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848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雾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振动后气化液体降低车体内温度的车用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夏天停放在室外的汽车,车内温度太高而令人难受。此原因主要在于车体是金属制造的,而金属又具有快速吸热的特性,因此,当乘车者开启停放于室外一段时间的汽车车门后,会感受到一股热流,坐入车内时会感到汗流夹背或气闷;虽然启动汽车后可以开启冷气来散热,但是以此散热的速度相当缓慢,且会增加油耗,不仅不环保,而且不经济。目前关于避免汽车内部产生高温或降低温度的产品或先前技术已很多,但是功能并不明显,举例说明如下一、遮阳板在一板体的表面结合能反射光线的膜片,使用者在下车时,将遮阳板放置在挡风玻璃或车窗等会被阳光照射到的位置,以直接反射太阳光。此种方式只能避免车内的部分设备被阳光照射,并无法防止车体的钣金吸收热量,以致于车内仍然温度很高, 几乎没有降低温度的效果。二、遮阳棚在汽车的前方或后方设计了可以伸缩的遮阳棚,停车时将遮阳棚拉出来覆盖于车顶,以避免阳光从上方直接照射车体。然而,此种方式仅能遮蔽汽车的上方,侧边则无法遮蔽,所以降温的效果并不明显。三、散热风扇有些在先专利则设计了可以提供于安装在汽车玻璃窗边的散热风扇,这些散热风扇主要以太阳能提供电力为诉求,其藉由太阳能集热板吸收光能后,转换为电能,进而驱动散热风扇运转。使用者下车后必须把该散热风扇先安装好,且车窗必须预留一些空隙供散热风扇将车内的热空气排出,藉以达到降低车内温度的目的。然而,此种散热风扇是类似计算机散热装置的小功率风扇,事实上,由于阳光是不断地照射于整个大面积的车体,所以其排热的速度根本赶不及车体吸热的速度,故效果也不佳。再者,由于安装散热风扇时必须使玻璃窗预留空隙,因此,如果突然遇到下雨时,雨水便可能从该空隙渗入车内,反而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雾化装置,以解决车体内温度过高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车用雾化装置,其包含一基座、一雾化单元、一供液单元及一供电单元。基座包含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以容置一液体,雾化单元设置于基座上,雾化单元包含一雾化片及一压电驱动单元,此压电驱动单元包含一沟槽。雾化片即设置于沟槽内。供液单元连接基座及雾化单元,此供液单元用以输入液体于雾化单元中。供电单元驱动供液单元汲取液体,并驱使压电驱动单元产生形变,以带动雾化片振动。其中, 藉由雾化片振动以将液体转化为一雾化液体。[0009]优选地,该基座底部更包含一止滑垫。其中,该雾化液体用以降低该车体内的温度。优选地,该供电单元为一点烟器或一电池。优选地,该雾化片上具有至少一孔洞。其中,该雾化片振动以击发自该供液单元输入的该液体并通透所述孔洞以形成该雾化液体。其中,该孔洞用以微细化该雾化液体分子。优选地,该雾化单元还包含一喷气口以喷出该雾化液体。优选地,该液体添加香料或精油,以使该雾化液体具有香味。优选地,该雾化液体与该车体输出的冷气混合,提高冷气的湿度。优选地,该基座还包含一启动开关,其用以启动该车用雾化装置。优选地,该基座、该雾化单元、该供液单元及该供电单元为一模块化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雾化的液体具备大量吸热面积的特性,将雾化的液体直接导入高温的汽车内部空间,让液体分子快速吸收存在于车内之热量后随即汽化,即可以达到迅速降低车内温度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雾化装置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雾化装置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雾化装置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雾化装置雾化单元的剖视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10-基座;111-液体;120-雾化单元;121-雾化片;122-孔洞;123-喷气口 ; 124-风扇;125-雾化液体;130-供液单元;140-供电单元;150-导管;210-基座;220-供液单元;230-雾化单元;250-开关单元J60-冷气出气口 ; 270-止滑垫;310-基座;320-供液单元;330-雾化单元;;340-供电单元;;350_遥控器;360-喷气口 ;370-冷气出气口 ;41-压电驱动单元;42-沟槽;43-雾化片;44-封装层;45-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前述附图,说明依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雾化装置实施例。