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2993阅读:18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合成领域,涉及一种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姜黄色素是一种天然的从根状茎获得的多酚姜黄,主要存在于姜科、桦木科植物当中。姜黄素是姜黄色素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姜黄素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姜黄素抗癌谱广,对多种癌症具有细胞毒作用,如胃癌、骨肉瘤、肺腺癌等。姜黄素可以与不同的分子靶点相互作用来参与炎症,有抗炎效果,姜黄素对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应用前景良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发潜力。

由于姜黄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对肿瘤靶向性不明显等特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研究报道表明,通过对药物的结构改造和修饰,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经过三苯基磷(TPP)修饰得到的姜黄素衍生物,因具有电子移位亲脂性阳离子能够选择性地聚集于肿瘤细胞线粒体内,可增强肿瘤细胞靶向抑制作用。

文献(Reddy,et al.Mitochondrial-targeted curcuminoids:a strategy to enhance bioavailability and anticancer efficacy of curcumin.PLoS One,2014,9(3):e89351)报道了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但该方法使用香草醛为原料,经过醚化、缩合、加成三步化学反应制成,存在反应操作繁琐、使用了毒性强的氯仿溶剂等缺陷。本发明以姜黄素为先导物,通过醚化反应和加成反应,采用TPP对姜黄素的酚羟基进行结构修饰,合成得到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经查询专利及文献,目前尚无有关姜黄素经醚化反应和加成反应两步反应即可得到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合成工艺简单、环保,产率高,成本较低,易于控制。

具体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合成,包括下述步骤:

(1)醚化反应:将姜黄素(式I化合物)溶解于溶剂A中,加入1,3-二卤代丙烷,随即加入碱B和碘化钾催化剂,50~100℃加热条件下反应3~10小时后,分离得到式II化合物;

所述的溶剂A的体积为1~1000mL,姜黄素与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1~5∶1,姜黄素与碘化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1~20∶1,姜黄素与1,3-二卤代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5∶1;

所述的溶剂A为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丙酮、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与丙酮的混合物;所述的碱B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钠、醋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为碳酸钾或碳酸钠。

醚化反应式如下:

(2)加成反应:将式II化合物溶解于溶剂C中,与三苯基磷(TPP)在碘化钾催化条件下,60~110℃加热条件下反应4~10小时,冷却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合适的溶剂D,即析出固体沉淀E。

所述的式II化合物与TPP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8∶1,式II化合物与碘化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1~20∶1;

所述的溶剂C为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为正丁醇;所述的溶剂D为乙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为甲基叔丁基醚;所述的沉淀E为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

加成反应式如下:

(3)粗产品精制:固体沉淀E用溶剂F重结晶,即得到高纯度的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

所述的溶剂F为乙醚、甲基叔丁基醚、甲乙醚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与二氯甲烷的混合物,优选为甲基叔丁基醚和二氯甲烷的混合物。

本发明制得的姜黄素衍生物,质谱MS的鉴定结果见图3,1H-NMR的鉴定结果见图4,从图4可知,HNMR(CDCl3,600MHZ):δ2.257(4H,m),3.864(4H,m),3.929(6H,s),4.394(4H,m),5.903(1H,s),6.555(2H,d),6.939(2H,d),6.950(2H,d),7.054(2H),7.269(2H),7.698(30H,m);

从MS和1H-NMR鉴定结果表明得到了目标产物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合成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与以前Reddy等报道的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明显不同:

(1)合成原料不同:Reddy等报道的合成路线以香草醛(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而本发明以姜黄素(1,7-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6-庚二烯-3,5-二酮)为原料。

(2)合成路线不同:Reddy等报道的合成路线如下:

即以香草醛为原料,与1-溴-3-氯丙烷反应,得到4-(3-氯丙氧基)-3甲氧基苯甲醛,再与乙酰丙酮发生缩合反应,得到(1E,6E)-1,7-二[4-(3-氯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庚-1,6-二烯-3,5-二酮,最后与三苯基磷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如下:

本发明与Reddy等报道的合成路线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合成路线以姜黄素(式I化合物)为原料,以碘化钾为催化剂,碱性条件下与1,3-二氯丙烷发生醚化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再与三苯基磷(TPP)加成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3)后处理不同:Reddy等报道的合成得到的粗产物需要要过柱层析纯化,而本发明仅通过醚类和二氯甲烷进行重结晶就能得到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合成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以姜黄素为先导物,经与卤代烷烃醚化反应,与三苯基磷加成反应合成(式III化合物),本发明与Reddy等报道的合成(式III化合物)方法相比缩短了反应步骤(Reddy等为醚化、缩合、加成三步化学反应,本发明为醚化和加成二步化学反应),大大节省了原料成本,并提高了反应产率(Reddy等报道的合成方法的醚化、缩合、加成反应的收率分别为65%、26%、68%,综合收率为11.49%,而本发明使用优选处方,在实施例10中,醚化反应、加成反应收率分别为72%、84%,综合收率为60.48%,综合收率为Reddy等报道的近6倍)。

