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1455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剂盒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飞跃式的发展,肿瘤的分子诊断和预测,已成为近年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甚至被列为21世纪“最有望改善全球健康状况的关键生物技术”的首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人类基因组序列在不断的在被解读和剖析,不断有新的相关基因功能被识别,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使人类除了能更早期发现及诊断肿瘤外,还可以预测人群或个体发生肿瘤发风险,病因检测,肿瘤的早期发现等,对肿瘤进行诊断、分类、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装载肿瘤的样品瓶应妥善的置于保护盒内,且该保护盒除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外,还应便于开启,以利于检测人员操作。但目前使用的试剂盒在保护功能和方便操作上的结合还不够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包括用于容纳样品瓶的盒本体,所述盒本体包括供放置样品瓶的下盒体和罩扣住下盒体开口的盒盖;

其中,在所述下盒体的正面上沿设置有吸附磁铁,在所述盒盖前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吸附磁铁对应的固定磁铁;当所述固定磁铁与所述吸附磁铁吸和时,所述盒盖将所述下盒体的开口封闭住;

在所述下盒体内还铺设有定位海绵体,所述定位海绵体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样品瓶的开孔;

在所述盒盖的下表面贴附有缓冲海绵体,且所述缓冲海绵体紧密压住所述定位海绵体上设置的样品瓶的首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中,所述下盒体包括组合在一起的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

所述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由两层边板和夹设于两层边板中间的蜂巢状夹层构成。进一步的,所述蜂巢状夹层为硬纸板压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中,位于下方的定位海绵体能够限制样品瓶左右晃动,位于上方的缓冲海绵体能够限制样品瓶发生上下窜动,从而为样品瓶提供完善的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的前侧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包括用于容纳样品瓶(图中未示)的盒本体,所述盒本体具体包括供放置样品瓶的下盒体1和罩扣住下盒体1开口的盒盖2。其中,在所述下盒体1的正面上沿设置有吸附磁铁15,在所述盒盖2前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吸附磁铁15对应的固定磁铁21;当所述固定磁铁21与所述吸附磁铁15吸和时,所述盒盖2将所述下盒体1的开口封闭住。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规格的吸附磁铁15和固定磁铁21,可以确保盒盖2与下盒体1具有足够的吸和力度,又能够便于检测人员开启盒盖2。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下盒体2内还铺设有定位海绵体16,所述定位海绵体16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样品瓶的开孔161。所述开孔161的数量和规格可根据实际所需样品瓶的个数或者直径而选择。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盒盖2的下表面贴附有缓冲海绵体22,所述缓冲海绵体22的大小应小于下盒体2的开口,以便于该缓冲海绵体22能够深入到下盒体2的开口内,并确保所述缓冲海绵体22能够紧密压住所述定位海绵体16上设置的样品瓶的首端。这其中,位于下方的定位海绵体16能够限制样品瓶左右晃动,位于上方的缓冲海绵体22能够限制样品瓶发生上下窜动,从而为样品瓶提供完善的保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肿瘤突变基因捕获试剂盒中,所述下盒体1具体包括组合在一起的底板17、前侧板11、后侧板14、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所述底板17、前侧板11、后侧板14、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均由两层边板和夹设于两层边板中间的蜂巢状夹层构成。即如图2所示,以前侧板11为例,所述前侧板11包括了两层边板(即内层的边板111和外层的边板112)和夹设于两层边板中间的蜂巢状夹层113。这里所谓的蜂巢状夹层113,可由硬纸板压合而成,使之形成为与蜂巢状相同的内空且具有规则立壁的形状。相邻的两个蜂巢之间共用同一个立壁,既便于加工,又能够确保机械强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蜂巢状夹层113是沿着前侧板11的平面方向呈阵列分布的,也即该蜂巢的立壁是垂直于前侧板11的板面方向。同样,其余的底板17、后侧板14、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的结构均与前侧板1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赘叙。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