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硝基间苯二甲酸四核铜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478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配合物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5-硝基间苯二甲酸四核铜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配体桥连金属离子或原子簇形成一维至三维无限伸展的结构。结构多样的有机配体能够和许多金属离子反应形成结构各异且具有特殊性质的配位聚合物。由于羧基含有两个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氧原子,配位方式多种多样,所以羧酸类有机配体成为人们常用的一种配体。含有其他基团的芳香羧酸类配体因羧基取代位置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配位方式,有的取代基也可以参与配位。并且我们在配合物中引入了辅助的含氮杂环类的桥连配体。因此,人们采用芳香羧酸类配体、氮杂环类配体和金属离子配位合成具有应用价值或潜在价值的配位聚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5-硝基间苯二甲酸四核铜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思路:利用5-硝基间苯二甲酸、双(4-吡啶基)胺为配体与硝酸铜通过溶剂热法获得铜配位聚合物。

5-硝基间苯二甲酸四核铜聚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该配合物基本结构单元中包含两个铜离子,两个5-硝基间苯二甲酸阴离子,两个双(4-吡啶基)胺;5-硝基间苯二甲酸阴离子的两个羧基均以单齿形式参与配位。Cu(II)离子都是四配位的。Cu(II)1离子分别与来自于两个不同的5-硝基间苯二甲酸阴离子的两个羧基氧原子(O1、O1B),两个双(4-吡啶基)胺的两个氮原子(N1、N1B)配位;Cu(II)2离子与两个双(4-吡啶基)的两个氮原子(N3A、N3D)和两个来自于不同的5-硝基间苯二甲酸阴离子的羧基氧原子(O3、O3D)配位;Cu-O键长在1.9505 Ǻ - 1.9661 Ǻ之间,Cu-N键长在1.995 Ǻ - 1.997 Ǻ之间。

5-硝基间苯二甲酸四核铜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称量0.1~0.5毫摩尔5-硝基间苯二甲酸溶解于5~10毫升蒸馏水中,将溶液移入容积为25毫升的密封反应釜中。

(2) 在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0.2~1毫摩尔氢氧化钾。

(3)将0.1~0.5毫摩尔双(4-吡啶基)胺溶解于2~5毫升无水乙醇中。

(4)将0.2~1毫摩尔硝酸铜溶于5~10毫升的蒸馏水中。

(5)将步骤(3)和(4)所得溶液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将反应釜密封,在115℃下恒温3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蓝色柱状晶体,即为5-硝基间苯二甲酸四核铜聚合物。

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成功的合成了铜配位聚合物,为合成过渡金属的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5-硝基间苯二甲酸四核铜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称量0.1毫摩尔(0.0209g)5-硝基间苯二甲酸溶解于5毫升蒸馏水中,将溶液移入容积为25毫升的密封反应釜中。

(2) 在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0.2毫摩尔(0.0112g)氢氧化钾。

(3)将0.1毫摩尔(0.0171g)双(4-吡啶基)胺溶解于2毫升无水乙醇中。

(4)将0.2毫摩尔(0.0483g)硝酸铜溶于5毫升的蒸馏水中。

(5)将步骤(3)和(4)所得溶液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将反应釜密封,在115℃下恒温3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蓝色柱状晶体,即为5-硝基间苯二甲酸四核铜聚合物。

5-硝基间苯二甲酸四核铜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图见图1,晶体结构表明,该铜配位聚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该配合物基本结构单元中包含两个铜离子,两个5-硝基间苯二甲酸阴离子,两个双(4-吡啶基)胺。5-硝基间苯二甲酸阴离子的两个羧基均以单齿形式参与配位。Cu(II)离子都是四配位的。Cu(II)1离子分别与来自于两个不同的5-硝基间苯二甲酸阴离子的两个羧基氧原子(O1、O1B),两个双(4-吡啶基)胺的两个氮原子(N1、N1B)配位。Cu(II)2离子与两个双(4-吡啶基)的两个氮原子(N3A、N3D)和两个来自于不同的5-硝基间苯二甲酸阴离子的羧基氧原子(O3、O3D)配位。Cu-O键长在1.9505 Ǻ - 1.9661 Ǻ之间,Cu-N键长在1.995 Ǻ - 1.997 Ǻ之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