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系统的副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528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悬挂系统的副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挂系统的副框架。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于车身上的 副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般地,车辆的悬挂系统将车轴连接到车身上,防止损坏车身和货物,并且在驾驶 过程中通过控制从公路传递到车轴的振动、冲击和载荷不直接传递至车身而改进驾乘的舒 适性。 特别地,主要应用于小型车辆的MacPherson型悬挂系统具有副框架,该副框架设 置有焊接在一起的上板和下板。 转向齿轮箱和平衡杆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安装在副框架的上板上,而上臂安装在 副框架的前后部分的两侧。 传统的副框架通过安装螺栓而安装到车身上。换言之,副框架的前部的两侧均连 接于车身的前部,副框架的后部的两侧均连接于车身的后部。 此处,在副框架的前后端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安装螺栓的圆形通孔。
通过将安装螺栓插入到所述通孔中而使副框架与车身接合。因此,副框架牢固地 接合于车身上。 如果车辆发生正面对撞,则传统的副框架会被冲击力推向后方。此时,因为副框架 的前后部分的两侧均通过安装螺栓而被固定于车身上,所以该安装螺栓和副框架一起发生 移动。 如果车辆发生正面对撞,贝幅lj框架会被发动机组移向后方。然而,因为安装螺栓被 固定于车身上,所以车身的减速度变大。 因为车身的减速度变大,所以通过副框架而传递到车身上的冲击力不能够被延时 或减弱。因此,乘客可能会受伤。 本发明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来增加对本发明总体背景的理解,其不应 作为该信息构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经公知的现有技术的确认和任何形式的暗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不同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悬挂系统的副框架,该副框架的优点是能够改 进副框架与车身之间的安装结构,并且能够在发生车辆的正面对撞时减小车身的减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悬挂系统的副框架可包括框结构,其具有连接在一
起的上板和下板;前安装部分,其设置在框结构的前部的两个远侧边,并且通过第一安装螺栓而连接到车身;后安装部分,其设置在框结构的后部的两个远侧边,并且通过第二安装螺 栓而连接到车身,其中每个后方安装部分包括第一孔,其沿着车身的纵向方向而形成在所 述上板上,该第一孔的宽度大致与第二安装螺栓的主体的宽度相当;第二孔,其与第一孔相 对应,并且该第二孔沿着车身的纵向方向而形成在所述下板上,该第二孔的宽度大致与第 二安装螺栓的主体的宽度相当;以及第三孔,其与所述第二孔相连接,从而所述第二安装螺 栓的头部能够通过该第三孔。 每个后安装部分还可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的分隔件。
所述分隔件的横截面形状可为U形,以在其中支承第二安装螺栓的主体。
所述分隔件可设置成在车身的向前方向上开口的形状。
所述分隔件可设置成在车身的向钱方向上开口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孔可设置成连接至所述第二孔的前端 部分。 所述第一孔形成为狭槽,而所述第二孔和第三孔可彼此连接从而被设置成大致为 T形的孔,其中所述第三孔为沿着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形成的狭槽,并且其中第三孔被设置成 连接至所述第二孔的前端部分。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可以从结合在本申请 文件中的附图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变得显而易见,并在其中进行更加详细的阐述, 其中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一些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悬挂系统的副框架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悬挂系统的副框架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仰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悬挂系统的副框架的工作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本发明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进行 描述。虽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应了解该描述不是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那些 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旨在不仅仅覆盖示例性实施例,还覆盖可以包括在由所附权 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里的各种替代、改进、等效结构以及其他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悬挂系统的副框架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根 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悬挂系统的副框架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局部横截 面视图。 参考附图,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副框架100被应用于车辆的前悬挂系统 上,并且主要应用于小型车辆上使用的MacPherson型悬挂系统上。 转向齿轮箱和平衡杆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安装在副框架100上,而下臂安装在副
框架ioo的前后部分的两侧。
此处,副框架100负担或者支承转向系统、传动装置和发动机,以减小振动和噪 音,并且对车身200进行加固。 副框架100通过安装单元(例如螺栓)而安装于车身200上,并且副框架100包 括框结构IO(其一般被称为"受压结构"),该框结构具有焊接在一起的上板11和下板13。
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副框架IOO包括前安装部分30,其分别设置在框结构 10的前部的两侧;后安装部分50,其分别设置在框结构10的后部的两侧。
所述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表示车身200的前部和后部。 每个前安装部分30通过第一安装螺栓21连接于车身200的前部。为了这个目的, 前安装部分30上设有第一安装螺栓21穿过的安装孔31。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安装螺栓21是焊接螺栓并且被分别竖直地安装在车身200的 前部的两侧上。第一安装螺栓21被插入到前安装部分30的安装孔31中,然后螺母23接 合到第一安装螺栓21上。 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每个后安装部分50通过第二安装螺栓25而连接于车 身200的后部。 此处,第二安装螺栓25包括主体27和头部28。主体27通过各自的后安装部分 50,并且与设置在车身200上的焊接螺母29接合。头部28被框结构10的下板13所支承。
