于各种处理或至网站提供的各种程序或表格或数据库或网页用文件等。另外,氨控制装置100连接已知的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通过在该信息处理装置中安装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的软件(包含程序、数据等)来实现。而且,装置的分散、组合的具体的方式并不限于图示的方式,可以采用与各种附加功能相对应的任意单元对将其全部或一部分进行功能性或物理性地分散、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氨控制方法及氨控制装置可以在如下所述的方法中使用。例如,可以在利用发酵法使用了微生物来制造目标物质的方法中进行利用。具体而言,所述方法为在含有液体培养基的发酵槽内对具有生产目标物质能力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在该培养基中生成、蓄积上述目标物质的方法。本发明中的目标物质可列举:L-氨基酸或核酸、有机酸、醇、蛋白质等。在发明中,“L-氨基酸”只要在使用了微生物的发酵法中蓄积于培养基中,就没有特别限制。L-氨基酸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L-赖氨酸、L-鸟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瓜氨酸的碱性氨基酸、L-异亮氨酸、L-丙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甘氨酸的脂肪族氨基酸、L-苏氨酸、L-丝氨酸的羟基单氨基羧酸的氨基酸、L-脯氨酸的环式氨基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L-色氨酸的芳香族氨基酸、L-半胱氨酸、L-胱氨酸、L-蛋氨酸的含硫氨基酸、L-谷氨酸、L-天冬氨酸、L-谷氨酰胺、L-天冬酰胺等酸性氨基酸和其酰胺体。用于本发明的微生物可以具有2种以上的氨基酸的生产能力。另外,在本发明中,L-氨基酸包含游离体的L-氨基酸和L-氨基酸盐、例如硫酸盐、盐酸盐、碳酸盐。本在发明中,“核酸”只要在使用了微生物的发酵法中蓄积于培养基中,就没有特别限制。核酸可列举嘌呤核苷、嘌呤核苷酸等。在嘌呤核苷中包含肌苷、黄苷、鸟苷、腺苷等,在嘌呤核苷酸中包含嘌呤核苷的5’-磷酸酯、例如肌苷酸(肌苷-5’-磷酸。以下也称为“IMP”)、黄嘌呤核苷酸(黄苷-5’-磷酸。以下也称为“XMP”)、鸟嘌呤核苷酸(鸟苷-5’-单磷酸。以下也称为“GMP”)、腺嘌呤核苷酸(腺苷-5’-单磷酸。以下也称为“AMP”)等。本在发明中,“有机酸”只要在使用了微生物的发酵法中蓄积于培养基中,就没有特别限制。有机酸可列举乳酸、乙酸、柠檬酸、葡糖酸、琥珀酸、富马酸、苹果酸等。本在发明中,所谓醇只要在使用了微生物的发酵法中蓄积于培养基中,就没有特别限制。醇可列举例如:乙醇、异丁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甘油、2,3-丁二醇等。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微生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属于埃希氏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泛菌属、沙雷氏菌属、欧文氏菌属、沙门杆菌属、摩根氏菌属的肠内细菌、棒状杆菌型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链球菌属细菌、酵母菌属酵母等。优选可以进行基因置换的微生物。作为埃希氏菌属细菌,可列举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等。在对大肠杆菌使用基因工程学的方法进行育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大肠杆菌K-12株及作为其衍生菌的大肠杆菌MG1655株(ATCC47076)及W3110株(ATCC27325)。为了获得大肠杆菌K-12株或诱导株,可以接受由例如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mericanTypeCultureCollection)(ATCC)出售的菌株(地址ATCC,Address:P.O.Box1549,Manassas,VA20108,UnitedStatesofAmerica)。作为埃希氏菌属细菌,可以利用Neithardt等著书(Neidhardt,F.C.et.al.,EscherichiacoliandSalmonellaTyphimurium,AmericanSocietyforMicrobiology,WashingtonD.C.,1208,table1)中列举的埃希氏菌属细菌、例如大肠杆菌等。作为大肠杆菌的野生株,可列举例如K12株或其衍生体、大肠杆菌MG1655株(ATCCNo.47076)、及W3110株(ATCCNo.27325)等。为了获得这些埃希氏菌属细菌,可以由例如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接受分开出售的菌株(ATCC,Address:P.O.Box1549,Manassas,VA20108,1,UnitedStatesofAmerica)。另外,作为肠杆菌属细菌,可列举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agglomerans)、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等,作为泛菌属细菌,可列举菠萝泛菌(Pantoeaananatis)。另外,近年来,成团肠杆菌通过16SrRNA的碱基序列分析等被再分类为成团泛菌(Pantoeaagglomerans)或菠萝泛菌(Pantoeaananatis)、斯氏泛菌(Pantoeastewartii)等。在本发明中,只要是被分类为肠内细菌科的细菌,就可以属于肠杆菌属或泛菌属的任一种。对菠萝泛菌使用基因工程学的方法进行育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菠萝泛菌AJ13355株(FERMBP-6614)、AJ13356株(FERMBP-6615)、AJ13601株(FERMBP-7207)及它们的衍生体。这些株在被分离的当时鉴别为成团肠杆菌,作为成团肠杆菌进行保藏,如上所述,通过16SrRNA的碱基序列分析等,被再分类为菠萝泛菌。作为棒状型细菌是以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Bergey'sManualof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第8版599页(1974)定义的一组微生物,即,可以利用被分类为好气性、革兰氏阳性、非抗酸性、不具有孢子形成能力的杆菌的微生物。需要说明的是,棒状型细菌目前被分类为短杆菌属,但还包括目前作为棒状杆菌属细菌被统合的细菌(Int.J.Syst.Bacteriol.,41,255(1991))及与棒状杆菌属非常近缘的短杆菌属细菌及微杆菌属细菌。作为这种棒状型细菌的实例,可列举以下的细菌。嗜乙酰乙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acetoacidophilum)醋谷棒杆菌(corynebacteriumacetoglutamicum)解烷棒杆菌(Corynebacteriumalkanolyticum)美棒杆菌(Corynebacteriumcallunae)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百合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lilium)栖糖蜜棒杆菌(Corynebacteriummelassecola)热产氨棒状杆菌(有效棒杆菌)(Corynebacteriumthermoaminogenes)力士棒杆菌(Corynebacteriumherculis)叉开短杆菌(Brevibacteriumdivaricatum)黄短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未成熟短杆菌(Brevibacteriumimmariophilum)乳糖发酵短杆菌(Brevibacteriumlactofermentum)玫瑰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roseum)解糖短杆菌(Brevibacteriumsaccharolyticum)硫殖短杆菌(Brevibacteriumthiogenitalis)产氨棒杆菌(Corynebacteriumammoniagenes)白短杆菌(Brevibacteriumalbum)蜡状短杆菌(Brevibacteriumcerinum)嗜氨微杆菌(Microbacterium-ammoniaphilum)具体而言,可以例示如下所述的菌株。嗜乙酰乙酸棒杆菌ATCC13870醋谷棒杆菌ATCC15806解烷棒杆菌ATCC21511美棒杆菌ATCC15991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20,ATCC13032,ATCC13060百合棒状杆菌ATCC15990栖糖蜜棒杆菌ATCC17965有效棒杆菌(corynebacteriumefficiens)AJ12340(FERMBP-1539)力士棒杆菌ATCC13868叉开短杆菌ATCC14020黄短杆菌ATCC13826,ATCC14067,AJ12418(FERMBP-2205)未成熟短杆菌ATCC14068乳糖发酵短杆菌ATCC13869(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869)玫瑰色短杆菌ATCC13825解糖短杆菌ATCC14066硫殖短杆菌ATCC19240产氨棒杆菌ATCC6871、ATCC6872白短杆菌ATCC15111蜡状短杆菌ATCC15112嗜氨微杆菌ATCC15354为了获得这些菌种,可以接受由例如美国菌种保藏中心出售(地址P.O.Box1549,Manassas,VA2010812301ParklawnDrive,Rockville,Maryland20852,UnitedStatesofAmerica)的菌种。即,可以赋予对应于每个菌株的注册编号,利用该注册编号接受出售。对应于各菌株的注册编号记载于美国菌种保藏中心的目录(参照http://www.atcc.org/)。另外,AJ12340株在1987年10月27日通商工业省工业技术院生命工程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现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专利生物保藏中心)(〒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上总镰足2-5-8120号室)中以FERMBP-1539的保藏编号基于布达佩斯条约进行保存。另外,AJ12418株在1989年1月5日在通商工业省工业技术院生命工程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现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专利生物保藏中心)中以FERMBP-2205的保藏编号基于布达佩斯条约进行保存。使用芽孢杆菌属细菌时,作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可列举: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小芽胞杆菌等。