(2)本发明经过大量预实验摸索,姜黄素的4号位上的酚羟基与卤代烷烃的醚化反应选取碘化钾为催化剂,反应仅需3~10小时,而经查询相关文献及专利,文献(Das J,et al.Binding of isoxazole and pyrazole derivatives of curcumin with the activator binding domain of novel protein kinase C.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11,19(21):6196-6202),文献(Changtam C,et al.Isoxazole analogs of curcuminoids with highly potent multidrug-resistant antimycobacterial activity.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0,45(10):4446-4457),合成另外的姜黄素衍生物时进行的姜黄素的4号位上的酚羟基与卤代烷烃的醚化反应均未使用碘化钾催化剂,至少需加热回流24小时以上,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减少了反应时间。

(3)Reddy等报道的合成得到的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粗产物,需要进行柱层析纯化,对工业化生产不利;而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摸索,使用醚和二氯甲烷对所得粗产物进行重结晶后即能得到高纯度的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非常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的式II化合物质谱MS的鉴定结果。理论上的mass(m/z)值为521.18,实际所测值为521.44。质谱MS的鉴定结果表明合成了式II化合物。

图2为本发明制得的式II化合物的1H-NMR的鉴定结果。从图2可知,HNMR(CDCl3,600MHZ):δ2.300(4H,m),3.766(4H,t),3.901(6H,s),4.205(4H,t),5.813(2H,s),6.477(2H,d),7.27(2H,d),7.072(2H,d),7.117(2H,s),7.607(2H,d)。1H-NMR的鉴定结果表明合成了式II化合物。

图3为本发明制得的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质谱MS的鉴定结果。理论上的mass(m/z)值为487.19,实际所测值为487.65。质谱MS的鉴定结果表明合成了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

图4为本发明制得的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1H-NMR的鉴定结果。从图可知,HNMR(CDCl3,600MHZ):δ2.257(4H,m),3.864(4H,m),3.929(6H,s),4.394(4H,m),5.903(1H,s),6.555(2H,d),6.939(2H,d),6.950(2H,d),7.054(2H),7.269(2H),7.698(30H,m)。1H-NMR的鉴定结果表明合成了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及其优点,给出了下列特定的实施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限于具体说明而不是作为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7.360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丙酮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750g,1.3-二氯丙烷0.380mL,并随即加入0.02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50℃,磁力搅拌3小时(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5∶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310g。将0.310g(式II化合物)用15mL乙醇溶解,加入0.020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60℃下搅拌4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用胶头滴管慢慢加入60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基叔丁基醚,继续搅拌30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026g。

实施例2: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7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的乙酸乙酯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1g,1.3-二氯丙烷0.095mL,并随即加入0.015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53℃,磁力搅拌5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115g。将0.115g式II化合物用15mL正丙醇溶解,加入0.016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63℃下搅拌6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用胶头滴管慢慢加入70mL乙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乙醚,继续搅拌40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020g。

实施例3: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5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25mL的DMF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0g,1.3-二氯丙烷0.380mL,并随即加入0.013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55℃,磁力搅拌7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519g。将0.519g式II化合物用15mL异丙醇溶解,加入0.251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在65℃下搅拌8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用胶头滴管慢慢加入65mL甲乙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乙醚,继续搅拌20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217g。

实施例4: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368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30mL的乙醇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250g,1.3-二溴丙烷0.475mL,并随即加入0.01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57℃,磁力搅拌10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5∶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236g。将式II化合物用15mL正丁醇溶解,加入0.150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67℃下搅拌10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用胶头滴管慢慢加入55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基叔丁基醚,继续搅拌50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227g。

实施例5: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2.944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的丙酮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161g,1.3-二溴丙烷0.190mL,并随即加入0.009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60℃,磁力搅拌3.5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269g。将0.269g式II化合物用15mL乙醇溶解,加入0.282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70℃下搅拌4.5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60mL甲乙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乙醚,继续搅拌30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即目标产物。之后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288g。

实施例6: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6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的乙酸乙酯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48g,1.3-二氯丙烷0.063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62℃,磁力搅拌6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5∶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112g。将0.112g式II化合物用15mL正丙醇溶解,加入0.02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72℃下搅拌7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60mL乙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乙醚,继续搅拌28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即目标产物。之后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032g。

实施例7: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5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的DMF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1g,1.3-二溴丙烷0.760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64℃,机械搅拌8.5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8∶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531g。将0.531g式II化合物用15mL异丙醇溶解,加入0.870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在74℃下搅拌9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60mL甲基叔丁基醚和甲乙醚的混合物(甲基叔丁基醚30mL和甲乙醚30mL),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基叔丁基醚和甲乙醚,继续搅拌25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672g。

