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接枝共聚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6191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接枝共聚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品。



背景技术:

热塑性树脂可分为结晶性热塑性树脂与非晶性热塑性树脂,聚缩醛、聚酰胺等结晶性热塑性树脂除了机械特性、耐热性、电气特性、成型性之外,滑动性也优异。因此,结晶性热塑性树脂作为轴承、齿轮等滑动部件,被应用于广泛的领域中。

但在近年来,随着所述领域的发展,对于滑动部件的要求变得更高。特别是要求滑动部件的摩擦系数、磨损量、滑动噪音(摩擦噪音)等滑动性的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等非晶性热塑性树脂的耐热性或耐冲击性、尺寸稳定性优异。因此被用作oa设备等电气及电子领域、汽车领域等的各种部件的材料。但是,与结晶性热塑性树脂相比,非晶性热塑性树脂的滑动性差。因此,人们开始尝试添加或选择赋予尺寸稳定性优异的非晶性热塑性树脂以滑动性、耐磨性功能的改良剂。

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用于提高热塑性树脂的滑动性的常规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作为添加物,使用了聚乙烯或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或聚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作为添加剂,使用了烯烃类共聚物与乙烯类共聚物构成的多相结构树脂。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最终成型的热塑性树脂的表面上涂布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类硬涂剂,使其固化而形成硬涂层的技术。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为了抑制或降低摩擦噪音的发生,在abs树脂的表面上涂布作为表面处理剂的氟类或硅氧烷类的涂料组合物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8-2597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4-1201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6-1007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3-21742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向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所述混合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虽然在以金属作为对偶材料(相手材)的滑动试验中得到了充分的滑动性,但在以未添加添加剂的树脂作为对偶材料的滑动试验或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之间的滑动试验中,未能得到充分的滑动性。此外,对于这些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即使在高负载的滑动试验中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滑动性。更进一步,无法充分改善摩擦噪音。

此外,在专利文献3或专利文献4所述的技术中,需要进行涂布工序,因此增加了工作时间或成本负担。在这一点上,若能够提高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本身的滑动性,则无需进行涂布工序即可获得优异的滑动性。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热塑性树脂机械物性的同时,提高滑动性并降低摩擦噪音的技术。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含有(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b)乙烯共聚物、(c)有机过氧化物。

所述(b)乙烯共聚物及所述(c)有机过氧化物含浸于所述(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

所述(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包含1~20重量%的乙酸乙烯酯。

所述(b)乙烯共聚物由(b-1)苯乙烯、(b-2)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至少一种、(b-3)叔丁基过氧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碳酸酯、(b-4)聚合引发剂形成。

将所述(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设为100重量份,则所述(c)有机过氧化物的含量为0.1~3重量份。

通过向热塑性树脂中添加所述构成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能够获得机械物性及滑动性优异、摩擦噪音降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使所述(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所述(b-1)苯乙烯、与所述(b-2)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至少一种的含量合计为100重量份,则所述(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可以是50~90重量份。

通过使用所述构成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能够得到滑动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所述(b-4)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可以为50~75℃。

所述(c)有机过氧化物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可以为95~130℃。

在所述构成中,(c)有机过氧化物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比(b-4)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高。因此,在用于获得(b)乙烯共聚物的聚合反应中,难以发生(c)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因此,在所述构成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中,由于难以减少(c)有机过氧化物,因此能够防止熔融混炼时的(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交联反应不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枝共聚物通过将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熔融混炼而得到。

所述接枝共聚物的主链由所述(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形成。

所述接枝共聚物的侧链由所述(b-1)苯乙烯与所述(b-2)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至少一种的乙烯共聚物形成。

通过添加所述构成的接枝共聚物,能够得到机械物性及滑动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枝共聚物含有(x)热塑性树脂、(y)接枝共聚物。

所述(x)热塑性树脂的含量设为100重量份,则所述(y)接枝共聚物的含量为1~25重量份。

通过所述构成,能够提供机械物性及滑动性更加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x)热塑性树脂为选自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abs树脂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通过所述构成,能够提供机械物性及滑动性更加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选自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聚乙烯蜡、石蜡中的1种以上作为(z-1)润滑剂。

将所述(x)热塑性树脂的含量设为100重量份,则所述(z-1)润滑剂的含量为1~5重量份。

通过所述构成,能够提供机械物性及滑动性更加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选自碳酸钙及钛酸钾中的1种以上作为(z-2)无机填充剂。

使所述(x)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为100重量份,则所述(z-2)无机填充剂的含量为3~8重量份。

通过所述构成,能够提供机械物性及滑动性更加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树脂成型品由使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到。

发明效果

能够提供一种在维持热塑性树脂的机械物性的同时,提高滑动性并降低摩擦噪音的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概要>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特定的主链与侧链构成、并且利用有机过氧化物选择性地使主链交联的(y)接枝共聚物添加到(x)热塑性树脂中,由此生成所述(y)接枝共聚物良好地分散于(x)热塑性树脂中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在维持热塑性树脂原本的优异的机械物性的同时,能够不依靠对偶材料的种类或负载的大小而得到优异的滑动性。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能够利用于电气部件、电子部件、机械部件、精密仪器部件、汽车部件等广泛的领域中。

本实施方式的(y)接枝共聚物通过对以下说明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而得到。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含有(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b)乙烯共聚物、(c)有机过氧化物。(b)乙烯共聚物及(c)有机过氧化物含浸于(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