作为枯草芽孢杆菌,可列举枯草芽孢杆菌168Marburg(ATCC6051)、枯草芽孢杆菌PY79(Plasmid,1984,12,1-9)等,作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可列举解淀粉芽孢杆菌T(ATCC23842)及解淀粉芽孢杆菌N(ATCC23845)等。另外,作为短小芽胞杆菌,可列举短小芽胞杆菌GottheilNo.3218(ATCCNo.21005)(美国专利第3616206号)等。以下,叙述对如上所述的亲株赋予L-氨基酸或核酸生产能力的方法。为了赋予L-氨基酸或核酸生产能力,可以采用获得营养缺陷型变异株、类似物抗性株或代谢控制变异株、或创建增强了L-氨基酸或核酸的生物合成体系酶的表达的重组株等目前可以在棒状型细菌或埃希氏菌属细菌等的育种中采用的方法(参照氨基酸发酵、(株)学会出版中心、1986年5月30日初版发行、第77~100页)。在此,在L-氨基酸生产菌的育种中,可以赋予的营养缺陷型、类似物抗性、代谢控制变异等性质的1种,也可以赋予2种或3种以上。另外,增强表达的L-氨基酸生物合成体系酶也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或3种以上。进一步,对营养缺陷型、类似物抗性、代谢控制变异的赋予等性质与生物合成体系酶的增强进行组合。可以如下得到获得具有L-氨基酸生产能力或核酸生产能力的营养缺陷型变异株、L-氨基酸或核酸的类似物抗性株、或代谢控制变异株:通过对亲株或野生株进行通常的变异处理,即通过X射线或紫外线的照射、或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等变异剂处理等而进行处理,并从得到的变异株中对显示营养缺陷型、类似物抗性或代谢控制变异且具有L-氨基酸生产能力的变异株进行选择。具有L-氨基酸生产能力的营养缺陷型变异株、L-氨基酸的类似物抗性株、或代谢控制变异株可以如下得到:通过对亲株或野生株进行通常的变异处理、即通过X射线或紫外线的照射、或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乙基甲烷磺酸酯(EMS)等变异剂处理等进行处理,并从得到的变异株中选择显示营养缺陷型、类似物抗性或代谢控制变异且具有L-氨基酸生产能力的变异株。以下、具体地对微生物赋予氨基酸生产能力的方法及氨基酸生产菌进行例示。(L-赖氨酸生产菌)以下,以L-赖氨酸生产菌或及其构建方法为例进行表示。例如,作为具有L-赖氨酸生产能力的菌株,可列举L-赖氨酸类似物抗性株或代谢控制变异株。作为L-赖氨酸类似的实例,可列举氧代赖氨酸、赖氨酸异羟肟酸盐、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γ-甲基赖氨酸、α-氯己内酰胺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对这些赖氨酸类似物具有抗性的变异株可以通过对属于肠内细菌科的细菌施加通常的人工变异处理而得到。作为L-赖氨酸生产菌,具体而言,可列举大肠杆菌AJ11442株(FERMBP-1543、NRRLB-12185;参照日本特开昭56-18596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4346170号说明书)、大肠杆菌VL611株(日本特开2000-189180号公报)等。另外,作为大肠杆菌的L-赖氨酸生产菌,也可以使用WC196株(参照国际公开第96/17930号册)。另外,通过使L-赖氨酸生物合成体系的酶活性增大,也可以构建L-赖氨酸生产菌。这些酶活性的增大可以通过使编码酶的基因的拷贝数在细胞内增大、或改变表达调节序列来实现。通过使编码L-赖氨酸生物合成体系的酶的基因的拷贝数在细胞内增大、及改变表达调节序列,可以利用与后述的gltP、gltS基因的情况相同的方法来实现。作为编码L-赖氨酸生物合成体系的酶的基因,可列举: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基因(dapA)、天冬氨酸激酶基因(lysC)、二氢吡啶二羧酸还原酶基因(dapB)、二氨基庚二酸脱碳酸酶基因(lysA)、二氨基庚二酸脱氢酶基因(ddh)(以上,国际公开第96/40934号小册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日本特开昭60-87788号公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aspC)(日本特公平6-102028号公报)、二氨基庚二酸表异构酶基因(dapF)(日本特开2003-135066号公报)、天门冬氨酸半醛脱氢酶基因(asd)(国际公开第00/61723号小册子)等二氨基庚二酸途径的酶的基因、或者高乌头酸水合酶基因(日本特开2000-157276号公报)等氨基己二酸途径的酶等基因。另外,就亲株而言,增大下述基因的表达水平:能量效率相关的基因(cyo)(EP1170376A)、编码烟酰胺核苷酸转氢酶的基因(pntAB)(美国专利第5830716号)、编码具有L-赖氨酸排出活性的蛋白质的ybjE基因(WO2005/073390)、编码谷氨酸脱氢酶的基因(gdhA)(Gene23:199-209(1983))、或这些基因的任意组合。括弧内为这些基因的简略记号。在上述基因中,优选ybjE基因。来自大肠杆菌的野生型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已知受到L-赖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来自大肠杆菌的野生型A天冬氨酸激酶已知受到了L-赖氨酸引起的抑制及反馈抑制。因此,使用dapA基因及lysC基因的情况下,这些基因优选不受L-赖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的变异型基因。作为编码不受L-赖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的变异型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DNA,可列举编码具有将118位的组氨酸残基置换为酪氨酸残基序列的蛋白质的DNA。另外,作为编码不受L-赖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的变异型天冬氨酸激酶的DNA,可列举编码具有以下序列的AKIII的DNA(关于这些变异体,参照美国专利第5661012号及第6040160号说明书):352位的苏氨酸残基置换为异亮氨酸残基、323位的甘氨酸残基置换为天冬酰胺残基、318位的蛋氨酸置换为异亮氨酸的序列。变异型DNA可以通过利用PCR等的部位特异性变异法来获得。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含有编码变异型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变异型dapA及编码变异型天冬氨酸激酶的变异型lysC的变异型质粒,已知有广宿主域质粒RSFD80、pCAB1、pCABD2(美国专利第6040160号说明书)。用RSFD80进行了转化的大肠杆菌JM109株(美国专利第6040160号说明书)被命名为AJ12396,该菌株在1993年10月28日在通产省工业技术院生命工程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现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专利生物保藏中心)以保藏编号FERMP-13936进行保藏,在1994年11月1日基于布达佩斯条约被移管至国际保藏,基于保藏编号FERMBP-4859进行保藏。RSFD80可以从AJ12396株中利用公知的方法获得。而且,L-氨基酸生产菌催化以下反应的酶的活性,即,从L-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分支出来并生成其它化合物的反应;或L-氨基酸生产菌可以降低或缺损对L-氨基酸的合成或蓄积起负作用的酶的活性。在L-赖氨酸生产中,作为这种酶,有高丝氨酸脱氢酶、赖氨酸脱羧酶(cadA,ldcC)、苹果酸酶等,该酶活性降低或缺损的菌株记载于国际公开第WO95/23864号、第WO96/17930号册、第WO2005/010175号册等。为了使赖氨酸脱羧酶活性降低或缺损,优选降低编码赖氨酸脱羧酶的cadA基因和ldcC基因两者的表达。降低两基因的表达可以按照WO2006/078039号册中记载的方法进行。作为使这些酶活性降低或缺损的方法,利用通常的变异处理法或基因重组技术导入变异至基因组上的上述酶的基因从而使细胞中该酶的活性降低或缺损即可。这种变异的导入可如下实现(J.Biol.Chem.272:8611-8617(1997)),例如,利用基因重组使基因组上的编码酶的基因缺损、或改变启动子及SD序列(Shine-Dalgarnosequence)等表达调节序列等来实现;另外,也可以通过导入氨基酸置换(错义变异)至基因组上的编码酶的区域中;导入终止密码子(无义变异);或者,导入添加、缺失一~二个碱基的移码变异;使基因的一部分分或全区域缺失。另外,构建编码变异酶的基因使得编码区域整体或一部分缺失,利用同源重组等用该基因置换基因组上的正常基因,或将转座子、IS因子导入该基因,由此也可以使酶活性降低或缺损。例如,为了利用基因重组导入变异使上述的酶的活性降低或缺损,可使用如下所述的方法。改变目标基因的部分序列,制作变异型基因,其不产生发挥正常功能的酶,用含有该基因的DNA对属于肠内细菌科的细菌进行转化,且通过变异型基因与基因组上的基因发生重组,由此可以将基因组上的目标基因置换为变异型基因。利用这种同源重组进行的基因置换有以下方法:称为“Red驱动整合(Red-drivenintegration)”的方法(Datsenko,K.A,andWanner,B.L.Proc.Natl.Acad.Sci.USA.97:6640-6645(2000))、将Red驱动整合法与来自λ噬菌体的酶切系统(Cho,E.H.,Gumport,R.I.,Gardner,J.F.J.Bacteriol.184:5200-5203(2002))组合的方法(WO2005/010175号参照)等使用直链状DNA的方法;或者使用含有温度感受性复制起点的质粒的方法等(美国专利第6303383号;日本特开平05-007491号公报)。另外,即使使用在宿主上不具有复制能力的质粒也可以导入部位特异性变异,所述部位特异性变异是通过利用了如上所述的同源重组的基因置换而引起的。作为优选的L-赖氨酸生产菌,可列举大肠杆菌WC196ΔcadAΔldcC/pCABD2(WO2006/078039)。该菌株为通过破坏在WC196株中的编码赖氨酸脱羧酶的cadA及ldcC基因、并导入含有赖氨酸生物合成体系基因的质粒pCABD2(美国专利第6040160号)而构建的菌株。WC196株为从来自E.coliK-12的W3110株获得的菌株,其通过用变异型lysC基因(美国专利第5661012号)置换W3110株的染色体上的野生型lysC基因后,赋予AEC抗性而被育种(美国专利第5827698号),所述变异型lysC基因编码将第352号苏氨酸置换为异亮氨酸而解除了L-赖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的天冬氨酸激酶III。WC196株被命名为EscherichiacoliAJ13069,在1994年12月6日、在工业技术院生命工程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现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专利生物保藏中心、〒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上总镰足2-5-8120号室)以保藏编号FERMP-14690进行保藏,在1995年9月29日基于布达佩斯条约移管至的国际保藏,赋予保藏编号FERMBP-5252(美国专利第5827698号)。WC196ΔcadAΔldcC自身为优选的L-赖氨酸生产菌。