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水杨酸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0665阅读:2332来源:国知局

背景技术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药中的一大类别,在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品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水杨酸化学名为邻羟基苯甲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信号分子之一,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水杨酸不仅可以调节植物的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还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抗低温、抗旱、抗盐和抗紫外线等抗逆性,抵抗不良因素造成的伤害。水杨酸在农业上常用于保鲜花卉、延缓果实成熟、提高好果率。在现有技术中,如本发明所述的乙酰水杨酸酯类(式I化合物)及其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途在国内外未见公开。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乙酰水杨酸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根发芽,有抗旱防病作用,有明显增产效果,生产使用成本低及使用安全,可用于农作物及果蔬的增产提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乙酰水杨酸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构如式I所示:式I化合物可由下列反应制得:式中R定义同前。具体制备方法见本说明书合成实例。表1列出了部分通式I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表1部分通式I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化合物外观熔点(℃)1浅黄色油状液体--1的柠檬酸盐白色固体>3002浅黄色固体137.5~162.4本发明式I化合物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化合物1水溶性小,将其制备成酸式盐如盐酸盐、柠檬酸、乳酸盐、草酸盐时,有良好的水溶性,可制备成水剂;化合物2水溶性小,应用时须加工成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制剂中有效物含量为1~80%。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上述制剂兑水稀释成0.1~1000μg/mL浓度的悬浮液或水乳液,进行浸根、蘸根、浸种、拌种、种子包衣或喷施茎叶。本发明还包括式I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该组合物中活性组分指式I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与其他活性组分如萘乙酸钠、复硝酚钠、吲哚丁酸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二种或多种组成的组合物,该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中还包括农业或林业上可接受的载体。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式I化合物对作物具有显著的促发芽、促生根、促生长、抗旱、抗病、增产提质作用。如在内蒙古干旱高温气候条件下,式I化合物100μg/mL浓度下在玉米生长的7叶期和抽雄前3~5天各喷洒一次,与未施用组对照,表现为茎杆粗壮、叶片宽厚、叶色浓绿,未出现茎叶干枯,增产达18-20%。式I化合物100μg/mL浓度下在小麦分蘖和出穗期各喷洒一次,增产达20-22%。式I化合物100μg/mL浓度下分三次处理分别在水稻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各喷施一次,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分蘖多,返青快,结实率高,抗稻瘟病能力强,提高水稻产量近10%。本发明式I化合物制备简单,生产及使用成本低,用量小,使用浓度范围宽,使用安全方便,既防病、抗逆又增产,是目前不可多得的多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商品化开发价值。应该明确的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换和改动。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合成实例、制剂实例及生测实验结果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合成实例实例1、化合物1的合成(1)乙酰水杨酰氯的合成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依次加入18.0g(0.1mol)乙酰水杨酸、150mL甲苯、14.3g(0.12mol)氯化亚砜,室温搅拌下滴加0.2mL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回流2h。TLC监测反应完成,旋蒸出溶剂和过量的氯化亚砜,得19.09g浅黄色油状液体,收率为96.2%。(2)乙酰水杨酸-(2-吡啶-2-基)乙酯盐酸盐的合成向25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12.3g(0.1mol)2-吡啶乙醇,150mL乙酸乙酯,冰盐浴条件下搅拌滴加上述制得的23.8g(0.12mol)乙酰水杨酰氯与50mL乙酸乙酯组成的溶液。滴加完毕,室温搅拌反应2h;抽滤,滤饼用适量乙酸乙酯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30.3g,收率94.3%。(3)乙酰水杨酸-(2-吡啶-2-基)乙酯(化合物1)的合成向250mL反应瓶中加入上述制得的乙酰水杨酸-(2-吡啶-2-基)乙酯盐酸盐32.2g(0.1mol)、150mL水,搅拌溶解,加入100mL二氯甲烷,室温搅拌下滴加由15.9g(0.15mol)碳酸钠和80mL水配成的溶液,滴毕,继续搅拌0.5h,静置分层,分出下层有机相,用水洗涤两次(30mL×2),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出溶剂二氯甲烷,得到浅黄色油状液体27.1g,收率95.1%。化合物1的1HNMR(500MHz,DMSO-d6),δ(ppm):2.218-2.241(s,3H,CH3),3.153-3.179(t,2H,CH2),4.605-4.632(t,2H,CH2),7.205-7.235(m,2H,Ar-H),7.337-7.380(m,2H,Pyridyl-H),7.649(t,1H,Ar-H),7.713-7.716(t,1H,Pyridyl-H),7.825-7.843(d,1H,Ar-H),8.517-8.525(s,1H,Pyridyl-H)。