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641676阅读:来源:国知局
. 2份的填 料混合,混合后进行造粒,获得阻燃ABS树脂。
[0052] 在本发明中,ABS树脂、阻燃剂、协效阻燃剂、增韧剂、抗氧剂、润滑剂、填料的具体 材料和类型,可根据上文所述进行选择,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0053]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ABS树脂的制备方法,经试验(请参见后续实施例1~6和表 1),较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优化各个组分的配比,能够在保证1.5mmV0等级阻燃的同时,提 尚阻燃ABS树脂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从而提尚阻燃ABS树脂的综合性能。
[0054]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ABS树脂的制备方法,优选采用高混机混合68~74份的ABS树 月旨、12~18份的阻燃剂、3~5份的协效阻燃剂、6~10份的增韧剂、0. 4~0. 6份的抗氧 剂、0. 4~0. 6份的润滑剂、0. 8~1. 2份的填料,可提高混合效率。优选混合时间为2min~ 5min,以保证混合效果。对于高混机的类型和混合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发明 不做限定。当然,也可选择普通的混合机进行混合,并不局限于上述限定。
[0055]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ABS树脂的制备方法,通过挤出机进行造粒,优选造粒通过双 螺杆挤出机进行造粒。进一步地,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加工温度为180°C~220°C。当然, 也可选择其他类型的挤出机进行造粒,例如单螺杆挤出机,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挤出加 工温度,并不局限于上述限定。
[0056]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阻燃ABS树脂、阻燃ABS 树脂的制备方法进行具体地描述。
[0057] 实施例1
[0058] 称取ABS树脂72份、阻燃剂12份、协效阻燃剂4份、增韧剂BlO份、抗氧剂0. 4份、 润滑剂〇. 6份、填料1份,并将其加入高混机,混合2~5min,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造 粒,挤出加工温度为180~220°C,最后获得阻燃ABS树脂。
[0059] 实施例2
[0060] 称取ABS树脂74份、阻燃剂15份、协效阻燃剂3份、增韧剂B6份、抗氧剂0. 5份、 润滑剂〇. 5份、填料1份,并将其加入高混机,混合2~5min,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造 粒,挤出加工温度为180~220°C,最后获得阻燃ABS树脂。
[0061] 实施例3
[0062] 称取ABS树脂69份、阻燃剂15份、协效阻燃剂4份、增韧剂AlO份、抗氧剂0. 4份、 润滑剂〇. 4份、填料1. 2份,并将其加入高混机,混合2~5min,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 造粒,挤出加工温度为180~220°C,最后获得阻燃ABS树脂。
[0063] 实施例4
[0064] 称取ABS树脂72份、阻燃剂15份、协效阻燃剂3份、增韧剂B8份、抗氧剂0. 6份、 润滑剂0. 4份、填料1份,并将其加入高混机,混合2~5min,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 造粒,挤出加工温度为180~220°C,最后获得阻燃ABS树脂。
[0065] 实施例5
[0066] 称取ABS树脂68份、阻燃剂18份、协效阻燃剂4份、增韧剂A8份、抗氧剂0. 6份、 润滑剂〇. 6份、填料0. 8份,并将其加入高混机,混合2~5min,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 造粒,挤出加工温度为180~220°C,最后获得阻燃ABS树脂。
[0067] 实施例6
[0068] 称取ABS树脂69份、阻燃剂18份、协效阻燃剂5份、增韧剂A6份、抗氧剂0. 6份、 润滑剂〇. 5份、填料0. 9份,并将其加入高混机,混合2~5min,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 造粒,挤出加工温度为180~220°C,最后获得阻燃ABS树脂。
[0069] 将实施例1~6得到的粒子在185~220°C的注塑机中注塑成型为样条,每个 实施例得到的样条包括:拉伸样条、弯曲样条、冲击样条、阻燃样条,其中,拉伸样条的长 度为150±2mm、宽度为10±0· 2mm、厚度为4±0· 2mm,弯曲样条的长度为80±2mm、宽度 为10±0· 2mm、厚度为4±0· 2mm,冲击样条的长度为80±2mm、宽度为10±0· 2mm、厚度为 4±0· 2mm、缺口剩余宽度为8±0· 2mm,阻燃样条的长度为125±5mm、宽度为13±0· 5mm、厚 度为 1. 5±0· 1_。按国标标准 GB/T1040、GB/T9341、GB/T1843、GB/T2408、GB/T2918 对样条 进行性能测试。样条在测试前先在(23±2)°C,湿度(50±10)%的环境中放置88h。实施例 1~6的测试结果见表1 :
[0070] 表1测试结果
[0073] 由表1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阻燃ABS树脂以及本发明提供的阻燃ABS树脂的制备 方法,通过优化各个组分的配比,能够在保证I. 5mmV0等级阻燃的同时,提高阻燃ABS树脂 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以提高阻燃ABS树脂的综合性能。另外,阻燃剂和协助阻燃剂存在 一个最佳添加量。少量的阻燃剂无法达到VO等级阻燃,过量的阻燃剂会使其冲击强度或拉 伸强度大幅度降低;协效阻燃剂增加能提高阻燃性能,4份协效阻燃剂就可以达到最佳的 阻燃效果;过多的增韧剂A虽然可以提高产品的冲击强度,但相应的拉伸强度大幅度降低; 增韧剂B可以在提高冲击强度的同时,也能提高产品的拉伸强度,但过多的增韧剂B将无法 达到VO等级阻燃;实施例2、实施例4获得的阻燃ABS树脂,可以得到高强度高冲击性能, 且能满足I. 5mmV0等级阻燃。