WC196ΔcadAΔldcC被命名为AJ110692,在2008年10月7日工业技术院生命工程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现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专利生物保藏中心、〒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上总镰足2-5-8120号室)进行国际保藏,赋予保藏编号FERMBP-11027。pCABD2包含以下基因:变异型dapA基因,其具有解除了L-赖氨酸导致的反馈抑制的变异且编码来自大肠杆菌的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DDPS);变异型lysC基因,其具有解除了L-赖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的变异且编码来自大肠杆菌的天冬氨酸激酶III;编码来自大肠杆菌的二氢吡啶二羧酸还原酶的dapB基因;以及编码来自乳糖发酵短杆菌的二氨基庚二酸脱氢酶的ddh基因。增强参与如上所述的L-赖氨酸生物合成的酶的基因表达的方法、使酶活性降低的方法对编码其它L-氨基酸生物合成酶的基因也可以同样地适用。(L-色氨酸生产菌)作为L-色氨酸生产菌或用于诱导产生其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以下属于埃希氏菌属的菌株:变异trpS基因编码的色氨酰-tRNA合成酶缺损的E.coliJP4735/pMU3028(DSM10122)及JP6015/pMU91(DSM10123)(美国专利第5756345号);E.coliSV164(pGH5)(美国专利第6180373号),其具有编码不受丝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的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serA等位基因和编码不受色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的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trpE等位基因;色氨酸酶缺损的E.coliAGX17(pGX44)(NRRLB-12263)及AGX6(pGX50)aroP(NRRLB-12264)(美国专利第4371614号);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产能力增大的E.coliAGX17/pGX50,pACKG4-pps(WO9708333,美国专利第6319696号)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也可以使用yedA基因或ydd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活性增大的属于埃希氏菌属的L-色氨酸生产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3/0148473A1及2003/0157667A1)。作为L-色氨酸生产菌或用于诱导产生其的亲株的实例,也可列举选自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trpE)、磷酸甘油酸脱氢酶(serA)、及色氨酸合成酶(trpAB)中一种以上的酶的活性增大的菌株。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及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同时受到L-色氨酸及L-丝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因此,可以将解除反馈抑制的变异导入这些酶中。作为具有这种变异的菌株的具体例,可列举:保持脱敏型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E.coliSV164、及通过将质粒pGH5(WO94/08031)导入E.coliSV164而得到的转化株,所述质粒pGH5包含编码解除了反馈抑制的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变异serA基因。另外,作为L-色氨酸生产菌或用于诱导产生其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增大了3-磷丝氨酸磷酸酶(serB)活性的菌株(US4371614)、增大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A)的菌株(WO2004/090125)、对乙醛酸途径的酶进行组成型表达的菌株(WO2005/103275)。L-色氨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均为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体系相同,作为编码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体系酶的基因,可列举:脱氧阿拉伯-庚糖醛酸磷酸合成酶(aroG)、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aroB)、莽草酸脱氢酶、莽草酸激酶(aroL)、5-烯醇酸丙酮莽草3-磷酸合成酶(aroA)、分支酸合成酶(aroC)(欧州申请公开763127号说明书)。另外,已知有这些基因受酪氨酸抑制子(tyrR)控制,通过使tyrR基因缺损,可以使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体系酶活性增大(参照欧州专利763127号说明书)。另外,酶名称后的括弧内为基因名(以下的记载中也相同)。另外,强化各自的氨基酸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弱化除作为目标的芳香族氨基酸以外的生物合成体系。例如、目标氨基酸为L-色氨酸的情况下,可以弱化L-苯基丙氨酸生物合成体系、L-酪氨酸生物合成体系(US4371614)。在本发明中,“酶活性的增大”是指例如每细胞的酶分子的数量增加的情况、或每酶分子的比活性增大的情况等。例如,通过使酶的基因的表达量增大,可以使活性增大。酶在细胞内的活性优选与微生物的非改造株、例如野生型菌株相比增大。另外,3-脱氧-D-阿拉伯庚糖醛酸-7-磷酸合成酶(aroF、aroG)受到芳香族氨基酸引起的反馈抑制,因此,可以进行改造使其不受反馈抑制。例如,aroF的情况下,通过将变异型aroF、aroG基因导入至宿主中可以得到芳香族生产氨基酸生产菌(EP0488424),所述变异型aroF、aroG基因将靠近N末端的147位的L-天门冬氨酸或181位的L-丝氨酸置换为其它氨基酸残基;aroG的情况下,通过将变异型aroF、aroG基因导入至宿主中可以得到芳香族生产氨基酸生产菌(EP0488424),所述变异型aroF、aroG基因将靠近N末端的146位的L-天门冬氨酸、147位的L-蛋氨酸、150位的L-脯氨酸或202位的L-丙氨酸的1个氨基酸残基、或157位的L-蛋氨酸及219位的L-丙氨酸的2个氨基酸残基置换为其它氨基酸。作为L-色氨酸生产菌或用于诱导产生其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导入了色氨酸操纵子的菌株(日本特开昭57-71397号,日本特开昭62-244382号,美国专利第4371614号),所述色氨酸操纵子含有编码解除抑制型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基因。而且,可以通过增大色氨酸操纵子(trpBA)中编码色氨酸合成酶的基因的表达,赋予L-色氨酸生产能力。色氨酸合成酶分别由trpA及trpB基因所编码的α亚单位及β亚单位构成。而且,可以通过增大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成酶操纵子的表达,改良L-色氨酸生产能力(WO2005/103275)。作为棒状型细菌,可以使用磺胺胍抗性菌株的谷氨酸棒状杆菌AJ12118(FERMBP-478专利01681002号)、导入了色氨酸操纵子的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S63240794号公报)、导入了编码来自棒状型细菌的莽草酸激酶基因的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01994749号公报)。(L-苯基丙氨酸生产菌)作为L-苯基丙氨酸生产菌或用于诱导生产其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E.coliAJ12739(tyrA::Tn10,tyrR)(VKPMB-8197)、保持变异型pheA34基因的E.coliHW1089(ATCC55371)(美国专利第5354672号)、E.coliMWEC101-b(KR8903681)、E.coliNRRLB-12141,NRRLB-12145,NRRLB-12146及NRRLB-12147(美国专利第4407952号)等属于埃希氏菌属的菌株,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作为亲株,也可以使用被命名为E.coliK-12[W3110(tyrA)/pPHAB](FERMBP-3566)、E.coliK-12[W3110(tyrA)/pPHAD](FERMBP-12659)、E.coliK-12[W3110(tyrA)/pPHATerm](FERMBP-12662)及AJ12604的E.coliK-12[W3110(tyrA)/pBR-aroG4,pACMAB](FERMBP-3579)(EP488424B1)。而且,也可以使用yedA基因或ydd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活性增大的属于埃希氏菌属的L-苯基丙氨酸生产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3/0148473A1及2003/0157667A1)。作为棒状型细菌的苯基丙氨酸生产菌,可以使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或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BPS-13株(FERMBP-1777,K77(FERMBP-2062)及K78(FERMBP-2063)(欧州专利公开公报331145号JP02303495)、酪氨酸缺陷型株(JP05049489)等。另外,作为苯丙氨酸生产菌,通过对菌株进行改造使得副产物摄入细胞内,例如,提高作为摄入L-色氨酸的基因tnaB,mtr、或摄入L-酪氨酸的基因的tyrP的表达量,也可以有效地获得生产L-苯基丙氨酸的菌株(EP1484410)。(L-酪氨酸生产菌)作为酪氨酸生产菌,可列举具有不受酪氨酸引起的抑制的脱敏型的预苯酸脱氢酶基因(tyrA)的埃希氏菌属细菌(欧州专利申请公开1616940号公报)。(L-缬氨酸生产菌)作为L-缬氨酸生产菌或用于诱导生产其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对菌株进行了改造使得ilvGMEDA操纵子过量表达(美国专利第5998178号),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优选除去弱化作用所必须的ilvGMEDA操纵子中弱化作用所需要的区域,从而不会由于生产的L-缬氨酸而引起操纵子的表达减衰。而且,优选破坏操纵子的ilvA基因而减少苏氨酸脱氨酶活性。作为用于诱导L-缬氨酸生产菌的亲株的实例,也可列举氨基酰基t-RNA合成酶具有变异的变异株(美国专利第5658766号)。例如,可以使用在编码异亮氨酸tRNA合成酶的ileS基因上具有变异的E.coliVL1970。