实例2、化合物1的柠檬酸盐的制备向25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9.6g(0.05mol)柠檬酸和80mL乙醇,搅拌溶解,搅拌下缓慢滴加14.25g(0.05mol)乙酰水杨酸吡啶乙基酯与20mL乙醇的混合液,滴毕,继续搅拌0.5h,旋蒸出溶剂,干燥得白色固体23.6g,收率99.1%。同理可制得化合物1的乳酸盐、草酸盐。实例3、化合物2的合成(1)N-羟乙基萘二甲酰亚胺(式II化合物)的制备在25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19.8g(0.1mol)萘二甲酸酐和6.1g(0.1mol)乙醇胺,6.0g(0.1mol)醋酸,100mL水作溶剂,加热回流,反应完全后,冷却抽滤的淡黄色晶状固体,烘干,得23.4g,产率97.1%。(3)化合物2的制备在25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24.1g(0.1mol)式II化合物和100mL甲苯,滴加20.5g(0.1mol)乙酰水杨酰氯与30mL甲苯组成的溶液,滴毕,加热回流下搅拌反应3.5h,TCL检测反应完全后,抽滤得浅黄色固体(式I化合物)32.6g,产率81.0%,熔点137.5℃~162.4℃。化合物2的1HNMR(500MHz,DMSO-d6),δ(ppm):1.825(s,3H,CH3),3.877-3.906(q,1H,CH2),3.977-4.040(m,2H,CH2),4.306-4.341(m,1H,CH2),6.150-6.179(t,1H,Ar-H),6.700-6.712(d,1H,Ar-H),6.773-6.803(q,1H,Ar-H),7.004-7.020(t,1H,Ar-H),7.828-7.858(t,2H,Ar-H),8.312-8.326(d,2H,Ar-H),8.436-8.453(d,2H,Ar-H)。生物活性测定实例4、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纸床发芽法进行。分别将式1化合物柠檬酸盐配制成5%的水剂,将30%化合物2悬浮剂和DA-6(河南郑氏化工有限公司出品)稀释成5%的化合物2悬浮剂和5%DA-6水剂,分别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10μg/mL、20μg/mL、30μg/mL、60μg/mL和120μg/m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挑选子粒大小均匀、饱满的小麦种子,用次氯酸溶液对种子进行杀菌后,于烧杯中用上述稀释液浸种培养8h,每处理100粒种子,3次重复,处理后将种子均匀放置在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种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摆放好种子之后将其放入全智能气候箱中25℃保温催芽处理,期间要定时加入蒸馏水使滤纸保持湿润,催芽期间观察各处理的发芽情况,胚芽长度约以种子长的1/2为标准,于24h后统计各培养皿中小麦种子发芽率,以相同浓度的DA-6和清水(CK)作对照,同时计算各稀释液发芽促进率,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小麦种子发芽实验数据由表2试验数据可见,本发明式I化合物各处理的发芽率均优于对比药剂DA-6,更显著优于清水处理(CK)。实例5、浸种促生根实验分别将式1化合物柠檬酸盐配制成5%的水剂,将30%化合物2悬浮剂和DA-6(河南郑氏化工有限公司出品)稀释成5%的化合物2悬浮剂和5%DA-6水剂,分别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10μg/mL、20μg/mL、30μg/mL、60μg/mL和120μg/m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挑选子粒大小均匀、饱满的小麦种子,用次氯酸溶液对种子进行杀菌后,于烧杯中用上述稀释液浸种培养8h,每处理20粒小麦,3次重复,处理后将种子均匀放置在湿润的纸床上,种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种子充分吸收水分,置床时胚部向上并朝向同一侧,摆放好种子之后将其放入全智能气候箱中进行催芽处理24h,期间要定时加入蒸馏水使纸床保持湿润。待小麦主根露出2mm左右,将其种在已经凝固的固体培养基中,然后放入全智能气候箱中进行培养。40h后用卡尺测量主根、茎高,并作详细的记录。以相同浓度的DA-6和清水处理(CK)作对照,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3浸种促生根实验数据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化合物在30μg/mL浓度时对小麦浸种促生根效果达到最佳,优于DA-6。实例6、内蒙古玉米田间试验试验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永圣域乡。时间:2016年5-10月。对象:品种为五谷704,春玉米,旱田。试验方法:在同一地块划分三个区,每区1亩,化合物1柠檬酸盐、化合物2、空白对照各1亩。在玉米生长的7叶期和抽雄前3~5天,用肩背式喷雾器人工喷洒各一次,浓度100μg/mL,每亩每次用量为15公斤水,与未施用空白组作对照。结果:施用组外观表现为茎杆粗壮、叶片宽厚、叶色浓绿,未出现茎叶干枯,颗粒饱满。空白亩产420公斤,施用化合物1柠檬酸盐亩产500公斤,增产80公斤,增产率19%,施用化合物2亩产505公斤,增产85公斤,增产率20%。实例7、小麦田间试验试验地点: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崔家集镇张家坊村。时间:2016年3-6月。对象:春小麦。试验方法:在同一地块划分三个区,每区1亩,化合物1柠檬酸盐、化合物2、空白对照各1亩。在小麦分蘖和出穗期用肩背式喷雾器人工喷洒各一次,浓度100μg/mL,每亩每次用量为15公斤水,与未施用空白组作对照。结果列于表4。表4小麦田间试验结果亩产(kg)增产率(%)化合物1柠檬酸盐66020.0化合物267021.8空白(清水)550--施用化合物1柠檬酸盐亩增产110公斤,增产率20%;化合物2亩增产120公斤,增产率21.8%。实例8、水稻田间试验试验地点: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时间2016年5-11月。对象:水稻品种为龙粳40。试验方法:采用大区对比,每处理面积15亩,不设重复,以常规区为对照。式I化合物100μg/mL浓度下分三次处理分别在水稻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各喷施一次。(1)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列于表5。通过结果来看,能够显著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分蘖多,生育进程快。到后期植株形状明显好于常规。表5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2)收获期室内考种及产量:结果列于表6。结果表明,水稻的稻瘟病的病粒率显著低,处理区水稻稻瘟病的病粒率为21%,对照区为38%,较对照区低16%。千粒重增加0.4-0.5g,亩产增加产量50-54公斤,增产率9-9.8%。表6对水稻产量形状的影响综上可见,本发明化合物对玉米、小麦、水稻有明显增产效果。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