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雾化装置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中,车用雾化装置设置于一车体内,车用雾化单元则包含一基座110、一雾化单元120、一供液单元130及一供电单元140。基座110包含一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用以容置一液体111,雾化单元120 设置于基座110上,雾化单元120包含一雾化片121,雾化片121振动以将液体111转化为一雾化液体125。供液单元130设置于基座110及雾化单元120,且供液单元130透过一导管150连接基座110及雾化单元120。此供液单元130用以汲取容置空间中的液体111,并透过导管150将其输入于雾化单元120中。供电单元140与雾化单元120及供液单元130 电性连接,供电单元140提供雾化片121振动及供液单元130汲取液体的电力。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供电单元140可为一电池,其置放于基座110内部。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中,供电单元140亦可为设置于车内的车用点烟器。雾化单元120还包含一压电驱动单元,压电驱动单元则包含一沟槽,其用以容置雾化片121。压电驱动单元的工作原理为藉由供应一交流电于设置于沟槽两侧之导电层(图未示),使压电驱动单元因交流电造成导电层电场变化而反复扩张收缩,藉以使雾化片121产生振动。其中,供液单元130可为海绵、 导水纤维、马达或泵等可运输液体的装置。雾化单元120透过内部振动片121进行振动所产生的雾化液体125飘散于车体中,雾化液体125则可吸收车体内的潜热,达到降低车体内温度的效果。雾化片121上还可设置至少一孔洞122。雾化片121振动时,则击发自供液单元130输入的液体111,并通透多个孔洞122以形成雾化液体125,雾化液体125则由此孔洞122中雾化散出。进一步说明,由管线150输送的液体,液体藉由表面张力的吸引而附着于雾化片121上,增加其接触空气的表面积,快速吸收车体内部的热量,加快车体内的降温速度。此外,雾化单元120还包含一喷气口 123以喷出雾化液体125,此喷气口 123的出口优选为稍微往上方倾斜,使喷出的雾化液体125能从较高的上方向下飘落,增加水分子滞留空中的时间以吸收潜热并汽化。雾化气体125则可由设置于喷气口 123内部的一风扇 1 带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喷出口 123所喷出的雾化液体125可与车体输出的冷气混合,提高冷气湿度,避免乘客因车内冷气而感到皮肤干燥或口渴。容置空间中的液体更可添加香料或精油,以使雾化液体125具有香味。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雾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中,车用雾化装置的基座210可设置于副驾驶座底部的置放舱或者置杯架(座)。供液单元220设置于基座210的一侧,其将容置于基座210内的液体输送至雾化单元230中。雾化单元230 则可设置于冷气出气口 260内侧,如此,冷气出气口 260吹出的冷气则可与雾化单元230喷出的雾化液体混合,达到增加冷气湿度的效果。另外,利用在冷气中混入雾化液体,可协助车内降温的效果,甚至可使冷气具有更低的温度。车主不需将冷气调整至较低温度即可得到温度较低的冷气,不失为一种节省能源的手段。此外,车用雾化装置亦可以模块化的方式呈现,其可将雾化单元230、供液单元 220及供电单元设置于基座210中,车主仅需将模块化的车用雾化装置直接置放于车体内, 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基座210上更可连接一开关单元250以开启或关闭此车用雾化装置。基座210底部更可设置一止滑垫270以防止车用雾化装置滑动。请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雾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中,车用雾化装置设置于车体四周具冷气出气口 370处,并在供电单元340、供液单元320及雾化单元 330上设置无线讯号接收单元,以及提供一具有无线讯号发射功能的遥控器350,此遥控器 350可发出一无线讯号给无线讯号接收单元。进一步说明,遥控器350可透过红外线远程控制技术传输讯号给无线讯号接收单元。车主可透过遥控器350控制车用雾化装置,意即供电单元340、供液单元320及雾化单元330受遥控器350控制。当车主操作遥控器350而发射出讯号让供电单元340供给电力,供液单元320与雾化单元330接收到电力而动作时,能将液体透过雾化单元330雾化,并藉由喷气口 360喷出于车体内的空间。因此当乘车者在高温的天气环境下欲进入汽车内时,可以先操作遥控器350使喷气口 360喷出由液体雾化的雾化液体,并利用雾化液体具备吸收热量的特性,快速吸收车内大量的热量,以迅速降低车内温度,同时快速汽化而能避免液体造成车内潮湿。