E.coliVL1970在1988年6月24日、在俄罗斯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VKPM)(1Dorozhnyproezd.,1Moscow117545,Russia)以保藏编号VKPMB-4411进行保藏。而且,可以将生长中需要硫辛酸、和/或缺失H+-ATPase的变异株(WO96/06926)用作亲株。作为棒状型细菌的L-缬氨酸生产菌,可以列举例如,对菌株进行改造使得编码参与L-缬氨酸酸生物合成的酶的基因的表达增强。作为参与L-缬氨酸生物合成的酶,可列举例如:利用ilvBNC操纵子编码的酶、即利用ilvBN编码的乙酰羟基酸合成酶或利用ivlC编码的异构还原酶(ilvC)(国际公开册WO00-/50624号)。另外,ilvBNC操纵子不受L-缬氨酸和/或L-异亮氨酸和/或L-亮氨酸引起的操纵子的表达调节,因此,为了解除生成的L-缬氨酸引起的表达抑制,优选解除弱化作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对棒状型细菌赋予或提高L-缬氨酸生产能力:使参与使L-缬氨酸产生减少的物质代谢途径的至少1种酶的活性降低或者缺损。例如,可以考虑使参与L-亮氨酸合成的苏氨酸脱氢酶或参与D-泛酸酯合成的酶的活性降低(国际公开小册子WO0050624号)。作为赋予L-缬氨酸生产能力的其它方法,也可列举赋予对氨基酸类似等的抗性的方法。可列举例如,对L-异亮氨酸及L-蛋氨酸缺陷型、以及对D-核糖,嘌呤核糖核苷或嘧啶核糖核苷具有抗性、且具有L-缬氨酸生产能力的变异株(FERMP-1841、FERMP-29、日本特公昭53-025034);或对聚酮类具有抗性的变异株(FERMP-1763、FERMP-1764、日本特公平06-065314);并且在以乙酸为唯一的碳源的培养基中显示L-缬氨酸抗性、且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的碳源的培养基中对丙酮酸类似物(β-氟丙酮酸等)具有敏感性的变异株(FERMBP-3006、FERMBP-3007、专利3006929号)。另外,作为参与分支链氨基酸合成的基因,可列举ilvGMEDA操纵子,但该操纵子受到L-缬氨酸和/或L-异亮氨酸和/或L-亮氨酸引起的操纵子的表达调节(弱化作用),因此,通过在微生物中保持除去了或变异了弱化作用所需区域的ilvGMEDA操纵子,可以使这些L-氨基酸的生产率提高。(L-异亮氨酸生产菌)作为L-异亮氨酸生产菌或用于诱导产生其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对6-二甲基氨基嘌呤具有抗性的变异株(日本特开平5-304969号)、对硫杂异亮氨酸以及异亮氨酸异羟肟酸盐等异亮氨酸类似物具有抗性的变异株、还有对DL-乙硫氨酸和/或精氨酸异羟肟酸盐具有抗性的变异株(日本特开平5-130882号),但并不限定于这些。而且,用编码苏氨酸脱氨酶、乙酰羟基酸合成酶等参与L-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的蛋白质的基因转化而成的重组株也可以另外作为亲株使用(日本特开平2-458号,FR0356739,及美国专利第5998178号)。作为棒状型细菌的L-异亮氨酸生产菌,可列举:扩增了编码分支链氨基酸排出蛋白质的brnE基因的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2001-169788)、通过与L-赖氨酸生产菌的原生质体融合而赋予了L-异亮氨酸生产能力的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昭62-74293)、对高丝氨酸脱氢酶进行了强化的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昭62-91193)、苏氨酸异羟肟酸抗性株(日本特开昭62-195293)、α-酮丙二酸抗性株(日本特开昭61-15695)、甲基赖氨酸抗性株(日本特开昭61-15696)。(L-亮氨酸生产菌)作为L-亮氨酸生产菌或用于诱导生产其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亮氨酸抗性的E.coil株(例如57株(VKPMB-7386,美国专利第6124121号))或β-2-噻吩基丙氨酸、3-羟基亮氨酸、4-氮杂亮氨酸、5,5,5-三氟亮氨酸等亮氨酸类似物抗性的E.coli株(日本特公昭62-34397号及日本特开平8-70879号)、用WO96/06926中记载的基因工程学的方法得到的E.coli株、E.coliH-9068(日本特开平8-70879号)等属于埃希氏菌属的菌株,但并不限定于这些。L-亮氨酸生产菌可以通过增大1种以上的参与L-亮氨酸生物合成的基因的表达来进行改良。作为这种基因的实例,优选列举以编码解除了L-亮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的异丙基苹果酸酯合成酶的变异leuA基因(美国专利第6403342号)为代表的leuABCD操纵子的基因。而且,L-亮氨酸生产菌可以通过增大1种以上的编码从细菌的细胞排出L-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基因的表达而进行改良。作为这种基因的实例,可列举b2682基因及b2683基因(ygaZH基因)(EP1239041A2)。作为棒状型细菌的L-亮氨酸生产菌,可列举:2-噻唑丙氨酸且β-羟基亮氨酸抗性株(日本特开平8-266295)、缬氨酸类似物抗性株(日本特开昭63-248392)、缬氨酸缺陷株(日本特公昭38-4395)、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抗性株(日本特公昭51-37347)、苯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缺陷型菌株(日本特公昭54-36233)。(L-谷氨酸生产菌)作为L-谷氨酸生产菌优选对菌株进行改造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增强编码参与L-谷氨酸生物合成的酶的基因表达。作为参与L-谷氨酸生物合成的酶,作为所涉及基因的实例,可列举:谷氨酸脱氢酶(gdhA)、谷氨酰胺合成酶(glnA)、谷氨酸合成酶(gltAB)、异柠檬酸脱氢酶(icdA)、乌头酸水合酶(acnA,acnB)、柠檬酸合成酶(glt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丙酮酸脱氢酶(aceEF,lpdA)、丙酮酸激酶(pykA,pykF)、磷酸烯醇丙酮酸合成酶(ppsA)、烯醇酶(eno)、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mA,pgmI)、磷酸甘油酸激酶(pgk)、甘油醛-3-磷酸酯脱氢酶(gapA)、磷酸丙糖异构酶(tpiA)、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bp)、磷酸果糖激酶(pfkA,pfkB)、葡萄糖磷酸酯异构化酶(pgi)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对菌株进行改造使得柠檬酸合成酶基因、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异柠檬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和/或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增大,作为上述实例,可列举EP1078989A、EP955368A及EP952221A、EP1033407A中公开的菌株。为了赋予L-谷氨酸生产能力的改造可以通过降低或缺损下述酶活性来进行,所述酶活性对从L-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分支出生成其它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催化。作为催化从L-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分支除生成L-谷氨酸以外的化合物的反应的酶,可列举:异柠檬酸裂解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乙酰羟基酸合成酶、乙酰乳酸合成酶、甲酸乙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谷氨酸脱羧酶、1-吡咯啉-5-羧酸脱氢酶等。例如,为了降低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使用编码该酶的E1o亚单位的sucA(odhA)基因进行改造即可。作为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的菌株,可列举例如以下的菌株。可列举:乳糖发酵短杆菌ΔS株(国际公开95/34672号册)乳糖发酵短杆菌AJ12821(FERMBP-4172;参照法国专利公报9401748号说明书)黄色短杆菌AJ12822(FERMBP-4173;参照法国专利公报9401748号说明书)谷氨酸棒杆菌AJ12823(FERMBP-4174;参照法国专利公报9401748号说明书)菠萝泛菌AJ13601(FERMBP-7207)植生克雷伯杆菌AJ13410株(FERMBP-6617)菠萝泛菌AJ13355(FERMBP-6614)。在此,菠萝泛菌(Pantoeaananatis)AJ13356通过破坏αKGDH-E1亚单位基因(sucA)而缺损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该株在被分离时,鉴定为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agglomerans),并作为成团肠杆菌AJ13356进行保藏。但是,基于16SrRNA的碱基序列等,再分类为菠萝泛菌(Pantoeaananatis)。AJ13356在上述保藏机关中作为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agglomerans)被保藏,但在本说明书中,作为菠萝泛菌(Pantoeaananatis)进行记载。作为进一步对棒状型细菌赋予L-谷氨酸生产能力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扩增yggB基因(NCgl1221;NP_600492.Reportssmall-conductance...[gi:19552490];WO2006/070944)的方法、导入在编码区域内导入了变异的变异型yggB基因的方法。作为赋予或增强L-谷氨酸生产能力的其它方法,也可列举赋予对有机酸类似物或呼吸抑制子等的抗性的方法或赋予对细胞壁合成抑制子的敏感性的方法。可列举例如:赋予单氟乙酸抗性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0-113209)、赋予腺嘌呤抗性或胸腺嘧啶抗性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7-065198)、使尿素酶弱化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2-038088)、赋予丙二酸抗性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2-038088)、赋予对苯并吡喃酮或萘醌类的抗性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6-1889)、赋予HOQNO抗性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6-140895)、赋予α-酮丙二酸抗性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7-2689)、赋予胍抗性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6-35981)、赋予对青霉素的敏感性的方法(日本特开平4-88994)等。