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膜片用聚酯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643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膜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膜片用聚酯离型膜。

背景技术:
由于离型膜具有隔离、填充、保护、易于剥离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通信、机械等领域中。传统的聚酯离型膜是在聚酯薄膜的表面涂上一层硅油,以降低聚酯薄膜表面的附着力,达离型的效果。聚酯离型膜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和贴合性,被广泛应包装、印刷、丝印、移印、铭板、薄膜开关、柔性线路、绝缘制品、线路板、激光防伪、贴合、电子、密封材料用膜、反光材料、防水材料、医药(膏药用纸)、卫生用纸、胶粘制品、模切冲型加工等行业领域。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离型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离型膜的性能要求也日益严格,比如光扩散性。光学膜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部件,例如作为光学补偿膜的支撑体、偏振片的保护膜等而利用于各种液晶显示装置中。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大量应用,光扩散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光扩散聚酯薄膜在制造过程中添加光扩散剂,如CN104962043公布的一种PET光扩散离型膜,在薄膜层总增加有机硅光扩散剂和多种助剂,可以达到光扩散的目的,但是有机硅光扩散剂价格昂贵,且需要进口,添加的多种助剂也会影响PET离型膜的其他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膜片用聚酯离型膜,该离型膜不需要添加昂贵的有机硅光扩散剂,通过添加按规定比例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光聚合引发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后,就能够得到具有光扩散性的离型膜。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片用聚酯离型膜,包括一层聚酯薄膜和涂覆在聚酯薄膜的至少一侧表面上的防粘隔离层,所述防粘隔离层为含以下重量份组分混合后烘烤获得: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5~20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0~30份;甲基丙烯酸异辛酯5~20份;长链烷烃10~30份;乙二醇甲醚3~5份;光聚合引发剂1~3份;紫外线吸收剂1~3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5~20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3~12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2~8份。优选的是,所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20000。优选的是,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选自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和羟基苯甲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优选的是,所述光聚合引发剂为阳离子光引发剂,所述阳离子光引发剂选自碘鎓盐或硫鎓盐中的一种。优选的是,所述阳离子光引发剂选自双(4-叔丁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环丙基二苯基锍四氟硼酸盐、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中的一种或组合。优选的是,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25μm~75μm。优选的是,所述长链烷烃为庚烷、辛烷、癸烷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片用聚酯离型膜,该离型膜效果好,不粘卷,剥离轻并且耐高温和抗张强度优异,通过添加按规定比例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光聚合引发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后,使得该离型膜具有光扩散性,可以满足在光学膜上的应用,从而制得成本低廉的光扩散聚酯离型膜;通过添加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因氟元素表面能较低,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不发生分解、化学反应,因此不会与聚酯薄膜发生任何化学反应,防粘隔离效果优异,不粘卷。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一种光学膜片用聚酯离型膜,包括一层聚酯薄膜和涂覆在聚酯薄膜的至少一侧表面上的防粘隔离层,所述防粘隔离层为含以下重量份组分混合后烘烤获得: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5~20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0~30份;甲基丙烯酸异辛酯5~20份;长链烷烃10~30份;乙二醇甲醚3~5份;光聚合引发剂1~3份;紫外线吸收剂1~3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5~20份;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3~12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2~8份。在本发明中,所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20000。选择重均分子量为3000~20000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可以使得整个聚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聚合速度产生差值,可以有效抑制彼此组分之间均匀共聚。在本发明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选自羟基苯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和羟基苯甲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光聚合引发剂为阳离子光引发剂,所述阳离子光引发剂选自碘鎓盐或硫鎓盐中的一种。在本发明中,所述阳离子光引发剂选自双(4-叔丁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环丙基二苯基锍四氟硼酸盐、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中的一种或组合。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在在规定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明确的产生弯曲,能够进一步优选的扩大得到的离型膜的扩散光的开口角。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25μm~75μm。在本发明中,所述长链烷烃为庚烷、辛烷、癸烷中的任意一种。表1列出不同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具体组分及其含量。表1实施例1~4和对比例1~3具体的组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515204250555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020302310101010甲基丙烯酸异辛酯515201255555长链烷烃10203043510101010乙二醇甲醚3451103333光聚合引发剂1230.151001紫外线吸收剂1230.251100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515203225050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371211433332,4-甲苯二异氰酸酯2581102222如表2所示,将以上实施例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如下,测试结果详见表2。表2测试结果检测指标单位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实施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剥离力mN/m202221181912161915常温N/25mm0.0370.0360.0360.0320.0320.0120.0340.0330.036粘卷有/无无无无无无有无无无扩散率%919290.5868588726881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