如图4和图5所示,后安装部分50包括第一孔61 ,其形成在框结构10的上板11 ; 第二孔62,其形成在框结构10的下板13 ;第三孔63,其与第二孔62相连接。
第二安装螺栓25的主体27竖直地穿过第一和第二孔61和62,并且主体27沿着 车辆的纵向方向在第一和第二孔61和62中受到引导。 第一和第二孔61和62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而形成,并且第一和第二孔61和62 的宽度基本上与第二安装螺栓25的主体27的宽度相当。 比外,第二安装螺栓25的头部28能够通过连接于第二孔62的第三孔63。
根据后安装部分50,狭槽型的第一孔61设在上板11,并且第二和第三孔62和63 相互连接以形成大致T形的孔,第二和第三孔62和63设在下板13中。
并且,如图2所示,后安装部分50还可包括安装在上板11和下板13之间的分隔 件70。 根据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例,上板11和下板13之间的分隔件70支承第二安装螺 栓25的主体27。 上板11和下板13之间的分隔件70具有结合在第一孔61的后缘上的上端和结合 于第二孔62的后缘的下端。 分隔件70的横截面形状为朝向第一和第二孔61和62的前端部分开口的U形。
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第三孔63可设置成连接至第二孔62的前端部分。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悬挂系统100的副框 架的安装过程和工作。 将首先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悬挂系统100的副框架的安装过程。通过 将第一安装螺栓21插入到安装孔31中以及使螺母23与第一安装螺栓21接合,框结构10 的前安装部分30连接于车身200的前部。 此外,第二安装螺栓25的主体27从框结构10的下部相继穿过的第二孔62和第一孔61并且与车身200的焊接螺母29接合。并且,第二安装螺栓25的头部28由框结构10的下板13支承。因此,后安装部分50连接于车身200的后部。 此处,第二安装螺栓25的主体27由后安装部分50的上板11和下板13之间的分隔件70所支承。 因此,如图6所示,根据安装在车身200上的副框架100,框结构10在发生车辆正面碰撞时被推向车身200的后方。 此时,在第二安装螺栓25被固定到车身200上的状态下,框结构10被插入到后安装部分50的第一和第二孔61和62中的第二安装螺栓25的主体27引导,并且被推向后方。
然后,第二安装螺栓25的头部28被置于后安装部分50的第三孔63,并且穿过第三孔63。因此,第二安装螺栓25与框结构10相分离。 在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的状态下,因为框结构10被朝
后方推并且与第二安装螺栓25相分离,所以可以减小车身的最大减速度。 换言之,如果发生车辆的正面碰撞,传递至车身200的冲击力通过与第二安装螺
栓25相分离的框结构IO而被延时或减弱。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在发生车辆的
正面碰撞时可防止乘客的受伤。 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改进了安装螺栓与框结构的后安装部分间的接合结
构,因此,可通过使框结构与安装螺栓分离而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减小车身的减速度。 因此,传递到车身上的冲击力可以通过与安装螺栓分离的框结构而被延时或减
弱,因此,可防止乘客受伤。 为了方便解释和准确定义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前"和"后"依据该特征在图中显示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该特征。 前述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是阐明和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旨在穷尽本发明,也不是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揭示的具体形式,显然,按照上述教导可以进行许多改进和变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一些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制造和使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及其各种替代和改进。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一种悬挂系统的副框架,包括框结构,其具有连接在一起的上板和下板;前安装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框结构的前部的两个远侧边,并且通过第一安装螺栓而连接到车身;以及后安装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框结构的后部的两个远侧边,并且通过第二安装螺栓而连接到所述车身,其中每个后方安装部分包括第一孔,其沿着车身的纵向方向而形成在所述上板上,该第一孔的宽度大致与第二安装螺栓的主体的宽度相当;第二孔,其与第一孔相对应,并且该第二孔沿着车身的纵向方向而形成在所述下板上,该第二孔的宽度大致与第二安装螺栓的主体的宽度相当;以及第三孔,其与所述第二孔相连接,从而所述第二安装螺栓的头部能够通过该第三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框架,其中每个后安装部分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之 间的分隔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框架,其中所述分隔件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从而在其中支承 所述第二安装螺栓的主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框架,其中所述分隔件的设置成在车身的向前方向上开口的 形状。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框架,其中所述分隔件的设置成在车身的向前方向上开口的 形状。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框架,其中所述第三孔设置成连接至所述第二孔的前端部分。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框架,其中第一孔形成为狭槽,而所述第二孔和第三孔彼此 连接,以行成大致T形的孔。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框架,其中所述第三孔为沿着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形成的狭槽。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框架,其中所述第三孔被设置成连接至所述第二孔的前端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悬挂系统的副框架,可包括框结构,其具有上板和下板;前安装部分,其设置在框结构的前部,并且通过第一安装螺栓而连接到车身;后安装部分,其设置在框结构的后部上,并且通过第二安装螺栓而连接到车身,其中每个后方安装部分包括第一孔,其设在上板上;第二孔,其对应于第一孔,并且设在下板上,该第二孔的宽度大约与第二安装螺栓的主体的宽度相当;第三孔,其与第二孔相连,从而第二安装螺栓的头部能够通过该第三孔。
文档编号B60G9/02GK101722808SQ200910161698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
发明者姜熙坤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