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培养方法_3

文档序号:93918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液A:含I % PPP、终浓度为50ng/ml的GM-CSF、终浓度为500IU/ml的IL-4的基础培养液。
[0059](3)分别培养DC和CIK
[0060]S31,将步骤S14中培养CIK的T175培养瓶培养2d,向T175培养瓶中加入20mL免疫细胞培养液B ;其中,免疫细胞培养液B:含终浓度为100IU/ml的IL-1 α、终浓度为50ng/ml的抗⑶3单抗、终浓度为300IU/ml的IL-2的基础培养液。
[0061 ] S32,将步骤S15中培养DC的T75培养瓶培养时间至4d,用免疫细胞培养液A进行半量换液;
[0062]同时在T175培养瓶的CIK培养至4d时,向T175培养瓶中补加扩增培养液B到10ml ;
[0063]S40,诱导 DC:
[0064]S41,制备诱导活化剂:将 ImL 的 50ug/mL EGFR(美国 Life Technologies 公司)和ImL的招盐佐剂(终浓度为0.125%,为质量体积比,丹麦Brenntag B1sector公司)混合,于4°C进行预吸附;
[0065]S42,诱导:当T75培养瓶的DC培养至第6d时,向T75培养瓶中加入预先进行吸附的DC诱导活化剂,进行诱导;
[0066]同时,将T175培养瓶中的CIK转入培养袋中培养,补加扩增培养液到300ml ;此步骤中采用的扩增培养液为含1% PPP、终浓度为300IU/ml的IL-2的基础培养液;
[0067]S43,在步骤S32进行约诱导Id之后,向T75培养瓶中,加入20ul TNF_a(肿瘤坏死因子,终浓度为20ng/ml),最终促进DC成熟和稳定。
[0068](4) DC-CIK 共培养:
[0069]350,在步骤340加入了即-€1 —天以后,收集T75培养瓶中的DC,加入到CIK培养的培养袋中进行共培养,并补加扩增培养液到600ml ;再过2d之后收集细胞。
[0070](4)为了验证本发明方法的进步性,需要对其所获得的细胞的能效进行鉴定,已验证类型是否准确真实,以及能效是否确实有提升,而由于DC细胞的培养方法的有益效果是DC吞噬提呈抗原的能力增强,该效果没有直接的检测指标,只能间接通过共培养后CIK的增殖能力和表型分析的结果来反映该效果,具体:
[0071 ] 1、用台盼蓝染色法计数CIK,计算其增殖倍数。
[0072]2、取诱导14天的CIK细胞,经PBS洗涤2遍后,各取I Χ 106/100 μ I置于falcon管中,分别加入20 μ I鼠抗人荧光素标记的⑶3、⑶16、⑶56、⑶3/⑶56及同型对照IgGl/IgGl,4°C避光孵育30min,PBS洗涤2遍后流式细胞仪上机分析。
[0073]其中,上述每项的检测重复3个对照,最终取结果平均值;CIK增殖倍数的平均结果为4?5x10s,相比通常的CIK的2?3xl07的增殖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且表型检测的最终确定类型确实为CIK。
[0074]3、在上述共培养获得的CIK体外性能测试之后,进一步进行最终的肿瘤杀伤能力测验:
[0075]将本发明的细胞作为实验组、与靶细胞组和效应细胞组共同组成三个对照组,取96孔培养板,每孔内实验组加入效应细胞(CIK)和靶细胞(K562细胞)各100 μ L,效靶比为25:1,效应细胞为1.25 X 15个,靶细胞为5000个;靶细胞组加入靶细胞和培养液各100 μ L ;效应细胞组加入效应细胞和培养液各100 μ L,各组设置3个平行复孔。置37°C培养箱孵育4h JpAMTT 20 μ L,再孵育4h,离心后弃上清,每孔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 150 μ L,充分溶解后于酶联免疫检测仪(波长为570nm)检测每孔吸光度值A,用以下公式计算杀伤率=[1-(A实验孔-A效应孔)/A靶细胞孔]X 100% ;
[0076]本发明实验组最终计算后的杀伤率为78.6% (重复3次的平均数),相比通常DC-CIK细胞诱导培养3周后,按照效靶比为15:1?20:1时检测的杀伤率55?65%提升了 10%多,因此可以说明本发明制备的DC和CIK更好的细胞活性和肿瘤杀伤效力。而且主要地是,DC细胞数比通常培养得到的要多,说明本发明的应用有支架之后的培养容器,DC生长的数量更多一些,支架确实在细胞培养方面有良好的提升效果。