作为这种抗性菌的具体例,可列举如下所述的菌株。黄色短杆菌AJ3949(FERMBP-2632:参照日本特开昭50-113209)谷氨酸棒杆菌AJ11628(FERMP-5736;参照日本特开昭57-065198)黄色短杆菌AJ11355(FERMP-5007;参照日本特开昭56-1889号公报)谷氨酸棒状杆菌AJ11368(FERMP-5020;参照日本特开昭56-1889号公报)黄色短杆菌AJ11217(FERMP-4318;参照日本特开昭57-2689号公报)谷氨酸棒杆菌AJ11218(FERMP-4319;参照日本特开昭57-2689号公报)黄色短杆菌AJ11564(FERMP-5472;参照日本特开昭56-140895公报)黄色短杆菌AJ11439(FERMP-5136;参照日本特开昭56-35981号公报)谷氨酸棒杆菌H7684(FERMBP-3004;参照日本特开平04-88994号公报)乳糖发酵短杆菌AJ11426(FERMP-5123;参照日本特开平56-048890号公报)谷氨酸棒杆菌AJ11440(FERMP-5137;参照日本特开平56-048890号公报)乳糖发酵短杆菌AJ11796(FERMP-6402;参照日本特开平58-158192号公报)(L-苏氨酸生产菌)作为L-苏氨酸生产菌优选的细菌,可列举对L-苏氨酸生物合成体系酶进行了强化的属于肠内细菌科的细菌。作为编码L-苏氨酸生物合成体系酶的基因,可列举:天冬氨酸激酶III基因(lysC)、天门冬氨酸半醛脱氢酶基因(asd)、由thr操纵子编码的天冬氨酸激酶I基因(thrA)、高丝氨酸激酶基因(thrB)、苏氨酸合成酶基因(thrC)。这些基因可以导入2种以上。L-苏氨酸生物合成体系基因可以导入抑制了苏氨酸分解的属于肠内细菌科的细菌中。作为抑制了苏氨酸分解的埃希氏菌属细菌,可列举例如苏氨酸脱氢酶活性缺损的TDH6株(日本特开2001-346578号)等。L-苏氨酸生物合成体系酶通过最终产物L-苏氨酸而抑制酶活性。因此,为了构建L-苏氨酸生产菌,优选对L-苏氨酸生物合成体系基因进行改造使其不受L-苏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另外,上述thrA、thrB、thrC基因构成苏氨酸操纵子,但苏氨酸操纵子形成有弱化子结构,苏氨酸操纵子的表达由于培养液中的异亮氨酸、苏氨酸而受到抑制,另外,通过弱化作用而抑制表达。解除或降低该弱化作用的改造可以通过除去弱化子区域的前导序列或者除去弱化子来实现(Lynn,S.P.,Burton,W.S.,Donohue,T.J.,Gould,R.M.,Gumport,R.I.,andGardner,J.F.J.Mol.Biol.194:59-69(1987);国际公开第02/26993号册;参照国际公开第2005/049808号册)。在苏氨酸操纵子的上游存在固有的启动子,但既可以置换为非固有(non-native)的启动子(参照WO98/04715号册),也可以构建苏氨酸操纵子,其通过λ-噬菌体的抑制子及启动子支配参与苏氨酸生物合成的基因的表达(欧州专利第0593792号说明书参照)。另外,为了对埃希氏菌属细菌进行改造使其不受L-苏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也可通过在α-氨基-β-羟基吉草酸(AHV)中选择抗性菌株来得到。这样以不受L-苏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而进行了改造的苏氨酸操纵子优选在宿主内拷贝数增大、或者连结于强力的启动子,从而表达量增大。拷贝数的增大除质粒引起的扩增之外,也可以通过用转座子、Mu-噬菌体等使苏氨酸操纵子转移至基因组上来实现。另外,天冬氨酸激酶III基因(lysC)优选使用进行了改造的基因使其不受L-赖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对lysC基因进行了改造使其不会受到这种反馈抑制,所述进行了改造的lysC基因可以通过美国专利5932453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来获得。除L-苏氨酸生物合成体系酶之外,也优选对一下基因进行强化,即,与糖解系、TCA循环、呼吸链有关的基因或控制基因的表达的基因、以及糖的摄入基因。作为对这些L-苏氨酸生产具有效果的基因,可列举:转氢酶基因(pntAB)(欧州专利733712号说明书)、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国际公开95/06114号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基因(pps)(欧州专利877090号说明书)、棒状型细菌或者芽孢杆菌属细菌的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国际公开99/18228号册、欧州申请公开1092776号说明书)。另外,也优选强化对L-苏氨酸赋予抗性基因、和/或对L-高丝氨酸赋予抗性的基因的表达,或对宿主赋予L-苏氨酸抗性、和/或L-高丝氨酸抗性。作为赋予抗性的基因,可列举:rhtA基因(Res.Microbiol.154:123-135(2003))、rhtB基因(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0994190号说明书)、rhtC基因(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1013765号说明书)、yfiK、yeaS基因(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1016710号说明书)。另外,对宿主赋予L-苏氨酸抗性的方法,可以参照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0994190号说明书、或国际公开第90/04636号册记载方法。作为L-苏氨酸生产菌,可以例示大肠杆菌VKPMB-3996株(参照美国专利第5175107号说明书)。该VKPMB-3996株在1987年11月19日在俄罗斯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RussianNationalCollectionofIndustrialMicroorganisms(VKPM),GNIIGenetika)(地址:Russia,117545Moscow,1Dorozhnyproezd.1)在注册编号VKPMB-3996下进行保藏。另外,该VKPMB-3996株具有质粒pVIC40(国际公开第90/04636号小册子),其通过在具有链霉素抗性标记的广域载体质粒pAYC32(参照Chistorerdov,A.Y.,andTsygankov,Y.D.Plasmid,16,161-167(1986))中插入苏氨酸生物合成体系基因(苏氨酸操纵子:thrABC)而得到。在该pVIC40中,解除了苏氨酸操纵子中thrA编码的天冬氨酸激酶I-高丝氨酸脱氢酶I的、由L-苏氨酸引起的反馈抑制。另外,大肠杆菌VKPMB-5318株(参照欧州专利第0593792号说明书)可以作为优选的L-苏氨酸生产菌进行例示。VKPMB-5318株在1990年5月3日在俄罗斯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RussianNationalCollectionofIndustrialMicroorganisms(VKPM),GNIIGenetika)以注册编号VKPMB-5318进行保藏。另外,该VKPMB-5318株为异亮氨酸非缺陷型菌株,本来所具有的作为转录调节区域的弱化子区域发生了缺失的苏氨酸操纵子即苏氨酸生物合成参与基因位于λ-噬菌体的温度敏感性C1抑制子、PR启动子及Cro蛋白质的N末端部分的下游,且保持具有构建的重组质粒DNA,其使苏氨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受λ-噬菌体的抑制子及启动子支配。(L-精氨酸生产菌)作为L-精氨酸生产菌及用于诱导产生L-精氨酸生产菌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E.coli237株(VKPMB-7925)(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2/058315A1)、及其具有变异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的诱导株(俄国专利申请第2001112869号)、E.coli382株(VKPMB-7926)(EP1170358A1)、导入了编码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的argA基因的精氨酸生产株(EP1170361A1)等属于埃希氏菌属的菌株,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作为L-精氨酸生产菌及用于诱导产生L-精氨酸生产菌的亲株的实例,也可列举增大1种以上的编码L-精氨酸生物合成体系酶的基因表达的菌株。作为这种基因的实例,可列举:N-乙酰谷氨酰磷酸酯还原酶基因(argC)、鸟氨酸乙酰转移酶基因(argJ)、N-乙酰谷氨酸激酶基因(argB)、乙酰鸟氨酸转氨酶基因(argD)、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基因(argF)、精氨酸琥珀酸酯合成酶基因(argG)、精氨酸琥珀酸酯裂解酶基因(argH)、氨基甲酰磷酸酯合成酶基因(carAB)。作为具有L-精氨酸生产能力的棒状型细菌,可列举:棒状型细菌野生株;对磺胺剂、2-噻唑丙氨酸或α-氨基-β-羟基吉草酸等药剂具有抗性的棒状型细菌;除2-噻唑丙氨酸抗性之外,还具有L-组氨酸、L-脯氨酸、L-苏氨酸、L-异亮氨酸、L-蛋氨酸或L-色氨酸缺陷型的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昭54-44096号);对酮丙二酸、氟丙二酸或单氟乙酸具有抗性的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昭57-18989号);对精氨醇具有抗性的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昭62-24075号);对X-胍(X为脂肪酸或脂肪链的衍生物)具有抗性的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平2-186995号)等。另外,缺损了L-精氨酸的抑制子的棒状型细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2-0045233号说明书)、及使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增大的棒状型细菌(欧州专利申请公开1057893号说明书)也为适合成产L-精氨酸的菌株。具体而言,可列举:黄色短杆菌AJ11169(FERMBP-6892)、谷氨酸棒状杆菌AJ12092(FERMBP-6906)、黄色短杆菌AJ11336(FERMBP-6893)、黄色短杆菌AJ11345(FERMBP-6894)、乳糖发酵短杆菌AJ12430(FERMBP-2228)。AJ11169株及AJ12092株为日本特开昭54-44096号记载的2-噻唑丙氨酸抗性株,AJ11336株为日本特公昭62-24075号记载的具有精氨醇抗性及磺胺嘧啶抗性的株,AJ11345株为日本特公昭62-24075号记载的具有精氨醇抗性、2-噻唑丙氨酸抗性、磺胺胍抗性及组氨酸缺陷型的株,及AJ12430株为日本特开平2-186995号记载的具有辛基胍抗性及2-噻唑丙氨酸抗性的株。