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稠油降粘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49256发布日期:2018-06-08 21:28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稠油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



背景技术:

稠油作为一种非常规原油,占世界已探明原油储量的20%以上,随着轻质原油产量不断减少,石油能源资源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开采稠油来填补其空缺显得更加紧迫。稠油中含有大量的胶质、沥青质及少量的蜡,造成其高黏度、流动性差,给稠油的开采和集输带来巨大困难。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最早见于1946 年,ZoBell 提出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机制之一。60 年代之后,微生物对烃类乳化机制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用微生物生产表面活性剂成为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1968 年,Arima等首次发现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生的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呈晶状, 商品名为表面活性素(surfactin) , 是迄今已报道的效果最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之一。生物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 ,在油水界面上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增加含油岩石的润湿性, 使岩孔中的残油易于脱附,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降黏效果。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它易被生物降解,不伤害地层 , 在三次采油和输油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稠油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稠油降粘剂,是由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

脂肽醇溶液 30~80%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5~5%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5~10%

醇溶剂 余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脂肽醇溶液的溶质为脂肽、溶剂为醇溶剂,其中脂肽含量为1~10%重量百分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12-18烷基苯磺酸钠、12-18烷基苯磺酸钙、12-18烷基硫酸钠、石油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重量比例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烷基醇酰胺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重量比例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醇溶剂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丁醇、戊醇、己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重量比例组合。

制备上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稠油降粘剂,方法如下:

a、脂肽醇溶液的制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CCC01430经发酵后制得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再将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在pH=2~3的条件下进行酸沉处理,然后保留沉淀物并将其溶于水,使用100kDa的聚醚砜超滤膜过滤,收集滤清液后冻干,将冻干粉溶于醇溶剂中,制得脂肽含量为1~10%重量百分比的脂肽醇溶液;

b、成品的制备:在40~70℃温度下,取a步骤制得的30~80%脂肽醇溶液与0.5~5%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60~120min;再向混合液体中加入0.5~1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余量的醇溶剂,搅拌60~180min后,静置2~3h,即得成品;

以上均为各组分占产品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依照本申请人已确权的专利号为201110343413.6的发明专利《一种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稠油降粘剂,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脂肽产品作为表面活性剂成分,同时经复配方法制得稠油降粘剂,其较现有化学降粘剂相比,具有较强的耐盐、耐高温、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表面张力的特点,对稠油降黏效果能够达到80%~95%,安全环保,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稠油降粘剂,是由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

脂肽醇溶液 30~80%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5~5%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5~10%

醇溶剂 余量。

其中,脂肽醇溶液的溶质为脂肽、溶剂为醇溶剂,其中脂肽含量为1~10%重量百分比;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12-18烷基苯磺酸钠、12-18烷基苯磺酸钙、12-18烷基硫酸钠、石油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重量比例组合;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烷基醇酰胺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重量比例组合;

醇溶剂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丁醇、戊醇、己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重量比例组合。

实施例2

制备上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稠油降粘剂,方法如下:

a、脂肽醇溶液的制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CCC01430经发酵后制得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再将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在pH=2的条件下进行酸沉处理,然后保留沉淀物并将其溶于水,使用100kDa的聚醚砜超滤膜过滤,收集滤清液后冻干,将冻干粉溶于醇溶剂中,制得脂肽含量为1%的脂肽醇溶液,其中醇溶剂为甲醇和乙醇按重量比1:3的混合液;

b、成品的制备:在40℃温度下,取a步骤制得的30%脂肽醇溶液与0.5%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60min;再向混合液体中加入0.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余量的醇溶剂,在40℃温度下,搅拌60min后,静置3h,即得成品,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12-18烷基苯磺酸钠和12-18烷基苯磺酸钙按重量比2:3的混合液;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以上均为各组分占产品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测得稠油降黏效果:按照质量比降粘剂:稠油=1:3比例混合,降黏效果为93%。

实施例3

制备上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稠油降粘剂,方法如下:

a、脂肽醇溶液的制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CCC01430经发酵后制得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再将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在pH=3的条件下进行酸沉处理,然后保留沉淀物并将其溶于水,使用100kDa的聚醚砜超滤膜过滤,收集滤清液后冻干,将冻干粉溶于醇溶剂中,制得脂肽含量为10%的脂肽醇溶液,其中醇溶剂为丙二醇;

b、成品的制备:在70℃温度下,取a步骤制得的60%脂肽醇溶液与3%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120min;再向混合液体中加入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余量的醇溶剂,在70℃温度下,搅拌180min后,静置3h,即得成品,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12-18烷基苯磺酸钙、12-18烷基硫酸钠和石油磺酸盐按重量比1:3:2的混合液;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比3:5的混合液;

以上均为各组分占产品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测得稠油降黏效果:按照质量比降粘剂:稠油=1:5比例混合,降黏效果为95%。

实施例4

制备上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稠油降粘剂,方法如下:

a、脂肽醇溶液的制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CCC01430经发酵后制得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再将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在pH=3的条件下进行酸沉处理,然后保留沉淀物并将其溶于水,使用100kDa的聚醚砜超滤膜过滤,收集滤清液后冻干,将冻干粉溶于醇溶剂中,制得脂肽含量为6%的脂肽醇溶液,其中醇溶剂为丁醇;

b、成品的制备:在55℃温度下,取a步骤制得的80%脂肽醇溶液与4%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90min;再向混合液体中加入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余量的醇溶剂,在60℃温度下,搅拌120min后,静置3h,即得成品,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石油磺酸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烷基醇酰胺聚氧乙烯醚和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3:5:1的混合液;

以上均为各组分占产品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测得稠油降黏效果:按照质量比降粘剂:稠油=2:5比例混合,降黏效果为90%

实施例5

制备上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稠油降粘剂,方法如下:

a、脂肽醇溶液的制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CCC01430经发酵后制得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再将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在pH=2的条件下进行酸沉处理,然后保留沉淀物并将其溶于水,使用100kDa的聚醚砜超滤膜过滤,收集滤清液后冻干,将冻干粉溶于醇溶剂中,制得脂肽含量为1~10%的脂肽醇溶液,其中醇溶剂为戊醇和己醇按重量比3: 1的混合液;

b、成品的制备:在60℃温度下,取a步骤制得的50%脂肽醇溶液与5%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100min;再向混合液体中加入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余量的醇溶剂,在55℃温度下,搅拌180min后,静置3h,即得成品,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12-18烷基硫酸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比3: 2的混合液;

以上均为各组分占产品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测得稠油降黏效果:按照质量比降粘剂:稠油=3:5比例混合,降黏效果为86%。

实施例6

制备上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稠油降粘剂,方法如下:

a、脂肽醇溶液的制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CCC01430经发酵后制得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再将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在pH=2~3的条件下进行酸沉处理,然后保留沉淀物并将其溶于水,使用100kDa的聚醚砜超滤膜过滤,收集滤清液后冻干,将冻干粉溶于醇溶剂中,制得脂肽含量为1~10%的脂肽醇溶液,其中醇溶剂为戊醇;

b、成品的制备:在40~70℃温度下,取a步骤制得的80%脂肽醇溶液与50%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60~120min;再向混合液体中加入1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余量的醇溶剂,在40~70℃温度下,搅拌60~180min后,静置3h,即得成品,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12-18烷基苯磺酸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醇酰胺聚氧乙烯醚;

以上均为各组分占产品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测得稠油降黏效果:按照质量比降粘剂:稠油=1:4比例混合,降黏效果为9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