[(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本实施方式的(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结构单元中的乙酸乙烯酯的含量优选为1~2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3~10重量%。

在(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通过使乙酸乙烯酯的含量停留在20重量%以下,提高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滑动性,通过使乙酸乙烯酯的含量停留在10重量%以下,进一步提高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滑动性。更进一步,在这些情况下,提高了(y)接枝聚合物的耐热性。

另一方面,在(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通过使乙酸乙烯酯的含量为1重量%以上,使(c)有机过氧化物引发的交联反应容易进行,通过使(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乙酸乙烯酯的含量为3重量%以上,使(c)有机过氧化物引发的交联反应更容易进行。

此外,作为(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可选择具有任意流动性的共聚物。但是,在以jisk7210为基准的测定方法中,(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在190℃下优选为0.1~25(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0~10(g/10分钟)。

在(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通过使mfr停留在25(g/10分钟)以下,进一步使mfr停留在10(g/10分钟)以下,提高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滑动性。另一方面,在(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通过使mfr为0.1(g/10分钟)以上,进一步使mfr为1.0(g/10分钟)以上,提高了(y)接枝聚合物在制备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b)乙烯共聚物]

本实施方式的(b)乙烯共聚物由(b-1)苯乙烯、(b-2)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b-3)叔丁基过氧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碳酸酯、(b-4)聚合引发剂构成的乙烯单体组合物形成。

(b)乙烯共聚物中的各单体(b-1)、(b-2)、(b-3)、(b-4)的含量可适当决定。但是,若(b-1)苯乙烯的含量、(b-2)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至少一种的含量的总量为100重量份,则(b-1)苯乙烯的含量优选为50~99重量份。由此能够获得滑动性及机械物性特别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此外,若(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b-1)苯乙烯、(b-2)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至少一种的含量的总量为100重量份,则(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优选为50~90重量份。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特别良好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滑动性。

(b)乙烯共聚物中的(b-3)叔丁基过氧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碳酸酯为下述化学式(1)所示的化合物。对本实施方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则(b-3)叔丁基过氧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碳酸酯的过氧键进行热分解,产生自由基,由此得到(y)接枝共聚物。

[化学式1]

(b)乙烯共聚物中的(b-4)聚合引发剂不限于特定的种类,可以利用有机过氧化物或偶氮引发剂等公知的聚合引发剂。但是,(b-4)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优选为50~75℃。

此处,10小时半衰期温度(以下,也使用“t10”的缩写)是指,以使(b-4)聚合引发剂或(c)有机过氧化物中含有的过氧键浓度或偶氮键浓度为0.1摩尔/升的方式将其溶解于苯,使所得到的溶液进行热分解时,该(b-4)聚合引发剂或(c)有机过氧化物经过10小时迎来半衰期的温度。

通过使(b-4)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为50℃以上,抑制了(b-4)聚合引发剂的急剧分解,使聚合温度的控制变容易。另一方面,通过使(b-4)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为75℃以下,能够使(b-4)聚合引发剂得到良好的分解,使(b-4)聚合引发剂本身或其它单体在(y)接枝共聚物中难以残留。

此外,为了使(b-4)聚合引发剂本身或其它单体在(y)接枝共聚物中难以残留,可以考虑提高用于获得(b)乙烯共聚物的聚合温度。

但是,若提高聚合温度,则由于聚合温度与(c)有机过氧化物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之间的差变小,在用于获得(b)乙烯共聚物的聚合反应中,(c)有机过氧化物容易分解。因此,在熔融混炼时,存在(c)有机过氧化物不足,(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无法充分进行交联反应的情况。因此,不优选提高用于获得(b)乙烯共聚物的聚合温度。

作为可用作(b-4)聚合引发剂的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下述物质。对于各物质,括号内表示10小时半衰期温度。

叔丁基过氧化新庚酸酯(t10=51℃)

叔己基过氧化新戊酸酯(t10=53℃)

叔丁基过氧化新戊酸酯(t10=55℃)

二(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t10=59℃)

过氧化二月桂酰(t10=62℃)

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t10=65℃)

2,5-二甲基-2,5-二(2-乙基己酰基过氧)己烷(t10=66℃)

叔己基过氧-2-乙基己基己酸酯(t10=70℃)

二(4-甲基苯甲酰)过氧化物(t10=71℃)

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t10=72℃)

过氧化二苯甲酰(t10=74℃)

作为可用作(b-4)聚合引发剂的偶氮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下述物质。对于各物质,括号内表示10小时半衰期温度。

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t10=51℃)

2,2-偶氮双(异丁腈)(t10=65℃)

2,2-偶氮双(2-甲基丁腈)(t10=67℃)

[(c)有机过氧化物]

本实施方式的(c)有机过氧化物通过在熔融混炼时热分解产生自由基,能够使(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交联。(c)有机过氧化物不限定特定的种类,可利用公知的有机过氧化物。(c)有机过氧化物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优选为95~130℃。

通过使(c)有机过氧化物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为95℃以上,在用于获得(b)乙烯共聚物的聚合反应中,(c)有机过氧化物难以分解。因此,在用于获得(b)乙烯共聚物的聚合反应中,(c)有机过氧化物难以减少,从而能够防止熔融混炼时(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交联反应不足。

另一方面,通过使(c)有机过氧化物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为130℃以下,在熔融混炼时(c)有机过氧化物良好地分解。由此使(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交联反应良好进行。

