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用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1906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用直接发酵法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谷物酿酒时,需要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酒精生产中的各种有益菌种都能够选择各自最优的生长界面,保证菌群协调,按照比例生长,使得酒的质量更高。现有的酒类发酵,通常将发酵物倾倒在发酵池内,使其与发酵池窖泥的微生物菌群接触。

酿酒发酵池一般方形池体,在地下挖池后用黄泥砌筑池体,池底上设置集水坑,墙体四周附着老窖泥和石块。高粱类谷物倾倒入池内发酵,用窖泥和农用薄膜盖于发酵物上形成池盖。在发酵期间,需要间断性的排气和密闭,使发酵池内的气体排出。发酵过程温度升高,池盖极易开裂,需要浇水养护并将稀泥浇灌在开裂处。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黄水,一般使用水泵将黄水从集水坑中抽出。一般来说,达到工艺要求的发酵时间后,去掉盖子,人工将发酵后的酒糟铲出,然后进行下一步酒精的酿制。

使用发酵池发酵谷物具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糊制发酵池、养护和去除泥巴盖子、酒糟铲出等工程量大,需要耗费的时间和人力较多。其次需要间断性抽取黄水,操作繁琐;再者,密封性差,需要不断的维护,人工费用高,生产环境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420340991.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酒用发酵罐,包括外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外筒体内部具有内筒体,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为填料腔,内筒体的筒身上设有与填料腔连通的通孔;下封头与外筒体底部的连接处设有支撑板。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发酵罐而言,对于发酵池的最大优势应当是能批量生产,缩短发酵的周期。因此,该方案的发酵周期应当再进行缩短,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酒用发酵罐,以减少发酵罐的发酵周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酒用发酵罐,包括筒体和支撑板,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和排水口,所述支撑板固定在筒体内,并将筒体分隔为发酵腔和黄水腔,支撑板上设有漏水口,漏水口上设有滤网,还包括泵机和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转轴和搅拌杆,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筒体内,所述转轴和搅拌杆均为空心结构,且转轴与搅拌杆连通,所述转轴通过旋转接头与泵机连通,还包括硬质的喷液管,所述喷液管的中部铰接在搅拌杆的侧壁上,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筒体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同轴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在支撑板上放置一些石块,以更好的模拟出自然中的环境。将待发酵的物料放入筒体内,密封好筒体后,启动电机,并断续的启动泵机。一方面,泵机将发酵泥泵入泵入筒体内;另一方面,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将物料和发酵泥搅拌均匀;再一方面,由于喷液管铰接在搅拌杆的侧壁上,因此,当泵机将发酵泥泵入搅拌杆内时,会推动喷液管调整喷射发酵泥的喷出方向,使得物料和发酵泥混合得更加均匀。另外,由于喷液管是铰接在搅拌杆的侧壁上的,因此,喷液管和搅拌杆之间是一定间隙的,发酵泥也可从间隙中喷出。与传统的发酵罐相比,本方案使得物料和发酵泥混合得更加均匀,大大的提高了发酵效率,进而有效的缩短了发酵周期。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喷液管呈L形。一方面,L形的喷液管更易受到发酵泥的冲击,可更好的摆动,进而往不同的方向喷射发酵泥;另一方面,L形的喷液管使得发酵泥更易从喷液管中喷出。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相对于普通电机,伺服电机可方面的正反转,且更易控制,操作方便。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喷液管铰接在搅拌杆的上侧壁。在重力的作用下,发酵泥会逐步往下移动,因此,将喷液管铰接在搅拌杆的上侧壁能使得物料和发酵泥混合得更加均匀。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筒体为铝合金筒体。铝合金筒体的强度高,重量轻且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

方案六:此为方案五的优选,所述筒体的外壁缠绕一层循环水管,所述筒体上设有用于检测筒体内部温度的温度感应器。筒体内的温度会极大程度的影响物料的发酵。通过温度感应器来测量筒体内部的温度,然后再更具实际的情况,往循环水管内通入不同温度的水来调节筒体内的温度,以确保发酵效果。而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确保温度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酒用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筒体10、排水口101、支撑板20、电机30、转轴40、搅拌杆50、喷液管501、进液管60。

如图1所示,酒用发酵罐,包括筒体10、支撑板20、电机30、泵机和搅拌单元。筒体10为铝合金筒体10。支撑板20安装在筒体10内,并将筒体10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发酵腔,下部为黄水腔。支撑板20上设有漏水口,漏水口上设有滤网,支撑板20为高强度钢制成,确保其支撑力。筒体10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和排水口101,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置在筒体10两侧壁上吗,排水口101设于筒体10的最低端。

搅拌单元包括转轴40和搅拌杆50,转轴40转动连接在筒体10内,转轴40和搅拌杆50均为空心结构,且转轴40与搅拌杆50连通。电机30为伺服电机30,其通过基座倒立的安装在筒体10的上部。电机30的输出端与搅拌杆50同轴固定连接。转轴40通过旋转接头与泵机连通。搅拌杆50上还设有不锈钢制成的喷液管501,喷液管501的中部铰接在搅拌杆50的上部侧壁上。喷液管501呈L形,且喷液管501与搅拌杆50的方向一致。

另外,在筒体10的外壁缠绕一层循环水管,筒体10上设有用于检测筒体10内部温度的温度感应器。筒体10内的温度会极大程度的影响物料的发酵。通过温度感应器来测量筒体10内部的温度,然后再更具实际的情况,往循环水管内通入不同温度的水来调节筒体10内的温度,以确保发酵效果。而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确保温度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具体操作时,在支撑板20上放置一些石块,以更好的模拟出自然中的环境。将待发酵的物料放入筒体10内,密封好筒体10后,启动电机30,并断续的启动泵机。一方面,泵机将发酵泥泵入泵入筒体10内;另一方面,电机30带动搅拌杆50转动,将物料和发酵泥搅拌均匀;再一方面,由于喷液管501铰接在搅拌杆50的侧壁上,因此,当泵机将发酵泥泵入搅拌杆50内时,会推动喷液管501调整喷射发酵泥的喷出方向,使得物料和发酵泥混合得更加均匀。另外,由于喷液管501是铰接在搅拌杆50的侧壁上的,因此,喷液管501和搅拌杆50之间是一定间隙的,发酵泥也可从间隙中喷出。与传统的发酵罐相比,本方案使得物料和发酵泥混合得更加均匀,大大的提高了发酵效率,进而有效的缩短了发酵周期。值得注意的是,发酵泥选用粘稠度较低的发酵泥,以确保泵机的顺利运行,也可增加发酵泥与物料的均匀程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