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536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在水性培养基中的第一和第二微生物的混合培养物,

其中

-所述第一微生物是能够将包含CO和/或CO2的碳源转化为乙酸或其盐和/或乙醇的产乙酸微生物;

-所述第二微生物是能够代谢乙酸或其盐和/或乙醇的非产乙酸微生物;

-所述第一和第二微生物处于均质混合物中,

并且其中所述水性培养基包含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培养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选自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耐氧微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和需氧微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培养物,其中所述水性培养基包含处于0.1-1.5mg/l的范围的氧。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培养物,其中所述碳源包含至少50重量%的CO和/或CO2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培养物,其中所述第一微生物选自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潮湿厌氧醋菌(Acetoanaerobium notera)(ATCC 35199)、长醋丝菌(Acetonema longum)(DSM 6540)、甲醇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 carbinolicum)(DSM 2925)、苹果酸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 malicum)(DSM 4132)、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ium)第446号物种、威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 wieringae)(DSM 1911)、伍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 woodii)(DSM 1030)、巴克斯碱棒菌(Alkalibaculum bacchi)(DSM 22112)、闪烁古生球菌(Archaeoglobus fulgidus)(DSM 4304)、产生布劳特氏菌(Blautia producta)(DSM 2950)、食甲基丁酸杆菌(Butyribacterium methylotrophicum)(DSM 3468)、醋酸梭菌(Clostridium aceticum)(DSM 1496)、自养产乙烷梭菌(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DSM 10061、DSM 19630和DSM 23693)、食羧梭菌(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DSM 15243)、考斯凯特梭菌(Clostridium coskatii)(ATCC编号PTA-10522)、德雷克氏梭菌(Clostridium drakei)(ATCC BA-623)、蚁酸醋酸梭菌(Clostridium formicoaceticum)(DSM 92)、乙二醇梭菌(Clostridium glycolicum)(DSM 1288)、扬氏梭菌(Clostridium ljungdahlii)(DSM 13528)、扬氏梭菌C-01(ATCC 55988)、扬氏梭菌ERI-2(ATCC 55380)、扬氏梭菌O-52(ATCC 55989)、马犹姆贝梭菌(Clostridium mayombei)(DSM 6539)、食甲氧基苯甲酸梭菌(Clostridium methoxybenzovorans)(DSM 12182)、拉格斯代尔梭菌(Clostridium ragsdalei)(DSM 15248)、粪味梭菌(Clostridium scatologenes)(DSM 757)、梭菌属(Clostridium)物种ATCC 29797、库氏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 kuznetsovii)(DSM 6115)、热苯甲酸脱硫肠状菌热互养共栖亚种(Desulfotomaculum thermobenzoicum subsp.thermosyntrophicum)(DSM 14055)、粘液真杆菌(Eubacterium limosum)(DSM 20543)、噬乙酸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acetivorans)C2A(DSM 2834)、穆尔氏菌属(Moorella)物种HUC22-1、热醋穆尔氏菌(Moorella thermoacetica)(DSM 521)、热自养穆尔氏菌(Moorella thermoautotrophica)(DSM 1974)、普氏醋菌(Oxobacter pfennigii)(DSM 322)、食空气鼠孢菌(Sporomusa aerivorans)(DSM 13326)、卵形鼠孢菌(Sporomusa ovata)(DSM 2662)、森林土壤醋酸鼠孢菌(Sporomusa silvacetica)(DSM 10669)、球形鼠孢菌(Sporomusa sphaeroides)(DSM 2875)、白蚁鼠孢菌(Sporomusa termitida)(DSM 4440)和凯伍热厌氧菌(Thermoanaerobacter kivui)(DSM 2030)。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培养物,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至少为酵母、微观藻类和/或细菌,并且其中

-所述酵母选自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皮肤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圆酵母状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弯曲隐球酵母(Crytococcus curvatus)和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

-所述微观藻类是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和/或

-所述细菌选自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玻利维亚盐单胞菌(Halomonas boliviens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钩虫贪铜菌(Cupriavidus necator)、富养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 eutropha)、克氏梭菌(Clostridium kluyveri)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培养物,其中所述乙酸或其盐和/或乙醇被代谢为至少一种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有机化合物。

8.生产至少一种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在包含氧和碳源的水性培养基中的以均质混合物形式的第一和第二微生物的混合培养物进行接触,其中

-所述第一微生物为能够将所述碳源转化为乙酸或其盐和/或乙醇的产乙酸微生物;和

-所述第二微生物为能够将乙酸或其盐和/或乙醇代谢为所述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有机化合物的非产乙酸微生物。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以连续气流向所述水性培养基提供氧和包含CO和/或CO2的碳源。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水性培养基中氧的量在0.1-1.5mg/l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方法,其中所述连续气流具有处于0.01-10重量%的范围的氧浓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微生物选自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潮湿厌氧醋菌(ATCC 35199)、长醋丝菌(DSM 6540)、甲醇醋酸杆菌(DSM 2925)、苹果酸醋酸杆菌(DSM 4132)、醋酸杆菌属第446号物种、威氏醋酸杆菌(DSM 1911)、伍氏醋酸杆菌(DSM 1030)、巴克斯碱棒菌(DSM 22112)、闪烁古生球菌(DSM 4304)、产生布劳特氏菌(DSM 2950)、食甲基丁酸杆菌(DSM 3468)、醋酸梭菌(DSM 1496)、自养产乙烷梭菌(DSM 10061、DSM 19630和DSM 23693)、食羧梭菌(DSM 15243)、考斯凯特梭菌(ATCC编号PTA-10522)、德雷克氏梭菌(ATCC BA-623)、蚁酸醋酸梭菌(DSM 92)、乙二醇梭菌(DSM 1288)、扬氏梭菌(DSM 13528)、扬氏梭菌C-01(ATCC 55988)、扬氏梭菌ERI-2(ATCC 55380)、扬氏梭菌O-52(ATCC 55989)、马犹姆贝梭菌(DSM 6539)、食甲氧基苯甲酸梭菌(DSM 12182)、拉格斯代尔梭菌(DSM 15248)、粪味梭菌(DSM 757)、梭菌属物种ATCC 29797、库氏脱硫肠状菌(DSM 6115)、热苯甲酸脱硫肠状菌热互养共栖亚种(DSM 14055)、粘液真杆菌(DSM 20543)、噬乙酸甲烷八叠球菌C2A(DSM 2834)、穆尔氏菌属物种HUC22-1、热醋穆尔氏菌(DSM 521)、热自养穆尔氏菌(DSM 1974)、普氏醋菌(DSM 322)、食空气鼠孢菌(DSM 13326)、卵形鼠孢菌(DSM 2662)、森林土壤醋酸鼠孢菌(DSM 10669)、球形鼠孢菌(DSM 2875)、白蚁鼠孢菌(DSM 4440)和凯伍热厌氧菌(DSM 2030)。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微生物至少为酵母、微观藻类和/或细菌,并且其中

-所述酵母选自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热带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皮肤丝孢酵母、圆酵母状红冬孢酵母、宛氏拟青霉、弯曲隐球酵母和解脂耶氏酵母;

-所述微观藻类是寇氏隐甲藻;和/或

-所述细菌选自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谷氨酸棒杆菌、玻利维亚盐单胞菌、大肠杆菌、钩虫贪铜菌、富养罗尔斯通氏菌、克氏梭菌和恶臭假单胞菌。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有机化合物选自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羧酸、二羧酸、羟基羧酸、羧酸酯、羟基羧酸酯、醇、醛、酮、胺和氨基酸。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混合培养物用于制备经取代或未取代的有机化合物的用途。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