作为可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c)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下述物质。对于各物质,括号内表示10小时半衰期温度。

叔己基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酯(t10=95℃)

叔丁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酯(t10=97℃)

叔丁基过氧化月桂酸酯(t10=98℃)

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酯(t10=99℃)

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基单碳酸酯(t10=99℃)

叔己基过氧化苯甲酸酯(t10=99℃)

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过氧)己烷(t10=100℃)

叔丁基过氧化乙酸酯(t10=102℃)

2,2-二(叔丁基过氧)丁烷(t10=103℃)

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t10=104℃)

正丁基-4,4-二(叔丁基过氧)戊酸酯(t10=105℃)

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t10=119℃)

二枯基过氧化物(t10=116℃)

二-叔己基过氧化物(t10=116℃)

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t10=118℃)

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t10=120℃)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t10=124℃)

若(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为100重量份,则本实施方式的(c)有机过氧化物的含量优选为0.1~3重量份。通过使(c)有机过氧化物的含量为0.1重量份以上,能够防止(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交联反应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使(c)有机过氧化物的含量停留在3重量份以下,能够在通过熔融混炼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中得到良好的流动性。

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x)热塑性树脂、(y)接枝共聚物。

<(x)热塑性树脂>

可用于本实施方式的(x)热塑性树脂为选自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的1种或2种以上混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

[(x)聚缩醛树脂]

(x)聚缩醛树脂可通过公知的制备方法制备。在(x)聚缩醛树脂中,可以使用聚缩醛均聚物及聚缩醛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此外,作为(x)聚缩醛树脂的基体树脂,可使用以公知的方法使聚缩醛交联或接枝共聚而改性的物质。(x)聚缩醛树脂的聚合度或末端基团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

[(x)聚酰胺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x)聚酰胺树脂为在主链具有酰胺键(-nhco-)的聚合物。作为(x)聚酰胺树脂,并不限定为特定种类,但例如可列举出聚己内酰胺(polycaproamide,尼龙6)、聚己二酰丁二胺(polytetramethyleneadipamide,尼龙46)、聚己二酰己二胺(polyhexamethyleneadipamide,尼龙66)、聚癸二酰己二胺(polyhexamethylenesebacamide,尼龙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polyhexamethylenedodecamide,尼龙612)、聚己二酰十一烷二胺(polyundecamethyleneadipamide,尼龙116)、聚十一内酰胺(polyundecaneamide,尼龙11)、聚十二内酰胺(polydodecaneamide,尼龙12)、聚对苯二甲酰三甲基己二胺(polytrimethylhexamethyleneterephthalamide,尼龙tmht)、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polyhexamethyleneisophthalamide,尼龙6i)、聚对苯二甲酰壬二胺(polynonamethyleneterephthalamide,尼龙9t)、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olyhexamethyleneterephthal,尼龙6t)、聚十二烷二酰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二胺(polybis(4-aminocyclohexyl)methanedodecamide,尼龙pacm12)、聚十二烷二酰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甲烷二胺(polybis(3-methyl-4-aminocyclohexyl)methanedodecamide,尼龙二甲基pacm12)、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polymetaxylyleneadipamide,尼龙mxd6)、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十一烷二胺(polyundecamethylenehexahydroterephthalamide,尼龙11t(h))等。(x)聚酰胺树脂可由单一种类构成,也可含有多个种类。

[(x)聚碳酸酯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x)聚碳酸酯树脂并不限定为特定种类。例如可使用通过公知的光气法或熔融法等制备的芳香族pc。具体的制备方法例如记载于特开昭63-215763号公报或特开平2-124934号公报等中。作为用作原料的代表性二苯酚,可列举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即双酚a)。此外,作为用于导入碳酸酯的前驱体,可列举出光气、二苯基碳酸酯等。制备的pc树脂使用封闭了末端oh基的树脂、未封闭末端oh基的树脂均可。

[(x)abs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x)abs树脂将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成分为主体的共聚物作为主成分,并不限定为特定的种类,可使用通过公知的方法制备的物质,例如可列举出在丁二烯存在下将丙烯腈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的物质。(x)abs树脂中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各自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

[(x)pc/abs树脂]

作为选自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以及abs树脂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例如可列举出pc/abs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x)pc/abs树脂为(x-1)聚碳酸酯树脂(以下,有时简单称为pc树脂)与(x-2)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以下,有时单称为abs树脂)的混合树脂。

(x)pc/abs树脂中的(x-1)pc树脂与(x-2)abs树脂的含量可适当决定。但是,若以(x-1)pc树脂与(x-2)abs树脂的总量为100重量份,则(x-1)pc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95重量份。由此,可获得滑动性及机械物性特别优异的pc/abs树脂组合物。

<(y)接枝共聚物>

本实施方式的(y)接枝共聚物通过将所述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而得到。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中,由于(b)乙烯共聚物及(c)有机过氧化物含浸于(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因此能够获得均匀的接枝共聚物。

(y)接枝共聚物的主链由(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构成。(y)接枝共聚物的侧链由(b-1)苯乙烯与(b-2)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至少一种的乙烯共聚物构成。

若(x)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为100重量份,则(y)接枝共聚物的含量优选为1~2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20重量份。

通过使(y)接枝共聚物的含量为1重量份以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滑动性得到提高,通过使(y)接枝共聚物的含量为5重量份以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滑动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使(y)接枝共聚物的含量停留在25重量份以下,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机械物性或外观品质得到提高,通过使(y)接枝共聚物的含量为20重量份以下,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机械物性或外观品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z)其它添加物>