此时乘客进入车内后将不会感到闷热不适。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剖视图。图中,雾化装置设置于一液体(图未示)中,包含一压电驱动单元41、一沟槽42、一雾化片43、一封装层44 及一固定座45。沟槽41内可填充一粘着剂。雾化片43具有复数微孔,且雾化片43之一端系设置于沟槽42内并藉由粘着剂固定。藉由此种封装方式,可加强沟槽42与雾化片43的贴合强度,以延长雾化单元的工作寿命。此外粘着剂可为环氧树脂等绝缘材质所制成,然而并不以此为限,而使沟槽42不会导电至雾化片43,以避免液体与雾化片43产生电化学作用或漏电至液体中。透过施加交流电于压电驱动单元41上,使压电驱动单元41外产生一电场,此举将使压电驱动单元41产生形变。因此,压电驱动单元41本身具有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能量转移特性。详言之,外加电场于压电驱动单元41时,带有不同电性的电荷会产生相对位移,因而产生双极子(dipoles),而压电的原理则是当施加一应力T和加入一电场E加于压电驱动单元41时,压电驱动单元41将因应力而产生一应变S,使其内部原子产生一位移,进而使雾化片43振动。当雾化片43设置于沟槽42后,将封装层44包覆于沟槽42上,因封装层具防水特性而使沟槽42可隔绝水气,不但可避免设置于沟槽42旁的导电层因位于高温高湿的操作环境中受热受潮而焦化脱落,且封装层44为具备电性绝缘特性而可保护沟槽41上的线路焊点,使沟槽42与液体产生电性绝缘以避免短路,以延长车用雾化装置的工作寿命。其中, 封装层44可以硅胶、乳胶或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所制成,然而并不以此为限,且此高分子材料的材料特性藉于软性与刚性之间,不会因过软而大幅吸收雾化片43所产生的振动而影响雾化效率,或因过硬而使雾化片43易敲击其它相连接的对象而导致影响振动效能,而可供雾化片43固定于任何形式的支撑固定座。固定座45可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状,并以硬式材质所制成,其具有沟槽42与封装层44,使雾化片43能固定至固定座45中。由于压电驱动组件41为软硬适中的封装层44 所包覆,可将压电驱动单元41稳固容置于固定座45内而不受固定座45的抑制而影响其震荡效能。固定座45还可视使用需求或环境因素,产生0度至90度的转动,使雾化片43倾斜于水平面。藉由此结构设计不但可调整喷雾方向,更可避免雾气凝结至雾化片43形成水膜而造成雾化能力降低。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雾化装置,其设置于一车体内,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座,其包含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容置一液体;一雾化单元,其设置于该基座上,该雾化单元包含一雾化片及一压电驱动单元,该压电驱动单元包含一沟槽,该雾化片设置于该沟槽内;一供液单元,其连接该基座及该雾化单元,该供液单元输入该液体给该雾化单元;以及一供电单元,其驱动该供液单元汲取该液体,并驱使该压电驱动单元产生形变以带动该雾化片振动;其中,藉由该雾化片振动以将该液体转化为一雾化液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底部更包含一止滑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电单元为一点烟器或一电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雾化片上具有至少一个供该雾化液体穿透并可微细化该雾化液体分子的孔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雾化单元还包含一喷气口以喷出该雾化液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含一启动开关,其用以启动该车用雾化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该雾化单元、该供液单元及该供电单元为一模块化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雾化装置,其包含一基座、一雾化单元、一供液单元及一供电单元。基座包含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以容置一液体。雾化单元用以将该液体转化为一雾化液体,供液单元用以输入液体于该雾化单元中。供电单元与基座电性连接,供电单元供应电力给雾化单元及供液单元。
文档编号B60H3/00GK201970828SQ20102057725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9日
发明者刘亮纬, 林建华, 林泰轩, 熊介铭, 黄家桢, 黄美惠 申请人: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