谷氨酸棒状杆菌AJ12092(FERMBP-6906)被命名为谷氨酸棒状杆菌AJ12092株,在1983年09月29日在工业技术院生命工程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现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专利生物保藏中心、〒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上总镰足2-5-8120号室)以保藏编号FERMP-7273进行保藏,在1999年10月01日基于布达佩斯条约被移管至国际保藏,赋予保藏编号FERMBP-6906。作为具有L-精氨酸生产能力的埃希氏菌属细菌,可列举导入了argA基因的大肠杆菌(参照日本特开昭57-5693号)、或作为乙酸利用性变异株的L-精氨酸生产性衍生体的大肠杆菌237株(俄国专利申请第2000117677号)。237株在2000年4月10日在俄罗斯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RussianNationalCollectionofIndustrialMicroorganisms(VKPM),GNIIGenetika、地址:Russia,117545,Moscow,1Dorozhnyproezd,1)以VKPMB-7925的编号被保藏,在2001年5月18日基于布达佩斯条约被移管至国际保藏。也可以使用对237株的衍生体的L-精氨酸所引起的反馈抑制具有抗性的变异株即382株(日本特开2002-017342号公报)。大肠杆菌382株在2000年4月10日在俄罗斯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以VKPMB-7926的编号进行保藏,在2001年5月18日基于布达佩斯条约被移管至国际保藏。作为具有L-精氨酸生产能力的沙雷菌属细菌,可列举缺损L-精氨酸分解能力、对精氨酸的拮抗剂及刀豆氨酸具有抗性、需要赖氨酸的粘质沙雷氏菌(参照日本特开昭52-8729号)。(L-组氨酸生产菌)作为用于诱导产生L-组氨酸生产菌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E.coli24株(VKPMB-5945,RU2003677)、E.coli80株(VKPMB-7270,RU2119536)、E.coliNRRLB-12116~B-12121(美国专利第4388405号)、E.coliH-9342(FERMBP-6675)及H-9343(FERMBP-6676)(美国专利第6344347号)、E.coliH-9341(FERMBP-6674)(EP1085087)、E.coliAI80/pFM201(美国专利第6258554号)等属于埃希氏菌属的株,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作为用于诱导产生L-组氨酸生产菌的亲株的实例,也可列举增大1种以上的编码L-组氨酸生物合成体系酶的基因表达的菌株。作为这种基因的实例,可列举: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hisG)、磷酸核糖AMP环化水解酶基因(hisI)、磷酸核糖-ATP焦磷酸水解酶基因(hisIE)、磷酸核糖基亚胺甲基-5-氨基咪唑甲酰胺5’-核糖酸异构酶基因(hisA)、酰胺转移酶基因(hisH)、组氨醇磷酸酯氨基转移酶基因(hisC)、组氨醇磷酸酶基因(hisB)、组氨醇脱氢酶基因(hisD)等。已知按照hisG及hisBHAFI进行编码的L-组氨酸生物合成体系酶受L-组氨酸抑制,因此,可以通过在ATP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hisG)中导入赋予反馈抑制抗性的变异而有效地增大L-组氨酸生产能力(俄国专利第2003677号及第2119536号)。作为具有L-组氨酸生产能力的菌株的具体例,可列举:E.coliFERM-P5038及5048(日本特开昭56-005099号),其导入了具有编码L-组氨酸生物合成体系酶的DNA的载体;E.coli株(EP1016710A),其导入了作为输送氨基酸的基因rht;E.coli80株(VKPMB-7270,俄国专利第2119536号),其赋予了对磺胺胍、DL-1,2,4-三唑-3-丙氨酸及链霉素的抗性,等。(L-半胱氨酸生产菌)作为用于诱导产生L-半胱氨酸生产菌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E.coliJM15(美国专利第6218168号、俄国专利申请第2003121601号),其利用编码反馈抑制抗性的丝氨酸乙酰转移酶的不同的cysE等位基因转化而成;E.coliW3110(美国专利第5,972,663号),具有编码适于将毒性的物质排出至细胞的蛋白质的过量表达基因;半胱氨酸脱巯基酶活性降低的E.coli株(JP11155571A2);cysB基因所编码的半胱氨酸调节子的正转录调控因子的活性增大的E.coliW3110(WO0127307A1)等属于埃希氏菌属的菌株,但并不限定于这些。(L-丝氨酸生产菌)作为用于诱导产生L-丝氨酸生产菌的亲株的实例,可列举:扩增了磷丝氨酸磷酸酶基因的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2001-275689、日本特开平11-253187);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平11266881),其对氮杂丝氨酸或β-(2-噻吩基)-DL-丙氨酸具有抗性的具有L-丝氨酸生产能力的来自棒状型细菌的抑制被解除的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棒状型细菌(日本特开平10-248588),其在氮杂丝氨酸或噻吩基丙氨酸中显示抗性、且缺失丝氨酸分解能力并生产丝氨酸。接着,对微生物赋予核酸生产能力的方法以及核酸生产菌进行例示。具有核酸生产能力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对如上所述的微生物赋予例如嘌呤核苷缺陷型、或进一步赋予对嘌呤类似物等药剂的抗性来获得(参照日本特公昭38-23099、日本特公昭54-17033、日本特公昭55-45199、日本特公昭57-14160、日本特公昭57-41915、日本特公昭59-42895)。例如,具有营养缺陷型及药剂抗性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可以通过利用通常的变异处理中所使用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或EMS(乙基甲烷磺酸酯)等突变剂进行处理来获得。作为生产嘌呤核苷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可列举以下的细菌。作为属于芽孢杆菌属的肌苷生产株的具体例,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KMBS16株。该菌株为如下基因的缺损的已知的枯草芽孢杆菌trpC2株(168Marburg)的衍生体(日本特开2004-242610、US2004166575A1):编码嘌呤操纵子抑制子的purR基因缺损(purR::spc)、编码琥珀酰-AMP合成酶的purA基因缺损(purA::erm)及编码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deoD基因缺损(deoD::kan)。另外,也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菌株AJ3772(FERMP-2555)(日本特开昭62-014794)等。作为具有鸟苷生产能力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可列举IMP脱氢酶的活性增大的芽孢杆菌属细菌(日本特开平3-58787)、在腺嘌呤缺陷型变异株中导入了插有嘌呤类似物抗性或德夸菌素抗性基因的载体的芽孢杆菌属细菌(日本日本特公平4-28357)等。另外,作为生产嘌呤核苷酸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可列举以下的细菌。作为肌苷酸生产菌,报道了弱化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磷酸酶活性的肌苷生产株(Uchida,K.etal.,Agr.Biol.Chem.,1961,25,804-805、Fujimoto,M.Uchida,K.,Agr.Biol.Chem.,1965,29,249-259)。作为鸟氨酸生产菌,可列举具有腺嘌呤缺陷型、并且具有对德夸菌素或蛋氨酸亚砜的抗性、且具有5’-鸟苷酸(鸟苷-5’-单磷酸,以下也称为“GMP”)生产能力的芽孢杆菌属的变异株(日本特公昭56-12438号公报)。另外,黄苷酸生产菌可以使用在以产氨棒杆菌(Corynebacteriumammmoniagenes)为中心的棒状型细菌的育种中使用的方法进行构建。例如,通过获取PRPP氨基转移酶(amidotransferase)强化株(日本特开平8-168383)、脂肪族氨基酸抗性株(日本特开平4-262790)、脱氢脯氨酸抗性株(韩国专利公开公报2003-56490),可以构建黄苷酸生产菌。另外,作为育种具有嘌呤类物质生产能力的芽孢杆菌属细菌的方法,可列举以下的方法。可列举使参与在嘌呤核苷及嘌呤核苷酸中共同的嘌呤生物合成的酶、即使嘌呤生物合成酶的细胞内活性增大的方法。作为参与上述嘌呤生物合成的酶,可列举例如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synthetase[EC:2.7.6.1])等。包括在五碳糖磷酸类的葡萄糖等糖源通过代谢生成的降解产物的一部分经由核酮糖-5-磷酸而成为核糖-5-磷酸。由进行了生物合成的核糖-5-磷酸,生成作为嘌呤核苷、组氨酸及色氨酸生物合成的不可缺少的前体物质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具体而言,核糖-5-磷酸通过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而转换为PRPP。因此,通过进行了改造使得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大,可以对芽孢杆菌属细菌赋予或增强嘌呤类物质生产能力。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可以利用例如Switzer等的方法(MethodsEnzymol.,1978,51,3-11)、Roth等的方法(MethodsEnzymol.,1978,51,12-17)来测定。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大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可以通过例如与日本特开2004-242610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同样地,利用使用质粒的方法或插入染色体上的方法等,使编码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的基因在芽孢杆菌属细菌中进行高表达来制作。另一方面,生成作为嘌呤核苷、组氨酸及色氨酸生物合成中不可缺少的前体物质的PRPP时,其一部分通过这些参与嘌呤生物合成的酶群变换为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作为编码上述的这些酶的基因,可例示枯草芽孢杆菌的嘌呤操纵子,具体而言,可例示:purEKB-purC(orf)QLF-purMNH(J)-purD操纵子的基因(EbboleDJandZalkinH,J.Biol.Chem.,1987,262,17,8274-87)(目前,也被称为purEKBCSQLFMNHD;BacillussubtilisandItsClosestRelatives,EditorinChief:A.L.Sonenshein,ASMPress,WashingtonD.C.,2002。GenBankAccessionNo.NC_000964)及大肠杆菌的pur调节子的基因(EscherichiaandSalmonella,SecondEdition,EditorinChief:F.C.Neidhardt,ASMPress,WashingtonD.C.,1996)。