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根据需要含有上述以外的添加物。作为这样的添加物,例如可列举出矿油、烃、脂肪酸、醇、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金属皂、天然蜡、硅氧烷等润滑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无机阻燃剂,卤素类、磷类等有机阻燃剂,碳酸钙、钛酸钾、金属粉、滑石、玻璃纤维、碳纤维、木粉等有机或无机的填充剂,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润滑剂、分散剂、偶联剂、发泡剂、交联剂、着色剂等添加剂以及其它聚烯烃类树脂、聚酯、聚亚苯醚等工程塑料等。

[(z-1)润滑剂]

作为(z-1)润滑剂,优选含有由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聚乙烯蜡、石蜡中选出的1种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滑动性。

更进一步,若(x)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为100重量份,所述(z-1)润滑剂的含量优选为1~5重量份。通过使(z-1)润滑剂的含量为1重量份以上,可进一步提高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滑动性。此外,通过使(z-1)润滑剂的含量为5重量份以下,能够维持机械强度。

[(z-2)无机填充剂]

作为(z-2)无机填充剂,优选含有由碳酸钙及钛酸钾中选出的1种以上。由此,进一步提高机械强度。

若(x)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为100重量份,则所述(z-2)无机填充剂的含量为3~8重量份。通过使(z-2)无机填充剂的含量为3重量份以上,机械强度得到提高。此外,通过使(z-2)无机填充剂的含量为8重量份以下,能够维持滑动性。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说明。

1.(y)接枝共聚物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对于实施例1-1~1-13及比较例1-1~1-4,以表1所示的组成,制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作为其一个例子,以下示出实施例1-1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的制备工序。此外,其它实施例及比较例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也以与实施例1-1相同的工序制备。

[实施例1-1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在内容量为5l的不锈钢制高压釜中加入2500g纯水,更进一步,使作为悬浊剂的2.5g聚乙烯醇溶解。向其中加入700g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商品名“ウルトラセン510”,东曹有限公司制,vac含量6%,mfr=2.5g/10分钟),搅拌使其分散。

除此之外,将4.0g自由基聚合引发剂、9.0g自由基(共)聚合性有机过氧化物以及3.5g交联剂溶解于210g苯乙烯(st)及90g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中,生成溶液,将该溶液投入到高压釜中搅拌。

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使用二(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商品名“peroyl355”,10小时半衰期温度=59℃,日油有限公司制),作为自由基(共)聚合性有机过氧化物,使用叔丁基过氧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碳酸酯(mec),作为交联剂使用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商品名“perhexa25b”,10小时半衰期温度=118℃,日油有限公司制)。

然后,将高压釜升温至60~65℃,搅拌3小时,由此,使含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及自由基(共)聚合性有机过氧化物的单体组合物含浸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

然后,将高压釜升温至80~85℃,以该温度保持7小时使其聚合,通过水洗及干燥,得到通过(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含浸作为(b)乙烯共聚物的聚(st/gma/mec)共聚物和作为(c)有机过氧化物的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

用醋酸乙酯,从得到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中提取聚(st/gma/mec)共聚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进行测定的结果可知,聚(st/gma/mec)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0万。

[比较例1-1~1-4的说明]

比较例1-1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不含(c)有机过氧化物。

在比较例1-2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中,(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乙酸乙烯酯的含量比上述实施方式多。

在比较例1-3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中,(c)有机过氧化物的含量比上述实施方式多。

在比较例1-4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中,使用低密度聚乙烯代替(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表1中各缩写的含义如下。

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在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适当使用以下的3种中的任一种)

(i)“ウルトラセン510”,东曹有限公司制,vac含量6%,mfr=2.5(g/10分钟)

(ii)“ウルトラセン537”,东曹有限公司制,vac含量15%,mfr=3.0(g/10分钟)

(iii)“ウルトラセン750”,东曹有限公司制,vac含量32%,mfr=30(g/10分钟)

ldpe:低密度聚乙烯(“sumikatheneg401”,住友化学有限公司制,密度=0.926g/cm3)

st:苯乙烯

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an:丙烯腈

mec:叔丁基过氧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碳酸酯

r355:二(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

bw:苯甲酰过氧化物(“nyperbw”,10小时半衰期温度=74℃,日油有限公司制)

25b: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

bue: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基单碳酸酯(“perbutyle”,10小时半衰期温度=99℃,日油有限公司制)

[(y)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在实施例2-1~2-13及比较例2-1~2-4中,如表2所示,分别使用实施例1-1~1-13及比较例1-1~1-4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制备接枝共聚物。作为其一个例子,以下示出实施例2-1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工序。此外,其它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接枝共聚物也通过与实施例2-1相同的工序制备。

[实施例2-1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用laboplastomill单轴挤出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在200℃下对实施例1-1中得到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使其进行接枝反应,由此得到主链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构成、侧链由聚(st/gma)构成的接枝共聚物。

对得到的接枝共聚物的mfr(220℃/10kgf)进行测定,确认到了其为0.6(g/10min),并确认到了接枝反应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交联反应的进行。此外,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jeoljsmt300”,日本电子有限公司制)观察所得到的接枝共聚物,确认到粒径0.1~0.2μm的球形树脂均匀分散。

[表2]