实施例8: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7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45mL的乙醇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0g,1.3-二溴丙烷0.570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68℃,磁力搅拌10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2∶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440g。将0.440g式II化合物用15mL正丁醇溶解,加入1.681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78℃下搅拌10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搅拌下慢慢加入60mL甲基叔丁基醚和乙醚的混合物(甲基叔丁基醚40mL和乙醚20mL),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基叔丁基醚和乙醚60mL甲基叔丁基醚和乙醚的混合物(甲基叔丁基醚20mL和乙醚40mL),继续搅拌33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即目标产物。之后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541g。

实施例9: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6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20mL的丙酮和10mL的乙酸乙酯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255g,1.3-二溴丙烷0.042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71℃,磁力搅拌4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072g。将0.072g式II化合物用55mL乙醇和5mL正丙醇溶解,加入0.035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81℃下搅拌9.5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50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乙醚33mL和乙醚17mL,继续搅拌36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044g。

实施例10: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3.680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25mL丙酮和25mL的DMF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0g,1.3-二氯丙烷3.325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75℃,磁力搅拌5.5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9∶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3.456g。将3.456g式II化合物用20mL乙醇和20mL异丙醇溶解,加入8.488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84℃下搅拌8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80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基叔丁基醚65mL,继续搅拌39min。过滤,收集滤渣,即目标产物。之后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6.314g。

实施例11: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6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25mL的丙酮和25mL的乙醇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0g,1.3-二氯丙烷0.380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77℃,机械搅拌7.5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2∶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452g。将0.452g式II化合物用25mL乙醇和25mL正丁醇溶解,加入0.054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89℃下搅拌5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60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乙醚,继续搅拌32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即目标产物。之后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082g。

实施例12: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5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25mL的乙酸乙酯和15mL的DMF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0g,1.3-二氯丙烷0.855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82℃,磁力搅拌9.5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2∶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642g。将0.642g式II化合物用20mL正丙醇和20mL异丙醇溶解,加入2.102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91℃下搅拌4.5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60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乙醚45mL,继续搅拌37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920g。

实施例13: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7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30mL的乙酸乙酯和30mL乙醇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0g,1.3-二氯丙烷0.095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85℃,磁力搅拌3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158g。将0.158g式II化合物用35mL正丙醇和30mL正丁醇溶解,加入0.173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95℃下搅拌6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65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基叔丁基醚55mL,继续搅拌30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272g。

实施例14: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8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55mL的乙醇和25mL的DMF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0g,1.3-二氯丙烷0.475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88℃,磁力搅拌6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1∶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556g。将0.556g式II化合物用15mL异丙醇和15mL正丁醇溶解,加入0.067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97℃下搅拌7.5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60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基叔丁基醚75mL,继续搅拌42min。过滤,收集滤渣,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104g。

实施例15: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0.734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的丙酮,15mL乙酸乙酯和15mL的DMF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0g,1.3-二氯丙烷0.190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92℃,磁力搅拌9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5∶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560g。将0.560g式II化合物用10mL乙醇,10mL正丙醇和10mL异丙醇溶解,加入0.611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102℃下搅拌8.5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60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基叔丁基醚55mL,继续搅拌45min。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780g。

实施例16: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3.680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的丙酮,10mL乙酸乙酯和25mL乙醇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0g,1.3-二氯丙烷0.380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96℃,磁力搅拌5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6∶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652g。将0.652g式II化合物用15mL乙醇,25mL正丙醇和10mL正丁醇溶解,加入1.250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105℃下搅拌5.5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55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基叔丁基醚58mL,继续搅拌43min。过滤,收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固体0.865g。

实施例17:

称取姜黄素(式I化合物)7.37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乙酸乙酯,25mL乙醇和40mL的DMF溶剂,搅拌溶解,加入碳酸钾0.350g,1.3-二氯丙烷0.475mL,并随即加入0.01g碘化钾催化剂。缓慢升高温度至100℃,磁力搅拌10h,终止反应;反应液浓缩后,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8∶1的溶液为洗脱液)得到式II化合物0.826g。将0.826g式II化合物用20mL正丙醇,20mL异丙醇和20mL正丁醇溶解,加入0.064g三苯基磷,并随即加入0.01g催化剂碘化钾,在110℃下搅拌9h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60mL甲基叔丁基醚,有黄色固体沉淀析出,即为姜黄素衍生物(式III化合物)的粗产物。将黄色固体沉淀过滤收集,并用2mL的二氯甲烷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甲基叔丁基醚63mL,继续搅拌39min。将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渣,干燥,即得黄棕色目标产物(式III化合物)固体0.102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