[0074]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ABS树脂、由本发明提供的阻燃ABS树脂的制备方法获得的阻 燃ABS树脂,在提高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的同时,能满足1.5mmV0等级阻燃ABS,可以在通用 注塑机上注塑出大型制件,注塑成型的阻燃ABS制件可以应用于大部分电器安全类部件。
[0075]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 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 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 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 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 68~74份的ABS树脂, 12~18份的阻燃剂, 3~5份的协效阻燃剂, 6~10份的增韧剂, 0. 4~0. 6份的抗氧剂, 0. 4~0. 6份的润滑剂, 0. 8~1. 2份的填料。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BS树脂为单一树脂。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大于 45MPa,所述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大于20KJ/m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BS树脂由至少两种ABS树 脂混合组成。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BS树脂由两种ABS树脂 混合组成,两种所述ABS树脂中,一种所述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大于45MPa,另一种所述ABS 树脂的冲击强度大于20KJ/m2。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选自十溴二苯乙烷、 四溴双酚A、溴代三嗪中的一种或者多种。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协效阻燃剂选自三氧化二 锑、亚磷酸二胺、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增韧剂A,所述增 韧剂A为SBS或MBS,或者所述增韧剂A由SBS和MBS混合组成。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增韧剂B,所述增 韧剂B为高胶粉或者氯化聚乙烯,或者所述增韧剂B由高胶粉和氯化聚乙烯混合组成。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 抗氧剂168、抗氧剂1076中的一种或者多种。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硬脂酸 盐、酰胺蜡、聚烯烃蜡类润滑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无机填料。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选自碳酸钙、滑石粉、 云母中的一种或者多种。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燃ABS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的目数为600~2500 目。15. -种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燃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 将68~74份的所述ABS树脂、12~18份的所述阻燃剂、3~5份的所述协效阻燃剂、 6~10份的所述增韧剂、0. 4~0. 6份的所述抗氧剂、0. 4~0. 6份的所述润滑剂、0. 8~ 1. 2份的所述填料混合,混合后进行造粒,获得阻燃ABS树脂。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通过高混机混合,所述混 合的时间为2~5min。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 造粒,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加工温度为180~220°C。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以重量份计,该阻燃ABS树脂包括:68~74份的ABS树脂,12~18份的阻燃剂,3~5份的协效阻燃剂,6~10份的增韧剂,0.4~0.6份的抗氧剂,0.4~0.6份的润滑剂,0.8~1.2份的填料。本发明公开的阻燃ABS树脂,通过优化各个组分的配比,能够在保证1.5mmV0等级阻燃的同时,提高阻燃ABS树脂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从而提高阻燃ABS树脂的综合性能。
【IPC分类】C08K5/03, C08K13/02, C08L51/04, C08K5/134, C08K5/053, C08L53/02, C08L55/02, C08K3/22
【公开号】CN105400121
【申请号】CN201510705986
【发明人】孙辉, 丁龙龙, 刘冬丽, 王美晓, 王红霞, 马颖江, 谭新宪, 李涛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