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机器人驱动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360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竞赛机器人驱动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竞赛机器人驱动轮结构,具体地说是是竞赛机器人 的主要驱动装置之一。
背景技术
通常,驱动轮都采用轮辋和轮缘组成的组合式结构。轮辋大多由金属 制成,轮缘则要求耐磨并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最常见的轮缘是在轮辋的外 圆柱面上覆盖一圈同步齿形带,通过同步齿形带的牙齿与地面之间的接触来 增加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步齿形带与金属轮辋之间可采用粘接或铆 接等形式连接。这种结构存在着两个缺陷。 一是同步齿形带的厚度较薄,因 此,金属轮辋与同步齿形带的结合面只能采用圆柱面的形式,而不能采用槽 形结构,同步齿形带沿轮子轴向的移动难以避免。二是同步齿形带的齿唇的 唇口总是与机器人前进方向垂直,这样虽然可以减少轮子空转打滑现象,但 是,轮缘外表面没有与轮子轴线相垂直的花纹,机器在转弯过程中侧滑现象 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通过采用槽形 的轮辋结构,以提高轮辋与轮缘的结合力;通过选用合适纹路的轮缘来减少 轮子的侧滑力。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轮辋和轮缘组成,其特征是轮辋的外圆上设有凹槽, 轮缘镶嵌在轮辋的凹槽内结合成一体。
所述的轮缘采用自行车外胎的胎面或采用表面设有纹路的耐磨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其镶嵌在轮辋凹槽内的轮缘不会在 轮辋上产生轴向移动;轮缘的表面设有合适的花纹,与地面的附着力高,可 以避免机器人在行驶过程的打滑或侧向滑移,定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可 靠性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在竞赛机器人上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轮辋1和轮缘2组成。轮辋1的外圆采用槽形结构,在轮辋1的外圆上设有凹槽,轮缘2采用自行车外胎的胎面或采用表面有合 适纹路的耐磨橡胶制成。轮缘2镶嵌在轮辋1的凹槽内,并用胶粘剂或其它 结合方法使轮缘2与轮辋1结合成一体。当驱动力矩驱使轮辋1回转时,轮 缘2也也随之一起回转。
驱动电机4通过支架6安装在竞赛机器人车架3上,轮辋1和轮缘2结 合成一体。轮辋l的内孔和驱动电机4的驱动轴相配,并用键5相连接。当 驱动电机通电时,电机轴旋转并通过键5的作用带动轮辋1回转,最终也带 动轮缘2—起回转。轮缘l与地面接触部分能够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不会产 生打滑或侧向滑移现象,从而保证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的准确定位。
权利要求1、一种竞赛机器人驱动轮结构,由轮辋(1)和轮缘(2)组成,其特征是轮辋(1)的外圆上设有凹槽,轮缘(2)镶嵌在轮辋(1)的凹槽内结合成一体。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竞赛机器人驱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轮缘(2)采用自行车外胎的胎面或采用表面设有纹路的耐磨橡胶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竞赛机器人驱动轮结构,具体地说是竞赛机器人的主要驱动装置之一。其主要采用轮辋和轮缘组成,特征是轮辋的外圆上设有凹槽,轮缘镶嵌在轮辋的凹槽内结合成一体。所述的轮缘采用自行车外胎的胎面或采用表面设有纹路的耐磨橡胶制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其镶嵌在轮辋凹槽内的轮缘不会在轮辋上产生轴向移动;轮缘的表面设有合适的花纹,与地面的附着力高,可以避免机器人在行驶过程的打滑或侧向滑移,定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可靠性好。
文档编号B60C7/00GK201073909SQ200720043208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6日
发明者明 陈 申请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