※※220℃/10kgf

2.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在实施例3~12中,作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备聚缩醛树脂组合物、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abs树脂组合物、pc/abs树脂组合物。

<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在实施例3、4中,在本发明的(x)热塑性树脂中使用聚缩醛树脂,制备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聚缩醛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对于实施例3-1~3-15及比较例3-1~3-5,以表3所示的添加比例,将所述接枝共聚物以适宜的规定量与聚缩醛树脂(商品名“duraconm90-44”,宝理塑料有限公司制)干混,通过设定为190℃的双轴挤出机熔融混炼,得到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在表3中,聚缩醛树脂以“pom”的缩写表示。

对于实施例4,除了以表4所示的添加比例添加(z-1)润滑剂或(z-2)无机填充剂以外,通过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法制备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此外,比较例3-1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不使用接枝共聚物,仅通过聚缩醛树脂制备。在实施例3-1~3-15中分别使用在实施例2-1~2-13中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在比较例3-2~3-5中,分别使用比较例2-1~2-4的接枝共聚物。

[评价材料的制备]

通过注塑成型机使实施例3-1~3-15、实施例4-1~4-8及比较例3-1~3-5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成型,由此制备实施例3-1~3-15及比较例3-1~3-5的评价材料。作为注塑成型的条件,将料筒温度设为200℃,模具温度设为90℃。

[评价方法]

·拉伸强度

以jisk-7113为基准,以试验速度50mm/分钟进行。拉伸强度的目标值根据(x)热塑性树脂的种类决定,在使用聚缩醛树脂的情况下,设为50mpa以上。

·弯曲模量

以jisk-7203为基准,以试验速度2mm/分钟进行。弯曲模量的目标值根据(x)热塑性树脂的种类决定,在使用聚缩醛树脂的情况下,设为1.5gpa以上。

滑动性评价1(推力式摩擦磨损试验)

试验机器:orientec有限公司制摩擦磨损试验机efm-iii-f

评价材料:内径20mm,外径25.6mm的圆筒材料

评价材料材质:表3所示的组成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对偶材料:内径20mm,外径25.6mm的圆筒材料

对偶材料材质:(1)碳钢(s45c),(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

试验条件(对偶材料材质为(1)的情况):荷重50n,线速度50cm/sec

试验条件(对偶材料材质为(2)的情况):荷重20n,线速度50cm/sec

试验时间:100分钟

在本试验中,对于各对偶材料材质(1)、(2),分别求出各评价材料的磨损量(mg)及动摩擦系数。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的目标值根据(x)热塑性树脂的种类决定,在使用聚缩醛树脂的情况下、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磨损量的目标值为2.0mg以下,动摩擦系数的目标值为0.25以下。此外,在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磨损量的目标值为2.0mg以下,动摩擦系数的目标值为0.25以下。

滑动性评价2(往复滑动试验)

试验机:株式会社井元制备所制摩擦试验机1566-a

评价材料:长80mm、宽10mm、高4mm的平板

评价材料材质:表3、4所示组成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对偶材料:直径10mm的圆柱材料

对偶材料材质:duraconm90-44(宝理塑料有限公司制)

试验条件:荷重3kgf,线速度100mm/sec,5000次往复

在本试验中,求出各评价材料的磨损量(mg)。磨损量的目标值为10.0mg以下。

·摩擦噪音的评价

将得到的评价材料作为摩擦噪音评价试验用板(60mm×100mm×2mm),将聚缩醛树脂(商品名“duraconm90-44”,宝理塑料有限公司制)作为互磨对偶材料用板(50mm×25mm×2mm),进行切割、去毛刺后,在温度25℃、湿度50%各自进行12小时状态调整。

将摩擦噪音评价试验用板与作为对偶材料的各板固定在ziegler社的粘滑检测装置ssp-02上,以荷重=40n、速度=1mm/sec的条件分别测定互磨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此外,摩擦噪音风险值的值越小表示摩擦噪音发生的风险越低。摩擦噪音风险值的判断标准如下所示。

摩擦噪音风险值1~3:摩擦噪音发生的风险低

摩擦噪音风险值4~5:摩擦噪音发生的风险稍高

摩擦噪音风险值6~10:摩擦噪音发生的风险高

在本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摩擦噪音风险值的目标值为3以下。

[评价结果]

实施例3-1~3-15及比较例3-1~3-5的评价材料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4-1~4-8的评价材料的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中各缩写的含义如下。

ss:硬脂酸十八醇脂

gms:甘油单硬脂酸酯

sa:硬脂酸酰胺

pewax:聚乙烯蜡

plwax:石蜡

caco3:碳酸钙(立方形,脂肪酸处理)

tik:钛酸钾

·机械物性

实施例3-1~3-15及实施例4-1~4-8的评价材料所得到拉伸强度均为50mpa以上的大值,弯曲模量均为1.5gpa以上的高值。另一方面,在不含(c)有机过氧化物的比较例3-2的评价材料中,拉伸强度为不足50mpa的小值。

·滑动性评价

在使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的推力式摩擦磨损试验中,实施例3-1~3-15及实施例4-1~4-8的评价材料所得到的磨损量均为2.0mg以下的小值,动摩擦系数均为0.25以下的低值。

此外,在使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即该评价材料相互之间的推力式摩擦磨损试验中,实施例3-1~3-15及实施例4-1~4-8的评价材料所得到的磨损量均为2.0mg以下的小值,动摩擦系数均为0.25以下的低值。