[007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免疫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DC和CIK ; 制备具有3D胶原蛋白细胞培养支架的培养容器; 将DC接种所述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并在DC培养的过程中用诱导活化剂进行诱导培养; 用诱导培养后的DC于所述培养容器中与CIK进行共培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具有3D胶原蛋白细胞培养支架的培养容器的步骤,包括: 获取胶原蛋白; 将所述胶原蛋白溶解在0.03?0.06mol/L的醋酸溶液中,制成质量分数I?2%的胶原溶液; 将所述胶原溶液冷冻成型,得到胶原块; 将所述胶原块进行真空干燥,得到胶原海绵体; 将所述胶原海绵体于100?110°C下进行真空热交联,得到胶原支架; 将所述胶原支架于培养容器的内壁面上进行粘附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所述胶原溶液冷冻成型步骤中,将所述胶原溶液冷冻成型过程采用于-20?30°C下冷冻I?2h ; 和/或,将所述胶原海绵体于100?110°C下进行真空热交联步骤中,所述热交联处理的时间为15?18h。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免疫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胶原块进行真空干燥步骤中,所述真空干燥为真空升华干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3D免疫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升华干燥过程中干燥时间为36?48h ; 和/或,所述真空升华干燥过程中温度为-20?30°C ; 和/或,获取所述胶原蛋白步骤中,所述胶原蛋白为I型胶原、II型胶原、III型胶原、XI型胶原、XXIV型胶原和XXVII型胶原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3D免疫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DC接种所述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并在DC培养的过程中用诱导活化剂进行诱导培养步骤中, 所述诱导活化剂为小细胞肺癌特异性EGFR和铝佐剂相互吸附的混合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免疫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活化剂中小细胞肺癌特异性EGFR和铝佐剂的质量比为2:1?8:1 ; 和/或,所述铝佐剂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凝胶、磷酸铝、硫酸铝、铵明矾及钾明矾中的至少一种。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3D免疫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DC接种所述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并在DC培养的过程中用诱导活化剂进行诱导培养步骤之后,还包括: 用TNF- α对诱导培养后的DC进行刺激处理。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3D免疫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DC接种所述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步骤中,采用的培养液为含有60?100 IU/ml硫酸庆大霉素、0.5 ?1.5% PPP^40 ?60ng/mL 的 GM_CSF、450 ?550IU/ml 的 IL-4 的 DMEM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细胞培养方法,包括:获取DC和CIK;制备具有3D胶原蛋白细胞培养支架的培养容器;将DC接种该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并在DC培养的过程中用诱导活化剂进行诱导培养;用诱导培养后的DC于所述培养容器中与CIK进行共培养。本发明的上述方法步骤,将其中的培养容器改为具有3D胶原蛋白细胞培养支架的培养容器,通过该支架自身具有的多孔隙的微孔环境,并且自身具有良好的复水性和细胞亲和性能,能保持或者吸收养料形成细胞培养的料床,提供相比其他支架更好的细胞培养环境,提升了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能力;同时在DC和CIK共培养的过程中,孔隙内细胞的保持能力在局部上可以提升DC和CIK的接触几率,提升DC和CIK培养的细胞活性和品质。
【IPC分类】C12N5/0783, C12N5/0784
【公开号】CN105112372
【申请号】CN201510541351
【发明人】曾宪卓, 鲁菲
【申请人】深圳爱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8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