因此,通过增强这些基因的表达,也可以赋予或增强嘌呤类物质生产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嘌呤操纵子基因并不限定于这些基因,也可以利用来自其它微生物或动植物的基因。作为使嘌呤操纵子的表达量增大的方法,可列举利用使用质粒的方法或插入染色体上的方法等,使嘌呤操纵子基因在芽孢杆菌属细菌中进行高表达的方法。作为使嘌呤操纵子的表达量增大的第2方法,可列举将嘌呤操纵子固有的启动子置换为更强力的启动子、或将固有的启动子的-35、-10区域置换为共有序列。例如,在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168Marburg株;ATCC6051)中,嘌呤操纵子的-35序列为共有序列(TTGACA),但-10序列为TAAGAT,与共有序列TATAAT不同(Ebbole,D.J.andH.Zalikn,J.Biol.Chem.,1987,262,8274-8287)。因此,通过对-10序列(TAAGAT)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共有序列或者接近于共有序列,从而使其成为TATAAT、或TATGAT、或TAAAAT,由此可以使嘌呤操纵子的转录活性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启动子序列的置换可以用与下述的基因置换同样的方法来进行。作为使嘌呤操纵子的表达量增大的第3方法,也可列举使嘌呤操纵子的抑制子的表达量降低的方法(USP6,284,495号)。为了使嘌呤操纵子的抑制子(嘌呤抑制子)的表达量降低,可以采用通常的变异处理,例如利用紫外线照射芽孢杆菌属细菌或通过NTG或EMS等变异剂进行处理、选择嘌呤抑制子的表达量降低的变异株的方法。另外,嘌呤抑制子的表达量降低的芽孢杆菌属细菌除变异处理之外,例如可以通过利用使用了基因重组法的同源重组法(ExperimentsinMolecularGenetics,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press(1972);Matsuyama,S.andMizushima,S.,J.Bacteriol.,1985,162,1196-1202)、对编码染色体上的嘌呤抑制子的基因(purR;GenBankAccessionNC_000964)用不能发挥正常作用的基因(以下,有时成为“破坏型基因”)进行置换来得到。而且,通过弱化嘌呤类物质向细胞内的摄入,也可以强化嘌呤系物质生产能力。例如,嘌呤核苷向细胞内的摄入可以通过遮断参与嘌呤核苷向细胞内摄入的反应进行弱化。参与上述嘌呤核苷向细胞内的摄入的反应为例如核苷透性酶催化的反应。而且,在制造嘌呤核苷时,为了增强嘌呤核苷生产能力,可以降低分解嘌呤类物质的酶的活性。作为这种酶,可列举例如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对利用这些参与嘌呤生物合成的酶由PRPP进行了生物合成而生成的嘌呤核苷酸进行脱磷酸化,从而变换为嘌呤核苷。为了使嘌呤核苷有效地蓄积,优选降低对嘌呤核苷进一步分解而生成的次黄嘌呤等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即,优选进行改造使得以肌苷为主的嘌呤核苷作为基质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弱化或者缺损。具体而言,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活性的降低可以利用芽孢杆菌属细菌通过破坏编码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deoD基因和pupG基因来实现。芽孢杆菌属细菌可以为:如上所述破坏deoD基因或pupG基因而进行了改造的菌株。deoD基因、pupG基因可以利用例如来自芽孢杆菌属的基因(deoD;GenBankAccessionNo.NC_000964,pupG;GenBankAccessionNo.NC_000964。另外,为了增强嘌呤类物质生产能力,可以降低琥珀酰-AMP合成酶的活性。作为编码琥珀酰-AMP合成酶的基因,可列举purA基因。作为purA基因,可列举例如具有以GenBankAccessionNo.NC_000964(编码区域为互补链的碱基编号4153460-4155749)注册的碱基序列的基因。而且,为了增强嘌呤类物质生产能力,可以降低肌苷单磷酸(IMP)脱氢酶的活性。作为编码IMP脱氢酶的基因,可列举guaB基因。作为guaB基因,可列举例如具有以GenBankAccessionNo.NC_000964(编码区域为15913-17376)注册的碱基序列的基因。另外,作为增强嘌呤类物质生产能力的方法,可以考虑扩增编码具有排出嘌呤类物质活性的蛋白质的基因。作为扩增了这种基因的细菌,可列举例如扩增了rhtA基因的芽孢杆菌属细菌(日本特开2003-219876)。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微生物,更具体的实例包括:例如目标物质为L-赖氨酸的情况下,包含大肠杆菌AJ11442(NRRLB-12185,FERMBP-1543)(参照美国专利第4346170号)、乳糖发酵短杆菌AJ3990(ATCC31269)(参照美国专利第4066501号)等;目标物质为L-苏氨酸的情况下,包含大肠杆菌VKPMB-3996(RIA1867、VKPMB-3996)(参照美国专利第5175107号)、嗜乙酰乙酸棒杆菌AJ12318(FERMBP-1172)(参照美国专利第5188949号)等;目标物质为L-苯基丙氨酸的情况下,包含大肠杆菌AJ12604(FERMBP-3579)(参照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488424号)、乳糖发酵短杆菌AJ12637(FERMBP-4160)(参照法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686898号)等;目标物质为L-谷氨酸的情况下,包含大肠杆菌AJ12624(FERMBP-3853)(参照法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680178号)、乳糖发酵短杆菌AJ12475(FERMBP-2922)(参照美国专利第5272067号)等;目标物质为L-亮氨酸的情况下,大肠杆菌AJ11478(参照FERMP-5274)(日本特公昭62-34397号)、乳糖发酵短杆菌AJ3718(FERMP-2516)(参照美国专利第3970519号)等;目标物质为L-异亮氨酸的情况下,包含大肠杆菌KX141(VKPMB-4781)(参照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519l13号)、黄色短杆菌AJ12149(FERMBP-759)(美国专利第4656135号参照)等;目标物质为L-缬氨酸的情况下,包含大肠杆菌VL1970(VKPMB-4411))(参照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519l13号)、乳糖发酵短杆菌AJ12341(FERMBP-1763)(参照美国专利第5188948号)等;目标物质为L-精氨酸的情况下,包含谷氨酸棒状杆菌AJ12092(FERMBP-6906)。使用了本发明的目标物质的生产可以通过在发酵中的总培养工序中的至少需要的时间,即时段的一部分,将氨的浓度控制在一定浓度的范围而进行培养。发酵期间整个培养过程内需要的时间意指:将氨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浓度时应当需要实施培养的时间。特别优选对实施物质生产的时段期间进行控制。例如,当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使具有生产物质的能力的微生物增殖的阶段(增殖阶段)和生产物质的阶段(物质生产阶段)时,在物质生产阶段可以将氨浓度控制为一定的浓度,并且在增殖微生物的增殖阶段可以将氨浓度控制为一定的浓度,也可以不进行控制。“增殖阶段”意指:碳源主要用于细胞生长的阶段,即微生物对数生长的阶段,其可以是从培养开始起3小时,优选6小时,更优选10小时内的时间。“生产阶段”意指碳源主要用于物质生产的阶段,其可以是从培养开始起3小时,优选6小时,更优选10小时后的时段。一定浓度的范围意指:将氨的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而进行培养的方法、或设定为某种浓度以下而进行培养的方法,可以使用其中的任意方法。另外,本发明可以适合于重碳酸离子和/或碳酸离子充当氨基酸的抗衡离子的培养方法(下文中,它可以描述为碳酸盐发酵)。而且,在制造L-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时,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发酵,并回收目标的碱性氨基酸(日本特开2002-65287、US2002-0025564AEP1813677A)来制造:对发酵中的发酵槽内压力进行控制使其为正压,或者向培养基供给二氧化碳或含有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使如下培养期存在、即培养基中重碳酸离子和/或碳酸离子至少为20mM以上的培养起,将上述重碳酸离子和/或碳酸离子作为以碱性氨基酸为主的阳离子的抗衡离子。在通过重碳酸离子和/或碳酸离子充当碱性氨基酸的抗衡离子的方法进行发酵,并收集目标碱性氨基酸的培养方法中,在发酵期间整个培养过程内所需要的时间只要实现期望的生产率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例如可以是主要培养期间的整个培养过程的1/10以上,优选1/15以上。更具体地,它可以包括如下时间:相对于目标碱性物质积累,培养基中所使用的pH由于硫酸和氯离子等抗衡离子缺乏而升高。在碳酸盐发酵中,可以进行对发酵中的发酵槽内压力进行控制使其为正压、或者向培养基供给二氧化碳或含有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这两者。任意情况下,优选存在使培养基中的重碳酸离子和/或碳酸离子为20mM以上的培养期,更优选为30mM以上、特别优选40mM以上。发酵槽内压力、二氧化碳或含有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供给量或被制限的给气量可以通过例如测定培养基中的重碳酸离子或碳酸离子、或测定pH或氨浓度来确定。根据碳酸盐发酵,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可以将培养基的pH抑制为较低,其是为了使作为抗衡离子的重碳酸离子和/或碳酸离子在所述培养基中存在需要的量。用氨控制pH的情况下,为了提高pH而供给氨,并且可以成为碱性氨基酸的N源。作为培养基中所含的碱性氨基酸以外的阳离子,可列举来自培养基成分的K、Na、Mg、Ca等。这些阳离子优选为总阳离子的10%以下,优选5%以下,更优选2%以下。另外,为了使发酵中的发酵槽内压力成为正,例如使给气压比排气压高即可。通过使发酵槽内压力为正,通过发酵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于培养液,产生重碳酸离子或碳酸离子,这些离子可以成为碱性氨基酸的抗衡离子。作为发酵槽内压力,具体而言,可列举以表压(相对于大气压的差压)计为0.03~0.2MPa,优选为0.05~0.15MPa,进一步优选为0.1~0.3MPa。另外,通过对培养液供给二氧化碳、或含有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可以使二氧化碳溶解于培养液。并且,可以对培养液供给二氧化碳或含有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同时进行调节使得发酵槽内压力成为正。