更进一步,在往复滑动试验中,实施例3-1~3-15及实施例4-1~4-8的评价材料所得到磨损量均为10.0mg以下的小值。

另一方面,在使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的推力式摩擦磨损试验中,比较例3-1~3-5的评价材料所得到的磨损量均为大于2.0mg的值。除此之外,不含(y)接枝共聚物的比较例3-1的评价材料的动摩擦系数为大于0.25的值。

此外,在使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即该评价材料相互之间的推力式摩擦磨损试验中,比较例3-1~3-5的评价材料的磨损量均为大于2.0mg的值。除此之外,不含(y)接枝共聚物的比较例3-1的评价材料的动摩擦系数为大于0.25的值。

更进一步,在往复滑动试验中,比较例3-1~3-5的评价材料的磨损量均为大于10.0mg的值。

·摩擦噪音风险评价

实施例3-1~3-15及实施例4-1~4-8的评价材料的摩擦噪音风险值均为3以下的小值。另一方面,比较例3-1~3-5的评价材料的摩擦噪音风险超过了3。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在实施例5~8中,在本发明的(x)热塑性树脂中使用聚酰胺树脂,制备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具体而言,在实施例5~8中,分别将下述4种的(x)聚酰胺树脂与(y)接枝共聚物混合,得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尼龙66:商品名“zytel103hsl”,dupont有限公司制(以下,以“pa66”的缩写表示。)

·含玻璃纤维的尼龙66:商品名“zytel103hsl33hs1l”,dupont有限公司制(以下,以“pa66gf”的缩写表示。)

·尼龙6:商品名“amilancm1017a”,东曹有限公司制(以“pa6”的缩写表示。)

·尼龙mxd6:商品名“mx尼龙s6001”,三菱gas化学有限公司制(以“pamxd”的缩写表示。)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制备(pa66)]

在实施例5中,使用pa66作为(x)。

对于实施例5-1~5-15及比较例5-1~5-5,以表5所示的添加比例,通过设定为270℃的双轴挤出机将所述的(y)接枝共聚物与(x)聚酰胺树脂(pa66)进行熔融混炼,得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此外,比较例5-1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不使用(y)接枝共聚物,仅通过(x)聚酰胺树脂制备。实施例5-1~5-15中,分别使用在实施例2-1~2-13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在比较例5-2~5-5中,分别使用在比较例2-1~2-4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

[评价材料的制备(pa66)]

对于实施例5-1~5-15及比较例5-1~5-5,除了将料筒温度设为275℃,模具温度设为80℃以外,评价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1~3-15、比较例3-1~3-5相同。

[评价方法(pa66)]

对于实施例5-1~5-15及比较例5-1~5-5,在评价方法中不实施滑动性评价2,仅实施滑动性评价1。滑动性评价1以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进行。

[评价结果(pa66)]

对于实施例5-1~5-15及比较例5-1~5-5的评价材料的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关于各评价的目标值可根据(x)热塑性树脂的种类适当变更,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在实施例5-1~5-15中的机械物性、滑动性评价及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达到了目标值。

与此相对的是,在比较例5-1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超过目标值,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远超目标值。此外,在比较例5-1中,在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及在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远超目标值。

在比较例5-2中,拉伸强度及弯曲模量未满足目标值。此外,在比较例5-2中,在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及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更进一步,在比较例5-2中,在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及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5-3中,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此外,在比较例5-3中,在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及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5-4中,拉伸强度未满足目标值。

在比较例5-5中,在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及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制备(pa66gf)]

在实施例6中,使用了pa66gf作为(x)。

对于实施例6-1~6-6及比较例6-1,以表6所示添加比例,将所述(y)接枝共聚物以适宜规定量与(x)聚酰胺树脂(pa66gf)干混,通过设定为270℃的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此外,比较例6-1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不使用(y)接枝共聚物,仅通过(x)聚酰胺树脂制备。实施例6-1~6-6中,分别使用在实施例2-1、2-6、2-7、2-11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

[评价材料的制备(pa66gf)]

对于实施例6-1~6-6及比较例6-1,除了将料筒温度设为275℃,模具温度设为80℃以外,评价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1~3-15、比较例3-1~3-5相同。

[评价方法(pa66gf)]

对于实施例6-1~6-6及比较例6-1,在评价方法中不实施滑动性评价2,仅实施滑动性评价1。滑动性评价1以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进行。

[评价结果(pa66gf)]

对于实施例6-1~6-6及比较例6-1的评价材料的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关于各评价的目标值可根据(x)热塑性树脂的种类适当变更,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在实施例6-1~6-6中,机械物性、滑动性评价及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达到了目标值。

与此相对的是,在比较例6-1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超过了目标值。此外,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超过了目标值。更进一步,在比较例6-1中,在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远超目标值。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制备(pa6)]

在实施例7中,使用pa6作为(x)。

关于实施例7-1~7-6及比较例7-1,以表7所示的添加比例,将所述的(y)接枝共聚物以适当规定量与(x)聚酰胺树脂(pa6)干混,通过设定为240℃的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此外,比较例7-1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不使用(y)接枝共聚物,仅通过(x)聚酰胺树脂制备。实施例7-1~7-6中,分别使用了在实施例2-1、2-6、2-7、2-11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

[评价材料的制备(pa6)]

对于实施例7-1~7-6及比较例7-1,除了将料筒温度设为245℃,模具温度设为80℃以外,评价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1~3-15、比较例3-1~3-5相同。

