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建筑沥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522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沥青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改性建筑沥青。



背景技术:

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其机理有两种,一是改变沥青化学组成,二是使改性剂均匀分布于沥青中形成一定的空间网络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性建筑沥青。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改性建筑沥青,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酸10-25份,三乙丙醇胺5-13份,热塑性弹性体5-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10份,聚乙二醇单甲醚3-8份,沥青45-60份,脂肪酸3.6-5.4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15份,硅烷偶联剂12-18份。

进一步的,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酸10份,三乙丙醇胺5份,热塑性弹性体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份,聚乙二醇单甲醚3份,沥青45份,脂肪酸3.6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份,硅烷偶联剂12份。

进一步的,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酸25份,三乙丙醇胺13份,热塑性弹性体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份,聚乙二醇单甲醚8份,沥青60份,脂肪酸5.4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份,硅烷偶联剂18份。

进一步的,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酸15份,三乙丙醇胺8 份,热塑性弹性体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份,聚乙二醇单甲醚5份,沥青50份,脂肪酸4.2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份,硅烷偶联剂14份。

进一步的,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酸20份,三乙丙醇胺11份,热塑性弹性体1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份,聚乙二醇单甲醚6份,沥青55份,脂肪酸4.9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份,硅烷偶联剂15份。

采用上述配方后,本发明的改性建筑沥青具有良好水稳定性,较高的动态模量,较高的车辙懂稳定度计低温破坏应变;另外,本发明的成分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改性建筑沥青,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酸10-25份,三乙丙醇胺5-13份,热塑性弹性体5-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10份,聚乙二醇单甲醚3-8份,沥青45-60份,脂肪酸3.6-5.4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15份,硅烷偶联剂12-18份。

实施方式一:

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酸10份,三乙丙醇胺5份,热塑性弹性体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份,聚乙二醇单甲醚3份,沥青45份,脂肪酸3.6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份,硅烷偶联剂12份。

实施方式二:

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酸25份,三乙丙醇胺13份,热塑性弹性体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份,聚乙二醇单甲醚8份,沥青60份,脂肪酸5.4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份,硅烷偶联剂18份。

实施方式三:

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酸15份,三乙丙醇胺8份,热塑性弹性体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份,聚乙二醇单甲醚5份,沥青50份,脂肪酸4.2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份,硅烷偶联剂14份。

实施方式四:

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酸20份,三乙丙醇胺11份,热塑性弹性体1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份,聚乙二醇单甲醚6份,沥青55份,脂肪酸4.9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份,硅烷偶联剂15份。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发明的原理和实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