进行调节使发酵槽内压力为正,例如进行设定使给气压比排气压高即可。具体地,优选通过调节氧分压高于二氧化碳分压培养。另外,对培养液供给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吹入例如纯二氧化碳、或含有二氧化碳5体积%以上的混合气体即可。另外,使重碳酸离子和/或碳酸离子溶解于培养基的上述的方法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在现有方法中,通常为了生成碱性氨基酸的抗衡离子,将充分量的硫酸胺或氯化胺、另外作为营养成分的蛋白等硫酸分解物或盐酸分解物添加于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含有由它们给予的硫酸离子、氯化物离子。因此,作为弱酸性的碳酸离子浓度在培养中非常低,为ppm单位。在本发明的上述方式中,具有如下特征:减少这些硫酸离子、氯化物离子,使在微生物发酵中放出的二氧化碳在上述发酵环境下溶解于培养基中,成为抗衡离子。因此,在本发明的上述方式中,不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需要量以上的硫酸离子或氯化物离子。优选培养开始时对培养基给料适当量的硫酸胺等,在培养中途停止给料。或者,可以保持与培养基中的碳酸离子或重碳酸离子的溶解量的平衡,同时给料硫酸胺等。另外,作为碱性氨基酸的氮源,可以对培养基给料氨。可以单仅供给氨,或氨作为上述其它气体的一部分同时供给至培养基。培养基中所含的重碳酸离子和/或碳酸离子以外的其它阴离子的浓度只要是微生物的生长所需要的量即可,优选为低浓度。这种阴离子可列举:氯化物离子、硫酸离子、磷酸离子、进行了离子化的有机酸及氢氧化物离子等。这些其它离子的摩尔浓度的总计优选通常为900mM以下,更优选为700mM以下,特别更优选为5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200mM以下。在本发明的上述方式中,减少硫酸离子和/或氯化物离子的使用量为目的之一,培养基中所含的硫酸离子或氯化物离子、或它们的总计通常为700mM以下,优选为500mM以下,更优选为3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100mM以下。通常,作为碱性氨基酸的抗衡离子源,在向培养基中添加硫酸胺时,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硫酸离子释放。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上述方式中,不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过量的硫酸胺,因此,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容易地溶解在发酵液中。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方式中,优选将培养基中的总氨浓度控制在“不抑制碱性氨基酸的生产”的程度。作为这样的条件,与在最优选的条件下生产碱性氨基酸时的收率和/或生产率的量相比,包含得到如下收率和/或生产率时的条件,例如,可得到蓄积优选50%以上的碱性氨基酸时的条件、更优选70%以上、特别优选90%以上。具体而言,作为培养基中的总氨浓度,可列举例如300mM以下、250mM以下、200mM以下、100mM以下或50mM以下的浓度。pH升高时,氨的解离度降低。非离子化的氨与铵离子相比,对细菌的毒性强。因此,总氨浓度的上限也依赖于培养液的pH。即,培养液的pH越高,所允许的总氨浓度越低。因此,上述“不抑制碱性氨基酸的生产”总氨浓度优选根据每个pH进行设定。但是,可以将在培养中的最高的pH下所允许的总氨浓度范围设为整个培养期间的总氨浓度的上限值范围。另一方面,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及碱性物质的生产所需要的氮源的总氨浓度,只要在培养中氨持续供给不枯竭且不会由于氮源不足而使微生物引起目标物质的生产率降低,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在培养中经时地测定氨浓度,如果培养基中的氨枯竭,则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的氨。作为添加氨时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作为总氨浓度,可列举优选1mM以上、更优选10mM以上、特别优选20mM以上的浓度。另外,在L-谷氨酸发酵中,也可以使用调整为L-谷氨酸析出的条件的液体培养基,一边在培养基中使L-谷氨酸析出,一边进行培养。作为L-谷氨酸析出的条件,可以列举例如pH5.0~4.0、优选pH4.5~4.0、进一步优选pH4.3~4.0、特别优选pH4.0。(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1078989号说明书)实施例使用了本发明装置的L-精氨酸的生产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采用氨控制培养的实例,其在利用棒状型细菌的L-精氨酸的生产中使用了本发明装置。作为L-精氨酸生产株,使用谷氨酸棒状杆菌AJ12092(FERMBP-6906)。本实施例的本发明装置具有以下的结构。氨传感器10:为使用氨透过膜的内部电极型传感器,对非离子化氨进行响应而产生电压变化。插入培养槽200。氨控制装置100:使用具有存储部106、控制部103、与氨传感器10连接的信号输入部108、及连接于氨供给器300的控制输出部104的计算机。存储部106存储表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与来自氨传感器10的电压的关系的校正曲线。控制部102进行如下步骤:测定氨传感器10的电压,由该电压基于校正曲线算出培养槽200内的非离子化氨浓度的氨浓度算出步骤;所算出的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设定的控制浓度的情况下,对氨供给器300进行向培养槽200内供给氨指示的氨供给指示步骤。氨供给器300:具有容纳有硫酸铵水溶液的容器,设置为由该容器能够经由滚轮泵滴加硫酸铵水溶液至培养槽中,基于来自氨控制装置100的信号,以所设定的滴加速度进行滴加。(1)利用本发明装置而进行的Arg发酵中的氨浓度的控制进行培养的同时,使用本发明装置将降低的培养基中的总氨浓度控制为一定浓度,进行L-精氨酸的生产。此时,作为控制的培养基中的总氨浓度,设定20mM、100mM及300mM的3个条件。向放入了表1所示的L-精氨酸生产培养基300mL的小型发酵罐中滴加1NKOH,将pH调整为6.9。混合硫酸铵使L-精氨酸生产培养基初始的总氨浓度分别成为20mM、100mM及300mM。在表2所示的CM-Dex琼脂培养基整个面上涂布谷氨酸棒状杆菌AJ12092株,在31.5℃下培养24小时后,将在琼脂培养基各1个上生长的菌体植菌到小型发酵罐中。将温度保持在31.5℃,对用过滤器进行了除菌的空气进行1分钟通气300mL,搅拌速度设为700rpm而进行培养。进行培养的同时,降低的pH通过添加6NKOH而维持6.9。另外,进行培养的同时,适当添加另行杀菌的692g/L的葡萄糖溶液(含有0.05mL/L的消泡剂GD-113)使培养基中降低的葡萄糖浓度保持40g/L左右。培养进行52小时。在非离子化氨浓度低于设定值的情况下,利用本发明装置自动进行硫酸铵水溶液的滴加使得浓度成为设定的总氨浓度,将培养中的总氨浓度控制为一定浓度。具体而言,利用插入小型发酵罐的氨传感器,实时地测量培养基中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另行杀菌的450g/L的硫酸铵水溶液从氨供给器自动地滴加于培养基上以维持目标总氨浓度。其结果,通过使用本发明装置,如图7所示,可以简便且自动地维持作为目的的非离子化氨浓度和总氨浓度并进行Arg发酵。此时,以如下速度滴加450g/L的硫酸铵水溶液(培养整体中的平均速度):在控制总氨浓度为20mM的情况下以0.77mL/hr、控制为100mM的情况下以0.90mL/hr、控制为300mM的情况下以1.30mL/hr的速度。在300mM控制的情况下,在培养中途(8小时)采集样品,为了将所含的离子化氨转化为非离子化而使用进行了充分碱性化的物质,利用外部氨传感器进行校正。由本结果显示:在L-氨基酸的发酵生产中,通过使用本发明装置,可以非常简便且自动地将培养基中的氨浓度(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总氨浓度)控制为一定浓度并进行培养。(2)利用本发明装置进行Arg生产能力的提高接着,对使用本发明装置控制总氨浓度的情况与用一般人的管理方法控制总氨浓度时的Arg生产量进行比较。此时,作为控制的总氨浓度,设定300mM。向放入了表1所示的L-精氨酸生产培养基300mL的小型发酵罐中滴加1NKOH,将pH调整为6.9。混合有硫酸铵的培养基使L-精氨酸生产培养基的起始的氨浓度为300mM。将谷氨酸棒状杆菌AJ12092株涂布于表2所示的CM-Dex琼脂培养基整个面,在31.5℃下培养24小时后,将1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体植菌至小型发酵罐中。将温度保持在31.5℃、将用过滤器进行了除菌的空气进行1分钟通气300mL、在搅拌速度设为700rpm下进行培养。进行培养的同时,降低的pH通过添加6NKOH而维持在6.9。另外,进行培养的同时,适当添加分别进行了杀菌的692g/L的葡萄糖溶液(含有0.05mL/L的消泡剂GD-113)以培养基中降低的葡萄糖浓度保持40g/L左右。培养进行52小时。与前项同样地,使用两种方法控制总氨浓度:使用本发明装置控制总氨浓度的方法,以及在低于控制值(管理值)的情况下,用手动地添加450g/L硫酸铵3mL的人的管理方法。其结果,在使用有本发明装置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地控制总氨浓度,另一方面,在进行人的管理的情况下,在培养52小时内手动地添加了17次硫酸铵水溶液。另外,如图8所示,与进行了人的管理的情况相比,在使用有本发明装置的情况下,更多地蓄积精氨酸。而且,作为总精氨酸生产量,在进行了人的管理的情况下为9.5g,与此相对,在使用有本发明装置的情况下,生成11.1g的精氨酸。需要说明的是,在培养中途(8小时)采取培养液,为了将所含的氨离子转化为非离子化而进行了充分的碱性的物质,利用外部氨传感器进行校正。由本结果显示:在L-氨基酸的发酵生产中,通过使用本发明装置,可以非常简便且自动地将培养基中的氨浓度(非离子化氨浓度及总氨浓度)控制为一定浓度而进行培养,除此之外,L-氨基酸的生产能力也得到提高。表1L-精氨酸生产培养基用KOH水溶液调整为pH6.0,在120℃下进行20分钟高压灭菌器灭菌。表2CM-Dex琼脂培养基用KOH水溶液调整pH为7.5,在120℃下进行20分钟高压灭菌器灭菌。高压灭菌后,在培养皿中注入培养基,做成琼脂状。由本结果得知:在L-氨基酸的发酵生产中,通过使用本发明装置,可以非常简便地将培养基中的氨浓度控制为一定浓度,同时进行培养。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以详述的说明,根据本发明,可以一边连续地任意地控制培养液中的氨浓度,一边进行培养,因此,可以用于包括微生物工业等的化学工业的领域中。数字符号的描述100氨控制装置102控制部102a校正曲线制作部102b非离子化氨浓度算出部102cpH值测定部102d总氨浓度算出部102e氨供给指示部102f校正测定部用的电压102g校正部104控制输出部106存储部106a氨解离曲线文件106b校正曲线文件106c非离子化氨浓度文件106dpH值文件106e总氨浓度文件108信号输入部10氨传感器11,13NH3放大器12外置氨传感器20pH传感器21pH放大器200培养槽300氨供给器30氨罐31开关32阀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