[评价方法(pa6)]

对于实施例7-1~7-6及比较例7-1,在评价方法中,不实施滑动性评价2,仅实施滑动性评价1。滑动性评价1以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进行。

[评价结果(pa6)]

对于实施例7-1~7-6及比较例7-1的评价材料的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关于各评价的目标值可根据(x)热塑性树脂的种类进行适当变更,如表7所示。

如表7所示,实施例7-1~7-6中,机械物性、滑动性评价及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达到目标值。

与此相对的是,在比较例7-1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的动摩擦系数远超目标值。此外,在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的推力式摩擦磨损试验中,评价材料熔融。更进一步,在比较例7-1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远超目标值。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制备(pamxd)]

在实施例8中,使用pamxd作为(x)。

对于实施例8-1~8-6及比较例8-1,以表8所示的添加比例,将所述的(y)接枝共聚物以适当规定量与(x)聚酰胺树脂(pamxd)干混,通过设定为250℃的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此外,比较例8-1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不使用(y)接枝共聚物,仅通过(x)聚酰胺树脂制备。在实施例8-1~8-6中,分别使用了在实施例2-1、2-6、2-7、2-11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

[评价材料的制备(pamxd)]

对于实施例8-1~8-6及比较例8-1,除了将料筒温度设定为255℃,模具温度设定80℃以外,评价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1~3-15、比较例3-1~3-5相同。

[评价方法(pamxd)]

对于实施例8-1~8-6及比较例8-1,在评价方法中不实施滑动性评价2,仅实施滑动性评价1。滑动性评价1以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进行。

[评价结果(pamxd)]

对于实施例8-1~8-6及比较例8-1的评价材料的评价结果如表8所示。关于各评价的目标值可根据(x)热塑性树脂的种类进行适当变更,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在实施例8-1~8-6中,机械物性、滑动性评价及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达到了目标值。

与此相对的是,在比较例8-1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远超目标值。此外,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远超目标值,动摩擦系数也超过了目标值。更进一步,在比较例8-1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远超目标值。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在实施例9中,在本发明的(x)热塑性树脂中使用聚碳酸酯树脂,制备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对于实施例9-1~9-15及比较例9-1~9-6,以表9及表10所示的添加比例,将所述的(y)接枝共聚物以适当规定量与(x)聚碳酸酯树脂(商品名“tarflona2200”,标准级,出光兴产有限公司制,在表9及表10中以“pc1”表示)干混,通过设定为260℃的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此外,比较例9-1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不使用(y)接枝共聚物,仅通过(x)聚碳酸酯树脂制备。在实施例9-1~9-15中,分别使用在实施例2-1~2-13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在比较例9-2~9-6中,分别使用在实施例2-1及比较例2-1~2-4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

[评价材料的制备]

对于实施例9-1~9-15及比较例9-1~9-6,除了将料筒温度设为265℃,将模具温度设为80℃以外,评价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1~3-15、比较例3-1~3-5相同。

[评价方法]

对于实施例9-1~9-15及比较例9-1~9-6,在评价方法中不实施滑动性评价2,仅实施滑动性评价1。

将滑动性评价1的对偶材料设为(1)碳钢(s45c)、(2)纯(neat)pc1树脂、(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4)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此外,这里所说的纯pc1树脂为没有添加(y)接枝共聚物的(x)聚碳酸酯树脂。

将对偶材料在(1)中的试验条件设为荷重50n,线速度10cm/sec,对偶材料在(2)~(4)中的试验条件设为荷重20n,线速度10cm。

此外,对于所述对偶材料及所述试验条件(荷重、线速度)以外的条件,以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进行。

[评价结果]

对于实施例9-1~9-15及比较例9-1~9-6的评价材料的评价结果如表9及表10所示。关于各评价的目标值可根据(x)热塑性树脂的种类适当变更,如表9及表10所示。

由表9及表10可知,实施例9-1~9-15中,机械物性、滑动性评价及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达到目标值。

与此相对的是,在比较例9-1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对偶材料为(2)纯pc1树脂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远超目标值。此外,在对偶材料为(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及(4)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推力式摩擦磨损试验中,评价材料均熔融。更进一步,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为(2)纯pc1树脂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9-2中,弯曲模量未满足目标值。此外,在比较例9-2中,对偶材料为(2)纯pc1树脂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9-3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为(2)纯pc1树脂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9-4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此外,对偶材料为(2)纯pc1树脂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超过目标值。更进一步,对偶材料为(2)纯pc1树脂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9-5中,对偶材料为(2)纯pc1树脂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9-6中,对偶材料为(2)纯pc1树脂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

<abs树脂组合物>

在实施例10中,在本发明的(x)热塑性树脂中使用abs树脂,制备abs树脂组合物。

[abs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对于实施例10-1~10-15及比较例10-1~10-6,以表11所示的添加比例,将所述的(y)接枝共聚物以适当规定量与(x)abs树脂(商品名“toyolac700-314”,标准级,东曹有限公司制,在表11中用“abs1”表示)干混,通过设定为240℃的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abs树脂组合物。

此外,比较例10-1的abs树脂组合物不使用(y)接枝共聚物,仅通过(x)abs树脂制备。在实施例10-1~10-15中,分别使用在实施例2-1~2-13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在比较例10-2~10-6中,分别使用在实施例2-1及比较例2-1~2-4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

[评价材料的制备]

对于实施例10-1~10-15及比较例10-1~10-6,除了将料筒温度设为245℃,模具温度设为80℃以外,评价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1~3-15、比较例3-1~3-5相同。

[评价方法]

对于实施例10-1~10-15及比较例10-1~10-6,评价方法不实施滑动性评价2,仅实施滑动性评价1。

将滑动性评价1的对偶材料设定为(1)碳钢(s45c)、(2)纯abs1树脂。

对偶材料将(1)的试验条件设为荷重50n,线速度10cm/sec,对偶材料将(2)纯abs1的试验条件设为荷重20n,线速度10cm/sec。此外,这里所说的纯abs1树脂为不添加(y)接枝共聚物的(x)abs树脂。

此外,对于所述对偶材料及所述试验条件(荷重、线速度)以外的条件,以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进行。

[评价结果]

对于实施例10-1~10-15及比较例10-1~10-6的评价材料的评价结果如表11所示。关于各评价的目标值可根据(x)热塑性树脂的种类进行适当变更,如表11所示。

由表11可知,在实施例10-1~10-15中,机械物性、滑动性评价及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达成了目标值。

与此相对的是,在比较例10-1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对偶材料为(2)纯abs1树脂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远超目标值。另外,对偶材料设为(1)碳钢(s45c)时及设为(2)纯abs1树脂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10-2中,拉伸强度及弯曲模量未满足目标值。此外,对偶材料为(2)纯abs1树脂时的动摩擦系数超过目标值。更进一步,在比较例10-2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及为(2)纯abs1树脂时的摩擦噪音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10-3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为(2)纯abs1树脂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10-4中,拉伸强度及弯曲模量未满足目标值。此外,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超过目标值。更进一步,对偶材料为(2)纯abs1树脂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10-5中,拉伸强度及弯曲模量未满足目标值。此外,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的动摩擦系数超过目标值。更进一步,对偶材料为(2)纯abs1树脂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10-6中,对偶材料为(2)纯abs1树脂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超过目标值。

<pc/abs树脂组合物>

在实施例11中,在本发明的(x)热塑性树脂中使用pc/abs树脂,制备pc/abs树脂组合物。

[pc/abs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对于实施例11-1~11-17及比较例11-1~11-6,以表12所示的添加比例,将所述的(y)接枝共聚物以适当规定量与(x-1)pc树脂(商品名“tarflona2200”,标准级,出光兴产有限公司制,在表12中以“pc2”表示)和(x-1)abs树脂(商品名“stylac321”,标准级,旭化成chemicals有限公司制,在表12中以“abs2”表示)干混,通过设定为240℃的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pc/abs树脂组合物。

此外,实施例11-1~11-15为(x)pc/abs树脂的pc树脂与abs树脂的添加比例分别为70重量份与30重量份时的实施例。在实施例11-1~11-15中,分别使用了在实施例2-1~2-13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实施例11-16为(x)pc/abs树脂的pc树脂与abs树脂的添加比例分别为90重量份与10重量份时的实施例。实施例11-17为(x)pc/abs树脂的pc树脂与abs树脂的添加比例分别为60重量份与40重量份时的实施例。在实施例11-16、11-17中,使用了在实施例2-1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

比较例11-1的pc/abs树脂组合物未使用(y)接枝共聚物,仅通过(x)pc/abs树脂制备。比较例11-2中,使用了在实施例2-1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其含量为30重量份((x)为100重量份时)。在比较例11-3~11-6中,使用了在比较例2-1~2-4中得到的(y)接枝共聚物。

对于实施例12-1~12-6及比较例12-1,以表13所示的添加比例,将所述的(y)接枝共聚物以适当规定量与市售的(x)pc/abs树脂(商品名“bayblendt65xf”,bayer制,在表13中以“pc/abs”表示)干混,通过设定为240℃的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pc/abs树脂组合物。

[评价材料的制备]

对于实施例11-1~11-17、12-1~12-6及比较例11-1~11-6、12-1,除了将料筒温度设为245℃,模具温度设为80℃以外,评价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1~3-15、比较例3-1~3-5相同。

[评价方法]

对于实施例11-1~11-17、12-1~12-6及比较例11-1~11-6、12-1,评价方法不实施滑动性评价2,仅实施滑动性评价1。

在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滑动性评价1的试验条件为荷重50n,线速度10cm/sec,在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滑动性评价1的试验条件为荷重20n,线速度10cm/sec。

此外,对于所述试验条件(荷重、线速度)以外的条件,以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进行。

[评价结果]

对于实施例11-1~11-17、12-1~12-6及比较例11-1~11-6、12-1的评价材料的评价结果如表11及表12所示。关于各评价的目标值可根据(x)热塑性树脂的种类适当变更,如表11及表12所示。

由表12及表13可知,在实施例11-1~11-17及实施例12-1~12-6中,机械物性、滑动性评价及摩擦噪音风险值均达到了目标值。

与此相对的是,在比较例11-1中,在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远超目标值。此外,在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11-2中,拉伸强度及弯曲模量未满足目标值。

在比较例11-3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及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11-4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此外,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超过目标值。更进一步,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11-5中,弯曲模量未满足目标值。此外,在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11-6中,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超过目标值。

在比较例12-1中,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远超目标值。此外,对偶材料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也远超目标值。更进一步,对偶材料为(1)碳钢(s45c)及为(2)与评价材料相同的材料时的摩擦噪音风险值超过目标值。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施以各种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